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是怎么解释脚对人体健康的反应的?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脚上的六十余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人的失眠多梦以及疾病的产生,都是脏腑功能失调后反映出来的阴阳偏衰或偏盛的状态。用热水洗脚,如同用艾条灸这些穴位,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颐养五脏六腑,使人体阴阳恢复平衡的作用,因而具有催眠和祛病健身的功效,能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脚冷的人如何靠按摩或其他中医保健方法解决,谢谢!
不容易治疗 我见过很多 大部分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引起 足疗或按摩中药泡脚30’可解决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只能说有所改善 有的是先天阳气不足 没用 长期按摩 足疗会有所改善 但不能治愈 影响不大
3、脚素有人体“第二大脑”之称,中医学如何看脚底知健康?
人的身体是非常的神奇的,人类可以从很小长大,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也是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情等等,那您知道我们还可从自己的身体的各个部位看出自己的健康状况的,那您知道如何从脚底颜色看疾病征兆了吗?您知道中医脚底养生小妙招有哪些吗?
如何从脚底颜色看疾病征兆
现在很多人没事的时候都喜欢去足疗的地方洗洗脚、修修脚、按按脚,可以让自己的身体非常的舒服,也可以缓解人一整天的疲劳,那您知道我们还如何从我们的脚部看出一个人的状况吗?
沐浴前查脚底颜色
颜色——红色表示焦躁不安;紫色是通便异常的表现;白色说明贫血和营养不足。
硬度——变硬的部分对应着身体内各个器官,揉搓时会变得紧张。
褶皱——假如您的脚底出现了一些长而浅的褶皱的话,那就是证明您的身体已经长时间的感觉不舒服了,可能有什么样的疾病隐患了;假如是有短而深的褶皱的话,那就证明您的身材才刚刚感觉到不适的情况了的。
先用按摩来放松
在穴位按摩之前,要先通过足底的按摩来打通全身的血液循环。这也是静心的一个重要环节。用手指轻轻捏每个脚趾的两边。握住脚底,轻轻揉搓。
按压三个关键穴位
按摩过足底后,再按压相应的症状对应的穴位。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三个与免疫力有很大关系的穴位。
涌泉
导致疲劳的穴位。脚平伸时脚底两道褶皱的交叉处。
足心
你可以经常性的去按压您的脚心,这样的话是可以有效刺激自己的毛细血管,并且还可以促进自己全身的血液循环,所以说多多按压这个穴位对人身体的循环是非常有好处的。足心就是在在脚心中间位置。
脚底有很多穴位。其中有三个穴位与免疫力联系紧密。
失眠
影响睡眠的穴位。在脚后跟的中心位置。
如果按压住穴位感觉到疼痛,说明相关部位的健康状况存在隐患。
将手指插入足趾间反复摇动。注意关节运动。
4、脚部按摩有什么好处?
5、怎样做好脚部保健?
脚是身体的“第二心脏”
对脚的保健,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是非常错误的。国内外医学家研究证明,脚是身体的“第二心脏”。中医认为,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止部位。脚上有很多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经常刺激这些穴位能治疗全身的疾病。因此做好脚的保健,是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重要方面。
(l)洗脚:勤洗脚能够使精神振奋,心情舒畅,还可预防各种皮肤病。冬天用热水洗脚,能促进局部和全身血液循环。劳动过后,用热水烫脚,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防止肢体麻木。睡前洗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良好而温和的刺激,促进大脑皮层进入抑制状态,非常有利于睡眠。
(2)暖脚:人的脚皮肤表面温度维持在28~33℃时,感觉最舒服,如果降到22℃以下,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低于10℃就很容易引发冻疮。所以要注意选择保暖,防水,透气性能好,能使脚保持干燥的鞋袜,并要及时洗换。经常在室内工作的人不要久坐不动,要适当活动,或做做课间操,使脚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和一定的温度。
(3)搓脚心:洗脚后,用右手搓右脚心,用左手搓石脚心,直搓到发红发热为止。具有益精补肾、强壮身体、防止早衰的作用,而且还能疏肝明目,清心安神,促进睡眠,对眩晕、咯血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4)散步、慢跑或赤脚行、脚底有着与内脏器官相联系的敏感区,步行或赤脚行就能使脚底肌肉、筋膜、韧带、穴位、神经末梢更多地接受刺激,把信号传入相应的内脏器官及与之相关的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又把它传到各个相应器官,从而调整人体全身功能,达到保健全身、防病及辅助治疗的良好作用和功能。
6、日常养生,应从脚部做起,中医有哪些方法很实在?
热水泡脚、摩擦脚趾、补钙等方法是很实用的。脚是身体的一部分,是身体和地面接触的部分,承载着整个身体的重量,而脚也是一个人身体状况最能反映的部分。因为我们的内脏和我们脚底的穴位密切相关。因此,一些足部疾病的症状可能是一种严重疾病的前兆。脚有什么症状,是大病的征兆吗?
如果你走路太多,脚底会感到疼痛,这可能不是疾病的前兆。但是,如果有持续的足部疼痛,重要的是要注意,它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因为高血糖浓度会损害足部的神经,导致压力或粗心摩擦引起的刮伤或刺激。如果你睡觉时抽筋,可能偶尔会出现脚抽筋,如果经常发生,那就是体内钙缺乏、补钙或某些微量元素,就需要补充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如果它是由于粗心扭伤而引起的不脚肿胀,这是不必要的担心,休息可以好。如果脚无故肿胀,应该注意的是,它可能是由血液的不通畅引起的。如果肿胀的部分的脚按压没有反弹,而是凹陷下去了,那就要小心肺部的问题。这里有几种方法可以试一下。第一个是泡泡脚。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还可预防感冒,缓解头痛,缓解厌食症等症状。但是除了热水泡脚,你也可以用中药泡脚来去除身体的水分。泡脚的最好时间是晚上睡觉,泡5分钟。
第二种是摩擦脚趾。所谓揉捏脚趾,不是随意乱搓,而是用两只手握住脚趾一个个来揉捏,每天上床前揉3分钟。最后,摩擦你的脚心,足底的穴位称为中泉穴,位于足底的中心。正确按摩足心永泉穴,能增强体质,抗病,改善记忆力,改善因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症状。晚上床睡觉前,用手指的食指关节按摩足心5分钟。这样,每天这样做有利身体的健康。
7、中医足部按摩排毒法有什么作用?
有很多朋友经常去做足疗,进行一些足部的按摩和护理,也知道足部反射区对应了身体很多器官,经常按摩对身体十分有益。足部按摩对排毒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能调节肝脏功能,增强人体抗病排毒的能力。
(2)消食导滞,畅腑通便。按摩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腹腔神经等足部反射区,对腹胀、积滞、便秘患者能起到消食导滞的作用;按摩小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等足部反射区后,可加强肠蠕动的能力,从而能达到畅腑通便的功效。
(3)清火解毒。按摩上半身和下半身淋巴系统及相关反射区后,能迅速清火解毒、消肿止痛。对湿热引起的红肿、溃疡等炎症有良好的疗效。
(4)泻毒利尿。常按摩肾、输尿管、膀胱、淋巴结等反射区,可使人体内有毒物质和代谢产物顺利地从小便排出。从而起到增强人体排毒能力,净化人体内环境,减少疾病的作用。
足部按摩基本的操作手法都要遵循几个原则:持久、有力、均匀、柔和。
持久,要求按摩时能按照相应规定持续一定时间;有力,指手法操作时需要一定的力度,根据穴区及病症的不同特性增大或减少力量;均匀,手法要有节奏,按摩各方位力量要协调,对足部进行协调稳定的刺激;柔和,按摩时动作不能粗暴,也不能轻浮,转换自然,令人产生和谐连绵、循序渐进的感觉。
如果不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可以自己在家做一些简单的足部按摩。例如,可以用手轻柔、有节奏地按摩双脚,先按摩脚背再按摩脚底,至感觉发热即可。每天坚持这样的简单按摩,不仅可以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加速排毒净化,还具有保健的作用,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失眠、多梦等症状也有较好的疗效。
这里向大家推荐几种方法,这些方法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和足疗馆的按摩方法相媲美,而且省时、省力、省钱,轻轻松松就能排毒。
(1)如果小区有鹅卵石道,可以光脚或只穿袜子在上面来回慢走。如果没有,也可以收集一些鹅卵石,放在洗脚盆里,通过石头刺激脚底条件反射区。加些温水效果更佳。
(2)在热水中添加一些有排毒作用的中草药剂,每天泡脚,可以刺激足部反射区。同时由于吸收了药物,还能养护全身脏器,促进气血运行。
(3)按摩足心。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穴位于足心,也就是足部的肾脏反射区,按摩足心有活跃肾脏、利尿排毒的功效。
具体的按摩方法如下:①盘腿而坐,将双手搓热,左手扶左足,右手按摩左足心。右手扶右足,左手按摩右足心。②仰卧姿势,右腿弯呈弓形,将左足盘在右太腿上,右手按摩左患心,同样方法用左手按摩右足心。③双腿伸直,右脚心贴在左脚背上摩擦,左脚心贴在右脚背上摩擦。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按摩之后要多喝一些白开水,这样更有助于身体毒素的排放。
8、有哪些下肢和脚的保健方法?
腿脚乃全身的支柱,担负全身的行动的重担。中医学认为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止部位。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相交接在脚上。因此,腿脚保健关系到整体,对人的健康长寿至关重要。
下肢宜勤动
步态稳健,行走如飞,被视为健康的标志,步履蹒跚,行动迟缓,则食衰老的表现,下肢运动的方法比较多,如跑步跳跃、长途跋涉、爬山、散步等均可采用。这里介绍几种原地锻炼方法:
(1)站立甩腿法:一手扶墙或扶树,一脚站立,一脚甩动。先向前甩动右腿,脚尖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脚面绷直,腿亦伸直,如此前后甩动,左右腿各甩动20次。
(2)平坐蹬腿法:平坐,上身保持正直,先提起左脚向前上方缓伸,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稍用力向前下方蹬出,再换右脚做,双腿各做20次。
(3)扭膝运动法:两脚平行靠拢,屈膝向下蹲,双手掌置于膝上,膝部向前后左右做圆周运动,先左转,后右转,各20次。
上述功法可增强下肢功能,使关节运动灵活,防治下肢乏力、关节疼痛、小腿抽筋、半身不遂等。
腿足常按摩
下肢按摩可分干浴腿法和擦脚心法。
(1)干浴腿法:平坐,两手先抱一侧大腿根,自上而下摩擦至足踝,然后再往回摩擦至大腿根,一上一下为1次,做20次,依同法再摩擦另一腿。其作用是:腿力增强,关节灵活,预防肌肉萎缩、下肢静脉曲张等病。
(2)擦脚心法:每夜洗脚后临睡之前,一手握脚趾,另一手摩擦足心100次,以热为度,两脚轮流摩擦。本法具有固真元、暖肾气、交通心肾、强足健步、防治足疾等作用。现代研究认为,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投影。脚上又有大量神经末梢,经常按摩可使神经更加活泼,神经和内分泌活动更加协调,大脑和心脏功能增强,记忆力提高,解除疲劳,还可防治局部和全身性很多疾病。
足膝宜保暖
脚下为阴脉所聚,阴气常盛,膝为筋之府,寒则易于挛急,所以足膝部要特别注意保暖,以护其阳气。现代研究认为,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保温力差,且与呼吸道,尤其是鼻黏膜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因此,脚对寒冷非常敏感。当气温降到7℃以下时,就开始发凉,进而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试验证明,将双足放在4℃冷水中,三分钟后就会出现流涕和喷嚏。所谓“寒从脚下起”即此意。研究又表明,人的双脚皮表温度为28℃~33℃时,感觉最舒服。若降到22℃以下时,则易患感冒等疾病。在寒冷的天气要保持足膝部良好的血液循环和温度。鞋袜宜保暖、宽大、柔软、舒服,鞋子要防水,透气性能好,并要及时更换。脚部保暖对于预防感冒、鼻炎、哮喘、心绞痛等有一定的益处。
足宜勤泡洗
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对心脏、肾脏及睡眠都有益处。洗脚非常有利于健康长寿,如果洗脚和按摩合在一起做,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