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保健五大

保健五大

发布时间:2020-07-15 06:30:09

1、冬季保健五大误区是什么

冬季,有不少有碍健康的生活习惯,常被一些人误认是正确的。
误区之一:
戴口罩防冷。鼻粘膜里有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血液循环个分旺盛,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耐寒能力应通过锻炼来增强,若依赖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体变得娇气,更容易患感冒。
误区之二:
热水洗脸.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气刺激下,汗腺、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则迅速扩张,但热量散发后,又恢复低温时的状态.毛细血管这样一张一缩,易使面部产生皱纹。
误区之三:
饮酒御寒.饮酒后有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酒劲过后,因大批热量散出体外,反而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导致酒后寒。
误区之四:
手脚冷冻用火烤.冬天手脚长期暴霹在外.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此时,如果马上用火烘烤会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瘀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局部性瘀血。轻的形成冻疮,重的造成组织坏死.所以,冷冻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擦,使其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误区之五:
皮肤发痒用手抓.冬天因干燥感到浑身发痒时,切不可用手抓搔,否则易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防治方法是多饮水、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少饮烈性酒。勤洗澡,勤换内衣,瘙痒严重者,可服用扑尔敏、非那根等药物,也可涂些炉甘石洗剂或涂搽肤轻松软膏治疗。

2、什么是健康的五大类

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当代世界各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状况,从1996开始制定了新的残疾分类体系--《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简称ICF)。在2001年5月第5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各成员国通过了将《国际损伤、残疾和障碍分类》(第2版) 改名为《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决议,并鼓励各成员国考虑其具体情况在研究、监测和报告中应用ICF。ICF已经正式由WHO颁布,在世界各地运用。经过有关专家的努力,ICF中文版已经与其它五种WHO正式文字版本同时完成出版发行。WHO在其正式的网站上发布了有关的信息。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网站上开设有专门网络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研究将就ICF的有关问题分6个方面讨论如下:
1、产生的背景与发展历程

1980年,WHO制订并公布第1版《国际残损、残疾和残障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 Disability and Handicap, 简称ICIDH),它是一种对疾病所造成的健康结果进行分类的分类体系,经过近20多年在医疗、康复和其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ICIDH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关残损、残疾与残障的分类,使医疗、康复工作者能更好地分析患者由于身体疾病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可能的日常和社会生活上的障碍。

然而,随着卫生与保健事业的发展,以及国际残疾人活动的开展,人们对残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了新的认识。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卫生保健系统不断改善服务。卫生保健的重点从急性、传染性疾病转移到慢性、难以准确说明的疾病。医疗服务的重点从治疗转移到保健,并以提高处于疾病状态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原有的有关残损、残疾与残障等模式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卫生与康复事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理论模式与分类系统,需要对原分类系统进行修订,以适应由于保健观念和对残疾认识所发生的社会变化的需要〔1-2〕。

1996年,WHO制订了新的残疾分类系统,称为《国际残损、活动和参与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 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为了保持与《国际残损、残疾和残障》的连续性,将其简称为ICIDH-2)。ICF 是WHO应用于与卫生有关领域的分类系统之一。WHO 分类体系涉及广泛的有关卫生的信息,用于诊断残疾性(disablement)和残疾的原因,并且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语言,使世界上不同学科与专业领域的专家能交流有关卫生与保健的信息。

ICF 分类系统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种统一的、标准化的术语系统,以对健康状态的结果进行分类提供参考性的理论框架。该分类系统所依据的是在身体、个体和社会水平的健康状态所发生的功能变化及出现的异常。ICF不是对疾病、障碍或损伤进行分类。ICF采用不同的方法试图把握与卫生状态有关的事物。卫生状态是个体的一种健康状态,它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并且与卫生服务密切相关。非健康状态可能是患急性或慢性疾病、身体失调、损伤或创伤,也可能是与健康有关的其他一些状态,诸如怀孕、老龄化、应激、先天性畸形或遗传变异。上述列举的这些健康状态可以用ICD进行分类,而健康状态的结果可以用ICF进行分类。因此,ICD 和ICF 是相互补充的,如有必要,可以同时使用这两种由WHO提出的国际性的分类方法〔3-4〕。

值得重视的是ICD和ICF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交叉的性质。无论是ICF还是ICD,均是从人体系统出发。残损涉及人体结构和功能,这些结构与功能常常是疾病过程中的一部分,因此,它们使用ICD分类系统。不仅如此,ICD 分类系统使用残损(作为征兆或症状)作为分类体系的一部分,这些分类采用的是生物医学模式。而ICF将残损作为结果,将其看作是残疾现象一部分,使用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ICF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与应用模式,它不仅可以对疾病进行诊断,注意健康状态的结果,并且建立了一种国际性的术语系统。这将促进国际性的比较研究与制定国际性的政策。该分类也将满足世界上处于残疾状态人们的需要,使残疾人成为卫生工作者的合作者,并为制定有关社会政策发挥作用。

2、ICF的基本特点

该分类标准是由专家和残疾人士共同制定的,反映了功能与残疾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2.1 广泛性本分类系统可以应用于所有的处于不同健康状态的人,而不同于以往将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加以分离的分类法。
2.2 平等性为促进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不同健康状态(身体和心理)的个体均无活动或者参与的限制。
2.3 准确定义在4个分类维度中,各个具体的类别均有操作性定义,并且给出了各类的基本属性、分界、测量方法以及具体的实例。
2.4 类目使用中性词语许多类别以及项目均使用中性词来说明每个维度的积极与消极方面,避免了过去使用的对残疾人带有贬义的消极词汇。
2.5 结构与功能分离将身体结构与功能缺损分开处理,以反映身体所有缺损状态。
2.6 用活动替代残疾活动是一个中性词,用活动取代残疾反映了目前残疾人对自己状态的新认识。该分类还使用严重程度指标,对限制活动的情况进行描述。
2.7 用参与代替残障。该分类系统用参与(participation)代替残障(handicaps), 并列举了一系列环境因素以确定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

3、ICF的理论模式
ICF建立在一种残疾性的社会模式基础上,它从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角度出发,将残疾性作为一种社会性问题,残疾性不再仅仅是个人的特性,而且也是由社会环境形成的一种复合状态。因此,对残疾问题的管理要求有社会行动,强调社会集体行动,要求改造环境以使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这种问题是一种态度或意识形态的问题,要求社会发生变化。从政治层次而言,这是一个人*问题。

4、ICF的应用领域

ICF为综合分析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系统性工具。它可以应用于保健、保险、社会保障、就业、人权、科学研究、制定计划和政策、教育和训练以及经济和人类发展等各个领域。具体体现为:①它提供了研究健康状态结果的一种框架,这种框架是依据科学知识和各个领域专家的经验而建立的。②它确定了说明健康状态的术语,这套术语有助于改进卫生保健工作者、其他领域的人员和残疾人之间的交流。它是一种可在不同领域内共同使用的术语系统。③它为认识残疾性对个体生活及参与社会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一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不仅要对疾病作出诊断,还要对其影响作出分析。④它对健康状态的结果进行定义,有利于提供更好的保健,并为残疾人参与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并促进其自立的关键。⑤它可以对不同国家、不同卫生服务领域的数据进行比较,这是国际上早就期望实现的愿望〔5-7〕。⑥它为卫生信息系统提供一种系统化的编码方案。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缺乏一种有关流行病或其他数据的统一编码系统。⑦它促进对健康状态结果的研究。该系统可以建立更有效的数据收集方法,以收集促进或阻碍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数据。

具体而言,ICF可以应用于:
① 统计工具:用于数据采集和编码(人口研究,残疾人管理系统等);
② 研究工具:测量健康状态的结果,生活质量或环境因素;
③ 临床工具:用于评定,如职业评定、康复效果评定;
④ 制定社会政策工具:用于制定社会、保障计划、保险赔偿系统及制定与实施政策;
⑤ 教育工具:用于课程设计,确定认知和社会行动需要。

5、中国参与ICF有关活动

中国有关专家积极参与ICF项目翻译、标准化与测试工作,现就有关重要工作总结如下:
1998年3月22日至27日应世界卫生组织(WHO)邀请,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邱卓英博士和吴弦光教授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行了ICIDH-2修订会议,正式接受WHO委托参与该项目,并启动了ICIDH-2中文版的翻译与标准化程序。这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参与该项目的活动。
邱卓英博士组织有关专家对ICF进行翻译和测试工作,WHO在发展ICIDH-2时曾提出5项研究,中国参与了这五项现场测试的研究,并将有关测试结果汇总到WHO总部数据库。不同版本的ICF中文版如下:
β2版本
ICIDH 2000年10月最终测试版本
ICIDH-2 2000年12月最终测试版本
2001年10月 ICF最终版本

ICF数据库(六种语种)(ACESS)

中国参与ICF临床测试主要研究如下:
5.1 ICIDH-2 Beta-2 FIELD TRIAL STUDIES:STUDY ONE: TRANSLATION AND LINGUISTIC EVALUATION
5.2 ICIDH-2 Beta-2 FIELD TRIAL STUDIES:STUDY TWO: BASIC QUESTIONS
5.3 ICIDH-2 Beta-2 FIELD TRIAL STUDIES:Study Three: Feasibility and Reliability for Cases and Case summaries
5.4 ICIDH-2 CHECKLIST (Version 2.1a, Clinician Form) for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and Disability (ICIDH-2, Beta-2, December 1999)

在翻译与测试过程中,WHO专家Nened先生和Marjie女士访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并作了专题报告,对具体的翻译与测试工作作出指导。

WHO西太区官员Chong访问康复中心,并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有关专家讨论ICF有关问题。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修订《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简称ICIDH-2)大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各国代表介绍各国ICIDH-2研究进展情况并讨论了ICIDH-2未来发展的有关问题。笔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并介绍了中文版本ICIDH-2的翻译、测试与研究以及整个工作的协调与管理方面的进展,引起了WHO的重视。ICIDH-2中文2000年10月测试版本已经完成并按时提交,受到WHO好评。

2002年4月6至20日笔者赴意大利特里斯特参加世界卫生组织《残疾与健康》大会,并在大会上就有关残疾与健康问题作了主题发言。本次会议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使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简称ICF)的一次重要会议,有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的代表、世界卫生组织特邀的专家和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是世界卫生组织为研究ICF及其相关应用而召开的一次全球性的会议,来自60多个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的代表、世界卫生组织特邀专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健康和国家财富、残疾和健康、残疾统计、ICF和卫生信息系统、ICF临床实践、ICF调查应用本次会议是世界卫生组织为实施推广运用ICF的一次重要会议,世界卫生组织邀请了多位专家出席会议并作了专题报告。报告反映出当代对健康和残疾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长Brundtland女士通过卫星向与会代表就健康、卫生政策、ICF的应用以及残疾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笔者作了《构建综合性残疾模式与ICF应用》的主题发言。

2002年协和医科大学董景五教授出席了在澳大利亚举行的WHO合作中心主任会议,并报告了中国ICD和ICF进展情况。
卫生部卫生信息中心有关专家也参与了ICF的应用统计工作。

中山医科大学WHO合作中心主任卓大宏教授与笔者完成了ICF专题研究,收到《中国康复医学》专著中。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WHO合作中心主任南登昆教授也非常关注此项工作的进展,并指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另外,为了普及与宣传ICF有关知识,我们还翻译了WHO发布的ICF讲解幻灯片、发布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并在有关的网站上开辟专门的栏目进行研讨。

中国参与ICF有关活动〖WT〗〖HT5SS〗
中文是WHO 6种工作语言之一,WHO在项目开始即对中文版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邀请邱卓英博士等作为项目专家,具体负责中文版工作。中国有关专家积极参与了ICF项目翻译、标准化与测试工作。

6、ICF中文版标准化的原则与方法

ICF的翻译与标准化工作是学术性很强的工作。WHO在制定ICF时,经过了多次大的改版。其观念体系也随之变化。我们在中文版的开发研究过程中,采取了如下原则和措施:①贯彻WHO关于健康和残疾的最新观念,对关键性术语翻译体现出WHO的精神,尽量采用中性、积极性术语;②ICF是WHO分类家族成员之一,因而ICF翻译要与ICD术语系统相协调;③ICF涉及社会、环境、职业、教育、心理等多方面,我们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心理学和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各专业组审定、国务院授权颁布在各行业应用的标准术语,尽量采用该领域标准术语;④采用了现代术语分析技术对关键性术语作了分析测定;⑤考虑到残疾和康复研究的特殊性;⑥术语及其准确性要结合整个分类体系的理念,术语与上、下位概念以及同级术语间的关系加以理解。术语使用要根据其"定义"和"包括与不包括"情况加以认识。这也是ICF不同于其他分类的地方,需要认真学习研究;⑦任何一个分类体系其对整个人类活动的描述均有自己的范畴体系,也有相应的心理学测度,这也是为什么ICF在研制过程中由大批美国心理学家和其他国家心理学专家参与的原因之所在。

7、研究展望

ICF是当代国际残疾人事业发展和康复科学研究进步的产物。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分类体系的完善,ICF可以在与残疾人有关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康复、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残疾人统计等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它是WHO第一次以六种正式语言出版的国际性分类体系。研究ICF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8-9〕。ICF不同于以往残疾分类,它将活动与参与作为分类维度加入残疾分类系统,为残疾与康复数据库的建立与标准化提供了新的工具。今后,国际有关组织也将以ICF为标准收集残疾分类数据。世界上已经出版了许多语种的ICF版本(包括中文版本,笔者作为中文版负责人),我们要跟踪国外发展动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ICF能在康复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健康是五大基石还是四大基石呢?

心态、睡眠、运动和营养是健康的四大基石

乐观的心态、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和均衡的营养,构成了理想健康的四大基石。

1、乐观的心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是身体健康的金钥匙。凡事向积极一面看,可以减轻日常生活的紧张,舒缓精神压力,有利于身体健康。例如,人在平静、欢快的情绪中,食欲会较好,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和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反之,人若常处于沮丧、忧伤、焦躁、愤怒的情绪中,则往往食欲减弱,容易肠胃不适,有碍健康。

无数的研究证明,乐观的心态是达到理想健康的前提,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2、充足的睡眠

充足和睡眠是拥有理想健康的保障。睡眠和休息有助于松弛神经、恢复体力。每天保持8小时的睡眠时间,加上平时适当合理的精神放松,对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白天适当的放松放松,可以减轻大脑和身体的负荷,使我们全天都保持比较高的效率。到了晚上,如果有充足的睡眠,就可以让我们的身体进行自我调节,储蓄能量,迎接第二天的新挑战。

从医学角度来讲,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和松弛习惯,有助于调节我们的身体机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废物的排泄。同时,由于睡眠保证了营养和血液的供应,也有助于保持清醒的头脑;相反,休息不够,则会令人情绪低落,精神难以集中。

3、适量的运动

运动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早在2400年以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讲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生命和健康,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分和运动。长期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使人青春长驻、精神焕发。

一个良好的运动计划应包括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就是指长时间进行运动(耐力运动),使得心(循环系统)、肺(呼吸系统)得到充分的有效刺激,提高心、肺功能。从而让全身各组织、器官得到良好的氧气和营养供应,维持最佳的功能状况。包括骑自行车、游泳、慢跑、打羽毛球等。

无氧运动

所谓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运动。如赛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肌肉训练等。这些运动能调节和锻炼肌肉,主要由肌肉糖原提供能量。

经常运动有许多益处 :消除多余的脂肪和热量 ,加快新陈代谢 ,改善睡眠质量 ,改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 ,强健肌肉 ,帮助减轻精神压力及缓和烦躁的情绪

4、均衡的营养

营养是生命的源泉,人体通过摄取均衡,充足的营养获得生命的存生与发展。均衡的营养是人们实现理想健康的关键因素。

营养是生命的源泉,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营养。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40多种,按其化学性质或生理作用可分为五大类,即蛋白质、脂类、碳氢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也可分为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和其他食物成分,宏量营养素是指人体需要较大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是指人体需要量较小的营养素,包括矿物质和维生素;其他食物成分包括膳食纤维、水等。

人体所需营养素主要通过食物来获得,科学的膳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对于均衡营养的获得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4、健康产品有哪五大系列?

[最佳答案]有雅姿美容化妆品. 丝婷美发系列. 雅蜜沐浴润肤系列. 雅蜜婴儿护理系列. 丽齿健口腔护理系列. 家居护理系列. 纽崔莱营养保健品. 家居厨房用品(...

5、国际上保健品的五大品牌是什么

有吗?好象不这样说吧.
我知道中国的.
1青春宝 2黄金搭档 3太太口服液 4天狮 5昂立 6 21金维他 7新盖中盖
8海 王9排毒养颜胶囊(

6、简述健康促进的五大领域

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问题涉及到很多部门,不仅要求卫生部门制定相应政策,也包括非卫生部门实行健康促进政策;
(2)创造支持性环境:创造安全、满意、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支持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3)加强社区行动: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挖掘社区资源,解决社区的健康问题;
(4)发展个人技能:提高人们的卫生保健知识和能力;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强调个人、社会团体、卫生人员与部门、其他机构、政府等共同分担健康责任,建立有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系统

7、人体所需五大营养是什么

概括地讲,在人体内起作用的是一些营养素,大概有五大类:

1、碳水化合物:

实质上就是一些糖类,这不仅仅是我们平时吃的糖类,按类分有多糖、双糖和单糖。多糖就是我们平时吃了不饿的米、面、淀粉之类的主食;双糖是指庶糖、白糖和麦牙糖等;单糖是葡萄糖和果糖之类,葡萄糖大家最熟悉了,人生病了不吃饭输些葡萄糖,因为它是人体最容易吸收,直接起作用。

碳水化合物是供给人体能量的最重要营养素,人所以有力量做事就是通过能量来达到,没有能量人就不能活动。碳水化合物是供给人体能量最经济的食物,首先是价格便宜,最经济,第二是在人体内氧化最完全,分解成碳和水,第三是供能快。

2、蛋白质:

是人体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是人体肌肉、血液、内脏、神经、骨骼、韧带、毛发、指甲和皮肤等组织的主要成分,人体许多与生命活动有关的活性物质,如酶、抗体、激素等,都是由蛋白质或蛋白质的衍生物构成。人体有几千种酶,酶虽然量很小,但缺一不可,否则人体的代谢就不能进行,蛋白质可分为优质蛋白质和一般蛋白质,优质蛋白质是除了促进健康之外,还有促进生长发育的蛋白质,含有八种必须氨基酸(亮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食品中的蛋白质通过消化分解为氨基酸,然后它们被吸收且通过血液分布到机体细胞中,机体细胞利用这些氨基酸重新建造机体蛋白质。必须氨基酸是人体本身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而且主阿从动物性蛋白质里获取。例如粮食中就不含赖氨基酸,也就是说粮食里没有必须氨基酸。

3、脂肪:

确切的说是是脂类。日常生活中吃的是中性脂肪,又称甘油三脂,如油等。脂肪是由1个分子的甘油和3个分子的脂肪酸结合而成的。脂肪酸是一个很长的碳链,其中联接的化学键有单键和双键之分。脂肪内含的脂肪酸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两用人才个以上的双键)。植物油中茶油含80%以上的单不饱和酸,玉米油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酸对人体健康最有益,能降低血管硬化,减少冠心病发生,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食用油中含有N-3系不饱和脂肪酸和N-6系不饱和脂肪酸,前者是18C 二烯酸,后者是20C 五烯酸。N-6系不饱和脂肪酸即亚麻酸,能使血小板不沉积,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对老年人的心血管、冠心病有益处。
 以上三种营养素是人体所需的三个宏观营养素,在供给人体能量中三种比例:碳水化合物占55%,蛋白质占15%,脂肪占20-25%,不起过30%,过多则易发慢性病。

4、微量营养素:

即无机盐和微量元素。通过几次全国营养调查,我下面讲讲我国人体容易缺乏的几种元素:
 钙:是建造骨骼和牙齿的成份,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而我国人的摄入量还不到人体所需的50%。因此商家认准钙保健品是极好的商机,各种钙产品铺天盖地,然而钙的最好来源不是保健品,而是喝奶,100克牛奶含钙104~114毫克,还含有优质蛋白质3.4-~3.6毫克,而且吸收率高。有说喝牛奶上火和胀气的说法,我认为是我国不耐受乳酸的人群较多的原因。

 铁: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必要成分,也是许多酶的生物活性部分。缺铁时,就会产生贫血,这种贫血叫缺铁性贫血,人体缺铁就会影响血红蛋白(以前叫血色素)的生成。我国这种情况较普遍,特别是婴幼儿,还有孕妇。缺铁性贫血是个世界性的营养缺乏症,就是发达国家也还是有这种贫血,尤以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和发育期青少年多见。 动物性食品中的铁较易吸收,吸收率可达20%,植物性食品因含植物酸而影响铁的吸收,吸收率一般在5%左右。

 锌:锌也是许多酶的重要组成成分或必须有锌参与才能被激活,锌与人体上百种的酶都有关系,所以非常重要。儿童缺锌就不容易长个,比较矮,头发也是黄黄的,还有一种比较明显现名是异食品,吃一此树皮,草根和土等这些本来不是吃的东西,还会影响生殖系统,发生佝偻病等,当然我国还没有这样严重。要注意的是,有些地方对小孩看病,动不动就说给你查一下锌吧,不是某个地方那么随便的,操作是很严格的,采样的部位、样品的处理等都会产生误差。一定要按正规的、严格的方法来进行。

碘:碘的缺乏,有的地方就是大脖子,叫地方性甲状腺肿,这个一般在大城市不太容易,主要是在一些山区。还有的就是母亲缺碘,,生下的孩子是傻子、聋子、哑吧,有的是不长高,十几岁了还没有五六岁的高,母亲还抱着,胎儿时期就缺碘生下来得克丁病,严重的出现皮肤粗糙。这些年有很大改善,改善的方面很多,一个是国家推行碘盐,吃的盐是加了碘的,再就是生活水平提高,蛋白质摄入量多了,改善了吸收,吸收率高了。但要注意,碘也不能吃过量。微量元素都存在不足和过量问题,因为微量元素需要量很低,如碘每人每日就需要150微克,是很少很少的。微量元素需要极限和中毒的极限是很小的。不象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多吃了不会出事,而微量元素过量了就会出危险,我们国家发生过碘中毒的现象。

  硒:是人体内一种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份,与锌不同,只这个酶和硒有关。但这个酶很重要,可以抗衰,抗癌,清除体内自由基、活性氧这些过氧化物,保护细胞膜不被破坏,所以产生衰老、得癌症,就是细胞被破坏,DNA被破坏发生突变,它能抗氧化减少质子过氧化作用。所以是个很重要的酶,对老年人是非常重要的,不过需要量也是很低的,也就200到400微克。所以不能过量,否则有中毒的危险。湖北的恩施是高硒地区,就发生过硒中毒。

微量无素有十四种,以上我们只讲了易缺乏的四种。

5、维生素:

维生素分二大类,一是脂溶性维生素,一是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微生素:就是溶解在脂肪里,有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生理作用同维生素A,在体内能转换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K。人体容易缺乏的是维生素A、D,维生素A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里,含量最丰富是在肝脏。维生素D、β-胡萝卜素是植物性的,来源于有颜色的蔬菜和水果,含量丰富,因此最好多选择带颜色的蔬菜。

维生素A主要的生理作用,与眼睛有关,缺少维生素A就易得夜盲证,到晚上看不清事物,暗的适应性差,再就是皮肤粘膜有关,皮肤缺少维生素A,毛囊硬化,摸着粗糙,粘膜受损,小孩缺乏维生素A,呼吸道容易感染,还与小孩的生长发育有关;年轻人易发单眼瞎。

维生素D缺乏易得佝偻病,在体内相当于激素的作用,维生素D进入体内后在肝脏转化成25羟D才有活性,再到肾脏变化 成E-25羟D活性更高,主要促进骨骼代谢起作用,缺少时对钙的吸收有影响。维生素A和D过量也会引起中毒。

脂溶性维生素能在肝脏中贮存,因此服用过多会产生中毒,现在是用微克计算的,维生素A成人年一般需要量为800~1000微克。维生素D是10微克。维生素D在成年人来说一般不会缺乏,因为在皮肤下有一种物质叫7-脱氢胆固醇,经太阳紫外线照射就会转化成维生素D,所以小孩因很少外出少而容易缺乏,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孩子。

另一个脂溶性维生素是维生素E,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维生素,对老年人每天补一丸,有利于抗衰老、抗氧化。主要存在于植物油,特别是豆油和玉米油等有芽的植物油中含量高。还一个是维生素K,一般不易缺乏,主要是孕妇期间可能缺乏,而会使新生儿颅内出血,补充了就好了。

水溶性维生素:一个是B族,是一大族有十几种,一个是维生素C。

B族中容易缺乏的是B1,主要存在于粮食的豆类和瘦肉里,由于现在的粮食越来越精细了,容易造成B1缺乏。过去发生过婴儿维生素B1缺乏,是母亲本身怀孕时维生素B1缺乏,奶里也缺乏,造成心衰停止跳动了,与成人的症状不一样,但都是与神经有关。影响末稍神经的手足麻木等,所以大家吃粮食时不要单一,尽量要吃点杂粮、粗粮等。再就是维生素B2,也叫核黄素,主要含在动物的内脏,如肝、肾和肠等,摄入量一直存在不够的,它是一种辅酶的组成成份,缺乏产生的症状很广泛,如口角炎(发白)、舌炎(舌的纹路特别多象地图)、阴囊炎等。烟酸不易缺乏,个别地区有过缺乏,过去新疆主要吃玉米,玉米中缺乏色氨酸,色氨酸在体内转变成烟酸。症状是对称形的皮炎,但很少见。再就是叶酸和B12,叶酸缺乏容易得巨幼细胞型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易患恶性贫血,同时能防止型胱氨酸的形成,所以适当补充一些叶酸和B12,对心血菅疾病有好处。

维生素C是抗氧化的维生素,又叫抗坏血酸。如果缺乏,血管变脆,稍碰出血、牙龈出血等,人体抵抗力下降。

8、健康五要素是什么?

保持健康饮食,经常锻炼,控制体重,不过量饮酒和不吸烟

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弗兰克·胡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对7.8万名女性和4.4万名男性的相关数据展开分析。研究人员把参试者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锻炼情况、体重变化以及吸烟和饮酒等数据,与其早亡风险进行对比。

结果发现,保持健康饮食,经常锻炼,控制体重,不过量饮酒和不吸烟的人,总体死亡风险降低74%,男性和女性平均寿命分别可延长12年和14年。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男女参试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率分别降低82%和65%。

(8)保健五大扩展资料

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对延年益寿具有重要作用。但大多数人健康素养偏低,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保证民众饮食健康,保持良好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建议大家多吃水果蔬菜、饮食多样化、三餐准时、拒绝吃垃圾食品;每天锻炼半小时,每周至少锻炼5天,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相结合;控制好体重;适度饮酒;吸烟者最好尽早戒烟。

与保健五大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