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叶加溢母草泡脚对尿酸高的人有什么好处
一、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在我国很早就被广泛作为内服药用来治疗疾病,现代技术又为艾叶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已开发出艾叶牙膏、艾叶浴剂、艾叶油香精、艾蒿枕、保健腰带、蕲艾蚊香等多种产品,还有正在开发的以艾叶为主要原料的香烟,不含尼古丁,或可作为香烟的替代品。
1、艾叶的药理作用:艾叶的化学成分方面发现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这些元素能有效调解人体内需求。而在药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艾叶泡脚的好处
2
二、艾叶泡脚的好处
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的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门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
只要是发生上述疾病时,可取艾叶一小把煮水后泡脚艾叶做成或用纯的清艾条取四分之一,撕碎后放入泡脚捅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等艾叶泡开后再对一些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微出,但不能大汗,再多喝一些温水,注意要不吃寒凉的食物,并休息好,一般连泡2-3天后,这些因虚火、寒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的不适都会明显好转或消失了。
但艾叶泡脚,也不能经常泡,因为艾叶泡脚能将虚火、寒火往下引,就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两亏,供血不足,反而会引起头晕、头痛,及情绪上的变化等。
对于身体寒湿重的病人,可以每周用艾叶水泡一次脚,在泡艾叶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即可去寒又不至泻气。
但有些人身体非常虚弱,吃了一些补益身体的食物就会牙痛、口腔溃疡等,像这样的情况,可以等上火了再用艾叶水泡脚,没火时可继续食补,并每天坚持用温水泡脚,注意误食寒凉食物,防止寒湿侵入,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再吃补益的食物身体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体质会慢慢地增强。
2、吃溢母草有啥好处啊
益母草,从字面意思便不难看出它对女性身体十分有益。它具有活血调经、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是用来治疗妇科疾病的一味良药。不仅如此,它还被认为有养颜的作用,备受女性青睐。
在市场上的益母草制剂名目繁多,包括益母草颗粒、益母草膏、益母草含片等。要想让每位女性都能从中受益,辨证施治、择时而用十分重要。
益母草颗粒或益母草膏是将益母草的有效成分浓缩加工制成的中成药,两者只是剂型不同,功效基本一样。“一般来说,目前在中西医产科都会建议女性在产后初期服用益母草颗粒或益母草膏,用来消除产后腹痛,促进子宫复原。”吴红娟说。
女性产后,子宫还没有完全复原,易患子宫炎症,而益母草能够促进子宫收缩,有利于排除淤血,哺乳期间也不会对婴儿健康有不良影响。女性流产后的情况也类似,此时服用益母草可以促进子宫收缩,排出胚胎组织,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另外,如果女性经期常常小腹疼得厉害,月经量少,颜色较深并伴有血块,也可在月经前服用含益母草的中成药,在医生指导下化淤调经。
有人认为益母草膏对女性身体非常有好处,又是纯中药制剂,无副作用,所以可以长期作为保健品服用。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因此,如果没有病症不建议用药。而且益母草易伤脾胃,不宜长期服用。特别是消化不好、经常拉肚子等脾胃虚弱的人不宜服用,这类人群可以选择当归膏或当归丸来活血化淤。
3、益母草与艾草的功效有什么区别?
益母草和艾草功效的区别:
1、益母草,味辛、甘,气微温,无毒。胎前、产后,皆可用之,去死胎最效,行瘀生新,亦能下乳。性味辛苦凉,具有活血、法瘀、调经、消水的功效。
治月经不调、浮肿下水、尿血、泻血、痢疾、痔疾。 益母草能去淤生新,活血调经,含有硒、锰等多种微量元素,能抗氧化、防衰老,具有相当不错的益颜美容、抗衰防老功效。
2、艾叶辛苦,性温,属纯阳之性,能回垂危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艾既有易点燃的特点,火力温而不烈,烟气香而宜人,且又有治病引经的功能,所以艾叶是灸疗用的理想材料,故前人有“灸必用艾”之说。
(3)母草保健品扩展资料:
益母草和艾草除二者功效不同以外,外表上也有很大区别:
一、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特征是茎为四楞。长30~60cm,直径约5mm。表面灰绿色,密披糙伏毛。质脆,断面中部有髓。叶交互对生,完整者下部日十掌状3裂,中部叶分裂成多个长圆形线状裂片,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
轮伞花序腋生,花紫色,多脱落,花序上的苞片全缘或具稀齿,花萼宿存、筒状、黄绿色,萼内有小坚果4粒(即茺蔚子)。气微,味淡。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夏季开花。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
二、艾草是菊科植物,药用的是其嫩枝叶(老了以后开黄色小菊花),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