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保健医生防疫

保健医生防疫

发布时间:2020-07-13 17:32:11

1、在医院里的预防保健医师具体是在做什么呢?

打预防针,做好传染病防控及报告工作,健康教育等

2、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是什么?

医疗机构,是指医治疾病的机构。如:医院。预防机构,是指预防控制疾病发生及蔓延的机构。如:防疫站、疾控中心。保健机构,是指保护健康、增强体质的机构。如:各类健康、健身机构。

3、保健医生的工作具体有哪些?

保健医生职责
1、负责全园幼儿及职工的保健卫生工作,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每学期制定保健、卫生工作计划,了解新入园幼儿的“三防”接种及体检情况,定期做好驱虫、矫正和治疗眼病,防治龋齿等工作。
2、全面了解幼儿生长发育情况,期末向家长汇报。
3、负责每天晨检,做到一看、二摸、三问、四检查,并监督指导教师做好午检和晚检工作。对患病幼儿及时做好妥善处理,指导体弱幼儿护理工作,发现传染病,指导保育员做好消毒工作并及时报告防疫部门,争取有效措施防止蔓延。每月公布一次幼儿发病率,找出发病率升降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4、指导厨房人员搞好饮食卫生和检查饮食用具消毒工作,指导各班做好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工作,定时检查各班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情况,了解幼儿的进步和睡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5、负责保管医务室一切物品、用具、药物,做好卫生知识宣传、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灭蚊蝇工作,协助后勤组长检查、评比、落实各项卫生保健工作,按时送报表。 
6、负责常备药物的购买,每天按时送药到班,为家长代煎中药,并照顾病儿按时服药。
7、了解幼儿心理健康情况,对有不良习惯及心理障碍的幼儿,与班上的教师配合商讨矫正办法,并定期进行监测。
8、认真钻研卫生保健业务,学习《规程》、《纲要》,以进一步了解掌握幼儿教育工作特点,更好地搞好工作。
9、定期对保教人员进行有关“幼儿常见病”的知识讲授,定期在“家长园地”专栏中介绍有关育儿知识及保健卫生知识。

4、预防保健医师具备什么证件

因为《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明确规定:
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是乡村医生。”
背景
规范要求,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接种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据介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包括皮内注射用卡介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及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为:卡介苗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百白破疫苗接种5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第5剂次使用白破疫苗加强免疫1剂次;麻疹疫苗接种2剂次,第2剂次为复种。

5、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包括哪些

可以的,但不能是诊所类的门诊那种,就一个两个人的。医疗就是看病就医的,如什么什么医院,附属医院等。预防:就是疾控中心那种。保健:是保健康复中心什么的,比如疗养院等。
现在的一般医院都包括这些了啊。

与保健医生防疫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