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九天吃什么好 数九天应该多吃什么
可以吃主食、奶、蛋、肉和豆类、辣椒、羊肉等
冬至又称冬九九,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整整90天,数九计日。也就是说,最冷的时候,跟着就来了。所以有个词叫“数九寒天”呢。
数九寒天,万物敛藏,寒气逼人的这些日子更应该注意保健养生,同时这个时间段也的确是食补养生的好时机。
1、主食:
冬季可适当增加主食(米饭、面食等)的摄入量。主食为碳水化合物,较易转化为热能。
2、奶、蛋、肉和豆类:
按照营养学家推荐的每人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为1.0~1.2克/公斤体重,且应以优质蛋白为主,包括奶、蛋、肉和豆类及其制品。优质蛋白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量较高,是核蛋白、激素、酶和抗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3、辣椒:
辣椒富含胡萝卜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及钙、磷、铁等营养素。研究发现,辣椒所含的辣椒素,可增加胃酸分泌,增强食欲,还能使人心跳加快,毛孔张大,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4、羊肉:
羊肉“味甘,大热”,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之功效,对预防肺部感染、支气管炎、哮喘、贫血、腰膝酸软及诸多虚寒证也有益处。
2、进入数九心难受腿难受
数九寒天 关爱你的关节
如今已经进入最寒冷的数九天,您是否感觉到天气在慢慢变冷呢?南方的冬天虽然没有北方那般冰冷刺骨,但是对于一些关节疼痛的市民来说还是有点措手不及。专家提醒大家,冬天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关节养护工作,尤其是严寒的三九天,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冬天关节养护的小知识,希望可以对大家有些许帮助。
关节养护要科学 保暖很重要
数据显示,我国关节炎患者已经超过一亿人。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病,有“头号致残疾病”之称。关节炎种类超过100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骨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人们常常将关节炎看做是老年病,过去也确实如此,但现在患者明显更年轻了。因此,关节的养护对于所有人都很重要。
关节养护的方式一定要科学。冬天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穿那些束缚关节的衣服,那样很容易留下一些关节隐患。另一个方面,一定要做好关节保暖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避免关节疼痛的事情发生。关节炎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诱发因素。故而,要想缓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驱寒”。
据专家介绍,除了添加衣物,冬天要多用热水泡脚,保证关节部位血液循环和活动自如。但不适宜热敷,因为热敷会使关节循环不畅、发胀、发肿,不利于治疗。在寒冷的冬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病情最易恶化加重,早期通常表现为发凉、麻木,腿部肌肉痉挛,“抽筋”等症状。往往早期症状并不典型,所以常会被患者忽视,误认为是缺钙或是腰椎病等,耽误了最佳治疗期。
合理锻炼关节 避免关节损伤
有骨性关节炎的人,既要避免膝关节过度疲劳,又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防止腿部的肌肉萎缩。这不仅能缓解关节疼痛,还能防止病情进展。有的人患关节炎后害怕疼痛,不敢活动,甚至卧床不动。其实这对保护关节并不利,时间长了,反而会引起髌骨老化、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一系列并发症,进一步加剧关节的损伤和不稳定。患了关节炎后,正确地适当地进行锻炼,可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延缓和减慢关节病的进程。合理锻炼关节,避免关节损伤应把握好以下环节:
首先,处理好“锻炼”和“休息”这对矛盾。把握好锻炼和休息,动和静的分寸,总的原则是“休息关节,锻炼肌肉”。对已经出现早期、轻微症状者,必要的休息可以减少关节的磨损,利于炎症和肿胀的消散。而适当锻炼可以增加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减轻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要选择科学适当的锻炼方式。有膝关节炎的人,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运动方式,既不增加膝关节的负重能力,又能让膝关节四周的肌肉和韧带得到锻炼。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对颈椎、肩关节、膝关节等都有保健作用,同时对糖尿病、高血压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散步是一种最经济、最安全、最适宜长期坚持的运动形式。有关节炎的患者散步时步幅不要太大,速度不要太快,快步疾走容易加剧关节的磨损。
此外,仰卧起坐、俯卧撑、桥形拱身以及模仿蹬自行车,都是患者最好的运动。可以做床上抬腿运动,用大腿带动小腿,膝关节不弯曲,必要时可以在脚踝部放个沙袋,增加锻炼强度,这种锻炼方式的好处是不受场地的限制。关节炎患者不适宜进行一些剧烈的活动,如蹲马步、蹲下起立、爬楼梯、登山等,这些活动会增加关节负荷,加剧关节的磨损。
“三九贴”有讲究 不是人人都适用
入冬以来,随着气温日渐下降,又到了“三九”穴位贴敷的时节。专家提醒,“三九贴”要认准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病变等适应症,孕妇、年老体弱等人群应慎用或禁用,切不可盲从。专家表示,今年的入九时间是12月22日,但“三九贴”无须都挤在“三九”第一天,只要每次贴敷间隔十天即可。此外,“三九贴”也是药,也有禁忌人群,有些会对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
据专家介绍,“三九贴”每年冬季进行,是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延续,与“三伏贴”合称“阴阳贴”。“三九”时阳气收敛,经络处于半休眠状态,此时在冬病夏治的基础上贴敷穴位,可以刺激经络,起到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止咳平喘的功效。此外,还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增强人的体质和抗病能力,为来年身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但专家同时提醒,“三九贴敷”要认准小儿及成人哮喘、咳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四肢畏寒等骨关节病变;胃炎、胃窦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表现为喜暖畏寒、得冷食疼痛发作、得暖食疼痛缓解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冻疮、鼻炎等适应症,切不可盲从。
冬季关节如何养护
控制自身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饮食的酸碱平衡对于关节炎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饮食方面要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
要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从而预防关节炎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关节炎的发生。
减轻体重。肥胖往往加重关节面的负担,使关节结构加速磨损、老化,引起变形性关节炎。肥胖还可通过其他代谢并发症间接影响关节,如糖耐量异常、脂质异常症等等。
■小贴士
冬季改善关节炎的食疗方
蛇肉归红汤
组成:当归15克,黄芪25克,薏苡仁50克,红枣(去核)6枚,蛇肉200克。
制法:将当归、黄芪、薏苡仁、红枣分别洗净。蛇肉洗净,切成小块。把全部用料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饮汤吃蛇肉,每天1料。
功效:补气益血、祛湿除痹。用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之关节疼痛、活动不便者。
独活黑豆汤
组成:独活12克,黑豆60克,米酒少许。
制法:将独活、黑豆放入清水中,文火煮2小时,取汁,兑入米酒,1日内分2次温服。
功效:祛风胜湿,活血止痛。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风湿痹阻者。
百合汤
原料:百合20-30克
制法:煎汤或蒸熟食,每日1剂,可长期服用。
功效:润肺止咳,宁心安神。百合含有秋水仙碱等成分,对痛风性关节炎有防治作用。
无花果猪瘦肉汤
材料:无花果150克,猪瘦肉100克。
制法:将无花果、瘦肉分别洗净切片,加水300毫升,烧开后加入精盐,煮至熟透,下味精、淋麻油。
功效:适用于风湿疼痛。
3、冬九九的数九习俗
“数九”的习俗很多,以“九九歌”最为广泛和悠久。这些歌谣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物候现象,生动反映九九中的天气变化规律。就我国多数地区而言,二九过完时,天气并非最冷,而只是“一九二九,伸不出手”。四九完时,差不多是“大寒”节气了,所以说“三九四九,冻死母狗”。五九以后,大地渐渐回春,天气由冷渐暖,故“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八九,单衣行走”。到了九九,已是“惊垫”节气,所以“九九闻雷,响声持久”。
明代出现了“画九”的习俗。所谓的画,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上有一首《冬九九歌》,是我国有记载较早的数九歌谣:“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胡须;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推盐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出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不同地区由于不同的气候特征,也流传着不同的《冬九九歌》。如黄河中下游《冬九九歌》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开河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江苏常州的 《冬九九歌》是:“头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冻得索索抖;五九四十五,穷汉街上舞;六九五十四,蚊蝇叫吱吱;七九六十三,行人着衣单;八九七十二,赤脚踩烂泥;九九八十一,花开添绿叶。” 清道光年间,学者王之瀚写了一首《冬九九》长诗,则更具艺术性和知识性:“一九冬至一阳生,万物资始渐沟萌,莫道隆冬无好景,山川草木玉妆成。二九七日是小寒,田间休息掩柴关,室家共享盈宁福,预计来年春不闲。三九严寒春结冰,罢钩归来蓑笠翁,虽无双鲤换新酒,且喜床头樽不空。四九雪铺满地平,朔风凛冽起新晴,朱堤公子休嫌冷,山有樵夫赤足行。五九元旦一岁周,茗香椒酒答神麻,太平天子朝元日,万国衣冠拜冕梳。六九上苑佳景多,满城灯火映星河,寻常巷陌皆车马,到处笙歌表太和。七九之数六十三,堤边杨柳欲含烟,红梅几点传春讯,不待东风二月天。八九风和日迟迟,名花先发向阳枝,即今河畔冰开日,又是渔翁垂钓时。九九莺啼上苑东,青青草色含烟蒙,老农教子宜耕早,二月中天起卧龙。”
此外,清代还有“九九消寒诗图”,图中每九天四句,共三十六句,内容从远古时代的“三皇治世”到本朝代的“大清坐金銮”,称得上是一部富有雅趣的历史“大事记”。
继“画九”后,清代又出现了“写九”的习俗。“写九”的文化味也是很浓的,往往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如右图)或“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九字(当然是繁体),先双钩成幅,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写(类似书法练习中的“描红”)。用粗毛笔着黑色,每字九笔,每笔一天,九字填完正好八十一天。有意思的是,每天填完一笔后,还要用细毛笔着白色在笔画上记录当日天气情况,所以,一行“写九”字幅,也是九九天里较详细的气象资料。
4、冬天进‘九’的说法?
每年从农历冬至起,我国大部分地区就正式步入了寒冷的季节,民间流行的《冬令数九歌》,形象地反映了从冬至日起气候变化的特点,同时提供了一些防寒保健的卫生知识,值得一读。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数九歌”民谣也略有不同。其中江浙沪等江南地区流行的民谣是:“头九暖,二九寒,三九冻得百鸟乱;四九腊中心,冻死腊虫精;五九四十五,刀斩勿入土;六九五十四,再冷无意思;七九六十三,衣帽两可换;八九七十二,猫狗找阴地;九九八十一,百草报青叶。”淮北地区比苏南的气温要低三四度,有民谣道:“一九二九莫伸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南京地处长江以南,四季分明,也曾流传有自己的“数九歌”:“一九二九,银花茶柳;三九二十七,香椽冻成蜜;四九三十六,娃儿冻得哭;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前舞;六九五十四,蔷薇发嫩刺;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担;八九七十二,行人要带扇;九九八十一,猫狗躲阴壁。”
5、数九四十岁的女人补点什么好
关于"数九":数九天如何进补最科学?
“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这一谚语流传已久。又是一年冬至,工作之余的人们不要忘了给自己的身体补一补。当然,为了提高进补质量,您有必要了解一下进补的时间、方法等常识。
冬令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中医云:“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投资少、见效快。事实证明,冬令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那么,冬令进补应选在什么时间最好呢?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有关专家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具体地说,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充分说明在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宜。
当然,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因此,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至于补什么,如何补,最好还是请教医生。
冬令进补贵相宜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此时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所以民间流传有“今年进补,明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俗语。
冬令进补,在时间上主要指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而习惯认为冬至前后最为适宜。
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同时,寒冷也影响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因此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可多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有条件的还可多吃鸡、甲鱼、龟、羊肉、 桂圆、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这些食品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补虚,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其它还有药酒、药粥等,均可根据各自的体质情况选用。
至于药补,常用的补益中药有:
属补气类的,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适用于气虚不足,面色 白,气短乏力,脾虚泄泻之人;
属养阴补血类的,如生地、阿胶、当归、 枸杞等,适用于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口唇苍白,血红蛋 白偏低,妇女月经量少等症状之人。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补品,适用于平素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酸多尿,或男子阳痿等人服用。
值得指出的是,补药也不是随便可用的,当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而分别选用针对性的补益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气虚病人而见体力衰弱,四肢无力,精神疲秋,心慌气短,或年老体弱,或工作过度劳累后周身无力,或慢性病引起的头晕无力等症,均可服用。能够补益元气,增加食欲,促使体力恢复。
又如阿胶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对血虚的人尤为适宜。虚啥补啥,各人都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用,也可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那一类虚证,再选择相应的补药,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随着中药制剂的不断改进,各种服用方便的滋补药品纷纷面市,如人参蜂皇浆、双宝素、青春宝、中国花粉等,多不胜数。药补已成为人们所乐用的进补方法。
冬令进补是根据季节特点而创立的一种调养方法,但也不是说每个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进补。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要求日益增强,有的认为既然是补品,那就有益无害,因而随意服用,“无虚滥补”;还有的人求补心切,服用补品“多多益善”,结果不但无益,反而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已经发现有人因服用过多的人参,出现了欣快、烦躁、激动、失眠、腹胀等“人参滥用综合征”,所以一定要注意正确进补。 对于平素胃肠虚弱之人,在进补时应特别注意,不能一味蛮补。因为药物入胃全靠胃肠的消化吸收,只有胃肠功能正常,才能发挥补药的应有效应。对于这类病人,可先服用些党参、白术、茯苓、苡仁、扁豆、陈皮之类调理胃肠的药物,使胃肠功能正常.再由少至多地进服补药。这样机体才能较好地消化吸收。
还需注意的是,有些体质虚弱的人,在感冒或其它急性病期间,应停服补品,待急性病治愈后再继续进补,否则会使病症迁延难愈。冬季在服用滋补佳品的同时,还应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运动的方法可视各人的兴趣爱好不同而定,如太极拳、医疗保健操、练吹字功、散步、打球等,这样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对滋补品的消化吸收,使补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被机体很好利用,真正达到补而受益的目的。
6、关于数九:数九天如何进补最科学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此时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所以民间流传有“今年进补,明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俗语。
冬令进补,在时间上主要指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而习惯认为冬至前后最为适宜。
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同时,寒冷也影响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因此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可多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有条件的还可多吃鸡、甲鱼、龟、羊肉、 桂圆、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这些食品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补虚,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其它还有药酒、药粥等,均可根据各自的体质情况选用。
至于药补,常用的补益中药有:
属补气类的,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适用于气虚不足,面色 白,气短乏力,脾虚泄泻之人;
属养阴补血类的,如生地、阿胶、当归、 枸杞等,适用于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口唇苍白,血红蛋 白偏低,妇女月经量少等症状之人。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补品,适用于平素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酸多尿,或男子阳痿等人服用。
值得指出的是,补药也不是随便可用的,当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而分别选用针对性的补益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气虚病人而见体力衰弱,四肢无力,精神疲秋,心慌气短,或年老体弱,或工作过度劳累后周身无力,或慢性病引起的头晕无力等症,均可服用。能够补益元气,增加食欲,促使体力恢复。
又如阿胶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对血虚的人尤为适宜。虚啥补啥,各人都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用,也可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那一类虚证,再选择相应的补药,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随着中药制剂的不断改进,各种服用方便的滋补药品纷纷面市,如人参蜂皇浆、双宝素、青春宝、中国花粉等,多不胜数。药补已成为人们所乐用的进补方法。
冬令进补是根据季节特点而创立的一种调养方法,但也不是说每个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进补。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要求日益增强,有的认为既然是补品,那就有益无害,因而随意服用,“无虚滥补”;还有的人求补心切,服用补品“多多益善”,结果不但无益,反而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已经发现有人因服用过多的人参,出现了欣快、烦躁、激动、失眠、腹胀等“人参滥用综合征”,所以一定要注意正确进补。 对于平素胃肠虚弱之人,在进补时应特别注意,不能一味蛮补。因为药物入胃全靠胃肠的消化吸收,只有胃肠功能正常,才能发挥补药的应有效应。对于这类病人,可先服用些党参、白术、茯苓、苡仁、扁豆、陈皮之类调理胃肠的药物,使胃肠功能正常.再由少至多地进服补药。这样机体才能较好地消化吸收。
还需注意的是,有些体质虚弱的人,在感冒或其它急性病期间,应停服补品,待急性病治愈后再继续进补,否则会使病症迁延难愈。冬季在服用滋补佳品的同时,还应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运动的方法可视各人的兴趣爱好不同而定,如太极拳、医疗保健操、练吹字功、散步、打球等,这样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对滋补品的消化吸收,使补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被机体很好利用,真正达到补而受益的目的。
7、数九歌的内容
8、数九歌包含哪些物侯知识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冬至”一到,就是数九的第一天,也就是入九了。入九了,就意味着天寒地冻,真正的进入寒冷的严冬,古代就有数九一说。
“冬至”是“入九”的第一天,真正进入到“数九寒天”阶段了,那么什么是“数九寒天”? “数九寒天”指的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那些日子,而“数九”就是指古人从每年冬至当天(称之为“入九”)起就开始数日子,每九天为“一九”,一共九个“九”、八十一天,结束的时候大概是次年的3月12日左右,对应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
除了“数九”外,古人还有很多玩法,比如:九九消寒图和九九歌。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变化,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
由于各地气候寒暖不一,九九歌也就有些区别,陕西关中一带的九九歌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缘凌走;五九半,冰雪散;春打六九头,脱袄换个牛;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宽;八九不犁地,只待三五日;九九八十一,穷娃靠墙立。”
9、什么时候开始数九?
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逢壬日开始。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
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9)数九保健知识扩展资料:
数九寒天,北风刺骨,是疾病的多发季节。此时若能多食用耐寒、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对预防某些疾病会有一定的益处,有助于增强人体抗寒防病能力的食物有:
肉、蛋、奶
按照营养学家推荐的每人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1.0~1.2克/公斤体重,寒冬季节应以优质蛋白为主,包括奶、蛋、肉和豆类及其制品。优质蛋白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量较高,是核蛋白、激素、酶和抗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热量”的重要来源。
尤其是羊肉“味甘,大热”,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之功效,对预防肺部感染、支气管炎、哮喘、贫血、腰膝酸软及诸多虚寒证也有益处。
辣椒
辣椒富含胡萝卜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及钙、磷、铁等营养素。研究发现,辣椒所含的辣椒素,可增加胃酸分泌,增强食欲,还能使人心跳加快,毛孔张大,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可以起到“暖身”的效果。大枣
大枣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常吃红枣可防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脾胃虚弱和保护肝脏,增强肌力和免疫力。大葱
大葱能祛风解表,清肺健胃,软化血管。冬春季多吃些大葱,对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和动脉硬化均有益处。
10、2019年冬天数九从什么时候开始
2019年冬天数九从2019年12月22日开始。
从冬至之日起,中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数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广泛流传的“九九消寒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