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防止保健品骗局?
实际案例
我国老年人数量不断攀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日益注重养生和保健,社会上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情况较为常见。然而打着“健康讲座”的名义,给免费参与健康讲座的老年人送礼物,最后再推销一堆高价保健品。这样的“保健品”的骗局屡屡发生。
2016年2月份,70岁的刘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一名自称王晓的“保健专家”在电话中向其推销介绍保健品。
刚开始,刘先生对这种陌生人的推销行为有些抵触,可当他听到对方所介绍保健品的神奇功效之后,就有些动心了。
“本来到这个年纪身上的毛病就多,这位专家讲得很有见解,我就想买一点儿试试,万一真的有用呢?!”刘先生说,最初,他买了一万多元的保健品。紧接着,王晓又向他介绍了其他几类保健品,并称只要购买他们保健品满50万元之后,即可获得补助款104万元!
而当刘老先生真的购买了远超50万元的保健品后,那个从未谋面的专家王晓突然消失,再也联系不上了……
受骗案例
在公园健身的陈某,收到几名身穿红色上衣、白色长裤、背着腰鼓的老年人来到现场,将一张张印着“免费旅游,免费发放保健品,免费进行保健知识讲座,免费得到鸡蛋、面条等礼品”的“青刺果”保健品宣传单发到他手里。
看着宣传单上的一个个“免费”,陈某心生疑惑,不相信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是真的,不信你们去看看!我昨天就听了讲座,讲得很有道理,老师也热情,最后还免费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鸡蛋。”其中一位老人说道。
听了那位老人的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年近九旬的陈某和老伴来到了位于某电影院的保健品公司。几名西装革履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他们,并向他们介绍公司的“青刺果”保健品,说他们公司在重庆、成都、西安、山东都有分公司,目前主要为老年人免费赠送保健品,免费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免费体验旅游,并为听讲座的老人免费发放鸡蛋、面条、牛奶等物品。
随后,两位老人被工作人员搀扶进了电影院里,里面已坐着十来位老人,他们正在听老师讲解保健知识和“青刺果”保健品牌的保健效果。
“讲得有道理,这保健品不错!”陈某与老伴嘀咕,“现在政策好,有社保、医保,每月还有老年人补助资金,要多吃点儿保健品,争取多活几年。”
“要不要钱哟?”老陈问。
“老人家,我们公司实力雄厚,还开展了多次爱心捐赠活动。现在是产品推介阶段,公司对前期参加活动的老年朋友全部免费赠送产品,并带大家免费考察公司在重庆的加工车间,体验我们的老年康体中心,信不信你们看了就知道。”老师连忙解释。
随后,工作人员开始发放面条。另一位向姓老师对听课的老年人说:“感谢各位老年朋友参加今天的讲座,感谢大家对品牌的推介。昨天我们为听课的人发的鸡蛋,今天我们给每人发一包面条。如果你有亲朋好友,可以向他们介绍我们的品牌,并通知前来听课。由于名额有限,请注意不要扩大宣传面。”
陈某老两口各自得到一包面条,心里美滋滋的:“这课听了好,真是天上掉馅饼呀!”
第二天,夫妇俩来到公园,将前一天的事情悄悄告诉了王某。随后,三人一起来到电影院。当天来听课的老人更多了。
听完课后,每位老人都得到了一瓶牛奶。
就这样,连续十多天,前往听课的老人越来越多,老人们除了天天能够领到免费的东西,也想着早点儿去重庆看看他们的生产车间,体验一下老年康体中心,并购买价值2 600元、能够延年益寿的“青刺果”保健药品。
2014年3月24日上午9时,两辆旅游大巴从桃花源广场出发,向重庆主城缓缓开去。车上载了陈某夫妇、王某等82名老人。
车开得很慢,5个小时的车程,整整走了12个小时。
“来接我们的车被堵了,先到歌乐山,我们去看看渣滓洞、白公馆。”此时,工作人员打了个电话,决定改变行程。
“那不行哟!”有人反对。
“都累了,先找宾馆住下来。”一位老人的提议得到公司方和老人们的一致赞同。
车开到歌乐山,已是晚上10点钟左右。颠簸了一天的老人们吃了晚饭,想着第二天的参观,非常兴奋。
“每人用100元买一个信封,里边装上2 800元现金,并交由我们代管,返回时大家可以领取‘金马’、按摩披肩、毛主席珍藏版纪念怀表,还有‘3 200’元的红包。”到达宾馆后,工作人员对老人们提出这样的要求,并将每位老人的身份证、户口本、手机等重要物品一同装进信封里,名曰“保障现金和物品安全”。
经过十多天的接触,老人们已经完全信任了对方。他们谁也没有多想,纷纷按要求将钱和物品交给工作人员,然后沉沉睡去。
3月25日清晨,老人们被公司人员和宾馆服务人员叫醒,草草吃完早餐,游览了渣滓洞、白公馆,然后被带入一个庙宇祈福。
一名和尚端坐庙堂,手持用红布包裹的金马,嘴里念念有词。
老人们在和尚的指引下,纷纷掏出钱,投进功德箱。
“今年是马年,祝各位施主身强体壮,马到功成,健康长寿!”和尚给每人发了一个金马。
“现在,我已经为各位施主祈福消灾,金马用红布包裹,要回去后再打开,供在家中才灵验。”和尚告诫老人。
此时,公司人员将老人们交上去的信封拿出来,说信封都原封未动,让大家放心。一一核对信息后,工作人员将信封逐一还给老人,并要求大家将信封统一放在装有金马的红布包里。他们说,这样不仅福禄绵长,以后一定招财进宝,财源滚滚。
怀着对佛祖的虔敬,老人们一一照办,随车参观了歌乐山老人康体中心后,已是下午。这时,老人们已经疲惫不堪。
“老总,我这里要二十余万元的‘青刺果’。”此时公司方负责人向总打开免提。
“向总,很对不起,我们产品供不应求,已经缺货了。”对方说。
“能不能给我们调剂一点儿?”
“这样吧,我们加紧生产,及时为你供货。”随后,对方挂掉电话。
再拨时,手机里传来“对不起,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的声音。
“这次就对不起了,等这里有了货,我们会及时送上门。”
工作人员忙不迭地道歉,“这次就辛苦各位父老了。”
没有货,大家只能返程。
颠簸了一天的老人们小心翼翼地捧着金马、披肩等物,没有半点儿怀疑,便回到了家。
陈某夫妇回到家中,满心欢喜地打开信封。“天哪!里面的钱居然被掉了包!”信封里除了两张百元人民币,其余的都被换成了三张1 000元的越南盾。而陈永仙的信封里除了两张百元人民币,其余的竟然是1 000张一角钱的毛票。其他老人信封中的内容也都差不多。和尚给的“金马”,轻轻一摔就成了一堆烂泥;颈椎按摩披肩也不过是只值十几来元的围巾;至于毛主席珍藏版纪念怀表,也是价值十几来元的石英表。
陈某等人掏出名片拨打向总等人的电话,均是“对不起,你拨打的电话不存在”。
诱惑分析
该骗局得以成功的原因:
1.“免费”“专家”等字眼儿吸引眼球;2. 赠送礼品为诱饵;3. 态度热情,花言巧语,威逼利诱;4.贪图小利,吃大亏。
????????????????????????????????????????????????????????????????????????????????????????????????????????????????????????????????????????????????????????????????????????????????????????????????????????
案例警示:
商家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各种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并请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甚至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了的心理暗示,使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洗脑”,进而花钱购买大量产品。
老年人购买保健品,首先要核实保健品的名称,核对保健品的标志。如保健食品的标志为天蓝色图案,图标下半部分有“保健食品”字样。每个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只对应一个产品,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数据查询”栏目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其次,不轻信推销人员夸大宣传保健品的功效。保健品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在产品的宣传上,也不能出现与“有效率”“成功率”等相关的词语。如果超出产品的宣传范围,老年人应立即注意是否已陷入保健品的“骗局”。再次,不要用攀比心理购买保健品,不要进行不合理消费,一次性大量购买保健品,容易出现退换货困难的现象。
2、垃圾完美保健品,完美保健品骗人的。
其实你的百妈妈应该是刚刚接触完美,暂时还是一知半解,度被那些人拉去听课之后,脑袋里灌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却不能完全理解,就知道好。保健品只知是用来提高免疫力的,而不是治病的,就道像游戏里的增益BUFF,疾病就是负面的BUFF,而版治病是去除负面效果,治病和增强免疫力根本是两码事,让你的妈权妈明白这个就行了
3、国际上保健品的五大品牌是什么
有吗?好象不这样说吧.
我知道中国的.
1青春宝 2黄金搭档 3太太口服液 4天狮 5昂立 6 21金维他 7新盖中盖
8海 王9排毒养颜胶囊(
4、有种解酒的保健品,叫酒盾,多少钱,什么规格,在哪能买到,药店会有吗?
198元。2包*4粒*600mg/粒。药店买不到。
5、哪些保健品是真的?
6、保健品属于什么性质
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不同,有明显的促进或维护健康的功能,否则就是伪劣产品。
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能治疗疾病。近年来世界各国保健食品发展的增长速度都很快,保健(功能)食品在欧美各国被称为“健康食品”,在日本被称为“功能食品”。我国保健(功能)食品的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过一、二代的发展,也将迈入第三代,即保健食品不仅需要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该产品具有某项生理调节功能,更需查明具有该项保健功能因子的结构、含量、作用机理以及在食品中应有的稳定形态。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于2005年7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对保健食品进行了严格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将保健食品混同于普通食品或药品进行宣传,是一些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违法宣传的惯用手段。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药品有着本质的区别。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作为食品的一个种类,保健食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既可以是普通食品的形态,也可以使用片剂、胶囊等特殊剂型。但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可以标示保健功能,而普通食品的标签不得标示保健功能。
保健食品与药品的主要区别是保健食品不能以治疗为目的,但可以声称保健功能,不能有任何毒性,可以长期使用;而药品应当有明确的治疗目的,并有确定的适应症和功能主治,可以有不良反应,有规定的使用期限。
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的区别
国家标准GB/T15901-1994《食品工业基本术语》第2.1条将"一般食品"定义为"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CODEXSTAN1:1985《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对"一般食品"的定义是:"指供人类食用的,不论是加工的、半加工的或未加工的任何物质,包括饮料、胶姆糖,以及在食品制造、调制或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任何物质;但不包括化妆品、烟草或只作药物用的物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定义虽文字表达方式不同,但涵义是一致的,概括起来就是:供人类食用的所有物质。在GB16740-19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l条将保健(功能)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一般食品和保健(功能)食品有共性也有区别。
共性:
保健(功能)食品和一般食品都能提供人体生存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食品的第一功能),都具有特定的色、香、味、形(食品的第二功能)。
区别:
(1)保健(功能)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生理活性物质),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能(食品的第三功能);而一般食品不强调特定功能(食品的第三功能)。
(2)保健(功能)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围(特定人群),而一般食品无特定的食用范围。
在一般食品中也含有生理活性物质,由于含量较低,在人体内无法达到调节机能的浓度,不能实现功效作用。保健(功能)食品中的生理活性物质是通过提取、分离、浓缩(或是添加了纯度较高的某种生理活性物质),使其在人体内达到发挥作用的浓度,从而具备了食品的第三功能。
保健食品功能
我国卫生部于2000年通过了22项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 其名称如下:
1.免疫调节功能
2.延缓衰老功能
3.改善记忆功能
4.调节血脂功能
5.调节血糖功能
6.调节血压功能
7.改善视力功能
8.改善睡眠功能
9.促进排铅功能
10.减肥功能
11.美容功能
12.抗疲劳功能
13.抗辐射功能
14.抗突变功能
15.耐缺氧功能
16.清咽润喉功能
17.改善胃肠道功能
18.改善骨质疏松功能
19.促进生长发育功能
20.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
21.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功能
22.促进泌乳功能
7、美国普乐盾是保健品吗?
不是的,好像是一种纯天然生物复合制剂。
8、保健品都有什么产品
保健品按功能分为:人体机理调节型、延年益寿型、减肥型、辅助治疗型、其他营养型等。
保健品无论是哪种类型,它都有出自保健目的,不能速效的,但长时间使用可使人受益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