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查询预防接种证的编码
到当地的计生部门或者当地卫生院查询。
儿童出生后的一个月内,家长应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都要查验预防接种证。
多数疫苗有较严格的接种时间间隔规定,如果没有《儿童预防接种证》,家长就无法提供巳接种过疫苗的名称和具体的接种时间,仅靠记忆是不可靠的。所以家长要及时办理和妥善保管好孩子的《儿童预防接种证》,留意接种证上的预约时间并按时接种。
(1)预防保健号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预防接种的记录凭证,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证并接受预防接种。儿童家长或者监护人应当及时向医疗保健机构申请办理预防接种证,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安排补种。
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要妥善保管好接种证并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时间到指定的接种点接受疫苗接种。
如儿童未完成规定的预防接种,因故迁移、外出、寄居外地,可凭接种证在迁移后的新居或寄居所在地预防接种门诊(点)继续完成规定的疫苗接种。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长应妥善保管好接种证,是儿童身体健康的身份证,以备孩子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查验。
2、预防接种手册里的儿童编码的那些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我们天津的是十四位,前面120肯定是天津的意思,那...
预防接种证里的儿童编码是为了信息化管理的,国家客户端软件用的18位编码。前6位是所在县(区)的国标编码,如120102 河东区。
第7-8位表示乡镇或街道,9-10位是村或居民委、社区,11-14位是儿童出生年份,15-18位是儿童序号。父母在办理疫苗接种手续时,必须告知医务人员其可靠地址和电话号码,以便与他们联系。
(2)预防保健号扩展资料: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预防接种的记录凭证,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证并接受预防接种。
儿童家长或者监护人应当及时向医疗保健机构申请办理预防接种证,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安排补种。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要妥善保管好接种证并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时间到指定的接种点接受疫苗接种。
3、一类卫生防疫津贴标准
关于调整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财政厅(局)、卫生厅
(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部门:
经报国务院批准,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适当调整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卫生防疫津贴由按月发放改为按工作日发放,标准分别为:
一类每人每工作日9元,
二类每人每工作日7元,
三类每人每工作日5元,
四类每人每工作日3元。
从事下列工作而影响身体健康的职工均应根据工作量大小、时间长短、条件好坏、防护难易以及危害身体健康的程度等情况,分别享受一、二、三、四类卫生防疫津贴。
一类:每人每月I
5元
专职从事烈性(甲类)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专职从事强致癌性物质监测和研究工作的;深入高山、野外、荒漠、森林从事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源调
.查、病媒昆虫、动物采集、考察等工作的。
二类:每人每月l
2元
在急性(乙类)传染病流行期间深入病区进行防病治病工作的,专职从事放射线和同位素监测工作的;专职从事强毒、强菌室工作的。
三类:每人每月9元
深入病区进行寄生虫病、地方病防病治病工作的;从事病源探索工作的;专职在病区处理污水污物的,除害灭虫工作的;专职从事尘、毒弥漫物所实地调查,监测的;实施现场抢救工作的,遇到紧急情况如地震、抗洪、抗高温、高寒、食物中毒、反生物战等情况发生,深入第一线进行防病灭病工作的。
四类:每人每月6元
专职从事消毒、杀虫、灭鼠工作和污水、粪便卫生管理工作的,专职从事实验动物饲养工作的,专职从事卫生监测、检验工作的。
4、执业范围是预防保健有什么用呢?
预防保健措施是为预防居民产生疾病,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采取复的各种技术方法、组织措施的总称。一般在居民中实行三级预防制。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针对病因和致病因素的预防措施,包括增进健康和特殊防护两方面任务。增进健康是以提高健康水平为目标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如改善环境制条件、普及卫生设施、开展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指导各年龄组的营养、组织体育锻炼及开展卫生教育等。特百殊防护是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如预防接种、控制环境中有害因素等。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前期作到早期发现、度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一般来说,诊断时病期越早,治疗越容易,愈后也越好。具体方法有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及设立专科门诊等。如知广泛宣传肿瘤八大信号、肿瘤筛检、孕期羊水穿刺、早期诊断胎儿遗传性疾病等。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对已道患某种疾病者及时治疗,预防并发症,防止恶化及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通过康复医疗,使其身心早日康复,最大限度地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5、预防保健医师具备什么证件
因为《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明确规定:
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是乡村医生。”
背景
规范要求,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接种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据介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包括皮内注射用卡介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及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为:卡介苗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百白破疫苗接种5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第5剂次使用白破疫苗加强免疫1剂次;麻疹疫苗接种2剂次,第2剂次为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