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保健的概念
老年人保健的具体方法由于老年人与我们小孩、年轻人等在生理、心理上都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老年人保健应该从各方面多角度出发,依据老年人的具体身体情况及生活情况进行保健活动。
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各种生理功能逐步退化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改善膳食结构、均衡营养显得格外重要。
《杭州日报》提到,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合理选择饮食。为了保持体质平衡,阴性体质的人应该相对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比如牛、羊肉等;
同理,阳性体质的人应该相对多吃一些偏凉性的食物,比如豆腐等。此外,食物可以分为酸性和碱性:肉、蛋、鱼、米、面食等属酸性食品,蔬菜、海带、茶、水果等属碱性食品,老年人日常饮食的选择还应做到“酸碱平衡”。
(1)老年保健分为扩展资料:
老年人在锻炼身体时要科学地选择锻炼时间、保持适当的运动强度、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据《羊城晚报》报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博士黄兆琦表示,很多老年人都喜欢晨练,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早晨体内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的状态,多数人的血压和心率此时相对较高,如果进行运动,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在下午4点到6点运动最佳;在运动强度方面,可以通过运动时的心率或运动后恢复正常身体状态的时间来把握。
运动时心率达到比正常心率增加30-40次/分即可,运动后恢复到运动前的血压和心率等身体状态的时间应为5-6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则说明运动强度过大;另外,老年人锻炼身体应选择有氧运动,其中游泳和快走最为合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老年人养生靠保健品?其实合理饮食、健康生活才靠谱
2、老年人日常生活保健护理包括哪些
全面性原则 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满状态,老年人的健康也是如此,因此,老年保健护理也应该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全面性原则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老年保健护理的对象应该是全体老年人
3、我国老年保健策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 老有所医——老年人的医疗保健
大多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健康问题和疾病逐渐增多。可以说“老有所医”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要改善老年人口的医疗状况,就必须首先解决好医疗保障问题。只有深化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的医疗保险,运用立法的手段和国家、集体、个人合理分担的原则,将大多数的公民纳入这一体系当中,才能改变目前支付医疗费用的被动局面,真正实现“老有所医”。
2.老有所养——老年人的生活保障
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渐弱化,养老必然由家庭转向社会,特别是社会福利保健机构。 建立完善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和机构,增加养老资金的投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服务保障,将成为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的重要方面。
3.老有所乐——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老年人在离开劳动生产岗位之前,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因此有权继续享受生活的乐趣。国家、集体和社区都有责任为老年人的“所乐”提供条件,积极引导老年人正确和科学地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文化修养。“老有所乐”的内容十分广泛,如社区内可建立老年活动站,开展琴棋书画、阅读欣赏、体育文娱活动,饲养鱼虫花草、组织观光旅游、参与社会活动等。
4.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老年人的发展与成就
老年人虽然在体力和精力上不如青年人和中年人,但老年人在人生岁月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广博的知识,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因此,老年人仍然存在着一个继续发展的问题。“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是两个彼此相关的不同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健康水平逐步提高,这两个问题也就越加显得重要。
4、什么叫老年人保健
中老年人保健
1、中老年人保健要点
(1)吃得合理
少吃多餐,吃营养均衡的低脂肪食物。
(2)喝得适当
多喝水,少喝酒
(3)戒烟
戒烟不分迟早。吸烟会增加人体患心脏病或癌症的机会并缩短寿命。
(4)散步
散步是保持机敏灵活和健康的较好办法。新鲜空气比补药更好。
(5)多寻求乐趣
与家庭、朋友了邻居保持联系。记住要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
(6)积极自信
爽朗乐观使人容易接近你。
(7)时时当心
你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有赖于你头脑清醒,视力清晰。
(8)性生活
性生活没有年龄限制
(9)运动对你有好处
不很剧烈的运动对你的健康是有益的,而且还可使你接触其他人。游泳和适应性锻炼特别值得推荐。
(10)药物
不滥用抗抑郁药和安眠药。只服用医生推荐的药物。
记住你对青少年可能有榜样作用。
2、血压的形成与标准
血压是指血液流动在血管内对动脉壁所产生的压力。血压的数值为Kpa(千帕)或mmHg(毫米汞柱)表示。1Kpa=7.5mmHg。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正常成人血压标准,由世界卫生组织(WHO)统一规定为:收缩压90-140mmHg(12-18.7Kpa);
舒张压60-90mmHg(8-12Kpa)。
3、如何确定高血压
血压有无增高,要通过血压计测量才能确定,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早期并无什么症状,只有少数会有头晕、头痛、失眠、心慌、气短、乏力、耳鸣等表现。但大多不被重视,以致最后发生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后果。中老年人应主动定期检测血压。血压大于或等于140/90mmHg,即为高血压。但应在不同日期检测三次均升高才能确诊。
4、心脑血管病高发的原因
心脑血管病包括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中风等,是我国乃至世界人类健康面临的主要疾病威胁。在我国的疾病死因构成占第一位,特别是脑血管病,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主要原因有:
(1)人类寿命延长,使动脉硬化性疾病发病率增加。
(2)传染病,特别是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控制。
(3)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
(4)社会竞争增强,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增大。
5、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即急性脑血管意外,或称“中风”。包括脑血栓、脑出血、脑栓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出血性中风;脑血栓、脑栓塞为缺血性中风。病人多数表现为半身瘫痪、失语 迷等。
6、脑卒中的诱因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高年龄(年龄高于50岁)、高体重(肥胖)、吸咽、高盐饮食等。
7、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以前难以预防,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
脑出血的预防:
(1)及早发现并治疗高血压。
(2)避免情绪激动。
(3)避免头颅外伤。
(4)注意有无出血性疾病及脑动、静脉畸形存在。
(5)饮食清淡、低盐、低胆固醇饮食等。
脑血栓形成的预防:
(1)控制高血压。
(2)及早发现并治疗高血糖、高血脂。
(3)戒烟、低盐、低脂饮食。
(4)生活有规律,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8、冠心病的主要症状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或是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中老年人患病较高。其主要症状是心绞痛,常在劳累、激动、寒冷、饱餐时发生。心前区、胸骨后压迫性或缩窄性疼痛,可向左肩、左上肢放射,疼痛时间仅数分钟,休息或含服消心痛可缓解。如不缓解,可能己发生心肌梗塞。老年人心绞痛症状多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不规则的胸闷或胸部不适等。
9、出现冠心病、心绞痛怎么办
(1)年龄:40岁以上多见。
(2)性别:男比女多见。
(3)脑力劳动者多见。
(4)高血脂:血液中脂肪成份含量高的人发病率较高。
(5)高血压:冠心病人多数合并高血压。
(6)肥胖者的发病率较高。
(7)吸烟者多见。
(8)糖尿病的发病率高。
(9)遗传:冠心病人的子女发病率高。
(10)精神因素:常处于精神紧张、易怒、忧虑者发病率高。
11、预防直立性低血压
老年人起床或站立时,动作一定要缓慢。否则就会出现两眼“冒金星”、眩晕,严重的,可出现晕厥,发生跌伤等事故。这种病叫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是由于原来躺着、蹲着、坐着的人突然站立起来,使人体的血压不能适应这急剧变化而造成一时性的血压过低,脑供血不足。预防直立性低血压要做到动作缓慢,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12、如何推迟脑血管硬化
适当控制食用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内脏等,有效地把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如果是高血压病人,把血压维持在正常值的上限左右,过高过低对脑循环都不利。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这些都是对抗脑动脉硬化的措施。
13、糖尿病的表现
中老年人高血压者易得糖尿病。糖尿病早期常无自觉症状,仅在健康检查时才发现血糖升高、尿糖阳性,这时候称无症状性糖尿病。到临床糖尿病,病人多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为了早期发现糖尿病,中老年人健康检查时应化验血糖、尿糖,以发现早期的糖尿病。
14、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饮食
(1)低盐饮食。每日4~6克,盐摄入过多可致动脉硬化及血压升高;
(2)戒烟限酒;
(3)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对肥胖者更应注意;
(4)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以植物油为脂肪酸来源,如花生油、菜籽油;少吃含但固醇高的食物,如猪肉脏、蛋、虾等;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适当多吃鱼,因鱼的胆固醇为高密度脂蛋白,有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
15、高动物性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肥肉,肝、脑、肾、肺等动物内脏,螺内、墨鱼、骨髓、猪油、蛋黄、奶油等,中老年人应避免经常服用。
低动物性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瘦肉、鸡肉、瘦鸭肉、鱼肉、豆制品等老年人可经常食用。
5、老年保健的表有哪些
1、练必有度运动量既不可长期“不足”,更不可长期“过多”。
2、练必有时活动的时间大体分晨间、晚间、自择的固定时间三种。不管选择哪种锻炼时间,均求相对稳定。
3、练必有道主要包括“三符合”——使健身锻炼符合自身情况、时间特点、环境条件。
4、练必有养坚持“练养结合”,适当营养,可以使肌体平衡,身心双健。
5、练必有恒一定要坚持“全天候”和“全身心”锻炼,决不能三心二意。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6、练必有法要先用易记、易行的锻炼法,最好是参考古今经验,自编一套适合自己实际情况、实际需要的锻炼法。
7、练必有验对自己从事的健身锻炼进行效验方面的检验,从而进行必要的改进,以保证锻炼的有效性。
6、关于老年人的保健
自疗“腰痛”的方法。
后弯腰:背部距墙知壁半米处站立,双腿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将拇指按在腰眼处,转头带动上半身向后转动,到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后复原,反复做18次。动作要缓慢,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垫软枕:仰卧位,将高道约10厘米的软枕置于腰骶部或腰下疼痛的部位,但要调整到自己感觉舒适、满意为宜。
热敷法:将炒热的粗盐、粗沙包在布袋里,趁热版敷在患处,权每次30分钟,早晚各一次,注意不要烫伤皮肤。
但最佳方法是到医院做一个检查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祝老父亲早日康复!
7、老年保健什么是关键?
老年人若患病,则往往病程比年轻人长、康复慢,加上病情复杂多变,极易久病而长期卧床。患病还易发生意识障碍、合并症和心理障碍。人到老年的心理变化很大,容易产生孤独感,常常对环境、家庭发生的变化不适应,常会焦虑不安、多疑等。另外,老人对疾病表现出怀疑、恐惧、害怕。其具体表现有:
1.孤独心理:老年人离开了长年工作的岗位和环境,休闲在家,见子女和周围的人整日忙忙碌碌,自己却无所事事。便会产生孤独、空虚,甚至有被冷落、被遗弃的感觉。
2.怀旧心理:有些老人往往多愁善感,留恋过去,并沉湎于其中。
3.牵挂心理:对子女、儿孙过分牵肠挂肚。虽然子女已长大成人,也当了爸爸、妈妈,可老人对他们还是像小时候那样,事事关心,处处为他们出谋划策,甚至主观臆断,要子女按自己的意见办事。
4.忧虑心理:认为自己已是“人老珠黄”、“风蚀残年”、“半截身子进黄土的人了”,常哀叹青春一去不复返,健康已去不再来,因而抑郁寡欢。常有“坐以待毙”的想法。
5.急躁心理:有的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感到自己的地位越来越差,不再像离退休前那样受人尊重。若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便会产生情绪波动、性情急躁。常为一些“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而大动肝火。
6.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心情抑郁伤感、焦虑不安。甚至失眠。离退休以后权力的失落、经济收入的减少、社会地位的改变,这一切均会导致抑郁心理的产生。
7.多疑心理:多疑既表现在怀疑他人对自己不怀好意也表现在对别人的不信任。老年人的多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过分关注,对体内感觉的过度敏感,亦是老年人产生多疑的心理基础。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会导致智力改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降低,对近期发生的事记不起来,反应缓慢、迟钝。
所以,社会和家庭特别是子女应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从日常生活上处处关心老年人。而老年人在离退休以后应该多接触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要多接触些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尤其是年轻的人,从他们身上吸取青春的活力,使自己多一点朝气,少一些暮气,在心理上年轻起来。此外,参加锻炼,定期体检,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老年人最好也要掌握一些保健养生知识,做到自我保健,让自己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同时尽可能减少因情绪和疾病带来的多种心理、精神障碍。心平以气和可平衡阴阳;安静以通气能气血畅通;宽胃以养气而调和六脉;无求以豁达祛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