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名养生专家梅墨生病逝,这么注重养生的大师却早逝,养生真的不能长寿吗?
那不一定。人要想长寿,合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这些一个都不能少。
首先要更正一点,梅墨生先生不是养生专家,更不是营养学家,而是中国著名的书画家,擅长书法和中国画。梅墨生之所以让很多人误解为养生专家,是因为他在出名之后参加的很多活动和电视节目当中,讲了很多他自己的养生经验和观点。
现代社会,科技已经较为发达了,大家都学过基础科学的常识。那些所谓的保健品,打着营养、无毒副作用的旗号,却难超越能量守恒,平常饮食均衡,就已经满足了对各类营养的需求。比如,虽然维生素的副作用很少,超出计量单位的补充,长期破坏体内的生态平衡,医生说是安全范围,但医学真的到了读懂人体的层面吗?只是现有眼界制定的标准而已。你以为的无害,只是现在无法评估评估真实危害。
三餐七分饱,稍微准时准点,别饿死,别撑死,体内减少生理对抗,至少消化系统减少了患病概率。能吃的不能吃的,稍微都尝试一点点,别克制,别贪嘴,身体对于营养元素和毒素有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免疫,才能张弛有度、进退有序。运动多了并不仅是提高生理机能,同时也加速身体老化。能多睡就多睡,睡觉降低新陈代谢,身体损耗自然减少。也别睡的昏天黑地,困了就补充睡眠,醒了就起床该干什么干什么。
最重要的是当我们对别人微笑时,别人也会以微笑相迎。无论是和朋友在一起,还是微信跟老同学聊天,记得都要保持微笑,付出友善。那也会增加寿命。2、都说只要会养生就可以长寿,可为何养生大师59岁就离世了?
养生和长寿没有必然联系,并不是说只要坚持养生,就一定可以让自己长寿,只是说养生对长寿有好处,可以提高自己长寿的概率。养生大师59岁就去世,去世的原因也和养生没有必然联系,可能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去世,不能因为养生大师的早逝就断定养生不能长寿,这种观点很明显不够严谨。
养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有很悠久的历史,也涉及到很多的学科,是多学科的综合。养生的概念基于道家的思想,它包含身体和精神两个概念,养生目的就是要达到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状态。
要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在身体上的表现就是,要经常的参加体育锻炼,但不是特别激烈的运动,而是类似于太极这种比较柔和的运动,运动量适中。心理上的表现则是通过琴棋书画的熏陶,让人有一个开阔的胸襟,能够有一个好的心态。
通过对养生概念的解释,可以发现养生是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止是单纯的身体活动,还蕴含着很多哲学思想,因此养生的更多是中老年人,只有有了一定的阅历之后,才可以理解养生的内涵,他们对长寿也更加渴望。
当然现在的养生已经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特权,年轻人也可以开始学习养生,不过年轻人追求的不是日后的长寿,而是现在身体上的健康,通过养生,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投入到工作中去。
3、如何成为“养生大师”
首先,你可以为自己寻找一个足以唬住“粉丝”的“出身”。如果祖上有人做过太医、御医、民间游医之类,那么你自然就是“名门之后”。如果没有,也没关系,不妨找找哪个古代名医跟自己同姓,自称是他的多少代传人——完全不用担心别人信不信,信的人自然会信,不信的有能力揭穿你的人也不会太多,而且他们往往也没兴趣跟你较劲。打造好了“出身”,下一步就是建立自己的“养生理论”了,建立的秘诀就是“大堆常识加故弄玄虚”。首先找出公众广为接受的观念,比如要健康就要多吃蔬菜、少吃油腻、节制饮食、生活规律等等,然后在“古代典籍”中找一些古文来佐证,再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相生相克”之类的理论来牵强附会。这样做的目的是满足大众的“民族自豪感”,为赢得“相信”打下良好的基础——即使以后捅了篓子,“粉丝”们也会说“瑕不掩瑜,多数还是有道理的”。这当然远远不够,“大师”必须要有“雷人的理论”。比如“不能吃辣椒,吃了会致癌”、“不能喝牛奶,因为那是牛喝的”、“不能穿裙子,会气血不畅”、“不能吹空调,会肾虚”……只要你敢说,就会有人相信——很多人对于“危害”都是习惯于“宁可信其有”的。愿意相信的人遵循了这些“理论”不会有什么损失,而不遵循的人中总是难免有人会生病,而“粉丝”们就会说:“大师说过了,你这病是什么什么导致的。”作为“大师”,不能“光破不立”,还必须提供一些“养生秘方”。这个其实很简单,随便找一两种大家平常都吃的东西,把它玄虚化就可以了。比如,五谷豆类都对身体有好处,但是要特别挑出一种,不管是红豆、黑豆或者绿豆,然后说这个只要怎么怎么吃就可以治病——原料一定要简单,大家都能够消费得起,才会有许多人愿意追随。但是过程一定要复杂,“注意”的地方一定要多,比如多少豆加多少水,什么时候下锅,煮多长时间,最好是用什么容器什么水等等。还有“吃红薯治癌症”、“晚上吃生拌菜治百病”、“按摩某位置治肾虚”、“吃某种红色食物补血”等等。如果你碰巧学过中学生物,还可以弄一些现代生物学的名词术语,诸如“抗氧化”、“代谢产物”、“类黄酮”、“降血脂”、“蛋白质变性”、“维生素失活”之类的,更显得博古通今、中西合璧。如果这些还不够“雷人”,还可以再弄一些更邪门的,比如“生吃泥鳅去肝火”、“放血疗法治肺癌”之类,不过这些疗法有一定的风险,搞不好出了事故就比较麻烦,比如用芒硝治病的“大师”就进了监狱。所以,这类疗法要慎用,要讲也要在成为“大师”之后再讲——当你成了“大师”后,出了事故也就会有“粉丝”来为你辩护了。比如有人生吃泥鳅得了病不得不进行手术,就有“粉丝”说:“不是生吃泥鳅疗法不好,而是现在的泥鳅不好。”完成了上面两步,后续工作就是宣传了。人们常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一定要有很拉风很吸引人的口号,比如“不生病的智慧”、“把健康彻底说清楚”、“让你多活几十年”、“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之类。如果想不出来,只要到城乡结合部看看电线杆子,就能够获得许多灵感。现代科学还不可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但是许多人会相信“大师”的“神奇”。说得越邪乎,就越有人愿意去尝试。一旦尝试了,心理期望又会转化成“相信自己确实好多了”,于是就会有追随者。当“养生大师”的形象初步建立后,就会有更多的媒体来关注。尤其是一些号称“生活智慧秀”的娱乐节目,更会对你推崇有加。一旦进入这样的传播渠道,观众就会把对“正规媒体”的信任放到你的身上,于是你就会成为更大的“大师”。
4、国内著名养生专家有哪些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学渊源甚深 其父为八卦掌第四代传人。 2.林海峰:国际著名营养大师 整体自然医学疗法创始人 青年时期开始学习微生物学和细胞学 师从美国营养学博士谢立启先生 3.朱鹤亭:道号玄鹤子 国际著名养生学家、中华医学家、食疗学家、玄学家、武学家。自幼承受家教 熟读四书五经 习医、武、堪舆 学道家养生学术。读中学和在入北京大学学习时期 研修中西医理论 潜修老庄哲学 道、佛学经典 4.杨力:著名中医学家、作家、学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 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 5.张国玺: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国玺研究员从事老年医学及养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编著有《新编抗衰老中药学》、《中国实用传统养生术》、《老年医学在中国》、《抗衰老药物学》等10余部学术著作 发表有关延缓衰老及养生保健方面的论文及文章数十篇 并获多项成果奖。目前 张国玺研究员主要从事养生保健知识方面的研究和讲座活动 广受好评。 6.胡维勤:中央警卫局中南海门诊部保健专家 主任医师 正师级 教授。他先后为朱德、华国锋、谷牧、姚依林等多位领导同志做过保健医生 并在党和国家的多次重大会议和活动中担任保健工作 也多次承担外国元首、重要领导人来访的医疗保健任务 积累了丰富的保健经验 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医学科学家” 享受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 著有《将中医进行到底》 7.张家瑞:台湾省台南县人 1948年6月出生 财团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会董事 台湾中华全民自然养生协会秘书长 台湾中华离子医学 民间团体 教授 台湾中华自然医学宣导中心创办人。 著有《不生病之真法》 8.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益黎敏副教授具有深厚的国学素养 精通文字学和传统医学 又兼通西方人类学。多年来 一直致力于中医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在大学里主讲“中华文化与《黄帝内经》”、“周易与中医学”、“道家思想研究”、“中国文化经典导读”等课程 同时在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高校巡回讲演。她的讲演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让每一位听众既能领略中华远古盛世的智慧与玄妙 又能实现对自身生命切实的人文关怀。 9.孔令谦:四大名医孔伯华嫡孙 著名中医孔少华之子 多年来 研习太极与养生之道20余年。井根据中医学理论及孔门医学特点对养生进行系统研究 提出三线、四则、五法养生防治体系模式。著有《孔伯华及传人医案》、《孔少华临床经验集》、《中医文化与太极养生》等著作 深受读者喜爱!是国内外众多养生健康杂志专栏作家 《跟名医学中医》、《孔伯华养生医馆专家谈养生》等大型丛书主编。并受邀在全国举办过多次养生保健讲座 广受好评 凤凰卫视中文台也曾对其进行专访。 著有《无病一身轻》。 10.王洪图:研究《黄帝内经》三十多年 发表论文四十多篇 出版的专著有二十多部 他能把两千多年前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倒背如流 因此他在业界被尊称为内经掌门人。作为学科带头人 王洪图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全面系统地围绕《黄帝内经》做一次论证和整理 但是《黄帝内经》博大精深、文字深奥 单是古今中外注释它的著作就有500多部 要想全面系统地整理和继承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洪图经过长达十年的辛勤耕耘 把一部460万字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这一年是1997年 这部著作被学术界评为了划时代、里程碑性的著作,并获得了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这也是中医学著作首次获得此项荣誉
5、如何看待养生大师因病早逝这一颇具讽刺的社会现象?
前段时间,养生大师梅墨生先生因肠癌早逝的消息想必都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对于梅先生的逝世我个人是比较难过的,但是对于他的死,很多人对此争论不休。也就是梅墨生先生身为养生大师,为什么会英年早逝。
这个问题的讨论甚至一度上升到了中医与西医的辩证,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养生的理论绝大多数都是契合中医理论的。
例如说,提到养生,我们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我想大概就是平时拿着个养生杯,里面泡着枸杞红枣茶,饮食以米和面为主,荤素搭配,有菜有汤。平日里不吃垃圾食品,不去娱乐场所,不蹦迪,不熬夜。持续健身,打打太极,跳跳广场舞等等。
那么这些行为真的能够养生吗?这样养生真的能让我们减少病灾吗?持续如此的养生真的能够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吗?
我想,这些问题的答案毫无疑问是“是的”。
但是如果你问我,这些行为能不能避免癌症的发生,能不能杜绝癌症的出现,那我只能摇摇头说“我不知道”了。
所以说,不能单纯地把梅先生的逝世归结到“养生”的层面上,因为梅先生是死于肠癌的。而癌症是当前社会最难攻克的医学难题,我们无从知道癌细胞突变的原因和几率。
正如我们不能因为张学良抽烟喝酒还活到一百岁,就认为抽烟喝酒对人体无害一样,我们也不能因为某个人寿命不长就完全否定其生活习惯,更不能因为“养生大师”早逝就简单的否定养生无用。
6、国内著名的十大养生专家是谁?
分析如下: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学渊源甚深 其父为八卦掌第四代传人。
2、林海峰:国际著名营养大师 整体自然医学疗法创始人,青年时期开始学习微生物学和细胞学,师从美国营养学博士谢立启先生。
3、朱鹤亭:道号玄鹤子。国际著名养生学家、中华医学家、食疗学家、玄学家、武学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读四书五经,习医、武、堪舆 学道家养生学术。读中学和在入北京大学学习时期,研修中西医理论、 潜修老庄哲学,道、佛学经典。
4、杨力:著名中医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
5、张国玺: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国玺研究员从事老年医学及养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6、胡维勤:中央警卫局中南海门诊部保健专家、主任医师、正师级教授。
7、张家瑞:台湾省台南县人,1948年6月出生。财团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会董事 ,台湾中华全民自然养生协会秘书长,台湾中华离子医学民间团体教授,台湾中华自然医学宣导中心创办人。
8、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9、孔令谦:四大名医孔伯华嫡孙、著名中医孔少华之子、多年来研习太极与养生之道20余年。
10、王洪图:研究《黄帝内经》三十多年。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出版的专著有二十多部,他能把两千多年前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倒背如流。因此他在业界被尊称为内经掌门人。
(6)保健大师扩展资料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7、被称为美容保健史上一代大师的是谁?
我们只要看到这些,称自己为大师的人就要提高警惕,
因为很多真正的大师是非常低调的,不会让别人知道,
而我们看到宣传的这些大师,他们什么都不会。
8、人生必须知道的保健方法有几种,可以请保健大师谈谈吗?想认识下保健大师?有谁介绍下给我吗?
勤洗脚。懒洗头……
笑傻红尘是
百度的注册名字,你找找吧
9、近几年层出不穷的伪养生专家、大师有哪些?
48岁的马悦凌,祖籍江苏copy南京,曾在南京做护士和兼职主持节目,2007年马悦凌所著《不生病的智慧》一书出版,被誉为“健康教母”,但至今无医师资格证。马对外宣称,创造治愈乳腺癌在内的100多个奇迹。
重庆缙云山绍龙观百住持李一,曾被宣传成养生专家、学问大师,号称有3万名弟子,2010年却被曝光其履历和“神通”多有虚假,且被弟子举报强奸女大学生。
林光常,台湾人,出书《无毒一身轻》,以养生饮食为目的,逐步推广理念,并取得巨大成功。后来推广各种商业产品,并夸大了饮食治疗的理论,导致巨大争议,受各界讨论。后因涉及无证治疗,被台湾省法院判刑。从一个成功的商人到成功的养生理论推广者,是非常经典度。但是也是夸大食物功能的典型。
“刘太医系列从书”的作者刘弘章、刘浡父子是两名知“大忽悠”,不仅其书中的许多论断是错误的,就连其“御医后人”、“医学博士”的身份也是假的,隐藏其后的是赤裸裸的功利目的。
现在他们的好多书还在卖,有的人还专门到书店去找道某一个所谓的养生专家的书,我在书店也看见过一本《刘太医谈养生》的书,后来询问书店的店员,她们对谁是真养生专家,谁是伪养生专家都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