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小寒饮食保健

小寒饮食保健

发布时间:2020-07-14 22:13:33

1、今日小寒话养生 吃什么食物最能补身体

小寒作为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小寒养生的基本原则仍是《黄帝内经》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

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人们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生命在于运动。民谚亦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善于养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肝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比如瑜伽、太极拳、散步、慢跑、跳绳、踢毽、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都是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冬季锻炼还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

冬天经常叩齿,有益肾、坚肾之功;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并按揉脚心;冬天人处于“阴盛阳衰”状态,宜进行“日光浴”,以助肾中阳气升发;注意背部保暖,着件棉或毛背心,以保肾阳。

2、二十四节气对饮食养生要求有什么?

(1)春季六节气的饮食养生要求

春季,是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它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是说,当春归大地之际,冰雪已经消融,自然界阳气开始生发,万物复苏,柳丝吐绿,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与天地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饮食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这个养生原则应具体贯穿到饮食中去。

春季在饮食方面,首先要贯彻《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也就是说,在饮食方面,宜适当多吃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

随着四季气候的不同,在选择食物的冷、热、苦、酸、辛、甘等性味时也应有异。春季为人体肝气当令,而肝脾关系最密,也就是说春季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而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根据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宜选辛、甘、温之品,辛甘之品有助于升阳,温食有助于护阳,且饮膳又要求清淡。因此,春季养生食物的选择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2)夏季六节气的饮食养生要求

夏季,指阴历四月至六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间包括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黄帝内经》在描述夏天的节气特点时这样写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意思是说,在夏天的3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所以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也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在谈到夏天如何养生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这里非常清楚地指明了夏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即《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饮食宜减苦增辛。

(3)秋天六节气的饮食养生要求

秋天,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几个节气,并以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

《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这里的阴气始下,是说在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收,是指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

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因此,秋季饮食养生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

(4)冬天六节气的饮食养生要求

冬季是从立冬日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天为止。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阳护阴为根本。由于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祖国医学认为,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在于肾,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火力”旺,反映肾脏机能强,生命力也强,反之,生命力就弱。冬季时节,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就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所以,冬季养生饮食之味宜减咸而增苦,以养心气。

3、小寒节气养生保健 一日三餐怎么吃最健康滋补

4、小寒养胃吃哪些食物好

小寒养胃可以补充以下食物:
1、红薯: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
2、山楂干:与山楂片需要加入大量糖分和添加剂不同,山楂干是将山楂直接脱水制作而成,不仅纤维素含量高,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山楂酸、柠檬酸等营养素,口味也很好,可以说是消食化积,醒胃助餐的佳品。
3、猴头菇:猴头菇含不饱和脂肪酸,利于血液循环,能降低血胆固醇含量,具有提高肌体免疫力的功能,可延缓衰老,能抑制癌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合成,从而预防和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4、红枣:红枣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及环磷酸腺苷,有较强的抗癌、抗过敏作用。此外,大枣还能增加胃肠道黏液分泌,纠正胃肠病损,保护肝脏。
5、南瓜:南瓜对于养护脾胃、帮助消化很有好处。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南瓜中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a能保护胃肠黏膜,防止胃炎、胃溃疡等疾患发生。

5、小寒节气养生吃什么 小寒节气养生饮食推荐

小寒节气代表进入了冬季最寒冷的日子。所以小寒时节也是冬季进补的高峰期,不同体质的人应该选用不同的滋补食材,做好所谓的“冬藏”。
按照传统中医理论,冬天宜温补养肾。但虽然此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要做到个体化调补,阳虚的要补阳,阴虚的要补阴。选择食材应对症补阴养阳,推荐6款滋补肉类:
1.羊肉—补肾助阳
羊肉是冬季餐桌上的常见菜,在小寒节气适宜多进补。羊肉属热性,有补肾助阳的作用,羊肉还能缓解腰膝酸软的症状。在寒冷冬季,吃上一顿羊肉,无疑是一大乐事。
2.牛肉—补脾益胃
牛肉可补脾益胃、补气养血、强筋壮骨、利水消肿。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很适合肥胖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患者食用。
3.鱼肉—补益筋骨
鱼肉可温养阳气、补益筋骨,其中以鲈鱼的价值最大。《本草纲目》记载:“味甘平,入肝脾肾经,有补五脏,益筋骨,治水气,多食宜人,曝干甚香,益肝肾,安胎补中。
4.鸭肉—温补虚劳
鸭肉补虚滋阴、利尿消肿、养胃生津,鸭肉适合体内有热易上火的人食用;低热、体弱、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和水肿者食之更佳。
5.虾肉—补肾祛毒
虾肉有补肾、壮阳、通乳、祛毒等作用。虾肉的营养很多,适合肾虚阳痿、早泄遗精、腰膝酸软、四肢无力等症。
6.鹌鹑肉—补益五脏
鹌鹑肉具有补益五脏、清热利湿、利水消肿等功效。鹌鹑肉很适合老弱病人食用,还可辅助治疗贫血、糖尿病、神经衰弱、肾炎水肿、肺结核等疾病。

6、查查小寒到了如何养生?

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是与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相比较而言,“寒”即寒冷的意思,表明已进入一年中的寒冷季节,古人认为,此时天气寒冷,但还未到达极点。小寒过后即进入最为寒冷的“三九天”。小寒节气养生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小寒如何养生呢?
多吃温热食物、梨、腊八粥
这个时期,虽是寒冷,但阳气也在缓慢的积攒、上升,饮食上是个进补的大好时节。但切不要贪恋腻厚、辛辣的食品。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是一种补,而民俗中在小寒节气养生有适当多吃点羊肉、狗肉的习惯,也是一种补。
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比如,日常食物中属于热性的食物主要有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韭菜、茴香、香菜、荠菜、芦笋、芥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杏子、桃子、大枣、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猪肝、猪肚、火腿、狗肉、鸡肉、羊乳、鹅蛋、鳝鱼、鳙鱼、鲢鱼、虾、海参等。
小寒节气养生饮食中最大的特色就是腊八粥,传统的做法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干等作为配料。通常只需要取其中的数种熬粥即可。腊八粥有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补气养血的功效,可以作为早餐或者晚饭主食。
冬季因为室内温暖,而且天气含早,很容易上火,所以这些梨就成为最佳的水果,医书记载性寒,味甘,微酸,入肺胃心肝经。主治热嗽,止渴,治客热中风不语,止心烦、气喘。能够调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中药材泡脚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小寒节气养生,公众还要特别注意脚部保暖。保健专家指出,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足部可以反应内脏的病症。反过来,保护好足部又能增加内脏的功能。所以不要认为足部保暖是局部保暖,实际上,足部保暖是身体整体抗寒防病的一种保护。
中医认为,“血遇寒则凝”,所以小寒节气养生做好驱寒非常重要。中国吃网提醒,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中药泡脚,可以用当归、红花、鸡血藤等中药材放于锅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温水中泡脚使用。泡脚之后可以用5分钟揉搓足心涌泉穴,可以收到较好的驱寒效果,还可以促进睡眠。
穿厚衣服睡觉不健康
冬季穿衣要有一定的件数和适宜的厚度。羽绒服有一定的厚度,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都能给人带来适宜的衣服小气候。皮类服装几乎可以阻绝衣服内的空气对流,冬季外出时着皮装,保暖效果最佳。
穿衣忌衣领过高过紧。衣领过紧会使颈部血管受到压迫,使输送到脑部和眼部的营养物质减少,进而影响视力,也会影响颈椎的正常活动,容易导致颈椎病。有些穿高领衣服的人在转头时速度过快,会诱发心动过缓甚至心脏骤停以及低血压,造成脑部血流的减少和暂时中断,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面色苍白、神志不清。
严寒的时候,用“严严实实”来保暖或养生并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专家提醒,在寒冬如果穿太多衣服活动或休息,反而对身体健康不利。因为人在睡眠时大脑、肌肉进入休息状态,心脏跳动次数减少,肌肉的反射运动和紧张减弱,中枢神经活动减慢,此时脱衣而眠,可很快消除疲劳,使身体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
由于人体皮肤能分泌和散发出一些化学物质,若和衣而眠,无疑会妨碍皮肤正常的“呼吸”和汗液的蒸发。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还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体表热量减少,即使盖上厚被子,也会感到寒冷。最后中国吃网提醒,在寒冷的冬天不宜穿厚衣服睡觉。
外出要戴帽
在应对严寒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添加衣物,但往往身上穿得十分厚实而忽视了头部的防寒,甚至把帽子视为无足轻重的东西。其实,人的头部和整个身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在寒冷的条件下,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体热就会迅速从头部散去。这种热散失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冬天在室外戴一顶帽子,即使是一顶单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在寒冷冬季,很多人外出喜欢戴口罩。对此,养生专家表示,戴口罩确实可以防止呼吸道疾病,又能抵御寒冷。但戴口罩必须口鼻都要遮着,同时小寒节气养生要注意清洁口罩。青少年和壮年人不提倡多戴口罩,应该常接受寒冷的考验,使抗病能力增加,这样对健康有利。
锻炼因人而异
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段。此时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机。但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切不可盲目,即使身体强健的人,也要讲究一下锻炼的方式和方法。可每周参加2—3次的健身运动,如游泳、打网球、打保龄球等。平时生活中要经常散步、慢跑、做操等。另外,还应注意室内通风,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户外锻炼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恶劣天气,暴风骤雨、天气严寒、大雾阴霾,就不宜进行户外锻炼,只有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天气,才适宜户外锻炼,最好等太阳出来后再进行户外锻炼。
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於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7、小寒养生要注意哪些事情

小寒养生注意事项:起居方面
小寒时期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身体的阴气,使身体内的阴阳平衡滋养脏腑 ,增加身体的强壮程度。寒冷低温天气里,为避风寒,应适当早睡、晚起,并注意合理添衣。使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在人体皮肤周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小气候区,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使人体维持恒定的温度。衣物以深色、质轻、保暖为宜。选用分量轻、膨松、保暖性强的羊毛、丝棉、羽绒等制品。
小寒养生注意事项:饮食方面
小寒节气到来,饮食可选择温热性食物和富含钙、铁的食物。羊肉、牛肉、鸡肉、红枣等,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尤其有益。其他含蛋白质高的有鱼虾、蛋、牛奶、豆腐、巧克力等。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等。此外,还可以适量进食辛辣品,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
小寒养生注意事项:出行方面
小寒节气下雪频发,积雪路滑
小寒节气下雪频发,积雪路滑,加上白天积雪融化,夜间降温导致的路面结冰,出门摔倒的人会骤然增多。医生建议,人们雪天出门时,最好穿上宽松、保暖、防滑的棉鞋、运动鞋,鞋底最好粗糙一些,纹理要宽、深,最好不要穿皮鞋,尤其是女士不要穿高跟鞋。骑自行车时车速不要太快,出门之前最好检查一下车闸是否结冰失灵。孕妇行动不便、老人骨质疏松,跌倒都会造成严重后果,最好不要出门。
小寒养生注意事项:运动方面
很多人都有早锻炼习惯,天太冷最好把锻炼身体安排在下午,因为心血管病的发病高峰一般是在一天中交感神经活动最强的一段时间,集中在上午6时至12时。特别是冬季雪天寒冷的气候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诱发血管痉挛、收缩,容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所致的心脏急症

8、小寒时节应该吃什么 食疗养生保健方法

1、小寒时节要规律进食
现代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经常是忙的忘了吃饭,或者是即使很饿也无法抽空去吃饭。长此以往,是对胃部的最大刺激。尤其在冬季,胃部本身就容易发病,如果再不能饮食规律的话,就更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异常,加重胃部的负担。因此,每天按时有规律的吃饭才是最佳的保胃措施。如果不能一天三顿正点进食的话,可以改为一天5-6次,分次进食,一次少量,只要是每天有规律的即可。这样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肠胃,还不会耽误到其他的事情。
2、小寒时节忌食生冷辛辣
胃部就像一个纤弱的娇小姐,十分的娇贵,稍有不注意就容易引发它的不满。冬天天气本身就很寒冷,一些生冷的食物寒性更大。在这个时候吃的话容易直接刺激胃部,使得它不正常的收缩,轻则引起食欲不振,重则还可能会导致呕吐、抵抗力降低等等。同理,辛辣的食物一样是具有强刺激性的,大量食用容易导致急性胃炎的发生。
3、小寒时节要多喝养生粥
3.1、红薯粥。《本草纲目》中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能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当代《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归脾、肾经。”“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红薯配上小米煮成的粥甘甜味美,喝过之后还有回香。二者的组合更是堪称经典,对消化不好和想要减肥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3.2、牛肉粥。牛肉性温和,同羊肉一起被称为冬季滋补的绝佳肉类。牛肉煮成的粥营养价值高,口味独特,可以补脾胃,并且能够强健筋骨。最重要的是能够迅速使身体产生热量。
3.3、山药粥。书中说山药健脾益胃、助消化、益肺止咳,临床上常用治脾胃虚弱、泄泻、肺虚痰嗽久咳之症。而且还有降低血糖,延年益寿等功效,因此是非常棒的滋补佳品。而且以煮粥的形式来食用山药一点也不会破坏它的营养成分,可以起到冬季养生滋补的功效。

小寒时节吃什么水果
1、蒸橙子
橙皮里含有止咳化痰功效的那可汀和橙皮油,这两种成分,只有在蒸煮之后才会从橙皮中出来。尤其适合久咳不愈的小孩子吃。蒸食方法是:把橙子洗干净,不用剥皮,在橙子顶部平切一刀,往露出的果肉上撒少许盐,再用筷子在果肉上戳几个洞,让盐能渗进果肉, 再把切开的那片橙子重新盖好,用牙签固定,放进碗里,碗里不用加水,直接上蒸锅,待水沸后再蒸15分钟即可。只吃果肉及碗底部的汁水,不吃皮。
2、蒸苹果
将苹果洗净,带皮切成小片,放入小碗中,隔水蒸5分钟即可。苹果带皮蒸着吃,其中的果胶及黄酮类化合物等有益成分加热以后释放得更多,待稍稍冷却后,连着汤水和果肉一起吃,既温暖肠胃,又可以摄取苹果中丰富的活性成分,对排便起到“双向”作用:对便秘者起到促进肠道蠕动和通便作用,对腹泻者则有收敛、止泻的功效。

小寒时节养生的注意事项
1、起居上要注意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
“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气寒冷,则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适当锻炼强身健体防病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望采纳!

9、小寒素食养生段子

 小寒习俗:
南京:吃菜饭
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广东: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北方: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腊八在小寒节气前后,在这个时候吃一餐内容如此丰富的热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朋友们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选择腊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腊八粥会更适合自己的体质。

 小寒食疗养生:
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池晓玲说,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1.山药羊肉汤(有补脾益肾,温中暖下的功效)
材料:羊肉500克,淮山50克,葱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黄酒20克,精盐3克,味精适量。
做法:将羊肉去筋膜,洗净,略划几刀,再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将葱、姜洗净,葱切成段,姜拍破。淮山洗净,将羊肉、淮山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浇沸后,撇去浮沫,放入葱白、生姜、胡椒粉、黄酒,转用小火炖至羊肉酥烂,捞出羊肉晾凉。将羊肉切成片,装入碗内,再将原汤除去葱、姜,加精盐、味精,搅匀,连淮山一起放入羊肉碗内即成。
2.太子参炖鹌鹑(有补五脏、益中气的功效)
材料:鹌鹑肉250克、瘦猪肉100克、党参15克,淮山30克,桂圆肉10克,枸杞子15克,芡实10克。
做法:将鹌鹑肉、瘦猪肉洗净,切块,党参、淮山、桂圆肉、枸杞子、芡实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炖煮1.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
3.远志枣仁粥(有补益肝肾,养血安神的功效)
材料:远志10克,酸枣仁10克,粳米50克。
做法:将远志、枣仁、粳米洗净。粳米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然后放入远志、枣仁,小火煮至米烂粥稠即成。
4.山药枸杞蒸鸡(具有补脾益肾的功效) 
材料:肉鸡1只(约1000克),北芪15克,党参20克,山药40克,枸杞30克,水发香菇、笋片各25克,调料适量。
做法:将肉鸡宰杀,掏出内脏,洗净备用;将北芪、党参、山药、枸杞、香菇、笋片洗净,放入鸡内,将鸡的切口缝好,置干净的盘上,上蒸笼蒸大约1小时即成。
 5.首乌煲鸡蛋(有健脾益肾,益气养血的功效)
材料:鸡蛋2个,何首乌30克,山楂15克,陈皮6克,酱油、八角、精盐、白糖、山姜片各适量。
做法:将鸡蛋、酱油、精盐、八角、白糖、生姜片一并投入砂锅中,文火煮沸20分钟,取出鸡蛋,浸泡于冷水中,剥去蛋壳,再将去壳的鸡蛋放入砂锅中,煮沸约15分钟,除药渣即成。
6.素炒三丝(有健脾化滞,润燥的功效)
材料: 干冬菇1.5两,青椒2个,胡萝卜1根,植物油、白糖、黄酒、味精、盐、水淀粉、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冬菇水发洗净,挤干水分,切成细条,胡萝卜、青椒洗净切丝。锅内放油烧热,将三丝入锅煸炒后,放黄酒、糖、再煸炒,然后加鲜汤、盐,待汤烧开后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盘内即可。
饮食禁忌:狗肉忌与绿豆,杏仁,菱角同食。患有顽固性皮肤瘙痒症者忌食香菇。
进补不盲目,适当锻炼
虽然小寒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按照身体体质进行滋补,要有的放矢。
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与小寒饮食保健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