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天坛医院、同仁医院、朝阳妇幼保健院哪个产科更好?
如果这三件选择的话,还是去妇幼保健吧,毕竟人家算是专科~~我朋友就是在丰台区妇幼保健生的,也是剖腹产,虽然医院相对的级别不是很高,但各方面挺好的!不比友谊、天坛差,当初她就是在选择友谊、天坛还是妇幼犹豫了很长时间,去友谊医院每次检查人都太多了,到最后有没有床位还不一定呢·天坛的产科态度超差~她去了一次就发誓再也不去了。我觉得要是你属于正常的妊娠年纪,身体平时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病,就去妇幼保健医院吧,
2、天坛有有几个宫殿?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 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外坛墙周长6553米,原本只在西墙上开辟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1949年后又陆续新建了东门和北门,并把内坛南面的昭亨门改为南门。 天坛的内坛墙周长4152米,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北、西三座天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
圜丘坛 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坛平面呈圆形,共分三层,皆设汉白玉栏板。坛面原来使用蓝琉璃砖,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后,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每层的栏杆头上都刻有云龙纹,在每一栏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头,用于坛面排水。圜丘坛有外方内圆两重矮墙,象征着天圆地方。圜丘坛的附属建筑有皇穹宇及其配庑、神库、宰牲亭、三库(祭器库、乐器库、棕荐库)等。 站在圜丘坛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面虽小声说话,却显得十分洪亮。因此每当皇帝在这里祭天,其洪亮声音,就如同上天神谕一般,加上祭礼时那庄严的气氛,更具神秘效果。这是因为坛面光滑,声波得以快速地向四面八方传播,碰到周围的石栏,反射回来,与原声汇合,则音量加倍。
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称皇穹宇。为重檐圆攒尖顶建筑。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改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有东西配庑各5间。其正殿及东西庑共围于一平整光滑的圆墙之内,人们在墙的不同位置面墙说话,站在远处墙边的人,能十分清晰地听到,此为回音壁。皇穹宇台阶下,有三块石板,即回音石:在靠台阶的第一块石板上站立,击掌,可以听到一声回声,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掌,可以听到两声回声,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掌,可以听到三声回声。 皇穹宇的正殿和配殿都被一堵圆形围墙环绕,墙高3.72米,直径61.5米,周长193米。内侧墙面平整光洁,能够有规则地传递声波,而且回音悠长,故称“回音壁”。
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祈谷坛的祭坛为坛殿结合的圆形建筑,是根据古代“屋下祭帝”的说法建立的。坛为三层,高5.6米,下层直径91米,中层直径80米,上层68米;祈年殿为圆形,高38米,直径32.7米,三重蓝琉璃瓦,圆形屋檐,攒尖顶,宝顶鎏金。祈年殿由28根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外围12根檐柱支撑第三层屋檐;相应设置三层天花,中间设置龙凤藻井;殿内梁枋施龙凤和玺彩画。
祈谷坛的另一座重要建筑是皇乾殿,它坐落在祈年墙环绕的矩形院落里,其间有琉璃门相通。这是一座庑殿式大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座。它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神版均供奉在形状像屋宇的神龛里,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时派官员扫尘、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礼后,由礼部尚书上香,行三跪九叩礼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员将神牌恭请至龙亭内安放,由銮仪卫的样铒抬至祈年殿内各相应神位安放,受祭。 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是中轴线上三个主要建筑,连接这三座主建筑的是一长长的贯通南北的台基,叫丹陛桥,又叫神道或海墁大道。它长360米,宽29.4米,南端高1米,由南向北逐渐升至3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丹陛桥中间是神道,左边是御道,右边是王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神走神道。桥下有东西向隧道,是祭祀前将牲畜送去屠宰的洞口。 斋宫位于天坛西天门南,坐西朝东,是皇帝来天坛祈谷、祈天前斋戒沐浴的地方。所以,也可以说是一座小皇宫。它建有宫城,宫墙有两层:外层叫砖墙,内城称紫墙。外城主要是防卫设施,在外城四角建有值守房。外城东北角有一座钟楼,每逢皇帝进出斋宫,都要鸣钟迎送。斋宫内城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以正殿为中心;后部是皇帝的内宅寝宫;中部是一个狭长的院子,院内两端各有廊瓦房五间,是主管太监和首领太监的值守房。斋宫面积4万平方米,有建筑房屋200余间,虽不及紫禁城金碧辉煌,但规模也很宏大,而且典雅清幽。明、清两朝皇帝均在祀前来此“致斋”三日,只有雍正皇帝以后“致斋”的前两日改在紫禁城内斋宫“致斋”,最后一天才迁居天坛斋宫。外围有两重御沟,外沟内岸四周有回廊163间。宫面东,正殿5间,为无梁殿式供券砖石结构。正殿月台上有斋戒铜人亭和时辰牌位亭,殿后有寝殿5间,东北隅有一座钟楼,内悬永乐年制太和钟一口。
神乐署在圜丘坛西天门外西北,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神乐署是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的机关。明代叫神乐观,当时神乐观的乐舞官、舞生都由道士担任。明朝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时,有300名乐舞生随驾进北京,以后明代神乐观常保持有乐舞生600名左右。到嘉靖时乐舞生总人数达2200名。
3、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始建于 1956年8月23日,坐落在世界著名的天坛公园西南侧,是一所以神经科为重点的三级甲等医院。1997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北京市卫生局共建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天坛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市医学影像中心和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北京市脑防办同设在院内。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是世界三大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之一、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基地和WHO在中国的神经科学培训合作中心。
院、所共有职工 211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87人,高级职称医务人员313人。科室齐全,设有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放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33个临床和医技科室,是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编制病床950张。其中,神经外科设病床300张,分脑血管病、颅内肿瘤、外伤、小儿、脊髓、功能性疾病、介入神经放射等9个临床专业组,拥有王忠诚、赵雅度、罗世祺、赵继宗等一批世界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每年神经外科手术4000多例。在王忠诚院士的带领下,医院开展了多项高难度的神经外科手术,率先解决了四项世界神经外科难题:脑干肿瘤手术、脊髓内巨大肿瘤切除术、颅内巨大动脉瘤切除术和脑血管畸形手术,手术质量和数量均居国际领先水平。
北京天坛医院诊疗设备和仪器先进雄厚,现有伽玛刀治疗机、手术导向系统、激光手术刀、手术显微镜、核磁共振扫描仪(MR)、CT扫描仪、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E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DSA),直线加速器、彩色多普勒B超仪、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院全部实行了显微镜手术,开展了伽玛刀治疗、导航手术、脑室纤维内窥镜手术、立体定向及深部微电极刺激(细胞刀)治疗癫痫手术等与国际同步的最新手术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手术质量。
北京天坛医院知识结构和人才配置合理,现有博士后流动站 4个,博士点8个,博士生导师 10人,硕士点16个,硕士生导师 41人,在读研究生200人,为北京天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同时,为全国培训专职神经外科医生已达3000多人,占全国神经外科专业医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医院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入选百千万工程 10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21人。王忠诚院士、赵继宗副院长分别为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戴建平院长为中华放射学会主任委员。
自1989年以来院、所荣获科研奖励263项,其中国际奖3项、国家奖26项、部级奖27项、市级奖82项,共发表论文6615篇,国际交流论文373篇,著书148部。与多个国家建立了科研合作项目。目前院所担任课题177项,其中国家"十·五"攻关课题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4项和“863”课题3项。
北京天坛医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政策,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多次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的基础上,1996年至今荣获“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称号;1996年被卫生部命名为“全国文明服务示范医院”;199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北京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红旗团委”、“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北京市“文明服务四十个示范点”之一等称号;1998年荣获“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首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1999年天坛医院荣获“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首都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全国省级综合性医院先进党组织”;2000年,北京天坛医院被评为“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2001年被评为首批“全国百姓放心医院”。2002年荣获首批“医疗优质高效百姓放心医院”称号;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全国妇联和卫生部授予我院“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北京市授予我院“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2004年荣获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北京天坛医院全体员工将一如既往的认真遵循“病人至上,质量第一”的宗旨,严守“医德高尚、精益求精、严谨求实、勤俭廉洁”的院训,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深化医院改革,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天坛医院被评为2008年度“首都平安示范医院”,5月4日,保卫处从崇文区卫生局综合治理办公室领取了由北京市卫生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局、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等部门联合颁发给我院的2008年度“首都平安示范医院”奖牌和证书。
2008年初,医院在创建“首都平安示范医院”活动中,院党委高度重视,并将创建工作纳入领导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由保卫处负责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全院职工认真落实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任务、重点部位安全责任落实、维稳和信访工作等各项考评要求。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作为奥运定点医院,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医疗和安全保障任务,成绩显著。
2008年底,崇文区卫生局综合治理办公室到医院现场考核验收,总得分优秀,报北京市卫生局等上级部门批准,我院被评为2008年度“首都平安示范医院”。
该院在《2007全国医院排名》中综合排名名列第六,神经外科排名名列第一,神经内科排名名列第四。
天坛医院的“挂号时间:神经外科的挂号时间:早上7:00中午11:30;中午12:30-下午16:30;其他科室挂号时间:早上7:30-中午11:30;中午12:30-下午16:30”“ 门诊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早上7:30-下午18:00;星期六:早上6:00-下午13:00”
医院地址: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西里六号
乘车路线:行车路线(外地患者):火车站路线:从北京站出发,乘坐地铁2号线在前门下车,换乘快速公交1号线在天坛下车,步行至医院;从北京西站出发,乘坐54路在宣武门西站下车,换乘15路在天桥商场站下车,步行至医院; 行车路线(本地患者):市内乘坐公交7路、20路、36路、69路、707路、729路在先农坛站下车,步行至医院
4、天坛妇幼保健院到天坛妇幼保健院怎么走
驾车路线:全程约40米
起点:济源市妇幼保健院
1.从起点向出发,行驶40米,到达终点
终点:济源市妇幼保健院
5、天坛从哪个门进比较好
从天坛南门游览会更好一些,按顺序游览天坛的主要景观:
1.圜丘坛
圜丘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地方,每年冬至祭天,孟夏祈雩均在这里举行。
2.皇穹宇殿内正中的圆形石台上,供奉有“昊天上帝”的神牌。东西两侧四个方形石台上,分别安放有清代八位祖先的神牌。东配殿供有大明,星辰神牌,西配殿供有夜明,风雨云雷神牌。
在这里还可以体会回音壁,三音石的回音效果,这些声学现象是后人发现的。
3.丹陛桥,又称海墁大道。丹陛桥是连接天坛南北两大建筑群的轴线。丹陛桥北端高出南端4.5米由低渐高将两组建筑群有机的连接起来,使天坛的总体显得更加完美。
4.祈谷坛用途
祈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场所。其祭奠对象位次与圜丘第一层相同,无幄,无从位。仪式过程与圜谷坛祭天相同。
祈年殿之“祈年“二字,“祈”为祈祷,“年,谷熟也”,本意是祈祷有个好年景,能五谷丰登。今日所说的“年”是个时间概念,而它原为物候概念,指农作物(谷)从播种到收割的生长周期。
这里还有皇乾殿东西配殿
5.七星石
祈谷坛长廊东南方,有八块大青石,石上有人工雕凿的山形图纹,称七星石。这七块青石为明朝嘉靖年间放置,为风水镇石。最小的一块为清代增置。
在天坛西门里还有斋宫和神乐署,你如果从西门进可以先看这两处再从南向北游览
6、北京天坛医院都有什么科室
北京天坛医院是北京有名的三家医院,最有名气的还是神经外科!
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放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33个临床和医技科室,是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编制病床950张。其中,神经外科设病床400余张,分脑血管病、颅内肿瘤、外伤、小儿、脊髓、功能性疾病、介入神经放射等9个临床专业组,拥有王忠诚、赵雅度、罗世祺、赵继宗等一批世界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每年神经外科手术10000多例。在王忠诚院士的带领下,医院开展了多项高难度的神经外科手术,率先解决了四项世界神经外科难题:脑干肿瘤手术、脊髓内巨大肿瘤切除术、颅内巨大动脉瘤切除术和脑血管畸形手术,手术质量和数量均居国际领先水平。
7、天坛和地坛是怎么回事?在什么地方?
天坛在故宫东南方,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4倍,是明、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时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地坛,又称方泽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为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坐落在安定门外东侧,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
(7)天坛保健所扩展资料:
天坛是进行祭天礼仪的地方。
祭天作为人类祈求神灵赐福攘灾的一种文化行为,曾经是中国古代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至清末,一直举行祭天典礼,绵延约五千余年,可谓渊远流长。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华民国政府宣布废除祭天祀典,并与1918年改天坛为公园。祭天典礼延续了约五千年。祭天礼仪即从历史角度系统介绍中国古代的祭天礼仪,展示中国的祭天历史即中国古代的祭天文化。
地坛是进行祭地活动的地方。
祭地活动源于远古。据文字记载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史料载: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招地于泽中方丘)。起初,由于文化知识水平所限,人们尚不能认识与驾驭自然及社会力量,对自然界的众多事物现象解释不了,就臆想出超自然的什么“神鬼”,出现迷信,把万物归宿于天地神鬼的造化安排,若遇不解之事就求救天地神鬼给以保佑和恩赐,臆造出“皇天”、“地祇”掌管天、地之一切,是至高无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