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火炕的原理和构造
火炕的原理就是用秸秆、树枝等燃料燃烧产生的热气流经过火炕烟道时将热量散发给土坯,土坯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土炕被烧热后其温度会持久的。火炕由炉灶、炕体和烟囱三部分构成。连炕的炉灶可以做饭,炕体既可取暖,又可坐卧。烟囱是砌筑的炕体排烟道。炕体有直洞式、横洞式、花洞式等。
火炕是一种宽约一米七到两米三左右的砖石结构的建筑设施。其内是用砖建有炕间墙,炕间墙中有烟道。炕都有灶口和烟口,灶口是用来烧柴,烧柴产生的烟和热气通过炕间墙时烘热上面的石板产生热量,使炕产生热量。烟最后从火炕烟口通过烟囱排出室外。
东北大炕不仅是睡觉的,还是取暖的。冬天时炕面上很少放东西的,被褥什么的都要卷上垛起来放到炕柜里,以便大炕散热,而散热效果好,屋子才能更暖和。
大炕表面铺的是炕席,炕席是用高梁秸子编的,越使用越亮。牛皮纸开始进入生活后,有条件的人开始用牛皮纸糊炕,上面刷上清油,这样的炕面明亮,而且干净,比炕席的效果要好很多倍。(普遍也有铺上地板革的。越来越讲究了。)
东北民宅室内阵设也与万字炕格局相应。南北炕炕梢(靠房山墙的一端)摆放炕柜,上叠放被褥枕头等寝具卧具,俗称“被格”。西炕上则放与炕长相等的“堂箱”(或叫“躺箱”),装粮食和衣物。箱盖上摆放香炉、烛台等供器以及掸瓶、帽筒、座钟等日用陈设。
2、东北火炕的工作原理
你好,我老公就是东北人,我家里面就有火炕.这个原理很简单的,但是的用画图说明十分的明了.这样你加他吧,让他告诉你QQ号码:365888013
谢谢!!
3、农村火炕传统炕席的替代品即健康又无异味
竹席可以代替。
4、东北火炕的原理和构造,急用!!!!!!!!!!!!!!
东北火炕的原理 利用木材或煤燃烧产生的热量,也就是烟气,对火炕炕面进行加热,然后通过烟道由烟囱将烟气排出。
东北的火炕通常还要和火墙组合,也是说火炕和火墙连接在一起,达到充分利用烟气的目的。所谓火墙,大多数是厨房与卧室之间的那面墙,墙是中空的,烟气在其中间流通。
火炕的构造:火炕在红砖普及之前大多由土坯制成,目前有由水泥板铺成的。
以红砖为例。火炕是由炕面及烟道组成,烟道的结构为几字行,这就会形成我们东北人所说的炕头和炕稍,烟气的入口为炕头,在一个炕道的结尾,另一个炕道的开头出为炕梢,也就是炕头热炕梢凉的原因。烟气由炉子产生后从炉膛的出口出来,进入炕洞,经过炕道后,烟气回到火墙,最后由火墙进入烟囱,由烟囱放空。
以上是东北火炕的原理,陕西的火炕没有研究过,以上资料是根据我在黑龙江居住20多年的经验所写的。由于无法上传图片详细内容还请咨询东北瓦匠,他们是专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5、农村火炕怎么弄才能热的均匀
这个时候,你要往炕洞里在放进一些石头(或者其他耐火材料,如破碎的陶片、瓷片、碎砖头),炕尾多放炕头少放,形成一面坡。炕尾放到离炕面25厘米以下即可。但你要注意,放石头要打蜂窝,不要磊严,那样热气会在石缝中穿行,烟灰也会落尽石缝。
然后盖上方坯,要注意,炕尾要高炕头要低,炕面也是一面坡。方坯缝隙稀泥抹平。接下来上保温土在炕面上,如果没有合适的保温土,用沙子代替也可以。保温土炕头厚,炕尾薄。
之后就是烧炕了,检验你的劳动成果。如果炕热的过快,往炕面上在加保温土,如果热的过慢,就减少保温土(或沙子)。最后根据你的取暖状况定型。用沙子替代保温土有缺陷,时间长了会出现沙坑,所以定型后用水泥罩面或其他方法。
农村一般是有大灶的,冬季烧火,或烧煤后灶口就敞开着。用一个铁片做个灶门,堵在灶门处,阻止空气流通。那么火炕里的热量不会很快从烟囱出去,尽管不严实,但相当管用。如果只烧炉子,或大灶内没有热量了,用一个大塑料袋,里面装满没用的塑料或其他,将灶门一堵!
按照这个方法,既可以让您舒适,又可以节约燃料,减少环境污染
6、聊聊六七十年代东北农村大火炕的风流事,有吗
我就是七十年代的,很了解
7、东北人在炕上吃饭睡觉,那他们不会嫌脏吗?
不会嫌脏,我老家就是东北农村的,对这个深有体会。
炕又叫做火炕,是东北农村常见的房屋内部结构,在睡觉时和床的作用是相同的。东北的炕通常经过厨房的灶坑来烧火供暖,柴火在炕下面燃烧的温度温暖火炕,炕再次为整个屋子提供热量。有的人会认为炕烧柴火会变脏,影响睡觉,其实不然。炕的表面是由混凝土和钢筋搭建的结构,是密封的,可以完全避开柴火所带来的灰尘,同时柴火燃烧所产生的烟灰也会随着设计好的风道排出烟囱。
与此同时,东北的炕上面都会铺上一层“炕席”,炕席是由软塑料材质构成的,外表十分光滑,即便沾染灰尘了,也可以轻易擦拭掉,实际上免去了南方的清洗床单步骤,但仍然会保持整洁干净。东北的火炕是十分坚硬的,直接在上面睡觉很容易犯一些颈椎和腰部的毛病,所以东北人在睡觉之前都会额外铺上一层被褥,在被褥上睡觉,等到白天再完整的叠起来,放入柜子中。综上而言,东北人在炕上睡觉其实是很整洁干净的。
接下来说一说东北人在炕上吃饭的情况。东北人吃饭分两种,一种是在炕下立桌子吃饭,这种情况和南方较为相似,不多赘述。另一种就是在炕上吃饭了,老东北家庭一般都会用适合自家大小的“炕桌”来吃饭,炕桌端到炕上,把菜和饭都放在炕桌上,一家人围绕桌子在炕上就可以开始吃饭了。其实这种情况和在地上吃饭并无多大差异,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小心翼翼的吃饭,不会让饭菜撒到炕上,即使不小心撒了,也可以用毛巾轻易擦掉,这要得益于东北火炕的神器——炕席了,炕席不但防脏,一般也可以防水,所以无论吃饭还是睡觉,东北的火炕都是干净的。
8、长期睡火炕好不好
不会啊,我妈风湿大夫就建议她去睡火炕,而且火炕硬,对骨骼生长也比较好啊。
9、火炕的详细介绍
万字炕和东北地区许多民间礼俗有着密切关系。在旧时老少几代同居一室的大家庭中,南炕因向阳温暖,是家中长辈居住之处,其最热乎的“炕头儿”位置(靠近连炕锅灶的一侧),供家中辈份最高的主人或尊贵的客人寝卧,北炕则是家中晚辈居住或作烘晾粮食之用。西炕一般不住人,在满族人家则是特殊的地方,因为西墙正中是他们安供家中“祖宗板”(祭祀神位)之处,所以炕上只能摆设祭器供品,不许乱放杂物和随意踩踏坐卧。
过去东北的许多人家,儿子聚妻生子后,仍与父母同住一室。为避免不便,常是把两、三开间的居室用木板糊纸作“软间壁”,从炕面到房梁栅成里外两个空间,也有的是在相应位置设活动的栅板,白天撤去,晚间安放。此外,在与炕沿平行的正上方,从栅顶吊下一根长竿,称为“幔竿子”,用以悬挂幔帐,晚间睡觉时可以放下,避免头顶受风着凉,也可以起到南北炕之间的遮挡作用。
东北民宅室内阵设也与万字炕格局相应。南北炕炕梢(靠房山墙的一端)摆放炕柜,上叠放被褥枕头等寝具卧具,俗称“被格”。西炕上则放与炕长相等的“堂箱”(或叫“躺箱”),装粮食和衣物。箱盖上摆放香炉、烛台等供器以及掸瓶、帽筒、座钟等日用陈设。
火炕最主要功能就是取暖。因为烧炕是通过做饭的锅灶,所以只要吃饭、烧水、炕就是热的。为了冬季御寒,有的人家把室内地面下也修成烟道,称之为“火地”或“地炕”在特别冷的季节加烧火地以提高室温。尽管室外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屋里炕面、地面一起散发热量,仍然是温暖如春。
做饭的锅灶不与火炕在同一个房间。火坑中空,形成烟道,并通过烟道进行取暖。
“南人习床,北人尚炕”火炕是北方居民为适应寒冷的气候而发明的取暖睡卧设施.中国北方, 特别是山东胶东地区,冬季漫长、气候寒冷,这里的农民冬天习惯盘火炕取暖。胶东农村房子的主房通常为坐北朝南的一排三间或四间,其中有两间带有火炕的房间。在进门那间靠近两扇门的外门的门后东西处各有一约三、四尺见方的灶台,灶台与门后南墙之间通常是放风箱的地方,灶台上坐有一个六到八印的铁锅,与铁锅下的灶膛连接的烟道就分别通过墙从两边房间的火炕里走到外墙的烟囱,富裕点的人家在东间的东边或西间的西边还有一间杂物间。
火炕都是建在房间的南部几乎占近半个房间的面积,三面靠墙,其中南面是很大的玻璃窗。炕沿的下边即北面是二到三尺高的炕墙,富裕的人家是用青砖勾缝甚至还有砖雕,多数人家是土坯垒成后抹一层泥或白石灰,火炕里边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必须使“锅灶-烟道-烟囱”构成一个能够保存并达到火炕每一处的热量、顺利地排出而不漏出烟气的一个有效热循环系统,垒炕时先在地上用土沙等垫高到炕高的一半夯实后再用土坯砌成S形的烟道,也可以先砌烟道再在其中填以土沙,这样就更结实了使炕面不易下沉。烟道里还有几个存烟灰用的叫做“灰膛”的坑。烟道垒好后就是安炕面了,炕板是事前在平地上用四根木条围成一个矩形框,放上几根木棍并填充上泥巴,晾干后去掉框就成了一个约二尺长一尺宽三寸后的炕板,原为泥、草和水制成“板块”,用土坯砌炕墙和“垛”,“板块”覆面,一面与烟囱相接,一面与锅灶相通。做饭的同时,利用余热暖炕,经济实惠。
这火炕的原理就是用秸秆、树枝等燃料燃烧产生的热气流经过火炕烟道时将热量散发给土坯,土坯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土炕被烧热后其温度会持久的。冬天睡火炕是很舒服的,草席子上铺有一个很薄的棉或草褥子,盖的被子也很薄,在胶东农村,胶东人都是盘腿坐在炕上的,火炕也是吃饭、绣花、唠嗑、学习的地方,上面放有一高约一尺的炕桌。方便实用。每年拆旧砌新,炕土是极好的肥料。就是新盖的楼居,大多仍盘火炕,只是砖砌炕墙炕垛,炕面改为水泥预制板,双层回龙,使热气更集中热炕,深受老人们的欢迎。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对于2006年4月至11月对河北省徐水县东黑山遗址进行发掘,发掘出一处西汉时期的火炕,将火炕的历史提前到了2000多年前 。
在当今,由于楼房暖气和各种取暖设施的普及,使用火炕的家庭越来越少,只有农村还保留着这样的火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