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美国人均保健

美国人均保健

发布时间:2020-07-16 11:01:20

1、很想听听在美国生活过得人谈谈美国人都吃什么营养品

是啊,吃保健品估计来着就吃脑白金吧
玩笑^_^

我知道在美国,预防医学的投入超过临床医学,zd也就是预防保健的费用非常之高,他们有很好的社区保健常识教育。饮食和营养补充是非常注重的。不要被电视回上的某些画面迷惑,以为美国人都吃麦当劳等垃圾食品,其实只有申请救济的人才经常吃这个。

在美国,保健市场非常之繁荣,品答质优良的营养保健食品也是琳琅满目、非常的丰富,很多的直销保健产品如纽崔莱等。

2、美国的保健品与中国的区别

1、分类不同

美国保健品属于“膳食补充剂”,在国内销售定位为QS食品范畴。我国保健品属于功能性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需要带“健”字批号。

2、消费环境不同

生产商与供应商信誉及政府监管力度和公平性,仍然令中国保健品消费者面对五花八门的保健品广告,人们仍然有茫然和不放心的现象。美国生产商,供应商信誉及政府监管严格透明,良性的信任体制和环境,决定了美国人消费放心,生活质量高。

3、消费者不同
中国只有部分人有了消费意识和习惯。其中老人孩子居多。大多数人仍然停留在能吃饱饭,不生病就行的健康质量上。美国消费意识强,已成习惯全家通吃,甚至各种类型成把地吃,如同中国人每天要吃青菜水果一样的正常。保健品消费占家庭开支较高比例。

(2)美国人均保健扩展资料:

保健食品只适宜特定人群调节机体功能时食用,因此要对症选购。要详细查看产品标签和说明书,看看自己是不是该产品的“特定人群”,或者是不是“不适宜人群”。老年人、体弱多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儿童及青少年、孕妇要谨慎选择。因为产品剂量、添加物质和品牌的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如果您不需要更多的添加内容(如加钙等),那么选择功能少些、价格低些的保健食品就可以了。另外,不要相信任何百分比,比如吸收率、沉积率、使用率、有效率、治愈率等。

群中机体间的差异很大,不要相信广告里的绝对性用语,不要轻信张三、李四食用结果如何有效的证言。一些企业很愿意采用个别案例作为普遍现象广为宣传。不要轻信明星在广告里的宣传,不要轻信药店、商场、超市里“穿白大褂”的所谓专家的夸大宣传。卫生部《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界定了保健食品的定义:“保健食品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也就是说,保健品并不是“老少皆宜”,更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3、为什么美国的健康保健比例高于芬兰

在全球教育界,芬兰人俨然是令世人瞩目的一颗新星。在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测试中,芬兰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数次打败了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三次名列三甲。

芬兰的实际对手只有采取大量训练的教育模式的韩国和新加波,而芬兰的教育方法却与他们截然不同。

芬兰另类的教育制度

芬兰的成功吸引了美国和世界各地的考察团蜂拥到赫尔辛基来学习考察,发现了一系列芬兰另类独特的教学制度。比如:

* 芬兰的孩子7岁以前在日托或家里学习,7岁才开始正式上学, 为OECD国家中入学年龄最大;

* 在十几岁之前,家庭作业和考试在孩子几乎没有。在受教育的前6年,没有人会对孩子做任何衡量和评估。孩子们只有在16岁时,有一次强制性标准测试。

* 没有快慢班,所有的孩子,不论聪明与否,都在一起上课。在芬兰,“好学生”和“差生”的差距世界最小。

* 30%的孩子在他们开始学习的头9年里受到老师和学校额外的教学帮助。并且一个老师会一直(一至六年级)跟随一个班级,这样,老师就有几年的时间来观察学生,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 芬兰的小学生每天有75分钟课间休息,而美国平均只有27分钟。

芬兰教育的最大原则是平等

芬兰教委会资深顾问Reijo Laukkanen 说:“芬兰是一个公平社会,而日本和韩国则是高度竞争的社会——如果你不能比邻居做得更好,父母会花钱让你上补习班。在芬兰,比你的邻居表现出色显得不是很重要,每个人都达到平均水平,当然这个平均水平相当高。”

这一原则导致芬兰在教育方面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从近年PISA科学素养方面的测试结果看,在最优组别,他们的学生50%得分高于平均水平;在最差组别,80%的芬兰学生得分高于OECD的平均分;MacIsaac说:“从整体上看,提高底线水平获得了深远的效果。”

另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芬兰秘密武器是:师资力量

OECD的Schleicher说:“是教学的质量引导芬兰教育的成功。在美国,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工业模式,教师只是一种用来传输预制品的工具。而在芬兰,教师本身就是标准。”

芬兰的学校系统100%公立,教师是从前10%的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必须有硕士学位,学制是六年,政府会全资资助。

教师和医生、律师享有相同的社会地位。2008年,芬兰老师的平均起薪为29000美元(同时间美国为36000美元)。然而,芬兰拥有15年教学经历的高中教师的薪水约为其它拥有大学学历的人的102%(在美国,这个值仅有62%)。

国家的教学大纲只是一些宽泛的指导方针,训练有素的教师有很大的自由度来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老师一天只在教室里花4小时,同时每周要花2小时提高个人的职业水平。

纽约州立大学一位物理教育专家Dan MacIsaac,在芬兰考察了2个月,他说:“他们的老师在教授物理方面比我们准备得更好,芬兰人让他们自由发挥,而不是派只看门狗整天看着他们。而在美国,人们对待教师就跟对待必胜客的送餐员一样,只想着怎样才能更快地把比萨饼送出去。”

构成芬兰孩子良好童年的十大支柱

不难看出,美国等世界各地的考察团学习的焦点在于芬兰的学校教育制度,然而整个童年经验对学生成功的影响,却较少受到人们的关注。

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心理学教授LEA Pulkkinen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事实上,芬兰的孩子在7岁上学前得到的早期教育对他们后来在学校教育中的成长与成功至关重要。

尽管芬兰的教育制度在中国恐怕很难复制,然而芬兰的早期教育理念却能给父母们一些重要提示-关于如何在学前早期教育的宝贵人生阶段,为孩子的未来奠定真正有意义的基础。以下就是Pulkkinen教授总结出来的构成芬兰孩子良好童年的十大支柱。

第1个支柱:Safe

生活与学习的安全和充分的营养保证

在芬兰,免费产妇保健机构的发展已经超过60年,各种孕期和分娩的社会保障措施使婴儿死亡率仅美国的三分之一。

有专门的儿童福利诊所,在这里有医生和护士为学龄前儿童和其家庭提供免费的服务,孩子们得到健康检查、预防接种、以及对健康问题的一般性建议。

另外,芬兰还是世界上第一个提供免费校餐的国家。

第2个支柱:Family

稳固的家庭和一致的、慈爱的父母

在芬兰,父亲的角色在过去的50年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父亲曾经是有距离感的家庭权威。如今,男人们已经习惯积极地参与孩子的养育工作,与妈妈一起照顾孩子、教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等等。

调查显示,一个家庭每周有多少次一起就餐,会显著影响到孩子的情商发展、词汇量发展和学习表现。

第3个支柱:Friendship

社交和友谊

芬兰人认为,3岁到4岁时,孩子们已经开始渴望脱离父母的影响,接触更大的社交领域,这个时候的成长将很大地获益于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

所以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拓展社交的机会,发展社交技能,学习建立自己的关系圈,并获得归属感。

第4个支柱:Play

创造力游戏和体育锻炼

4、美国人都用什么保健品

成千上万种,我看他们美国人吃保健品是一把一把地吃
都不知道吃的是什么!

5、发达国家的人都吃保健品吗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保健食品,当然欧美国家是叫膳食补充剂,或者是保健产业。在欧美这些发达国家,医疗保健事业应该能占到他们国家GDP总量的10%-15%,而且每年还在增长,而在中国到2013年年底,医疗保健事业所占到中国GDP的总量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那么这一组数据就说明保健品市场在中国有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或者叫做方兴未艾。

另外,国人还没有使用膳食补充剂和滋补品的习惯。许多人想不到随着年纪的增大,当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不能通过自己的身体合成的时候,要通过外面的这些产品来补充,这是国人所不知道的。

我们在美国所带回来的鱼油等等也带该是二三十美金吃一个月,价格是因素之一,但还不是决定性的。中国到目前为止,中国人均保健食品的消费能力是美国人的1/20,是日本人的1/15。那么这几组鲜活的数据还是说明,一方面在中国保健品市场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市场,还是一个朝阳行业,回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市场;另一方面也确实说明国人还没有养成,更没有形成消费保健食品的习惯,国人还是更多地觉得有病要到医院治病,国人更多的是想着如何把自己的病治好,缺少未病先防的理念答。

6、美国人的保健意识是什么?

只能简单提提--
美国重视医疗保险,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而我国正相反,是疏于预防,重在治疗。

与美国人均保健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