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口腔保健有哪些特点
儿童时期是处在长身体和增长知识的重要阶段,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儿童自我口腔保健能力,提高对口腔知识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儿童口腔的卫生是口腔保健的关键,如果儿童不注意口腔的卫生,就会导致口腔多种疾病的发生。
首先家长和儿童都要高度重视口腔卫生和口腔保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在这时候要特别注重饮食的平衡,尽量教育儿童做到不要挑食,在保证好儿童蛋白质、钙、磷等矿物质的同时,而且还要嘱儿童多吃些含纤维素高和粗糙的食品,以增强儿童口腔的咀嚼功能,纤维食物也有利于口腔黏膜及牙齿的洁净,对儿童口腔的发育也是很有好处的。
随着儿童年龄的逐渐增大,龋齿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所以,一定要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减少儿童摄入甜食和黏稠性很强的食品,少喝碳酸饮料,以保持口腔牙齿的洁净。
刷牙是儿童口腔保健的重要内容,家长要教会并监督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要选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儿童要养成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好习惯,特别是在睡前刷牙后尽量不要再吃食物,尽可能使牙面保持清洁。如果不注重口腔卫生,口腔内形成牙菌斑,经过长时间的作用,慢慢就会导致儿童龋齿的发生。在这个时期父母的示范作用显得非常重要,最好做到父母和儿童一起刷牙和饭后漱口,教会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儿童龋齿和口腔疾病的发生。
儿童在户外活动时还要积极预防牙齿和颌面部的外伤,如遇牙外伤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及时处治。儿童口腔的保健是多方面而又细致的工作,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儿童口腔的健康发育,防止口腔各种疾病的发生,只有儿童的口腔健康了才能保证儿童的身体健康
2、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儿的牙齿保健?
一、认真做好晨检工作 晨检时,幼儿的嘴一张开,保健老师就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如是否刷牙(查看牙齿上是否有牙垢),早餐后是否漱口(查看是否有实物残渣),是否有牙病(龋齿或慢性根尖周炎导致的牙根出现小脓点等),是否出现双层牙(乳牙未脱落,恒牙已萌出),如果出现这些问题,就可以及时对幼儿进行保护牙齿,讲卫生的教育或请家长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二、培养幼儿早晚刷牙,每次形成餐后漱口的好习惯 我园幼儿每日早午点、午餐后都要求幼儿用温水漱口,分三口水进行:第一口水含在口中,幼儿左右鼓腮,发出咕噜咕噜的漱口声;第二口水漱咽喉部,发出咕噜噜的声音;第三口水同第一口水。当班老师巡视检查,确保幼儿午餐后的漱口质量,然而,仅在幼儿园漱口是不够的,必须做到家园配合,首先。我园通过卫生宣传栏向家长宣传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和刷牙的正确方法,让家长在家以身作则,使幼儿有机会模仿大人,以提高幼儿对刷牙的兴趣。其次,我园结合健康教育课,教给幼儿一些有关卫生方面的知识,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并提醒家长监督、检查。
三、家长配合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幼儿的牙齿正处在发育阶段,只有摄取足够、平衡的营养物质,才能保证其正常发育。对于有挑食,偏食习惯的幼儿,我们除了在幼儿园纠正,还让家长配合,在幼儿的饮食上变换花样,合理搭配,让幼儿进食含钙、磷、维生素多的食物,并适当咀嚼一些含粗纤维的耐咀嚼食物。咬指甲、吮手指、咬嘴唇、用口呼吸和单侧咀嚼等不良习惯会造成幼儿牙齿排列不整齐,发现这些情况,老师应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配合,进行纠正。
四、避免幼儿牙齿受伤 剧烈的活动和吵闹都容易使牙齿受外伤。平时,老师除了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之外,还应认真防范,注意保护幼儿的牙齿,避免碰伤。
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防龋工作 我园每年进行一次氟化物防龋治疗,每年对幼儿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发现口腔疾病及时与家长联系,及早治疗,防止发展。另外,对大班六龄牙已萌出的幼儿,进行六龄牙窝沟封闭,以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
3、儿童使用漱口水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漱口水可以清洁口腔残渣和牙缝中细小的污垢,养成好的清洁口腔的习惯,还能有效预防龋齿和口腔性疾病。那么儿童可以使用漱口水吗?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六岁以上儿童能用漱口水
六周岁以上的儿童牙齿基本发育成型,口腔内的菌群也较稳定。他们使用漱口水可以有效清洁口腔内的残渣、污垢,同时还能预防口腔疾病。
六岁以下儿童不能用漱口水
首先小孩子太小使用漱口水时,较容易造成吞食,吞入漱口水过多会危害儿童身体健康。其次漱口水大多含有氟化物,六岁以下儿童牙齿还没发育完成,口腔较脆弱,容易引起氟中毒的状况。
儿童用漱口水好处
儿童每天吃东西的频率较多,长时间的残渣会在口腔内逗留。每天按时使用漱口水,能有清洁口腔残渣和牙缝中细小的污垢,养成好的清洁口腔的习惯,还能有效预防龋齿和口腔性疾病。
漱口水是口腔卫生用品的一种,主要成分是氟化钠。氟化物与牙釉质作用可在牙釉质表面形成氟磷灰石,提高牙釉质的硬度和抗酸能力,并可减少菌斑的形成,减少龋齿的发病率。
儿童使用漱口水的注意事项
不要使用含氟漱口水
由于大部分漱口水有防龋的作用,这种漱口水含有氟化物。由于儿童的牙齿还在发育期间,氟会损害牙齿表面釉质,造成釉质矿化不全,最终导致氟斑牙,使整个牙齿发黄,难以洗去。再就是,儿童吞咽功能尚不健全,有可能咽下较多含氟漱口水而导致急性中毒。因此,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使用含氟漱口水。
儿童不能过于频繁使用漱口水
虽然漱口水有很好的清洁口腔效果,但也不能常用,尤其是儿童,他们口腔免疫系统较成年弱。不管是保健性还是治疗性漱口水,都不易常用,长时间使用会引起口腔内的菌群失调,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口腔疾病。
儿童使用漱口水的频率
保健性漱口水:儿童一天可用一次,每周5次左右较佳。
治疗性漱口水:儿童两天可用一次,每周2~3次较佳。
不管是保健性还是治疗性漱口水都不宜长期使用,每个月需要停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较佳。
4、幼儿园的小朋友用什么水漱口最佳
目标:
1、通帮助幼掌握确漱口
2、让幼知道漱口清洁牙齿
准备:
1.芝麻糖、调羹、镜、杯、水、水桶等
程:
导入请客吃糖:
1、今师给朋友带礼物想想知道呀(教师示芝麻糖让幼品尝)
师带糖吃哎呀牙齿呀(引导幼发现牙齿黑芝麻引导幼间相互观察自牙齿)
3、幼自由讨论清洁牙齿办
4、教师总结:
牙齿脏用牙刷刷牙用漱口办幼园没牙刷让我漱口吧谁家漱口请试试(请别幼示范漱口)
4、请幼讨论漱口否确
5、集体习:确漱口
(1)、教师演示:手拿杯喝口清清水抬起闭起嘴咕噜咕噜吐水
(2)、幼边念歌边习确漱口(空手模仿)
(3)、请别幼听口令做作
(4)、集体听口令做作
5、漱口幼拿杯喝水漱口吐水桶
6、照照镜比比谁牙齿干净漱口习惯养光靠幼园行所习结束应漱口要求及歌内容告家请家家督促孩养饭漱口习惯
反思:
饭漱口虽事关系孩今良习惯确立孩养习惯件容易事尽管前周我厌其烦提醒,总别孩跟捉迷藏能逃则逃,逃脱则敷衍事
自观察孩漱口积极用师提醒
我认我应给孩创设能让亲自知、操作、体验环境我孩才能真体验养良习惯重要性并逐渐种认识变自觉行
再加:
、背景:
()内容简析:
幼园各种间都间歇间区域与教育间、户外、餐前餐等等幼入厕、喝水等等环节"度环节"结合幼园教研课题《各环节展幼语言能力》研究组织渡环节断积累教经验
源于于班幼培养良行习惯重要饭漱口虽事,保护牙齿健康十重要些细节关系孩今良习惯确立旦养终身受益设计今帮助幼掌握更丰富护牙知识养良习惯
我设计意图幼园三餐难免口食物残渣漱口种便快捷清洁口腔保证龄较幼牙齿清洁健康我应充利用环节进行教育特别要随抓住机习确漱口帮助幼解清洁口腔基本并加督导形良卫习惯
(二)目标:
1. 知道漱口清洁口腔保护牙齿
2.愿意漱口习确漱口
3.愿意坚持饭漱口养饭漱口习惯
(三)准备: 盒黑芝麻蛋糕、镜、白色纸杯、漱口水、玩偶饰、牙齿图片(四)策略:
运用创设游戏情境、教师效提问、关注同能力幼、激励性评价策略
(五)程:
第环节导入环节(熊请家吃黑芝麻蛋糕)1.观察发现问题第二环节环节 2.解决问题3.习确漱口第三环节总结环节(教师幼共同进行总结漱口重要性)第四环节延伸环节(利用环节巩固漱口)二、案情:
第二环节请幼通漱口发现问题我先提问:芝麻蛋糕都吃完嘴巴孩都说都没呀我追问肯定于我建议接我起做游戏让我漱漱口漱口候要轻轻吐纸杯要吐外面我问宝宝发现哪悠悠惊讶说"师我嘴输黑色芝麻"孩都纷纷说:"我纸杯都黑芝麻" 我马说:"都看吧原吃完东西看起都像咽其实些、碎碎东西粘我牙齿留我牙缝间" 我及抛问题引导幼思考珺仪说"我牙齿病,师您看我牙黑洞妈妈说事虫咬"我继续问:"我应该做保护牙齿虫咬呢"紫乔说:"师我认真要刷牙"我问除刷牙保护牙齿办(别答)于:"饭漱口保护牙齿" 我定说并告诉孩我每要幼园吃三顿饭每饭坚持漱口虫要我牙齿
谁漱口请幼自由交流享自漱口别幼示范教师边讲解
我提问谁说说漱口呢谁给家举手幼我先叫能力较强幼说:"用杯接点水嘴咕噜咕噜几再吐桶用餐巾纸嘴擦干"我说:"讲确我给鼓鼓掌"接着幼举手说并演示漱口我及表扬
我给幼示漱口顺序图配合歌模仿作:我起跟着哥哥漱口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闭嘴抬起、咕噜 咕噜吐水
结合歌习确漱口环节我请些表达能力相弱幼实践操作使展示机
教师总结环节:今宝宝漱口帮助我保护牙齿知道哪些办能保护我牙齿使牙齿变白变健康
我要坚持每早晚刷牙饭漱口、睡觉前吃甜食、咬硬东西都能使我牙齿白白、亮亮吃东西香香我身体棒棒
我说:现我互相再看看朋友牙齿变白孩互相观察着交流着结束
延伸提示:利用环节巩固漱口
三、案析:
我运用教策略创设游戏情境、教师效提问、关注同能力幼、激励性评价策略
1.创设游戏情境我幼创设熊请幼吃芝麻蛋糕请幼通直观观察发现漱口重要性请幼说说发现
2.关注同能力水平幼发展我采用请能力强幼先做演示并给与肯定注重给幼留自由交流空间让能力强幼带能力弱幼鼓励敢于胆表现及鼓励表扬经段间练习我相信都胆表达自想
5、怎么给幼儿园小朋友上口腔保健课
有些家长发现小儿高烧后出现流口水,不吃东西。口腔内发现许多小白点,牙床发红,这种病是疱疹性口炎,是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此病多发生在6岁以下儿童,3岁以前的儿童好发。患儿全身症状很重,发病前有持续高烧,往往认为是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烧退后,患儿唇、颊、舌、牙龈粘膜上出现成簇小庖,破溃形成溃疡,溃疡面上被覆黄白色假膜,牙龈红肿充血,舌背覆盖舌苔。患儿由于疼痛不肯进食,流口水。口水流到的口角皮肤部位也相继出现小庖。一般7~14天后症状消失。疱疹性口炎患儿一定要注意休息,多吃富含维生素B、C和易消化的饮食,可以口服板蓝根等抗病毒药物。溃疡处可以涂布养阴生肌散,口腔内可以喷金喉健,西瓜霜清凉止痛。疱疹性口炎有一定传染性,其他儿童应与患儿隔离,室内要注意通风换气,注意个人口腔卫生,增强身体抵抗力,必要时可以口服板蓝根汤预防感染。 儿童也可以发生牙龈炎,多见于牙齿排列不齐,偏侧咀嚼,口腔卫生较差的儿童。临床表现为牙龈充血,质地变软,红肿,轻探牙龈出血。有的患儿咬苹果,咬馒头时可见血印,口腔内有臭味。幼儿牙龈炎时一定要加强刷牙,去除软垢菌斑,通过改善口腔卫生状况使牙龈恢复健康。要培养儿童饭后漱口习惯,坚持早晚刷牙,定期用淡盐水漱口,积极治疗龋齿,纠正偏侧咀嚼不良习惯。如果牙龈严重出血,疼痛应进行血液检查,排除血液病等全身疾患。 2岁左右幼儿已经会走路了,他们活泼好动,四处探索,扩大势力范围,难免会摔伤碰伤,2~3岁是乳牙外伤最易发生的年龄。发生牙齿外伤后,家长一定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如果牙齿折断牙神经暴露,就要取出牙神经进行根管治疗。如果未露出神经,也要用材料保护折断的断面从而保护牙神经不受进一步侵犯。松动的、根折的牙齿,还需要进行固定。家长应嘱咐患儿不用外伤牙咬东西,以利于恢复。有的牙齿虽然没有折断,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牙齿颜色变黑,此时牙齿的神经已经坏死,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根管治疗。由于乳牙下方有以后要替换的恒牙,乳牙的外伤可能会影响恒牙的发育,如严重的嵌入性外伤可能会造成恒前牙的牙根弯曲不能萌出。因此,严重的乳牙外伤或患儿不合作不能胜任牙科治疗时也可考虑拔除患牙。乳牙外伤后一定要定期检查,拍摄X线牙片观察恒牙的发育萌出。 对儿童口腔有害的习惯性小动作被称作儿童口腔不良习惯。长期持续的口腔不良习惯可以影响颌骨的发育,造成颌面畸形。家长应尽可能采取合适的护理和心理输导方法使儿童尽早放弃不良习惯。若在6岁以后仍不能克服不良习惯,应采用矫正器,帮助患儿克服不良习惯。 最常见的不良习惯是吮指习惯,文献报道胎儿在妈妈子宫里就有吮指的动作。3~4个月的婴儿也多有吮指习惯,吮拇指或多个指头,2,3岁以前吮指习惯是正常的,4~6岁这种习惯会逐渐消失。长期持续的吮指习惯会造成前牙咬合不上形成开合,上门牙向外倾斜,下门牙向内倾斜,牙弓变窄。异常吐舌习惯可以造成开合。如果患儿不能自行戒除不良习惯,或已经形成错合畸形,可以采用矫正器如唇挡,舌刺帮助戒除不良习惯和进行矫正。咬上唇习惯可能造成“地包天”,“下兜齿”,应该在5岁以前进行矫正,解除上下牙齿的锁结关系,促进颌骨发育并改善面形。 婴幼儿时期的常见多发病是龋齿,俗称“虫牙”,“蛀牙”。儿童龋齿发病年龄早,乳牙刚萌出就可以患龋齿,而且进展快,比如2岁的幼儿牙齿还没长全就可以全口多个牙齿龋坏。儿童龋齿不但可以侵犯多个牙齿,在一个牙齿上还可以多个牙面出现龋洞。儿童患龋率很高,1998年全国牙防组报告北京市城市5岁幼儿乳牙患龋率71.97%,乡村为82.72%。儿童为什么容易患龋呢?龋齿是怎样发生的呢? 龋齿是一种发生在牙齿硬组织上的慢性破坏性感染性疾病,它是细菌,宿主,食物长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细菌存在于粘附在牙齿表面的菌斑内,其中变形链球菌是罪魁祸首,它可以作用于食物中的蔗糖使之发酵产酸,酸液使牙齿脱钙,产生龋洞。龋齿的发生与人体自身素质也有很大关系。乳牙牙齿钙化度低,抗酸能力差,牙间隙大容易造成食物滞留。儿童的睡眠时间长,饮食以粘,软,甜食为主,精细的食物更容易粘在牙齿上。再加上儿童年龄小,口腔卫生差,不能很好刷牙。另外,乳牙龋齿疼痛症状不明显,家长很容易忽视。还有的家长认为乳牙最终要换成恒牙没有必要治疗。这些因素都造成儿童易患龋齿,患龋率居高不下。很多家长认为不吃糖就不得虫牙了,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儿童龋齿的预防不单单是不吃糖那么简单。那么怎样预防龋齿呢? 首先要控制饮食。糖是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物质,不吃糖并不能预防龋齿。应该少吃高含糖饮食如各种蛋糕,巧克力,奶糖等,教育孩子不要吃零食尤其不要在临睡前吃东西。吃糖后应该漱口刷牙尽量减少糖在牙齿上滞留的时间。可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多喝牛奶增加钙质的吸收。 其次,要改变喂养习惯。有的孩子晚上临睡前要喝奶甚至含着奶头睡觉,夜里还要再喝一次奶。这种喂养习惯对牙齿的损害最大。入睡后,口腔吞咽咀嚼活动停止了,唾液分泌减少,清洁能力下降。口腔内的温度、湿度适合细菌生长。临睡前吃的东西,夜里喝的奶液滞留在牙齿上,正好为细菌利用发酵产酸,整个牙齿处在酸液的腐蚀中,患龋危险大大增加。因此幼儿在长牙后逐渐用杯子替代奶瓶,戒除夜间喝奶的习惯。如果晚上喝奶应该提前半小时喝奶,喝完要刷牙。刷牙后不吃任何东西。 刷牙是预防龋齿,牙龈炎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刷牙可以去除附着在牙面的菌斑和软垢,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婴儿长出第一颗牙齿时,母亲就可以用棉签或棉球沾清水把牙齿周围擦干净,随着牙齿的萌出可用指套牙刷刷牙,3岁以前母亲每天为孩子刷牙。3岁以后母亲可以为孩子选则刷头小刷毛柔软的保健牙刷在家长的监督下每天早晚自己刷牙,家长每周应该亲自为孩子刷牙一次。另外刷牙后不要再吃任何东西,让牙齿在干净的口腔环境中休息一夜,第二天更好行使咀嚼功能。 龋齿的发生和人体的自身素质有关,牙齿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全的患儿容易患龋齿。因此,预防龋齿还要从加强牙齿的抵抗力着手。氟可以增强牙齿的硬度,可以抑制细菌。可以定期给全口牙齿涂布一层氟化物,就好像给牙齿穿上了防龋衣。乳磨牙可以进行窝沟封闭术,把容易藏匿食物残渣的点隙窝沟填平有利于刷牙和预防窝沟龋齿。 最后提醒家长龋齿的发生是经过一段时间才产生的,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最重要。家长一定要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发现龋齿就要立即治疗,以防龋齿进一步发展。学龄前儿童一般应该3个月左右检查一次,学龄儿童应该半年检查一次。 总之,在婴幼儿时期家长应该培养孩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蛋糕等含糖高的粘软点心,增强自身免疫力,去除不良习惯。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保障儿童口腔健康,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6、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小班怎样正确漱口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谁的小手最干净
教师:屈老师
设计意图: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洗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孩子在幼儿园必须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小班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弱,在幼儿园经常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洗手时会出现洗手马虎、玩水等现象。有的幼儿不会洗手,有的幼儿把手淋湿就算洗完了,有的幼儿洗手时不会用毛巾擦,有的幼儿不会用肥皂……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之后,知道许多孩子在家很少自己独自洗手,都是长辈们帮着洗或是用毛巾擦干净。针对我班幼儿存在的问题,为帮助他们学会自己洗手,我根据小班孩子好模仿的特点,我设计了健康活动《小手真干净》,使孩子了解、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学会洗手的方法,并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2、通过学念儿歌、找图片,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3、知道洗手的重要性,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自制苹果宝宝图片1个、洗手盆8个、肥皂若干、幼儿自己毛巾
活动过程:
一、歌曲《我是一个大苹果》引出主题
1、幼儿唱歌曲《我是一个大苹果》
教师:今天苹果宝宝来和你们一起玩了(出示苹果宝宝图片),引导幼儿和苹果宝宝打招呼。
2、老师提问刚才大苹果怎么说的?它喜欢什么样的宝宝?(小手干净的宝宝)
3、怎样让自己的小手变干净呢?
二、学习洗手、擦手的方法
1、根据孩子平时洗手经验,先和孩子讨论洗手的方法。
2、利用儿歌《洗手歌》学习洗手的步骤。
儿歌:卷卷袖,冲冲水,打打肥皂搓搓手,
搓手心,搓手背,手指缝搓一搓
大拇哥转一转,小手腕也要洗
冲冲干净甩甩手,再用毛巾擦擦手。
3、老师演示正确的洗手过程。
4、分组请幼儿练习洗手。
将幼儿分成三组(小猫组、小狗组、小兔组)
要求:
(1)每个盆两个小朋友
(2)甩手要将水甩在盆里
(3)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小结幼儿洗手过程,以大苹果的口吻对于洗手认真的幼儿给与鼓励。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个别幼儿虽然年龄小,比较顽皮,但是经过耐心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另外,本节活动,理所当然的以为孩子一定会知道什么时候该洗手,忽视这方面的引导。但其实小班的孩子,部分对家长过于依赖,没养成这方面的习惯。以后应该在活动前对孩子的情况做全面的了解,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把握每次活动的目标和重难点。
(更多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