1、什麼保健品 人參 鹿茸這類的屬於保健品嗎 不懂的別來 謝謝
廣義的保健品是指生活中具有一定養生保健作用的食品、器具器械等等,從傳統意義上說,包括了中醫養生保健的一些葯品,比如人參,阿膠,蜂王漿等等;狹義的保健品是指經過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審核批準的,按照一定標准生產的,具有明確保健功能的特殊食品。
人參、鹿茸是中醫傳統使用的具有醫療專和保健養生雙重作用的中葯材,按照廣義的理解,是屬於保健品,按照狹義的理解,如果沒有經過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審批,那仍然不屬屬於保健品。
2、人參食品化會影響保健產品么?
人參食品化是指人參成為新資源食品,與保健的東西沒有直接沖突,所以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吉林有機人參屬於滋補較好的人參,不僅適合燉湯泡酒,用來滋補保健效果也不低呢!
3、保健品與人參 靈芝對比哪個功效會更好一些!專業的進!
保健品有點廣譜的意思,人體需要的基本營養素大都包括。服用時,多以百身體缺乏什麼就補什麼為原則,比較容易識別。維生度素吃多了基本上都會排泄掉,不會存留。但如果是礦物質多了(如鈣、帖、鋅等),會引起鈣化、鐵中毒等問現象,所以也不能隨便吃。
而靈芝、人參則是從中醫角度,對人體答的某些狀態進行調理,激發版人體機能,從而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素質。食用時,需要根據中醫師的要求,而不能個人隨便補。相對保健品,更專業權一些,針對性更強一些。
4、人參的葯效主要體現在哪方面?
(原載《科學世界》2003年第2期)
有人說中國人服用人參(Panax ginseng)已有四千年的歷史。但是在先秦文獻和西漢史書中並無關於人參的記載。人參的最早記載見於兩漢期間大量出現的用神學附會儒家教義的緯書這類荒誕不經的迷信著作中,如「搖光星散而為人參,人君廢山瀆之利則搖光不明、人參不生」(《春秋緯》)、「君乘木而王有人參生,下有人參上有紫氣」(《禮緯·斗威儀》),這顯然是由於人參像人形而引起神秘的聯想,把它當成神草。稍後,中國第一部葯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首次將人參當成葯物收入。此書託名「神農」,成書時間大約在東漢中期(公元100年左右),在唐朝時候已失傳,現存版本是後人從其他著作的轉載中收集起來的所謂輯佚本。在《神農本草經》中,人參被列為「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的上品「君」葯之一,其葯理則是「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頗類似於現在的「保健品」廣告,但也不算突出,因為這類被認為久服輕身延年的上品葯在書中列舉了120種之多。《神農本草經》並沒有具體說明如何服用人參。東漢末年張仲景著《傷寒論》記載了113個葯方,其中有21個用到人參。這是首次對人參葯用的記載。
此後的一千年間,人參雖也充當葯用,但其地位基本上相當於一種供送禮、進貢的土特產,也和現在的「保健品」作用差不多。例如,唐末並稱「皮陸」的著名詩人皮日休和陸龜蒙都有以感謝友人惠贈人參為題的詩。皮日休的詩最後說「從今湯劑如相續,不用金山焙上茶」,似乎也只是把人參當成好茶的代用品。宋時的風氣仍然如此,蘇軾有一封向友人討土特產的信稱:「只多寄好乾棗人參為望!如無的便亦不須差人,豈可以口腹萬里勞人哉?」人參的地位,也不過和干棗一樣屬於解饞的食品。直到晚明,人參才突然獲得了「百草之王」、「眾葯之首」的至高無上的地位。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收錄了其父李言聞撰寫的《人參傳》,首次對人參做了詳細論述,按其說法,人參幾乎就是一種包治百病的神葯,「能治男女一切虛症」。人參由此身價百倍,在中原地帶很快就被挖得絕種,只在東北的深山老林中還可找到,以致現在人們一提起人參,就以為是東北長白山特產,不知道在古代,山西上黨的人參才被視為佳品。中醫認為葯草生長地點對葯性影響極大,根據「相生相剋」,寒帶葯草性溫,熱帶葯草性涼或寒,而人參的葯性從古代被認為「微寒」,到近代被認為「性溫」,也正反應了人參產地從南往北的遷移趨勢。
明末漢人對人參的狂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東北女真族的興起,人參採集成了女真族的一大經濟來源。女真人自己並不消費人參,而是通過馬市出售給中原漢人,以致萬曆三十五年明廷暫停遼東馬市,導致女真人參積壓,兩年之內竟腐爛了十餘萬斤,逼迫他們改進製作方法以長期保存,待價而沽。到了清朝,國人對人參的狂熱有增無減,每年有數萬人到長白山采參,東北人參也面臨著滅絕的命運。為了制止這股濫采之風,保護滿人發祥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廷下令實行放票采參,嚴禁私采。但這並不能有效地制止冒死私采。人參的產量一年比一年少。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還印了參票1萬張,實發6千張,近百年後,咸豐二年(1852年)所印參票已減少到753張,實發632張,野生人參在清末已難得一見。到現在,野生人參被國家定為一級保護植物,已瀕於滅絕。中國市場上見到的價格驚人的「野山參」,或者是假冒的,或者是從俄羅斯進口的。據估計,按現在的採挖速度,再過幾年,野生人參也將在俄羅斯滅絕。
正是在人參就要絕跡,中國人在尋找其替代品時,西洋參開始上場。1701年,法國耶穌會教士杜德美(P. Jartoux,1668-1720)來華傳教,也受到中國人參熱的感染,認為人參的確是一種靈丹妙葯。1708年,杜德美受清廷之命繪制中國地圖,去東北考察,在距離高麗邊界的一個村子裡見到了當地人採集的新鮮人參,依原樣大小畫圖。1711年4月12日,他給傳教會會長寫信,附上了他繪制的人參圖,詳細介紹了人參產地、形態、生長狀況和採集方法,並且推測在地理相似的別的地方也有可能發現人參:人參產地「大致可以說它位於北緯39度-47度之間,東經10度-20度(以北京子午線為基準)之間。……這一切使我認為,若世界上還有某個國家生長此種植物,這個國家恐怕是加拿大。因為據在那裡生活過的人們所述,那裡的森林、山脈與此地的頗為相似。」
人參
這是人參第一次被詳細介紹給西方世界。這封信發表後,影響很大。另一位法國耶穌會教士拉菲托(Joseph-Francois Lafitau)在加拿大魁北克傳教,1716年他讀了杜德美的信後,意識到他所在的魁北克正是杜德美預言可能發現人參的地方。拉菲托拿了人參繪圖給當地印第安人看,他們立即認出是一種他們叫做「嘎蘭特區恩」(garantoquen)的草葯。大多數北美印第安部落很早就已把它當葯用,不過用法各不相同,用於治療頭疼、創傷、不孕等等,也沒有像中國人那樣把它當成靈丹妙葯。實際上美洲人參和中國人參雖然屬於同一個科、屬,但並非同一個物種,學名後來被瑞典植物學家林耐定為Panax Quinquefolium,傳入中國後叫做西洋參,也稱做花旗參、廣東人參。
拉菲托向法國報告了西洋參的「發現」後,精明的法國商人很快就意識到他們有了一種可以從中國人手中牟取暴利的寶貝。北美各地的法國商人在和印第安人做交易時,除了收購毛皮,也開始大量地收購西洋參——這個傳統一直保留到了今天,在現在美國許多皮貨商也同時擔任西洋參販。1718年,一家法國皮貨公司試著把西洋參出口到中國,大受中國人歡迎,從此開始了西洋參的國際貿易。北美大地出現了一股「挖參熱」,華盛頓在其日記中甚至提到他曾遭遇挖參者。費城的一份文件記載說,在1788年,有一位叫丹尼爾·布恩(DanielBoone)的著名探險家在那裡賣出了15噸西洋參。
西洋參和皮貨一起成了新大陸最早的出口商品。起初這些西洋參貿易都是間接的,西洋參先從北美運到法國或英國,然後轉運到中國,以致當時的中醫著作誤以為西洋參「出西洋佛蘭西(即法國),一名佛蘭參」(《本草備要》)。第一次中美之間的直接貿易也是一次西洋參貿易,發生於1784年2月,「中國女皇」號從紐約出發,滿載著242箱約30噸西洋參開往中國,於8月30日抵達廣州,換了200噸茶葉以及絲綢、瓷器返航。在18世紀後期,每年有大約70噸西洋參從美國新英格蘭地區運往中國。主要地由於西洋參貿易,在1800年這一年,美國與廣州港的貿易額,超過了在1925年與全中國的貿易額。據統計,在1820年到1903年之間,美國共向中國出口了1700萬磅西洋參,平均價格大約每磅2.5美元。
這些幾乎都是野生參。在當時,西洋參在美國北方各州的森林中隨處可見,但是再多的西洋參也禁不住這種毫無節制的狂挖濫采。在1870年代開始,有些美國人開始試驗西洋參的人工栽培。西洋參栽培之父一般認為是喬治·斯坦頓(George Stanton)。1885年,他成功地在紐約州種植了150英畝的西洋參。到19世紀結束的時候,野生西洋參的供應實際上也已結束,人工栽培已被廣泛採用。從1906年到1970年,美國平均每年出口21萬5千磅西洋參,其中只有1951年出口量顯著下降,大概是由於朝鮮戰爭的影響。但是即使那一年,出口量仍然達到7萬7千磅。
從1960年代中葉開始,美國農業部開始統計西洋參的出口狀況。從1967年到1982年,每年出口量平均增長大約9%。到1983年,出口量開始大幅度上升,西洋參再次成為美國的一種主要出口產品,每年出口量平均增長超過25%,到1994年時達到頂峰,一年出口西洋參237萬磅,按金額算,最高的是1992年,達到了1億4百萬美元。但是從1994年起,一方面由於中國引種西洋參獲得成功,大約可滿足20%的中國市場需要,對西洋參的需求已不完全依賴於進口,另一方面亞洲出現金融危機,美國西洋參的出口也受到重大影響,以平均每年減少大約10%的速度下降。據美國農業部不久前發布的資料,在2001年,美國西洋參出口金額為2514萬美元(包括栽培參1441萬,野生參1073萬),90%以上出口到東亞,特別是香港。
野生西洋參和栽培西洋參的價格可相差數十倍。目前市場上野山參(野生參)價格大約每磅500-600美元,移山參(森林栽培參)價格每磅200-300美元,園參(田地栽培參)價格則僅每磅20-30美元。為了避免野生西洋參也像野生人參那樣瀕臨滅絕,美國政府對野生西洋參的採集進行了嚴格的管理,每年由漁業及野生生物管理局宣布哪些州可以採集野生參。
美國是西洋參的最大產量國,有25個州出產西洋參,野生參以肯塔基州產量最高,栽培參以威斯康辛州產量最高,絕大部分的西洋參產自威斯康辛。這些西洋參基本上都供出口,留在國內銷售的也以賣給華人為主。近年來由於出口不景氣,西洋參商人們也試圖開拓美國本地市場,開始宣傳西洋參的神奇作用,主要是聲稱它能增強人的精力,是「能量刺激劑」。在葯店、超級市場也可發現西洋參制劑,但銷量很小。由於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至今未認可西洋參(以及人參)有任何醫療作用,因此這些西洋參制劑都是做為保健食品銷售的。
西方醫學界對西洋參和人參是否有醫學價值以及有什麼樣的醫療作用仍然充滿了爭議。許多研究者只是簡單地把中醫關於參的療效的說法視為神話或迷信,另外有些人則試圖研究這些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如果參真的有葯理作用的話,那麼是因為其中含有某種活性物質。參根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組成的(約占干根的70%,這些構成了參的甜味),與胡蘿卜根差不多。從參中提取出來的人參炔醇與從胡蘿卜中提取出來的胡蘿卜毒素(一種神經毒素)完全相同。民間說人參服用不當,就跟吃蘿卜差不多,看來並非沒有道理。參根還含有其他多種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提取、濃縮後表現出葯性,但其含量極低,不太可能有重要的作用。參根的化學成分中,有一小部分(不到5%)屬於皂甙類,構成了參的苦味。這類化學物質在多種草葯、食物(例如橄欖、金瓜、大豆)中也能找到,有葯理活性。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已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試圖分離和鑒定出各種人參皂甙,目前已從中國人參中鑒定出了34種。其中一些人參皂甙在單獨使用時,似乎和服用整個參根的作用相似,因此現在一般認為參的獨特活性物質是其中的皂甙類物質。
人參皂甙主要集中在參根的外層,根須中的含量又比主根高得多,是其數倍,這與傳統上認為參根內部比外層、主根比根須葯性強的看法恰好相反。而且,參葉、花蕾、果肉中人參皂甙的含量比根部高得多,如果人參皂甙真的是人參的活性物質的話,傳統上只用參根入葯真的可說是捨本逐末了。傳統上認為參越老越好,但是根據測定結果,4-5年的參根的人參皂甙含量最高。傳統上還認為中國人參的葯性強於西洋參,二者當然又都勝於與參同屬的三七,但是人參皂甙的含量卻倒了過來,以三七最高,西洋參其次,人參最低。整個都亂了套。不過我們必須記住,傳統的說法未必有可靠根據,甚至可能是由於錯誤的根據。例如,中醫關於人參性溫、西洋參性涼的說法就是源於對二者產地的誤會。西洋參最早是從廣州進口的,因此被當時的中醫誤認為是西洋南方特產,將其定為性涼葯物。實際上西洋參主要產於加拿大和美國北部,緯度與人參產地相當。
有趣的是,國內外對人參皂甙含量的測定差異很大,中國研究者把人參主根中的人參皂甙含量測定為2.2-5%,而歐美研究者的測定結果則大約只是其一半。不知這種差異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外研究者對參的葯性的信心的差異。就像以前人參被認為能包治百病一樣,現在也有一些研究者聲稱發現了人參、西洋參有多種葯理作用,對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都有影響,能提高體力和腦力勞動的能力,降低疲勞度,防治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癌症、糖尿病等等現代世界的種種頭號疾病。有一些動物實驗、臨床試驗支持這些說法,另外的一些研究則未能加以證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人參、西洋參絕對不是完全無害的補品。幾年前美國醫學機構曾發出警告,不可在手術期間為了「補氣」而服用人參、西洋參,否則可能引起手術時大出血。
現代醫學界對人參、西洋參是否有葯效已爭論了一個多世紀。《美國葯典》(U.S. Pharmacopoeia)一度列入參,但在1880年將其刪去。《美國國家葯典》(U.S. National Formulary)也在1937年刪去參,認為其醫療、保健價值只不過是中國人的想像。目前西洋參原產地的醫學權威機構美國醫學聯合會和加拿大醫學聯合會都不承認參的醫學價值。對參是否有醫學價值,世界醫學界在以後很可能還會一直爭論下去。一種被認為能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最大的可能是其實一種病都治不了。中國人對參的崇拜,無疑在很大程度上是歷史因素和文化因素造成的。這種神秘感對於種參業來說,卻正是其賴以生存和繁榮的賣點。如果參能夠被證實的確有某種療效,如果參的活性物質能夠被真正鑒定並合成,那麼種參業可能就要完成其歷史使命了。
此觀點與上文無關 雖然物以稀為貴但我們要認清 我們是不是被炒作者忽悠了一把 除了衣食住行 那些可又可無的東西對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 其實是一文不值的 這就想傳銷一樣是一場大大的騙局罷了 像蘭花一盆多少萬 一塊玉石動則上幾十萬的 還有下面的何必呢 個人認為這只能算作玩物吧 當然你就是喜歡這是你自己的事了 我希望大眾謹慎選擇僅此而已 只想說句真話實話
5、保健品如何選購?
真偽狗寶的性狀鑒別本品呈球形,大小不一大,如鵝卵,小如板栗,亦有三角形,其色白帶青,略顯粗糙,有大多類圓突起小疙瘩,形似荔枝果皮狀,斷面白色,稍有光澤,似川蠟具放射蜘蛛綱紋理,有不明顯環層紋,中央無異物核心,質略堅實細膩,指甲劃之可掉粉末而留痕跡,有狗腥氣,味微咸,嚼之無砂礫感。
鑒別狗寶歌:狗寶產自狗胃中,表皮疙瘩荔枝同,斷面白色如川蠟,蜘蛛綱紋迭底層,口嚼無砂礫感,味有微咸狗腥氣,研粉放於錫紙上,用火下燒急聚中。
假狗寶的歌訣:偽品狗寶要細心,外似楊梅不均勻。口嘗絕無狗腥氣,斷面沒有蜘網紋。
如何識別天麻的真偽「鸚哥嘴,凹肚臍,外有環點乾薑皮,松香斷面要牢記。」這是鑒別天麻真假的口訣。這口訣中,松香斷面是判斷天麻真偽的重要依據。具體地說,天麻採收後因加工壓扁,呈扁長橢圓形,皺縮,有時稍彎曲,頂端有尖而微彎的紅棕色芽苞(俗稱「鸚哥嘴」),末端有圓臍形疤痕(俗稱「凹肚臍」)。表面呈淡黃色或淺黃棕色,略透明。
偽天麻有蕉芋根、羊角天麻、入地老鼠、馬鈴薯、大理菊等五種最為常見。
1.蕉芋根:其根莖外形頗似天麻,也有環節,但其表面蒙有一層白粉狀物,質軟而易折斷,斷面呈顆粒狀,粉白色,無光澤。
2.羊角天麻:其塊莖呈橢圓形,有的已壓扁,兩端微尖似羊角,頂部有殘留的莖基。表面為灰黃色,環節明顯,有不規則皺縮溝紋,質硬而緊,極難折斷,斷面呈羊角質樣,灰白色或黃白色,其味微甜。
3.人地老鼠:原植物為觀賞花卉,其根莖刮皮曬干後呈圓錐形,兩端常折斷而有纖維狀斷頭,表面呈淺黃色或棕黃色,有明顯縱皺紋和微凹陷的須根痕,將它放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到布滿細致的條狀白色晶點,無環節。質堅硬,極難折斷,其斷面不平坦,有圓心環紋。氣微臭,味淡而有刺咽喉的感覺。
4.馬鈴薯:其塊莖經蒸曬、壓扁之後,呈長橢圓形。表面呈黃色,具有不規則分布的凹陷芽根,沒有點狀環節,斷面較平坦,角質樣,略帶規則。
5.大理菊:原植物為著名的花卉。其塊根經加工後呈長紡錘形,表皮為灰白色或淺黃棕色,有寬縱溝紋,兩端略尖並呈纖維狀。質硬,難以折斷,其斷面凹凸不平。味淡,嚼之粘牙。此品有時詐稱為「四川剝皮天麻」。
天麻葯性平和,其功效頗多,人們都樂於購買在家庭備用。如在農貿市場購買時,上述真偽天麻的識別方法可以給你作重要的依據。
木香的鑒別木香是經由廣東從印度進口,故名稱廣木香。因從印度引種在雲南安家落戶,現在雲木香代替了廣木香。
1.雲木香:多為半截的圓柱形,上粗下細,有的根頭上如胡蘿卜頂,氣味清香,具特異甜蜜香氣,味苦而辣。
2.川木香:多圓柱形,質疏鬆,折斷面現菊花心,表面黃褐色,味苦,嚼之粘牙,氣味稍濁,質量較低。
3.祁木香:河北安國的青木香,原土木香亦系木香類,多由縱面切成塊狀,質乾枯氣,味淡薄,質量較次。現以安國青木香為祁木香,因安國縣古代稱祁州而命名。
4.青木香:為馬兜苓的根,條狀,野生。
幾種木香的鑒別歌訣:中醫習開廣木香,使命完成回印邦,雲南木香來代表,效果同功廣木香。雲木香多半截替,根頭上如胡蘿般,上粗下細特異味,微苦而辣氣蜜甜。川木香多圓柱形,斷面菊花心疏鬆,表面黃褐氣味苦,嚼之粘牙質低平。青木香產葯州關,祁州種植有經驗,祁產木香不葯用,出口日本外匯換,馬斗兜根為正品,青木香名落實現。
鑒別牛黃的幾種方法1.火燒有毛角味,人造牛黃的無毛角味。
2.口嘗,初微苦後感甜,有清香鮮美感,隨液溶化無渣。
3.透甲,沾水磨指甲上,黃色素滲透甲質,經多次洗手,色素不脫。
4.干透牛黃投放清水中。雖濕潤透,但形不變者為真。
5.鮮牛黃驗質,用針刺透穿孔,沒有硬物阻礙者證明熟透。鮮黃折干黃以三分之一,基本正確。
驗質牛黃鑒別歌:
牛膽結石黃牛黃,筒狀管黃肝管藏,紅黃矯艷球形狀,薄層重迭到中央,口嘗先苦後感甜,清香愈快溶化芳,鮮黃完整檢驗質,針刺穿孔熟透黃,水泡干黃形不變,色素透甲難洗光,清心解熱醒大腦,珠貴葯品功效良。
野山人參和園參的特徵鑒別1.蘆:極大大多的山參均是圓蘆,因年齡越久,上部蘆碗逐漸消失,而形成圓柱狀,因而稱為圓蘆。蘆體節緊,上部四面密生天然長成的蘆碗(珠結),碗的邊緣扎楞,形如馬牙,因名馬牙蘆,很少有生長竹蘆和線蘆。人工栽植的園參大多無圓蘆,在蘆的一面或兩面生碗的亦少。
2.芋:山參之芋多為棗核形,順生下垂,不向上伸,如生兩枝以上者則互生。園參的邊芋多是上粗下細,狀如參腿,不向下垂,而向上或旁伸。
3.體:山參之體多菱角狀的短橫體。即是順長體亦多為上粗下細之靈體。但笨體極少。園參多順長體,有短橫體者亦顯呆笨。
4.紋:山參之紋細而且深,尤在肩部更顯密緊,而多呈螺旋狀。園參紋通常疏而且淺,(多年老種參)則全多生粗橫紋,但其紋多斷而不續。
5.皮:山參皮細而結,光而不粗。園參外皮粗松而嫩。
6.腿:山參之腿僅生1—2條,三條者很少,其腿上粗下細,比較均勻。園參生腿較多或粗或細,上下粗細不均勻,兩腿並生一處,且大長腿或短粗腿。
山參之須有明顯的小疙瘩,俗稱「珍珠頂」,是山參特徵之一。並因生長年久,纖維緊柔難以折斷,口嚼如麻難以碎斷。園參之須短而嫩脆,多叢生如刷帚狀,年久老參亦生有疙瘩,但不明顯。總之野山人參,因其自然生長於山嶺,每枝形重不同,因而鑒別方法難定標准,根據以上六點逐一參考,才能加以鑒定。
野山人參鑒別歌訣:
細蘆下圓上馬牙,錦紋深順序不雜,體似菱角兩枝腿,須有珍珠小疙瘩,皮細結實光不糙,參芋順生下垂扎,參質纖維難折斷,咀嚼不碎亂如麻。
園參鑒別歌訣:
園參蘆碗兩面生,垂須上粗向旁伸,體形長順顯呆笨,紋理斷續線不深,外皮粗糙松而嫩,須短而脆無珍珠。西參質地堅實重,斷面明顯菊花心。朝鮮參蘆二批頭,斷面堅實色棕紅。
偽充人參四種簡介:
多年以來所發現的以假充真的人參四種騙人非淺。為了辨別真偽,特分析如下,供作參考:(1)華山人參手指形,久服青光眼致生。(2)土參木蘆無療效,化驗實際無成分。(3)准參頂陷無橫紋,口嘗味與薯干同。(4)參蘆誤作人參服,服後中毒傷害人。
人參蘆為什麼催吐:人參供葯用的為根和葉,在根葉中間的參蘆含大量的草酸鈣成分,能與胃中的鹽酸相遇生成草酸,草酸有催吐作用,能使人惡心嘔吐,因此人參在調劑時必須去掉蘆頭。但古書中未說明確,僅在瓜蒂散中虛者參蘆一味句。
血竭的真偽鑒別血竭為塊狀,或研成粉狀。塊狀表面呈黑紫色,具光澤,局部粘附本品紫紅色粉塵,質脆易碎,斷面平整,有玻璃樣光澤。無臭、味微澀、咀嚼時有粘齒感。本品在水中不溶或微溶,在熱水中軟化。
鑒別方法如下:
1.取本品粉末,置白紙上,用火隔紙烘烤即熔化,但無擴散的油跡,對光照視呈淡紫紅色,以火燃燒則發生特殊香氣。
2.取本品粉末少許,以乙醇溶解呈鮮紅透明溶液,加鹽酸10滴及水10-15滴,產生棕黃色沉澱。
本品以發亮、紫紅色粉末,遇熱變軟熔化者為佳。
麝香的真假鑒別麝香是名貴中葯,來源於鹿科動物林麝、馬麝或原麝的成熟雄體香囊中的乾燥分泌物。對其偽品或摻假品的鑒別可採用如下方法:
1.以舌嘗少許,有香氣強線直入心脾者為真品。
2.取麝香少許,置於掌中用手指來回搓揉,細膩成條而不脫色,粘手,香濃經久不散者為真品。
3.取麝香少許,用火燒之現白色灰燼,有芳香味的為真品。
4.取麝香少許,置於無色透明玻璃杯內,用開水沖泡或煮沸後倒進杯中,攪拌,靜置,真麝香微溶於水,大部分沉澱在水下,水溶液呈淡黃色,香氣濃而持久。假麝香的水溶液色黃黑、棕褐或紅棕,常渾濁,上浮者多為木質纖維、毛絨、粉面,下沉者多為動物內臟等。
5.用易吸水之潔凈紙一張,取麝香少許置紙上,將紙摺合,稍用力壓,如系真麝香,則紙上不留水跡或油跡,紙亦不染色。如紙上現水跡,則為發水香或沒有乾的麝香。出現油跡,則為浸油之麝香。如紙染色,則為摻假的麝香。
蟾酥的真偽鑒別舌嘗:味辣而苦,嘗之舌端有刺激感覺,而殘留持續性麻痹,長時間接觸皮膚或黏膜能引起疼痛而發泡。
用清水一碗將酥粉化開,如見水即變色,水面浮有泡沫者為真。偽者入水不動,可以區別。
手握酥餅用力向桌邊棱擊打,斷面2—3塊,碴口銳利,光澤靈活,形似玻璃碴風眼均勻者為真。酥餅擊開之斷面碴口發呆,強光而滑。風眼大小不均,形似麵包斷面狀者,是摻熟食麵或用黃米面蒸熟製作的偽品。
酥餅擊打時酥脆數片碴口極亮,嗅之有膠臭者,是內摻水膠偽品。酥餅外面黑色,擊開後里外均黑色如一者乃摻豬血的偽品。
斷面沾水,即出現白乳狀白汁,口嘗味初苦微甜,而後持久麻辣刺舌感為佳品。
顏色分析歌訣:
春季灰白夏秋黃,日照中黑陷內藏。接年保存外棕色,久存外黑內紅黃。
蟾酥幾種鑒別歌訣:
真品:
(1)真正蟾酥鑒別質,斷面沾水呈乳狀。口嘗味苦後微甘,持久麻辣刺舌感。
(2)蟾酥細粉水中倒,立起變化浮沫泡。
(3)桌棱擊打二三塊,碴口銳利玻璃段。光澤靈活有滑性,風眼均勻顯好看。
偽品:
(1)斷面發呆光而滑,風眼如同麵包斷。內摻蒸熱食麵粉,偽品冒充將人騙。
(2)擊打酥脆碎片余,內摻水膠臭難移。
(3)里外棕黑摻豬血,混充蟾酥把人欺。
蟲草的真偽鑒別蟲草,即冬蟲夏草,鑒別方法通常如下:
真品:呈條形,由蟲體和菌座兩部分相連組成,全長約9—12厘米,蟲體似蠶干,約3—6厘米,粗約0.4—0.7厘米,呈深黃色、中黃棕色,外觀粗糙,環紋明顯,有環節20—30個,腹部有足8對,位於蟲體中部的4對較明顯,質脆易斷,斷面內心充實,白色略黃。菌座自蟲頭長出,彎曲棒狀,上部略大,呈灰褐色或黑褐色,斷面空虛,粉白色。味甘稍苦,略有腥味。
假品:多為唇形科植物草石蠶的乾燥根莖(又稱地蠶),形狀似紡錘,表面淡黃色至灰黃色,環節明顯比真品少,只有2—11個,腹部無足,形似幼蟲,無子座,質地脆,易折斷,斷面白色,粉狀,嘗之粘口無草菇香味,味微甜。此外還有用澱粉、麵粉、玉米粉,加少許膠質,調以色素,壓製成的假蟲草,有的在蟲體內插入金屬絲的劣質蟲草等,不宜購買。
三七的真偽鑒別三七,即田七,參三七等,是名貴的中葯。市場上偽品較多,鑒別方法如下:
1.外觀:真品三七是紡錘形或類圓錐形,長約1—6厘米,直徑l—4厘米,頸部有莖痕,周圍有瘤狀突起,側面有支根斷的痕跡,表面光亮,為灰綠色,帶有部分殘存的灰內松皮,有橫向皮孔及不連續的縱皺紋。質堅實,碎後皮質分開,中央木質部色較深,呈菊花心狀。以個大、質堅、體重、皮細、斷麵灰綠色或黃綠色,無裂紋,有菊花心者為佳。
偽品,通常為莪木的乾燥根莖,呈卵形、圓錐形,表面為黃褐色,長3—6厘米,有人工刀刻狀,似真品,體重,質輕,斷面為棕黃色,同真品比較差別明顯。
2.口嘗鑒別:真品三七有人參氣味,嘗之苦後回甜,偽品氣微辛,味微苦,有辛辣味,不回甜。
西洋參的真偽鑒別我國現在市場上的西洋參有兩種,一是美國和加拿大進口的,一種是引種的。它們的共同之處是:參型呈錐條狀,粗長如指,無蘆、無須,近頭處有較明顯的體紋5—10圈,表面有橫向突出的皮孔,體質堅硬,斷面呈顆粒狀,有一淺棕色環紋,並有棕黃色油點,無臭味,微甘,苦味濃。
而假冒西洋參,雖也呈錐條形,但長一些,上端環繞較多,全身有針刺狀點,斷面不呈顆粒狀,有明顯的菊花紋,無明顯的棕黃色油點,味苦涼,苦味淡或無苦味等。此外,還有將沙參、白參冒充西洋參出售的,也需注意。
真假人參的鑒別1.生曬參外形:真品為紡錘形的圓柱體,主根肩部有橫紋,且具有明顯的縱皺,逐漸往下分叉為2—3條側根,叫做參腿,較短並彎曲;在末端有許多細長參須。
色澤:表面呈灰黃色,橫斷面呈淡黃色。
味道:聞之有特殊氣味,品嘗微甘而略苦。
2.紅參外形:真品呈圓柱形,體表有縱溝,皺紋,根部可見橫紋,下部有2—3條扭曲交叉的參腿。
色澤:表面半透明,為紅棕色或深紅色,少許參上部不透明,呈暗黃色斑塊。
味道:聞之有微香,但嘗之,味微甜。
假冒人參有野豇豆,櫨蘭、山萵苣、商德、桔梗、莨菪等。與真參主要區別是根莖部無蘆碗,肩無環紋,參身有根,表皮粗糙,氣味各異有刺激感。
燕窩的識別燕窩是一種直徑約4厘米左右,顏色像生絲的東西。鑒定家通常把燕窩分成三大類,即紅色的「血燕」;白色的「官燕」和黑色的「毛燕」。
血燕最少也最珍貴;「官燕」是洞燕每年第一次做的窩;品質最次的是「毛燕」,含有許多雜物,必須除盡雜物才能食用。人造燕窩價錢便宜,有的經營者把它當作真品,魚目混珠賣給顧客。好的燕窩系絲條狀排列,水浸後呈銀白色,且晶瑩透明,有彈性(輕拉會伸縮);如出現有黃色,不伸縮者則為假品。
6、正官莊的原料和一般的人參保健品原料有什麼區別?好在哪?
沒有任何區別;主要是炮製的方法不同。正官莊的人參多數是紅參。以下是市場上常見幾種人參的區別。
生曬參是園參經栽培六七年後,在秋季莖葉將枯萎時採挖,去蘆頭,洗凈曬干而成,其市售成品主要有白乾參、光枝參、原枝參、種面參等。生曬參葯性平和,以補氣作用為主,尤適合於氣陰不足者。
白參也稱糖參,是新鮮的園參經沸水浸燙後,浸糖汁中,然後取出曬干而成。功效同生曬參,但作用較弱。
紅參是將園參蒸熟曬干或烘乾而製成,性溫味甘,香味較濃,色呈暗紅,補氣中帶有剛健溫燥之性,長於振奮陽氣。適用於氣虛及陽虛體弱者,冬天怕冷、陽虛明顯者服用有顯著效果。但如無陽虛體征,或高血壓、陰虛火旺或急性病等患者,忌用紅參。
7、吃了保健品可以吃人參嗎
要看是什麼保健品,如果補充維生zd素和礦物質、或增強免疫力/抗氧化/緩解體力疲勞等,吃人參沒問題。但如果調節血脂、通便等,就要考專慮一下是否會影響保健食品的效果、降低人參的效果。通常來講,人參禁止與屬黎蘆同用,不要和下氣的食材一起吃。
8、人參成分多少以上才是保健食品?
人參是保健食品的原料,保健食品中的人參由生產企業根據市場需求、生產成本、適用人群的不同在產品中增減,所以人參成分總皂角苷的含量也就不同了
9、誰能給推薦一款人參類的保健品呢?人參對滋補身體比較好,可是聽說,
直 接 食 用 人 參 會 導致上火的 , 所 以為 了 身體度 的健 康 ,一 定不能 直接食問用 ,要選 擇 合答 適的 人參產 品 , 上 品版上 參就是一 個 不 錯的 選擇 。 因為 上品上 參,權 是提取 人參 中 珍貴稀有人參 皂 苷 的食 品 。
10、買賣人參和保健品需要辦理哪些證件
網上賣的話就要授權書,實體店的話那隻能去找工商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