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保健食品黑幕

保健食品黑幕

发布时间:2020-07-12 15:44:58

1、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 为什么没人管

采用欺骗的手段让老人购买保健品是违法的,老人如果受骗可以由子女陪同依据受骗的不同情形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物价部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等地投诉抄,也可以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情节严重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符合刑法中关于诈骗罪的情节,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根据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百条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对于度已经被工商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查获的不法分子,老年人除了可以追回自己的损失外,也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就购买假冒伪劣的保健品造成的其他损失提出赔偿;对于已经交由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受害人也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保障自身的权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知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道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如何防止保健品骗局?

实际案例

我国老年人数量不断攀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日益注重养生和保健,社会上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情况较为常见。然而打着“健康讲座”的名义,给免费参与健康讲座的老年人送礼物,最后再推销一堆高价保健品。这样的“保健品”的骗局屡屡发生。

2016年2月份,70岁的刘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一名自称王晓的“保健专家”在电话中向其推销介绍保健品。

刚开始,刘先生对这种陌生人的推销行为有些抵触,可当他听到对方所介绍保健品的神奇功效之后,就有些动心了。

“本来到这个年纪身上的毛病就多,这位专家讲得很有见解,我就想买一点儿试试,万一真的有用呢?!”刘先生说,最初,他买了一万多元的保健品。紧接着,王晓又向他介绍了其他几类保健品,并称只要购买他们保健品满50万元之后,即可获得补助款104万元!

而当刘老先生真的购买了远超50万元的保健品后,那个从未谋面的专家王晓突然消失,再也联系不上了……

受骗案例

在公园健身的陈某,收到几名身穿红色上衣、白色长裤、背着腰鼓的老年人来到现场,将一张张印着“免费旅游,免费发放保健品,免费进行保健知识讲座,免费得到鸡蛋、面条等礼品”的“青刺果”保健品宣传单发到他手里。

看着宣传单上的一个个“免费”,陈某心生疑惑,不相信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是真的,不信你们去看看!我昨天就听了讲座,讲得很有道理,老师也热情,最后还免费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鸡蛋。”其中一位老人说道。

听了那位老人的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年近九旬的陈某和老伴来到了位于某电影院的保健品公司。几名西装革履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他们,并向他们介绍公司的“青刺果”保健品,说他们公司在重庆、成都、西安、山东都有分公司,目前主要为老年人免费赠送保健品,免费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免费体验旅游,并为听讲座的老人免费发放鸡蛋、面条、牛奶等物品。

随后,两位老人被工作人员搀扶进了电影院里,里面已坐着十来位老人,他们正在听老师讲解保健知识和“青刺果”保健品牌的保健效果。

“讲得有道理,这保健品不错!”陈某与老伴嘀咕,“现在政策好,有社保、医保,每月还有老年人补助资金,要多吃点儿保健品,争取多活几年。”

“要不要钱哟?”老陈问。

“老人家,我们公司实力雄厚,还开展了多次爱心捐赠活动。现在是产品推介阶段,公司对前期参加活动的老年朋友全部免费赠送产品,并带大家免费考察公司在重庆的加工车间,体验我们的老年康体中心,信不信你们看了就知道。”老师连忙解释。

随后,工作人员开始发放面条。另一位向姓老师对听课的老年人说:“感谢各位老年朋友参加今天的讲座,感谢大家对品牌的推介。昨天我们为听课的人发的鸡蛋,今天我们给每人发一包面条。如果你有亲朋好友,可以向他们介绍我们的品牌,并通知前来听课。由于名额有限,请注意不要扩大宣传面。”

陈某老两口各自得到一包面条,心里美滋滋的:“这课听了好,真是天上掉馅饼呀!”

第二天,夫妇俩来到公园,将前一天的事情悄悄告诉了王某。随后,三人一起来到电影院。当天来听课的老人更多了。

听完课后,每位老人都得到了一瓶牛奶。

就这样,连续十多天,前往听课的老人越来越多,老人们除了天天能够领到免费的东西,也想着早点儿去重庆看看他们的生产车间,体验一下老年康体中心,并购买价值2 600元、能够延年益寿的“青刺果”保健药品。

2014年3月24日上午9时,两辆旅游大巴从桃花源广场出发,向重庆主城缓缓开去。车上载了陈某夫妇、王某等82名老人。

车开得很慢,5个小时的车程,整整走了12个小时。

“来接我们的车被堵了,先到歌乐山,我们去看看渣滓洞、白公馆。”此时,工作人员打了个电话,决定改变行程。

“那不行哟!”有人反对。

“都累了,先找宾馆住下来。”一位老人的提议得到公司方和老人们的一致赞同。

车开到歌乐山,已是晚上10点钟左右。颠簸了一天的老人们吃了晚饭,想着第二天的参观,非常兴奋。

“每人用100元买一个信封,里边装上2 800元现金,并交由我们代管,返回时大家可以领取‘金马’、按摩披肩、毛主席珍藏版纪念怀表,还有‘3 200’元的红包。”到达宾馆后,工作人员对老人们提出这样的要求,并将每位老人的身份证、户口本、手机等重要物品一同装进信封里,名曰“保障现金和物品安全”。

经过十多天的接触,老人们已经完全信任了对方。他们谁也没有多想,纷纷按要求将钱和物品交给工作人员,然后沉沉睡去。

3月25日清晨,老人们被公司人员和宾馆服务人员叫醒,草草吃完早餐,游览了渣滓洞、白公馆,然后被带入一个庙宇祈福。

一名和尚端坐庙堂,手持用红布包裹的金马,嘴里念念有词。

老人们在和尚的指引下,纷纷掏出钱,投进功德箱。

“今年是马年,祝各位施主身强体壮,马到功成,健康长寿!”和尚给每人发了一个金马。

“现在,我已经为各位施主祈福消灾,金马用红布包裹,要回去后再打开,供在家中才灵验。”和尚告诫老人。

此时,公司人员将老人们交上去的信封拿出来,说信封都原封未动,让大家放心。一一核对信息后,工作人员将信封逐一还给老人,并要求大家将信封统一放在装有金马的红布包里。他们说,这样不仅福禄绵长,以后一定招财进宝,财源滚滚。

怀着对佛祖的虔敬,老人们一一照办,随车参观了歌乐山老人康体中心后,已是下午。这时,老人们已经疲惫不堪。

“老总,我这里要二十余万元的‘青刺果’。”此时公司方负责人向总打开免提。

“向总,很对不起,我们产品供不应求,已经缺货了。”对方说。

“能不能给我们调剂一点儿?”

“这样吧,我们加紧生产,及时为你供货。”随后,对方挂掉电话。

再拨时,手机里传来“对不起,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的声音。

“这次就对不起了,等这里有了货,我们会及时送上门。”

工作人员忙不迭地道歉,“这次就辛苦各位父老了。”

没有货,大家只能返程。

颠簸了一天的老人们小心翼翼地捧着金马、披肩等物,没有半点儿怀疑,便回到了家。

陈某夫妇回到家中,满心欢喜地打开信封。“天哪!里面的钱居然被掉了包!”信封里除了两张百元人民币,其余的都被换成了三张1 000元的越南盾。而陈永仙的信封里除了两张百元人民币,其余的竟然是1 000张一角钱的毛票。其他老人信封中的内容也都差不多。和尚给的“金马”,轻轻一摔就成了一堆烂泥;颈椎按摩披肩也不过是只值十几来元的围巾;至于毛主席珍藏版纪念怀表,也是价值十几来元的石英表。

陈某等人掏出名片拨打向总等人的电话,均是“对不起,你拨打的电话不存在”。

诱惑分析

该骗局得以成功的原因:

1.“免费”“专家”等字眼儿吸引眼球;2. 赠送礼品为诱饵;3. 态度热情,花言巧语,威逼利诱;4.贪图小利,吃大亏。

????????????????????????????????????????????????????????????????????????????????????????????????????????????????????????????????????????????????????????????????????????????????????????????????????????

案例警示:

商家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各种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并请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甚至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了的心理暗示,使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洗脑”,进而花钱购买大量产品。

老年人购买保健品,首先要核实保健品的名称,核对保健品的标志。如保健食品的标志为天蓝色图案,图标下半部分有“保健食品”字样。每个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只对应一个产品,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数据查询”栏目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其次,不轻信推销人员夸大宣传保健品的功效。保健品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在产品的宣传上,也不能出现与“有效率”“成功率”等相关的词语。如果超出产品的宣传范围,老年人应立即注意是否已陷入保健品的“骗局”。再次,不要用攀比心理购买保健品,不要进行不合理消费,一次性大量购买保健品,容易出现退换货困难的现象。

3、保健品骗局怎么应对

问保健是指的什么?出了问题看百中医吃中药,费用也不会那么高,医院的挂号费+药费也就几百块,问题还没出来度就买保健品,滋补过量对身体也是不好的,问身体有什么问题没有定论,最好不买保健品,去医院检测一下,如果医答院有对应的中药,吃医院的中药,因为医院卖的药,内不行还方便和医院讨论,其他的保健品真实性药性等都没定论,乱花钱不好,吃出问题了那后悔都来不及了,那就只容能去住院治疗了

4、保健食品时真的还是骗人的?

随着保健食品各种骗局的曝光,很多人对保健食品充满了抵触情绪,认为保健食品都是骗人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保健食品到底是不是骗人的?

在我国,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是可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合格的保健食品,都是通过国家严格的保健食品安全性评价、保健功能评价和质量可控性评价的,所以保健食品并不是骗人的。

并且,我国将保健食品列入特殊食品实施监管,要求保健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要真实,且所有的保健食品都应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很多被称为“骗人”的保健食品,其实大都是超出功能范围、甚至宣扬“包治百病”的违法产品,并不算真正的保健食品。

所以,保健食品不是骗人的,但是想要身体健康,保健食品只能锦上添花,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才是根本。

保健食品并不可恨,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正确的使用正规的保健食品,对身体有好处。可恨的是一些从业者利用老年人向往健康的心理,用夸张、蒙蔽、欺骗的手段,向老年人兜售价格虚高的保健食品(有的甚至连保健食品都算不上),从而榨取老人们辛苦一辈子攒下的养老钱。

最后,衷心希望保健食品市场越来越规范!

5、金立华保健品骗局揭秘

朋友和金立华调理好了她的胃病,介绍给我,我是常年腰疼,喝了半年时间,腰疼好了,而且脸上气色好很多,

6、记者卧底揭保健品营销黑幕是怎么回事?

在某招聘网站,南都记者向“广东道山食品有限公司”投递了简历,应聘健康顾问岗位,很快记者接到了面试电话。在越秀区水荫路某大厦,隔着一张豪华办公桌,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总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公司的经营模式:前台是绿色食品超市,主要销售五谷杂粮等绿色农产品(11.510, 0.00, 0.00%);后台销售高端定制的医药保健品,如蜂胶。王总坦言,公司盈利主要靠后台运作,前台主要是依托绿色食品超市进行零售以吸纳会员。王总指着办公室的一瓶蜂胶称,这就是公司向中老年人出售的高端定制保健品,一套产品定价约2万元,一个疗程约一年半,可以改善睡眠,调理肠胃,起辅助治疗作用。

“我们的业务员提成可以达到10%。”王总说,员工待遇和业绩挂钩,公司销售冠军一个月可以做到30万元的业绩,“就是把握好那几个(重点)顾客,顾客自己用得好,会介绍身边的人用产品”。王总介绍,公司员工的底薪呈阶梯式分布,普通员工2000元、经理2500元、店长5000元;提成方面,员工拿销售业绩的10%,经理拿个人提成10%加上团队管理提成5%,店长的提成则是整个店面业绩的3%-5%,另还有股份分红。该公司旗下的绿色食品连锁超市中(据调查广州地区有18家门店)共有5家“百万店”(即月销售业绩过百万元),业绩最高的店一个月曾做到138万元。面试结束时,王总言语间对记者寄予“厚望”:“一个星期,我们可以从一个陌生的顾客,到有业绩,有成交。”再成长两三个月,就能胜任经理角色甚至带领团队。

上岗第一天的傍晚6时许,所在超市会议室内灯火通明,在外奔波的业务员都回来接受培训。记者了解到,次日一早一批业务员将陪同老人客户前往外地一个山庄开展两天一夜的旅游活动,这是公司业务上的“重头戏”,不容出错。

负责培训的林经理是个90后,因业绩突出曾获公司奖励一辆小车。他在白板上写下6位老人客户的姓名,让负责跟进的业务员逐一回答相关信息,供全体业务员讨论。针对每位老人客户,他都详细询问年龄、经济状况、身体疾病、经济自主权等。有业务员告诉记者,目标老人的经济状况越好,身体疾病越多,意味着出去旅游期间“出单”的可能性越大。

随后林经理要求全体业务员练习“赞美”,以防第二天见到老人客户后词穷。他随机让一名女业务员上台扮作客户,要求其他业务员在3秒内根据衣着服饰说一句赞美的话,不能重复,没完成者将接受体罚。“靓姨你很有气质!”“你的皮肤看起来好好啊!”“阿姨你的裤子好合身啊,在哪买的?我想给我妈妈买一条。”……业务员们纷纷给出赞美。有3名未能及时给出赞美话的业务员被罚做俯卧撑,并被要求次日早上每人补说出20句赞美的话。

街头搞优惠活动吸引老人办会员卡、派团购券;收集到老人信息后约老人到店内参加团购;团购现场赠送老人低价一日游机会;将报名参加一日游的老人集中带到郊区的山庄游玩、“预热”,临走分发一份礼品,增进感情,消除其戒备心……上班数日,记者逐渐摸清了该超市进行保健品会议营销的基本流程,其中最关键、最隐秘的一环,被业务员们称为“重头戏”的,是组织目标老人客户参加公司第二轮安排的山庄“两天一夜”旅游。其间,公司会安排“专家”接受老人问诊、让老人试用公司的保健产品,并开展“会议营销”,经理、店长齐上阵,对老人们轮番“洗脑”,从而兜售蜂胶等高价保健品。

7、保健品骗人流程。

保健品有些东西是骗人的,但有些东西只能做保健,没有医疗的一点效果,不过,这些销售的人员把它说得神乎其实的,所以对保健品有很多的成见,

8、保健品都是骗人的吗

9、我们该如何应对保健品骗局?

近三年来,四川宜宾的郭大爷痴迷于形形色色的保健品(器械),不仅花光了13万余元拆迁赔偿款,还花掉了老伴捡垃圾多年积攒的4万余元。老人突然辞世,没给女儿留下遗言,却留下了堆满大半间屋子的保健品。即使在发病时,郭绍清也拒绝去医院治疗,而是盼着天亮后卖保健品的店铺开门“拿药吃”。

郭绍清原本相信,按照“老师们”的要求吃保健品,他可以活到120岁。

最后遗物

“堆成山一样的保健品中,很多仍然包装完好”

郭绍清去世后,女儿们清理老人遗物,发现老人存款已取光,仅有身上现金1600余元。

老人从三年前开始接触保健品,此后像着了魔一样,隔三差五地带着保健品回家,无论女儿女婿们怎么劝说,都没有效果。郭伍英说,父亲买来的保健品,很多根本就没开封,堆得满屋都是。

有病不治

“留下的皮夹子里,全是保健品会员卡、关爱卡”

这个让郭绍清“着了魔”的“京香华寿”到底是有什么样的魔力呢?

“京香华寿”社区生活馆

注册名叫“宜宾市翠屏区小刘食品经营部”

老夫妻经常去听讲座的“京香华寿”社区生活馆,营业执照上显示是“宜宾市翠屏区小刘食品经营部”,是由一套居民楼改装成的经营场所,在空旷的大厅里,不仅摆放着血压仪、足部按摩仪等,还有将中成药雾化后用于保健眼睛的仪器。景观设备杂乱无章,但还是有不少老人在大厅测量血压、做足部按摩,有几个手上还拿着保健品。也无人提及郭绍清的去处。

(报道来源:@成都商报)

墙上挂着‘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疗疾病‘的横幅,令人唏嘘不已。

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而其中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尽管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可谓层出不穷。

从事养老行业之后,对这种专门针对老人的骗子特别憎恨。他们不仅取人钱财,更是害人性命。

除了监管部门的市场监督,作为子孙,我们也应该能分辨这些机构的真伪,并且要向老人灌输不能迷信保健品的观念。

骗子通过套路

一步步博取老年人的信任

骗局1“专家”义诊免费讲座。

通过免费体检途径,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从而达到推销药品的目的。

骗局2大肆宣传疗效。

任何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骗局3产品“包治百病”。

宣传产品神乎其神,对大部分的内科疾病都有效,甚至“包治百病”。

骗局4“慢性病也能治愈”。

说乙肝、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世界医学难题居然能通过服用保健品治愈,满足患者急于想治愈、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

骗局5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的旗号,吸引老年消费者。将普通的商品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商品。

骗局6用“免费旅游“、“赠送体检”等“策略”推销保健品,诱导老年人消费。

骗局7“陪聊”搞感情促销。

有些独居的老人,很希望与人交流,骗子们就抓住这一点搞感情促销。

骗局8步步设套,最后“走人”。

第一天办免费讲座;第二天推销某低价物品,称可退货退钱;第三天如期退货退钱,并推销另一高价物品,仍承诺退款;第四天“走人”。

然而,作为子孙

老人被骗,我们也有很大责任

作为子孙是否应当反思

陪伴亲人的时间是否太少?

对老人精神层面的关心是否不够?

是否因为工作忙而忽略了老人的情感需求?

避免老人被保健品“套路”

子孙是关键的第一道防线

不要跟老年人讲什么卫食健字、生产许可证、网站域名备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用行动和情感潜移默化地让他们相信科学、不迷信保健品。

1

如果老人陷入保健品骗局,不要责怪他们,切忌在兴头上说。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等平静下来再说,说不定,你刚开口,老人就答应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方式得当,自然可以打动他们。

多陪伴他们,多和他们交流。鼓励老人多学习,多看新闻,知晓时事,了解医疗保健常识,避免落入陷阱。同时查找相关受害案例,让他们深入认识问题所在。

2

外人劝说有时要比亲近之人的规劝管用得多。请亲朋邻里来帮忙,让他们在平时聊天中“无意”说出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这样一来,可信度往往会更高,老人或许会因此“幡然醒悟”。

3

时常记挂老人。在超市等副食店里选购一些绿色健康的营养品送给老人。即表示出了孝心,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保健品,老人吃着暖心,还健康放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4

多关注老人的生活起居,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生活,勤于锻炼,保持身心健康,避免上当。

中老年人迷信保健品,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己饱受病痛困扰,因而寄希望于保健品,希望以此改善身体状况。

要告诉他们,千万不能迷信保健品,身体有病恙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

一定要记住!

不能迷信保健品!

生病请及时看医生!

本文到此结束。

与保健食品黑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