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郯城縣婦幼保健院誤診
婦幼保健院的治療行為沒有給你造成不良的後果。宮外孕和卵巢囊腫一般或大多數需經手術治療,造成不孕,由自身的疾病所致,醫院沒有大的責任。供參考。如和醫院協商,可能會得到不多的補償。
2、有誰知道郯城縣新村鄉丁溝村尹保麗現在哪裡,現在過的怎麼樣?
好久沒在本地了,不了解情況
3、郯城縣第一人民醫院的介紹
新院址:郯城縣 郯西路北段東側,北外環路北側(郯城縣汽車部站西600米)
4、臨沂郯城縣共有哪些鄉鎮?
2016年底,郯城縣轄1個街道辦事處(郯城街道辦事處)、9個鎮(馬頭鎮、李庄鎮、重坊鎮、楊集鎮、廟山鎮、港上鎮、勝利鎮、高峰頭鎮、紅花鎮)、3個鄉(花園鄉、歸昌鄉、泉源鄉)、2個開發區(郯城經濟開發區、新村銀杏產業開發區)、1個馬陵山景區。
郯城縣位於山東省東南部、臨沂市南部,地處魯蘇交界,為山東南大門、齊魯之通衢,是齊魯大地與江淮地區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為魯南「咽喉」之地,是「中國銀杏之鄉」和「中國杞柳之鄉」。
郯城縣境東西最大橫距41.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2.3公里,地跨北緯34°22′—34°56′,東經118°05′—118°31′。南部臨近隴海鐵路,為江蘇省邳州、新沂、東海三市縣所環繞,北半部與臨沂市臨沭、河東、羅庄、蒼山四縣區接壤。總面積1189平方公里,約佔山東省面積的0.77%。
境內河流屬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運河水系,流向多為自北向南,均為季節性河流,全縣主要河道45條,全長620.7公里。
沂河、沭河縱貫縣境,為過境主要河道。其次還有分沂入沭水道、五里河、新涑河、武河、武河行洪道等;蘇魯邊界出境河道有老墨河、白馬河、沙溝河、浪清河、郯新河、柳溝河、黃墩河、黃泥溝等。
新中國成立後,經多次大規模治理,在疏浚舊河道的同時開挖新河,全縣河道形成了較為合理的河網布局,基本具備承接客水、排泄內澇的功能。
5、做郯城客車如何到新婦幼保健院
2
6、新沂火車站到郯城婦幼保健院有多遠?
駕車路線:全程約29.0公里
起點:新沂火車站
1.從起點向正南方向出發,行駛50米,右轉進入復徐海路
2.沿徐海路行駛980米,右轉進入新郯路
3.沿新郯路行駛2.7公里,直行進入山深線
4.沿山深線行駛13.6公里,
5.行駛6.2公里,朝郯城方向,直行進入郯東路
6.沿郯東路行駛4.0公里,過左制側的魯南大廈約90米後,左轉進入人民路
7.沿人民路行駛950米,調頭進入人民路
8.沿人民路行駛330米,到達終點(在道路右側)
終點:郯城縣婦幼zd保健院
7、上掛下聯 來看看縣域醫聯體建設的郯城實踐
上掛下聯 來看看縣域醫聯體建設的「郯城實踐」
經驗
2016年下半年以來,郯城縣將縣域內的三家縣級醫院作為核心醫院,分別與若幹家鄉鎮衛生院組成三個醫療聯合體,通過發揮核心醫院專業技術優勢及其帶動作用,推動縣級醫療機構的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合理流動,實現城鄉醫療服務水平同質化,方便群眾就醫,初步構建了分級醫療、急慢分治、雙向轉診的診療服務模式和「大病不出縣、小病常見病不出鄉鎮、康復回基層」的就醫新格局。
夯實核心單位
郯城縣以縣第一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第二人民醫院3家縣級醫院為核心單位,19家鄉鎮衛生院為成員單位,按照「第一年先行試點、第二年逐步推開、第三年全面覆蓋」的工作步驟,2016年10月先由縣第一人民醫院和3家鄉鎮衛生院開展試點;今年由上述3家縣級醫院分別和若幹家鄉鎮衛生院組建醫聯體,覆蓋全縣60%的鄉鎮衛生院;明年全縣醫聯體建設將實現全覆蓋。同時將醫聯體推進過程分成「培育孵化期、結合共建期、發展壯大期、全面惠民期、成功提升期」等五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設計了相應的工作形式、工作內涵、工作成效。在培育孵化期,主要是派駐醫師,幫扶互通;在結合共建期,主要是建立機制,合作共贏;在發展壯大期,主要是培育特色,增強能力;在全面惠民期,主要是上下聯動,資源共享;在成功提升期,主要是機制創新,運作成熟。目前,全縣醫聯體建設正處在由結合共建期向發展壯大期過渡的環節。
上下聯動明確運行機制
一是縣級醫院作為醫聯體核心單位,按照程序接受成員單位的轉診,建立、開通轉診綠色通道,簡化急救和住院程序。轉診的患者若需住院治療的,按照「先診療後付費」模式直接入住病房,各項檢查以預約形式予以優先服務;及時將進入恢復期的成員單位轉診患者予以轉回;如限於某一核心單位的診療范圍等因素,成員單位可將急危重症的患者轉往縣內其他醫聯體核心單位,該核心單位則相應的將進入恢復期的轉診患者予以轉回。核心單位接診科室繼續跟蹤回轉成員單位患者的後續治療,進行必要的業務指導。
二是鄉鎮衛生院作為醫聯體成員單位,主要負責轉診和恢復期病人的接診服務,及時將因條件所限不能實施救治的危急重症患者轉往核心單位。根據核心單位回轉患者的信息及康復建議,對轉回的恢復期病人做好康復服務,必要時請核心單位進行康復會診,保障患者治療的連貫性和延續性。
推動醫療資源下沉
通過縣級醫院作為龍頭拉動,在醫聯體各核心單位、成員單位間醫、教、研並進,力推資源下沉。按照為每個成員單位重點培養打造1-2個特色科室或診療項目的工作目標,核心單位有針對性的為每一家成員單位派出6名具有中級以上職稱、業務精湛的醫生,每周至少六天在鄉鎮衛生院開展日常坐診、學術講座、疑難病例探討、查房帶教等工作。選派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診治方面的專家,組成專家組,輪流到基層集中出診、開展義診,幫助鄉鎮衛生院開展派駐醫生業務范圍之外的診療工作。
診療信息共享助力分級診療
通過網路改造和鄉鎮醫療信息化建設,促進縣級區域人口健康平台全面建設,實現核心單位與成員單位的信息互聯、互通、共享。在此基礎上,建設影像診斷中心、心電診斷中心、遠程會診中心,開發使用「互聯網+遠程會診」系統,為全縣醫聯體內成員單位提供遠程診斷服務和遠程教育,提高成員單位的診療技術水平。同時,建設消毒供應中心,核心單位負責各成員單位醫療器械、敷料等消毒供應工作;建設醫技檢驗中心,統一檢驗業務,核心單位大型檢驗檢查設備在醫聯體內部共享;統一工作標准,檢查結果互認,探索「基層檢查、上級診斷、遠程會診」的有效模式,逐步建立預約診療和雙向轉診機制。
一體化管理提升服務能力
一是人才統籌使用。一方面將成員單位加掛縣級醫院分院的牌子,由縣級醫院對其管理、業務等進行規范指導;另一方面,由派駐專家組組長掛任派駐衛生院的業務院長,既負責派駐醫生的管理,有負責對衛生院的業務管理,推動管理規范化、流程合理化、操作標准化。核心單位優先接收安排成員單位醫護人員到縣級醫院進修培訓,從根源上提升服務能力。
二是建立醫聯體康復聯合病房。聯合病房建立後,主要用於收治核心單位下轉的慢性病和康復期患者,由核心單位和成員單位共同做好下轉患者的後續治療、康復和護理等工作。核心單位相應科室應下派1名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生定期到聯合病房查房,開展病例討論,提出指導性意見。日常醫療護理由成員單位負責。康復聯合病房初期以部分特色專科疾病為主,逐步向所有康復期患者發展,滿足各種康復期患者的醫療康復需求。
通過開展醫聯體建設,醫聯體內的縣級醫院專家按時到成員單位坐診、查房、帶教,定期到農村基層巡診、義診,縣級醫院為鄉鎮衛生院提供消毒供應服務,以及超出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的醫學檢驗服務,鄉鎮衛生院的病歷合格率、檢查陽性率分別提高15%、20%,抗菌素使用率、葯佔比分別降低10%、6%,醫護質量明顯提高,群眾認可度大幅提升。
縣級醫院專家團隊進駐,專家組組長掛任鄉鎮衛生院業務院長,促進了鄉鎮衛生院執業行為的規范、醫療質量管理的加強、內部運行機制的完善,促使鄉鎮衛生院內部管理更加精細化、規范化、制度化,借鑒縣級醫院綜合改革中績效考核的成功經驗,更加重視成本核算,優化調整人事、績效、財務等日常管理制度,管理效益進一步凸顯。截至6月底,全縣開展醫聯體建設試點的鄉鎮衛生院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醫療成本和績效工資等支出同比減少10%。
由於患者在鄉村就能享受到縣級醫院的診療服務,患者「住院到省、市大醫院」的就醫習慣得到初步改變。截至4月底,全縣開展醫聯體建設試點的鄉鎮衛生院就診人次同比增長5%,縣級醫院門診人次同比下降2%,雙向轉診人次同比增加20%,縣級醫院病床周轉率和鄉鎮衛生院病床使用率明顯提高,縣鄉兩級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明顯縮短,促進了醫療衛生資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