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保健品市场卧底

保健品市场卧底

发布时间:2020-07-14 16:35:08

1、老人总中保健品骗局是因为什么?

保健品行销玩的全是套路:有的是免费试用,分享交流感受,“洗脑”之后,工作人员一对一电话推销;有的是设连环套,这次听课买500块钱的蜂胶,下次听课返还你600块钱,每次上完课抛个诱饵,勾引着老人下次还去听课买东西,最后这些人把钱卷走,留给老人一堆不值钱的东西;有的是利用老年人爱占便宜的心理,搞限量发售,买一送二,造成奇货可居、销售火爆的假象引诱老人……其实,即便不是维权义工“卧底”,我们也基本上清楚知道保健品行销套路。但问题是,即便是知道了保健品行销套路又如何?其实,老人也知道,他们买的不是保健品,而是“想找人陪”。

对付保健品行销套路的“解药”在保健品之外,换言之,其症结在于老人的晚年生活太寂寞。而解决了老人的寂寞之后,保健品行销再玩什么样的套路,老人也不容易上当受骗。如何解决老人的寂寞问题?这首先需要获得儿女的关爱。有事没事多给老人打电话,常回家看看,让老人获得更多心灵的慰藉;其次,需要老人自己走出去,融入老人群体,而不是陷入保健品行销套路中去;再次,需要更多的正规的保健讲座,老人是最需要保健知识的。

据了解,近年来当地消保委组织曾在奉化剧院举办了几期“科学养生保健讲座”,为了吸引更多老人来上课,来听课的都有小礼物赠送。累计有2000多老人来听课。这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方式;再次,需要社区多组织老人活动,让老有所乐成为老人的生活底色;最后,当然,也需要对不实的保健品推销进行打击。需要监管发力,把“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贯穿始终。

对付保健品行销套路的“解药”在保健品之外,还是先治好老人的“寂寞病”吧。

2、谁写防骗日记?

去年1月,郑大爷得知老友在参加保健品推销讲座,家中还买有各式各样的保健品,而且轻信保健品营销人员的鼓吹,买了数万元。郑大爷十分纳闷:“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则,怎么能轻信保健品推销?”

保健品推销暗藏着什么样的猫腻?郑大爷决定亲自去看看,他频繁参加保健品讲座,进行“卧底”。晚上回到家,他用日记写下当天的讲座内容,慢慢的他悟出了其中推销的“套路”。

1年多来,郑大爷写下了5万多字“防骗日记”。7日,他把日记向媒体曝光,希望提醒更多老年人,不要轻信保健品推销骗局。

套路1

打亲情牌跟老人套近乎

“用得最多的就是打亲情牌,那些推销员最擅长这招,叔叔阿姨叫得甜得很。”郑大爷说,有次在直港大道参加一个讲座,进门就有人端茶递水,女推销员一开始就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声称父母得了重病瘫痪了,吃了他们的骨蜜粉,神奇地康复还能顺利走路,连哭带推销,让老人们感动不已,有人现场掏钱买药。

如果这招不灵,推销员还会扑通一跪,喊大家“老爸老妈”,好多老人会被现场气氛所感动。还有推销员为了套近乎,采用死缠烂打的方法,郑大爷就深有体会,推销员每天一个关心电话,偶尔见到了送点水果:“比伺候亲爸亲妈还热情,说到底,就是套老人近乎骗钱呗。”

套路2

免费小礼品利诱老人

另一招管用手法免费送小礼品利诱老人。“这招会贯穿整个讲座,从最开始免费参加到最后都用一些免费小礼品诱惑老人。”有次在杨家坪重百大楼里有个讲座,第一天参加免费领鸡蛋,第二天面条,第三天食用油,多天下来,就会有人被套进去。

郑大爷家里放有一些参加讲座免费领取的礼品,例如面条、鸡蛋、食用油、蛋白粉、刀具等。有的讲座还会登记老人曾经的职业、收入情况、有什么病史,都记得清清楚楚,完了会有针对性地引诱老人买保健品。

套路3

冒充专家名医骗老人

冒充“专家”、“名医”骗老人也是惯用伎俩。郑大爷曾参加一个“名医”卖风湿心脏病胶囊,还号称是祖传药方,但当有人问一些风湿病常识,“名医”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还有‘专家’吹嘘能治高血压冠心病,甚至能治肿瘤,一听就是假的。”郑大爷说。

去年9月,郑大爷的日记里就记录了一场讲座,号称贵州一医药公司的金钗石斛,百年难遇的“稀缺资源”,原价699元一瓶。“后来我查了查,根本没这回事,骗人的把戏。”

套路4

放视频图片恐吓老人

恐吓也是推销员们常用套路。“有次推销员卖一种冠心病保健品,讲着讲着开始在大屏幕上放一些殡仪馆的视频,还有医院里病人的惨状图片,老人们见到这场面,很快就被吓住了。”

去年10月,有次推销眼部药品的讲座,郑大爷刚一坐下来就被要求检查眼部,不到一分钟,所谓的“医生”就断定他有白内障,并威胁说会失明。“一听就是胡说八道。”

郑大爷的朋友黄刚告诉媒体,有些病重的老人会被列入“重点客户”,一有保健品推销就会十几个电话催着去参加,不去就用短信“轰炸”。

郑大爷卧底写的“防骗日记”,并用红笔字重点标出了其中的骗术

目睹其中的种种“坑老”套路后,郑大爷觉得老人之所以会买保健品,除了对保健品有期待心理和从众心理外,更重要的还是老人内心的孤单寂寞。“很多老人参加活动不买药品不拿礼品,就图个喝茶的地儿,摆龙门阵热闹热闹。”他说,很多保健品公司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向老人献殷勤套近乎,一些孤单寂寞的老人最容易被骗,并会在老人子女不在场时下手。

老年人遇到此情况该如何维权?律师事务所陈敏律师表示,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老年人切不可贪图便宜,更不能亲信保健品所谓的奇特功效,患病还需要到正规医院治疗,“如果发现商家在销售保健品有造假行为,可向食品药品监管局投诉举报;如果遇到诈骗,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3、为什么写5万字防骗日记?

去年1月,郑大爷得知老友在参加保健品推销讲座,家中还买有各式各样的保健品,而且轻信保健品营销人员的鼓吹,买了数万元。郑大爷十分纳闷:“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则,怎么能轻信保健品推销?”

保健品推销暗藏着什么样的猫腻?郑大爷决定亲自去看看,他频繁参加保健品讲座,进行“卧底”。晚上回到家,他用日记写下当天的讲座内容,慢慢的他悟出了其中推销的“套路”。

1年多来,郑大爷写下了5万多字“防骗日记”。7日,他把日记向媒体曝光,希望提醒更多老年人,不要轻信保健品推销骗局。

套路1

打亲情牌跟老人套近乎

“用得最多的就是打亲情牌,那些推销员最擅长这招,叔叔阿姨叫得甜得很。”郑大爷说,有次在直港大道参加一个讲座,进门就有人端茶递水,女推销员一开始就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声称父母得了重病瘫痪了,吃了他们的骨蜜粉,神奇地康复还能顺利走路,连哭带推销,让老人们感动不已,有人现场掏钱买药。

如果这招不灵,推销员还会扑通一跪,喊大家“老爸老妈”,好多老人会被现场气氛所感动。还有推销员为了套近乎,采用死缠烂打的方法,郑大爷就深有体会,推销员每天一个关心电话,偶尔见到了送点水果:“比伺候亲爸亲妈还热情,说到底,就是套老人近乎骗钱呗。”

套路2

免费小礼品利诱老人

另一招管用手法免费送小礼品利诱老人。“这招会贯穿整个讲座,从最开始免费参加到最后都用一些免费小礼品诱惑老人。”有次在杨家坪重百大楼里有个讲座,第一天参加免费领鸡蛋,第二天面条,第三天食用油,多天下来,就会有人被套进去。

郑大爷家里放有一些参加讲座免费领取的礼品,例如面条、鸡蛋、食用油、蛋白粉、刀具等。有的讲座还会登记老人曾经的职业、收入情况、有什么病史,都记得清清楚楚,完了会有针对性地引诱老人买保健品。

套路3

冒充专家名医骗老人

冒充“专家”、“名医”骗老人也是惯用伎俩。郑大爷曾参加一个“名医”卖风湿心脏病胶囊,还号称是祖传药方,但当有人问一些风湿病常识,“名医”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还有‘专家’吹嘘能治高血压冠心病,甚至能治肿瘤,一听就是假的。”郑大爷说。

去年9月,郑大爷的日记里就记录了一场讲座,号称贵州一医药公司的金钗石斛,百年难遇的“稀缺资源”,原价699元一瓶。“后来我查了查,根本没这回事,骗人的把戏。”

套路4

放视频图片恐吓老人

恐吓也是推销员们常用套路。“有次推销员卖一种冠心病保健品,讲着讲着开始在大屏幕上放一些殡仪馆的视频,还有医院里病人的惨状图片,老人们见到这场面,很快就被吓住了。”

去年10月,有次推销眼部药品的讲座,郑大爷刚一坐下来就被要求检查眼部,不到一分钟,所谓的“医生”就断定他有白内障,并威胁说会失明。“一听就是胡说八道。”

郑大爷的朋友黄刚告诉媒体,有些病重的老人会被列入“重点客户”,一有保健品推销就会十几个电话催着去参加,不去就用短信“轰炸”。

郑大爷卧底写的“防骗日记”,并用红笔字重点标出了其中的骗术

点评:老人孤单寂寞最易被骗

目睹其中的种种“坑老”套路后,郑大爷觉得老人之所以会买保健品,除了对保健品有期待心理和从众心理外,更重要的还是老人内心的孤单寂寞。“很多老人参加活动不买药品不拿礼品,就图个喝茶的地儿,摆龙门阵热闹热闹。”他说,很多保健品公司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向老人献殷勤套近乎,一些孤单寂寞的老人最容易被骗,并会在老人子女不在场时下手。

老年人遇到此情况该如何维权?律师事务所陈敏律师表示,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老年人切不可贪图便宜,更不能亲信保健品所谓的奇特功效,患病还需要到正规医院治疗,“如果发现商家在销售保健品有造假行为,可向食品药品监管局投诉举报;如果遇到诈骗,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4、长辈总爱为我们买各种保健品,怎么劝才能拯救被洗脑的老人?

上有老,下有小

生儿育女以后,我们渐渐成了家里的中坚力量。既是年幼的宝宝依靠的怀抱,也是父母长辈信赖的港湾。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一宝不仅是“珍宝”的宝,更是“宝宝”的宝――老小孩。

对于家中的“老小孩”,我们要像当年他们教我们使用勺子那样,教他们使用手机和电脑,教他们如何识别坏人,如何不被骗??

从电信诈骗到如今“听讲座购买保健品”,针对老年人的骗术层出不穷,让老年人防不胜防,也让做子女的我们心累不已。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当父母到了爱买保健品的年纪,我们应该如何拯救他们吧!

文/南瓜妈妈

01

“喂,我能骗你点儿钱吗?”

2012年央视春晚,蔡明、常远、王宁、郭丰周共同表演的小品《天网恢恢》,第一次将电信诈骗这一主题搬上了春晚的舞台。

蔡明老师一句嗲声嗲气的“喂,我能骗你点儿钱吗?”惹观众笑得前仰后合,但现实生活中的骗子比狐狸还狡猾,哪会这么单纯呢?

02

“爸,妈,你们干嘛去?”

“我们去听讲座!”

公安部曾发布过一组大数据,从2011年至2015年五年时间,电信诈骗案发案数量增长近5倍。但与此同时,相信许多人也都已经注意到了,一种新型的骗术也在悄然蔓延――保健品讲座。

2017年11月27日,半岛都市报刊登过一篇报道,山西省一名工商局执法人员“卧底”保健品讲座现场、拆穿了骗子们精心部署的战略。

《半岛都市报》2017年11月27日报道

这篇报道让南瓜妈想到自己的经历: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时候,立志成为一名认真负责的媒体人,见到某报社“生活馆”招聘记者,就满怀期待地前去实习。没想到上岗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一场“保健品讲座”拍照。等到了现场才知道,这根本就是一场为老人家“洗脑”的骗局,于是当场辞了职。

新闻报道中的骗局模式,与南瓜妈亲身经历的那一场“讲座”有许多惊人的相似,可见这种骗术已相当成熟、成体系了!今天就和大家“分步骤”地来为大家拆解一下。

“来听讲座,福利礼品送不停!”

这种骗局往往是以“小恩小惠”作为开端的。“工作人员”会在农贸市场、蔬果商店、超市等地散发小广告,以“来听讲座就送免费报纸/鸡蛋/油”等小恩小惠,邀请老人报名,留下姓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收进他们的数据库。

“现场不能拍照、录像、录音哦!”

以骗钱为目的的“讲座”有严格的纪律。在南瓜妈亲临的那场讲座中,每一排座椅两侧都会有工作人员“把守”,禁止参加讲座的老人拍照、录像、录音,不明真相的老人很容易被“吓唬”住。

“大家好,我是某某大学的教授。”

每一场“讲座”都会有一位名头响当当的主讲人,某某大学的教授、深耕某某领域的专家、某某大公司的总经理等。之前与大家提到的新闻中,主讲人就打着“北京医科大学”的名义言之凿凿,而实际上并没有这样一所大学。

“我对你这么好,你一定要相信我啊!”

大多数人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则略暖的故事:老人的儿子在两年前死去,但却接到诈骗电话,对方谎称是她儿子。因为骗子的声音和她儿子实在太像,老人舍不得挂断。老人最后说了实情,并请求对方“再说一句吧”,骗子思考片刻答“妈,保重啊”。

现实生活中却往往没有这样暖心的剧情,骗子们当然可以嘘寒问暖、忙前忙后,但他们的眼睛却会始终“紧盯”着你的腰包。

“抛砖引玉,不满意就退钱!”

抛砖引玉的伎俩,会将讲座推向一个小高潮。例如,主讲人先拿出一套精致的碗筷,标价不菲,但如果你愿意购买成套的保健品,这套精致的碗筷就可以免费送给你。而这套保健品的数量有限,你必须先交纳一部分“订金”,不过你放心,如果后悔了,是可以退钱的。

“可以退钱”,听起来很是公平理智,但实际上,通常每一场讲座的听众都是街坊邻居,而且大都是不与儿女同住的,就算让他们回家冷静一下,又有几人能真正想清楚、走出这个骗局呢?

03

狭路相逢,只能斗智斗勇

遭遇“保健品讲座”骗局的老年人,也许会花重金买回一大堆无用的保健品,把本该用来养老的积蓄浪费掉;也有可能会因为误食这些“假药”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我们的力量可能微不足道,无法拆穿、攻破一个个骗局,但保护好自家老人不遭骗,却是义不容辞的。

电视剧《邻居也疯狂》中

李大爷因为被骗了30万心脏病发作住院

科普,用最能接受的方式

网络上曾流传过这样一张照片:一位儿子用妈妈能看懂的语句给电脑桌面的图标命名,这样妈妈在用电脑的时候就不会不知所措了。

南瓜妈也做过这样的事:在南瓜的外婆刚刚开始使用智能机的时候,用最通俗的语言,在记事本画出了每一个屏幕上所有程序的功能,并把她根本用不到的那些程序收进了角落里的文件夹。最近有一天,突然发现她自觉地为微信、支付宝等带有支付功能的APP设置了双重密码,顿感欣慰。

其实正如前文所说,我们教长辈使用手机和电脑,就像他们当年教我们吃放一样。我们不得不用他们最能接受的方式去教导,这样才能收获最好的效果。当他们学会了使用这些设备、懂得了保护自己的信息,很多“套路”也就不攻自破了。

关怀,只做铠甲不当软肋

针对老年人的骗术,最容易找上那些不与儿女同住的老年人,这样的老人本身不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身边也没有能帮助他们辨别真伪的人,非常容易走入骗子的圈套。

虽然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很难再像小时候那样与父母同吃同住,但对他们的关注与关怀,不应该因此变淡、变少。如果条件允许,就和他们住得近一点、常去看看他们;如果分居两地,一定要常联系、把新鲜的资讯带给他们。

上有老,下有小。作为家的“中坚力量”,我们也许会感到压力山大。不过别忘了,我们儿时也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等到我们老了,孩子们也会令我们欣慰。

在合适的年纪,为最重要的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心甘情愿

5、国珍松花粉是国家批准的保健品吗?

国珍松花粉是国家批准的保健品。

国珍是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的保健食品和营养食品品牌,该品牌定位为“中华养生,荟萃精华”,以“天然、科技、平衡”为核心价值。

北京新时代健康产业公司,是一家正规合法的保健品公司,公司注册地在北京。

新时代健康产业公司专注松花粉的科研、生产20年,现已研发生产出国珍松花粉片、国珍松花钙奶粉、国珍松花参宝、国珍松花伴侣片等10余款松花粉营养保健食品,并以丰富全面、功能各异的产品种类和优质的产品品质在行业内独树一帜。

(5)保健品市场卧底扩展资料:

保健品注意事项

1、宣传上,严禁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禁止宣传疗效。

2、严禁宣传改善和增强性功能的作用。

3、广告上须附有明显统一的天蓝色保健食品标志,其中报刊印刷品广告中的保健食品标志,其直径不得小于1厘米。

4、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抽检后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将暂停其在辖区内发布广告,经原抽检部门或其上级部门再次抽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发布。

5、印刷品广告必须要以工商部门审批的内容发布,不得擅自修改、增加广告内容,必须注明印刷品审批号。

6、保健食品产品上必须标注“保健食品”标识和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卫食健字(年份)第xxx号] 或 [国食健字G(年份)XXXXX]。

6、渗析疗法是传销吗

渗析疗法所属公司河北华林酸碱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被多次曝出涉嫌传销,以下为权威媒体调查发现河北华林酸碱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涉嫌传销报道:

给人体通上电就能“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颈椎腰椎都能治”。只要掏钱购买产品就能成为会员,拉人头发展下线,年入百万不是梦。近日,媒体曝光了河北华林酸碱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林公司)疯狂的虚假宣传和传销行为。对此,华林公司的营销人员还自称“因为我们有直销牌照,所以是正规的传销。”

环球健康调查发现,华林公司的种种行为不仅涉及虚假宣传,还涉嫌违反我国的《禁止传销条例》。在国家严打直销行业乱象的形势下,华林公司难逃干系。

华林公司并非是一家小打小闹的“三无”公司。据天眼查平台显示,河北华林酸碱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河北华林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于2002年10月23日成立,法人代表为刘玉龙,注册资本8500万人民币。据直销道道网数据,华林公司2016年在中国直销业绩为36亿元,2017年业绩为39亿元,但随后企业自报的业绩数据为10亿。

在直销领域,华林公司的销售业绩虽不及权健的“百亿”之多,但在投诉量这一项目上华林公司远超过权健。有媒体报道,2018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向直销企业知会了2017年直销投诉情况,华林公司以33件投诉高居榜首,权健以16件投诉位居第二。

在商务部公众留言信息中,有消费者投诉华林公司夸大宣传、坑害消费者、搞传销。在互联网上,愤怒控诉华林公司的网友更是不在少数。“电疗”调节酸碱平衡 华林涉虚假宣传环球健康记者从媒体曝光的视频中发现,华林公司还在宣传“酸碱平衡”这一理念。其官网也有“弘扬中华民族食疗文化,推广酸碱平衡健康理念”的信息。

实际上,“酸碱平衡”理论已被证实为是彻头彻尾的骗局。2018年11月2日,美国“酸碱理论”之父罗伯特·欧阳被美国法庭判处赔偿1.05亿美元,并当庭承认“酸碱体质理论”就是骗局。从曝光视频中可以看到,华林公司之所以还在大肆宣传这一过时的理念,目的是为了推广所谓的“生物电渗析理疗技术”,进而推广“酸碱平DDS美容养生按摩器”这款电疗神器。

环球健康记者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查询发现,华林公司的直销产品仅限于8款酸碱平牌的化妆品,而“酸碱平DDS美容养生按摩器”不是获批的直销产品。有业内人士称,在“直销牌照”掩护下,销售超目录产品,在直销行业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在商务部公众留言信息中,环球健康记者输入“华林酸碱平DDS按摩器”后发现,质疑该产品“不合法、夸大宣传、涉嫌传销”的留言俯拾即是,而商务部在2016年6月28日对该类留言的回复中,明确表示该公司经批准的直销产品目前只有化妆品种类8种,没有“DDS美容按摩器”。

此外,环球健康记者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化妆品”一栏搜索,未发现有酸碱平牌的化妆品。同时,在“器械”一栏也没有搜索出宣称有保健功效的“酸碱平DDS美容养生按摩器”。

在河南都市频道曝光的暗访视频中,华林公司屡次强调自己有直销牌照,还称自己是“正规的传销。”环球健康记者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查询得知,华林酸碱平公司的直销经营牌照系2015年颁发。依照《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直销牌照是企业能否在社会上开展合法直销业务的一个通行证,也是直销商开启正规直销事业大门的一把钥匙。

但事实上,华林公司并没有踏踏实实做合法的直销业务,而是干起了传销。媒体曝光的华林会员培训视频,揭露了华林公司的传销模式:只要掏钱购买华林的产品就能成为会员,掏钱越多级别就越高。入会后可以学技术、开店、给人做理疗,但挣钱最迅速的还是做技术推广,就是所谓的“拉人头”发展下线,级别不一样,拉新人入伙的提成也不一样。

有媒体曾报道,2017年9月,华林酸碱平在陕西西安涉嫌传销被公安查处,华林酸碱平陕西分公司老总与多名骨干被西安市经开分局刑拘。民警介绍称,这实际上是变相的新型传销模式,以生物理疗为掩饰,发展下线拉人头。成为会员最低门槛为1.25万元,买“包治百病”的仪器和按摩药水,交5万元会员费能成为A级会员。

权健引发的轩然大波,不仅暴露了“保健品”市场的问题,更把直销领域乱象托出水面。为此,13部委联合下发《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方案》,其中声称具有“保健”功效的服务等成为了重点整顿对象。


(6)保健品市场卧底扩展资料:

以下为来自都市报道记者卧底两个月的深度调查情况:

最近,几乎没人不知道这几篇文章《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权健实际控制人束某某等18人被刑拘》。都市报道记者卧底两个月,揭开了另一个水非常深的黑幕。和“百亿帝国权健”相比,它有多“知名”呢?

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向直销企业知会了2017年直销投诉情况,河北华林酸碱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33件投诉高居全国榜首!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还屈居华林之后,以16件投诉位居第二。华林,是直销企业2017全国投诉第一位!

中牟的王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称,他的爱人迷上了一种保健养生的理疗项目。老王说,爱人就不停地向他灌输这种理疗技术的神奇。老王的爱人李大姐给记者介绍了一位胡老师,胡老师就像“大仙儿”一样,给了记者当头一棒。只见胡老师从床底拿出了两个导电板,放在记者的腰部。

胡老师的脚底踩着一块湿毛巾,毛巾下有一块板子连着床底下的机器。她说,这台机器发出的电压是8伏的电流,电流会通过她的身体直接导向患者的身体,来达到理疗的效果。胡老师越吹越玄乎,说这项理疗绝技十分有效,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整个理疗过程一直持续了40多分钟,这位胡老师明确提出了“治疗”这个词。随即有人热情邀请记者参加河北华林公司12月16号在商丘的会议。

酸碱平衡已经在全世界范围被辟谣,创建理论者已被判赔偿1亿美金。酸碱平衡理论都是假的,以这个假理论为基础的所谓产品、理疗,能真实有效吗?

2018年12月15日下午,记者“应邀”来到商丘睢阳区的一处工业园。记者被安排参加新人会场,一个两三千平米的会议室,到处悬挂着河北华林集团的宣传条幅。另一位女讲师说,人体生病主要是因为人的酸性体质引起。女讲师告诉新学员们,他们酸碱平衡技术也是因此顺势而生。

指导老师们说,想挣钱得先加入这个项目。讲师告诉学员,只要掏钱购买华林的产品就能成为会员,可以学技术、开店、给人做理疗,但是挣钱最迅速的还是做技术推广,说白了就是“拉人头”,但是想要加入还要拿出一定的费用,掏钱越多级别就越高。级别不一样,拉新人入伙的提成也不一样。经过两天的培训,有不少新学员掏钱购买了华林公司的产品,成为了新会员。

2018年12月20日,记者以加盟名义来到华林公司河北的招商部。都市报道记者在商务部官网上查询发现,华林公司确系取得直销牌照的企业,但是这家企业目前的种种做法,已远远超出国家允许的直销经营范围,有多处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

违规1:产品不在国家允许产品范围 违规!

华林集团获国家批准直销的只有8种化妆品。在国家批准、华林公司已备案的直销产品里,记者没有看到“华林酸碱平生物电DDS按摩器”的产品,也没有它强力推销的平衡泥膏或精油。商务部网站上公众留言信息栏里,商务部也这样答复网友。

官网明确回复:没有批准“华林酸碱平生物电DDS按摩器”的产品生产销售,也就是那个“声称通电治百病”的神器!

违规2:国家根本没允许华林来河南落地运营! 违规!

记者在商务部直销管理系统上查询后发现,华林集团,在商务部备案的全国5个分支机构和37个服务网点中,并没有河南任何一个市区县。而在华林集团官网,都市报道记者发现,华林集团公开宣称,它全国共有6个总部,未被国家允许的河南商丘也在其中!

违规3:分三级以上拉人头按照规定已涉嫌传销!

都市报道记者在网上看到,来自全国各地对华林的愤怒控诉。很多年轻人十分气愤的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我们的妈妈快被华林抢走了!所谓“华林酸碱平生物电DDS按摩器”,产品的生物电到底神奇在哪儿?知名问答网站知乎上有人对此做了解答。

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权健帝国倒下前血泪控诉的那位父亲,把身患癌症的四岁女儿从医院接出来接受权健产品的所谓调理,孩子最后失去了生命。

据直销道道网数据,华林酸碱平2016年在中国直销业绩为36亿元,2017年业绩为39亿元。 两年75个亿,这些钱从哪儿来?从那些普通人家省吃俭用的长辈口袋来,从拿出毕生积蓄的老人们的存折里来,从迷信养生、远离医生的中老年人们手里来。这些钱,是不是也有你爸妈省吃俭用的积蓄?

7、记者卧底揭保健品营销黑幕是怎么回事?

在某招聘网站,南都记者向“广东道山食品有限公司”投递了简历,应聘健康顾问岗位,很快记者接到了面试电话。在越秀区水荫路某大厦,隔着一张豪华办公桌,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总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公司的经营模式:前台是绿色食品超市,主要销售五谷杂粮等绿色农产品(11.510, 0.00, 0.00%);后台销售高端定制的医药保健品,如蜂胶。王总坦言,公司盈利主要靠后台运作,前台主要是依托绿色食品超市进行零售以吸纳会员。王总指着办公室的一瓶蜂胶称,这就是公司向中老年人出售的高端定制保健品,一套产品定价约2万元,一个疗程约一年半,可以改善睡眠,调理肠胃,起辅助治疗作用。

“我们的业务员提成可以达到10%。”王总说,员工待遇和业绩挂钩,公司销售冠军一个月可以做到30万元的业绩,“就是把握好那几个(重点)顾客,顾客自己用得好,会介绍身边的人用产品”。王总介绍,公司员工的底薪呈阶梯式分布,普通员工2000元、经理2500元、店长5000元;提成方面,员工拿销售业绩的10%,经理拿个人提成10%加上团队管理提成5%,店长的提成则是整个店面业绩的3%-5%,另还有股份分红。该公司旗下的绿色食品连锁超市中(据调查广州地区有18家门店)共有5家“百万店”(即月销售业绩过百万元),业绩最高的店一个月曾做到138万元。面试结束时,王总言语间对记者寄予“厚望”:“一个星期,我们可以从一个陌生的顾客,到有业绩,有成交。”再成长两三个月,就能胜任经理角色甚至带领团队。

上岗第一天的傍晚6时许,所在超市会议室内灯火通明,在外奔波的业务员都回来接受培训。记者了解到,次日一早一批业务员将陪同老人客户前往外地一个山庄开展两天一夜的旅游活动,这是公司业务上的“重头戏”,不容出错。

负责培训的林经理是个90后,因业绩突出曾获公司奖励一辆小车。他在白板上写下6位老人客户的姓名,让负责跟进的业务员逐一回答相关信息,供全体业务员讨论。针对每位老人客户,他都详细询问年龄、经济状况、身体疾病、经济自主权等。有业务员告诉记者,目标老人的经济状况越好,身体疾病越多,意味着出去旅游期间“出单”的可能性越大。

随后林经理要求全体业务员练习“赞美”,以防第二天见到老人客户后词穷。他随机让一名女业务员上台扮作客户,要求其他业务员在3秒内根据衣着服饰说一句赞美的话,不能重复,没完成者将接受体罚。“靓姨你很有气质!”“你的皮肤看起来好好啊!”“阿姨你的裤子好合身啊,在哪买的?我想给我妈妈买一条。”……业务员们纷纷给出赞美。有3名未能及时给出赞美话的业务员被罚做俯卧撑,并被要求次日早上每人补说出20句赞美的话。

街头搞优惠活动吸引老人办会员卡、派团购券;收集到老人信息后约老人到店内参加团购;团购现场赠送老人低价一日游机会;将报名参加一日游的老人集中带到郊区的山庄游玩、“预热”,临走分发一份礼品,增进感情,消除其戒备心……上班数日,记者逐渐摸清了该超市进行保健品会议营销的基本流程,其中最关键、最隐秘的一环,被业务员们称为“重头戏”的,是组织目标老人客户参加公司第二轮安排的山庄“两天一夜”旅游。其间,公司会安排“专家”接受老人问诊、让老人试用公司的保健产品,并开展“会议营销”,经理、店长齐上阵,对老人们轮番“洗脑”,从而兜售蜂胶等高价保健品。

8、我被一位自称做直销尚赫美容产品的人骗了,拿了二万元的货,让你听课学习,就是让你拉人头,我要退货还不

这是明显的传销
能退货就尽快退货去,不然你很难拉人头发展下线的,你的货卖不出去自己就亏了。
不过这种一般不会给你退货。只能自己消耗产品了。

与保健品市场卧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