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甘南州的特色旅游是什么?
甘肃省甘南州藏族自治州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七县和合作市,99个乡(镇、街道办)。州内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总人口68.01万,农牧业人口55.0万,占总人口的80.9%;藏族36.7万,占总人口的54.0%,都为安多人,且此地以优美的藏族弹唱闻名于藏区。
甘肃省甘南州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而且异彩纷呈。旅游资源类型全、品位高、特色浓,并具有原始性、神秘性和多样性特征。全州可供开发利用的景区景点有7大类33种153处。随着近年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兴起和发展,甘肃省甘南州独具魅力旅游资源已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和中外游客的青睐,被誉为美丽神奇、纯净圣洁,世人仰慕的人间仙境——香巴拉。主要的自然景观有神奇俊秀的莲花山、迭山、翠峰山、太子山,深不可测的白石崖溶洞、腊子口溶洞、岗岔溶洞,天然艺术大观园——则岔石林、扎尕那石林、赤壁幽谷、象形山石——睡佛望月、黄河母亲石、六字真言石,令人叹为观止的黄河首曲、冶木峡、尕海湖、达宗湖、冶海湖(常爷池)等水域风光,老龙沟、大海沟、黄捻子、大峪沟等森林景观以及桑科草原、甘加草原,尕海候鸟保护区、阿夏沟熊猫栖息地、鸭蛋岛等天然生态旅游景观60余处。这些奇特的自然风光融入独特的高原气候,充满了神奇色彩。
甘肃省甘南州是甘肃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拥有亚高山草甸草场4084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70.28%,草地可利用面积3848万亩,占草场面积的94.22%。,是青藏高原和甘肃省天然草地中载畜能力较高,耐牧性较强的草场,理论载畜量621万个羊单位。各类牲畜年存栏289.02万头(只),年出栏74.32万(头)只(其中蕨麻猪6万多口)。肉类总产量33763吨;鲜奶60560吨;牛羊皮100多万张;羊毛1568吨。
甘肃省甘南州共发现有铁、铜、铅、锌、贡、锑、金、银、铂族元素、钒、钛、钴、钨、锡、钼、铋、锗、镓、铈、镧、硒、铀、钍、镭、铍、硫、砷、白云岩、硅石、冶金灰岩、化工灰岩、煤、泥炭、大理岩、饰面石料、冰洲石、石墨、绿松石、玛瑙等45种矿种。已经探明的有23种,其中金、铀、砷、汞、铋、泥炭储量为全省第一位;铁、锡为第二位;铅、锑为第三位;铜、硫铁矿为第四位;银、磷为第五位。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甘肃省甘南州消费品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2009年,甘肃省甘南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513万元,比上年增长16.6%。从销售地区看:市的零售额为75815万元,增长16.5%;县的零售额60645万元,增长19.0%;县以下的零售额30053万元,增长12.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25739万元,增长13.4%;住宿餐饮业38164万元,增长27.1%;其他业2610万元,增长39.7%。甘肃省甘南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由2008年的106.9回落到2009年的102.6,涨幅比2008年降低4.3个百分点。甘肃省甘南州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3.0,上涨3.0%。从八大类消费价格情况看,食品上涨3.5%、烟酒及用品上涨2.5%、衣着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5.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7%、居住类上涨4.9%。只有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了2.2%。
甘肃省甘南州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黄金通道,也是青藏高原社会大系的主要窗口。主要人文旅游景观有闻名遐迩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有“虎穴仙女”之称的郎木寺,历史悠久的禅定寺、贡巴寺和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以及藏区远古苯教甘加佐海寺等121座佛教寺院,诸多寺院以及恢宏的建筑,精巧的雕塑,精美的唐卡,宝贵的文物,以及浩如烟海的经卷,造诣高深的大德高僧等享誉国内外。有历史上汉羌、唐蕃边塞重镇汉百石县旧址甘加八角城堡遗址、桑科古城、羊巴古城、明代城墙、华年古城、汉零王国天子珊瑚城遗址和砖瓦窑遗址等各类古遗址。有红军长征胜利的“门户”天险腊子口,著名的中央政治局俄界会议及茨日那村毛主席居、苏维埃旧址等人文旅游资源景观90余处。
2009年,甘肃省甘南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农牧互补"战略和"一特四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甘肃省甘南州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309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其中:农业42498万元,增长3.7%;林业2528万元,增长9.2%;牧业97476万元,增长8.5%;渔业31万元,下降18.4%;农林牧渔服务业567万元,增长13.3%。种植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农业生产平稳增长。2009年,甘肃省甘南州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03.33万亩,比上年增加0.67万亩。粮食种植面积53.60万亩,减少2.81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2.14万亩,增加0.60万亩。其中,油料21.46万亩,增加1.06万亩;药材9.26万亩,减少0.49万亩。青饲料播种面积17.59万亩,增加2.88万亩。粮经饲三元结构比由2008年的55.0:30.7:14.3,调整为51.9:31.1:17.0,粮食比例下调了3.1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和青饲料比例分别上调了0.4和2.7个百分点。造林面积扩大,林产品产量增加。2009年,甘肃省甘南州造林面积20.27万亩(含洮河、迭部、舟曲三个林业局),比上年增长21.2%。零星(四旁)植树182.49万株,下降1.6%。林产品产量增加,甘肃省甘南州花椒产量656吨,增长0.8%,核桃389吨,增长23.9%,其它林产品177吨,增长98.8%。通过林业生产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有效地增加了农牧民收入。畜牧业生产再夺丰收。2009年,甘肃省甘南州全力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和"一特四化"建设,全年共投入"农牧互补"、"一特四化"建设资金近3亿元,建设项目62项。同时,狠抓草原建设与保护,加强牲畜疫病防治,促进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畜牧业生产再夺丰收。
甘肃省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北半坡,是甘肃省主要的药材区之一。境内蕴藏的纯天然野生中藏药材850余种,中藏药材蕴藏量为5243万公斤。大多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经过多年驯化,现已有部分中藏药材进行人工栽培种植阶段,截至2003年底,全州已种植的中藏药材600多种,种植面积为6.95万亩,产量达到13621.1吨,占全国主要中藏药材数62.5%。
甘肃省甘南州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全州分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岷迭山区,群峦叠嶂,山大沟深,气候比较温和,森林面积占甘肃省的30%,蓄积量占甘肃的45%,甘肃省甘南州也是全国九大林区之一;东部为丘陵山地,高寒阴湿,农林牧兼营;西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是全省主要牧区。州府合作市海拔2960米,平均气温1.7℃,没有绝对无霜期。
2009年,在水电、建材、矿产、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拉动下,甘肃省甘南州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提高,效益好转。甘肃省甘南州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2404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6327万元,增长14.2%,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甘肃省甘南州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37715万元,增长1.1%。甘肃省甘南州全部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增加。2009年,全部工业企业黄金产量4076.8千克,比上年增长10.5%。发电量28.04亿千瓦时,增长50.8%。水泥61.31万吨,增长23.5%。鲜冻畜肉14173吨,增长66.5%。中成药50.1吨,增长43.1%。乳制品4631吨,下降18.9%。铁合金6249吨,下降70.3%。甘肃省甘南州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好转。2009年,甘肃省甘南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1348万元,比上年增长26.5%;实现利润总额(盈亏相抵)20682万元,增长20.5%;盈利企业实现盈利额30657万元,增长16.9%;税金总额12147万元,增长98.4%;亏损企业亏损额9975万元,增长10.1%,18户企业亏损,比上年增加6户,增长50%。
2、求甘肃甘南州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甘南藏族自治州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录入者:jsz | 时间:2010-04-01 09:29:47 | 作者: | 来源: ]
[上一篇] [下一篇]
200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州委确定的“1522253”发展战略,抢抓国家和省上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全州国民经济在平稳较快发展的轨道上运行。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测算,2009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57654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3099万元,增长7.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4942万元,增长9.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8506万元,增长16.1%。从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和拉动看,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3.1%,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5.7%,拉动经济增长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71.2%,拉动经济增长8.9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州人均生产总值8472元,比上年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26.0:22.3:51.7,调整为24.8:23.4:51.8,第二、三产业比重上调了1.1和0.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降低了1.2个百分点。
物价: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涨幅比上年回落4.3个百分点,食品类价格上涨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个百分点。全年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上涨3.0%;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3.0%。
全州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6%,涨幅回落10.6个百分点。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13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14人,就业再就业培训62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5%,比控制目标低0.65个百分点。全年安排城镇零就业1721户,实现就业援助1721人。
二、农业
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3099万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农业42498万元,增长3.6%;林业2528万元,增长9.5%;牧业97476万元,增长8.5%;渔业31万元,下降18.4%;农林牧渔服务业567万元,增长13.3%。
种植业: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103.33万亩,比上年增长0.7%。粮食种植面积53.60万亩,下降5.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2.14万亩,增长1.9%。其中,油料21.46万亩,增长5.2%;药材9.26万亩,下降5.0%。青饲料播种面积17.59万亩,增长19.6%。粮经饲三元结构比由2008年的55.0:30.7:14.3,调整为51.9:31.1:17.0,粮食比例下调了3.1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和青饲料比例分别上调了0.4和2.7个百分点。
油料总产量20860吨,增长7.4%,亩产97公斤,增长2.1%。受播种面积减少的影响,粮食总产量86762吨,下降3.4%,亩产162公斤,增长1.9%;药材总产量18535吨,下降2.8%,亩产200公斤,增长2.6%。
畜牧业:全州各类牲畜产仔140.35万头、只,产仔成活128.08万头、只,成活率91.26%,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成畜保活383.75万头、只,保活率96.56%,提高0.12个百分点;出栏各类牲畜137.64万头、只,出栏率34.63%,提高3.51个百分点;商品畜118.06万头、只,商品率29.71%,提高3.07个百分点;各类牲畜总增113.39万头、只,总增率28.53%,提高2.17个百分点。年末各类牲畜存栏397.44万头、只,比年初增加0.01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存栏133.68万头,增加0.17万头、匹;绵山羊存栏243.43万只,减少0.46万只;猪存栏20.33万头,增加0.30万头。
全州肉类总产量51525吨,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牛肉24511吨,增长12.7%,羊肉16104吨,增长12.6%,猪肉10602吨,增长4.1%。全州牛奶产量80023吨,增长2.5%。绵羊毛产量2227吨,增长2.2%。
年末全州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5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6%;拖拉机3411台,增长26.1%。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7606吨,下降0.05%。全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33万亩,增长1.8%,保证灌溉面积11.73万亩,增长1.6%。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平方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州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24042万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327万元,增长14.2%,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6722万元,下降11.6%;股份制经济77272万元,增长18.1%;私营经济2333万元,下降8.6%。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37715万元,增长1.1%。全部工业企业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为22:78,轻工业比重上升3个百分点,重工业比重降低3个百分点。
全部工业企业黄金产量4076.8千克,比上年增长10.5%。发电量28.04亿千瓦时,增长50.8%。水泥61.31万吨,增长23.5%。鲜冻畜肉14173吨,增长66.5%。中成药50.1吨,增长43.1%。乳制品4631吨,下降18.9%。铁合金6249吨,下降70.3%。
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1348万元,比上年增长26.5%;实现利润总额(盈亏相抵)20682万元,增长20.5%;盈利企业实现盈利额30657万元,增长16.9%;税金总额12147万元,增长98.4%;亏损企业亏损额9975万元,增长10.1%,18户企业亏损,比上年增加6户,增长50%。
建筑业:全年建筑行业实现增加值10900万元,比上年增长4.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3392万元,比上年增长46.1%。其中:州、县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5146万元,增长45.2%。
按城乡划分: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8533万元,增长21.8%;农村完成164859万元,增长2.3倍。
按投资构成分:建筑工程完成投资481084万元,增长45.1%;安装工程完成投资43385万元,增长30.9%;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71601万元,增长33.3%。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41763万元,增长62.5%;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66096万元,增长31.5%;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15533万元,增长75.9%。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为7:59:34,第一、三产业投资比上升1和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降低6个百分点。
全州施工项目675个,比上年增长27.4%,其中: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275个,增长67.7%,占施工项目个数的40.7%,提高9.8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464个,增长41.9%,竣工项目386个,增长48.5%。全州当年新增固定资产398643万元,增长1.3倍。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全州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3918万元,比上年增长3.5%。
交通运输:全年全社会完成货运量455万吨,增长18.4%,货物周转量103535万吨公里,增长4.2%;客运量2437万人,增长10.2%,旅客周转量101881万人公里,增长4.8%。
至年末,全州机动车年末保有量45384辆,比上年增加7676辆,增长20.4%。其中:营运车辆5355辆,增加478辆,增长9.8%;非营运车辆40029辆,增加7198辆,增长21.9%。在机动车保有量中,汽车保有量22543辆,增加4450辆,增长24.6%。
邮电通讯: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735万元,比上年增长26.6%。年末固定及无线市话用户13.02万户,增加2.02万户,增长18.4%。其中:住宅电话用户3.32万户,下降4.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1.06万户,增加11.19万户,增长56.3%。每百人拥有电话64.7部,增加19.7部,增长43.8%。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54万户,增加0.97万户,增长1.7倍。
旅游: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8%,其中:国内游客151.89万人次,增长91.1%;海外游客3.11万人次,增长5.1倍。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增长1.2倍。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87亿元,增长1.1倍;外汇收入0.23亿美元,增长41.7倍。
六、国内贸易
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513万元,比上年增长16.6%。从销售地区看:市的零售额为75815万元,增长16.5%;县的零售额60645万元,增长19.0%;县以下的零售额30053万元,增长12.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25739万元,增长13.4%;住宿餐饮业38164万元,增长27.1%;其他业2610万元,增长39.7%。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为39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0.7%。其中:出口总额376万美元,下降91.0%,进口总额18万美元,增长3.5倍。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全州累计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4573万元(年快报数),比上年增加8255万元,增长17.8%。一般预算收入30104万元,增长10.0%。其中:增值税3782万元,增长79.3%;营业税6308万元,下降0.4%;企业所得税1615万元,增长4.5%;个人所得税538万元,增长18.2%。全州财政总支出620367万元,比上年多支174125万元,增长39.0%,一般预算支出607823万元,多支168568万元,增长38.4%。
金融: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1712万元,增长34.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7226万元,增长30.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1674万元,增长30.2%。各项贷款余额为517363万元,增长49.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92886万元,增长84.6%,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7290万元,增长2.6倍,商业贷款6662万元,下降6.7%,农业贷款114951万元,增长86.4%;中长期贷款余额324477万元,增长34.1%。
保险:全年保险费收入6320万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财产险收入3937万元,增长19.0%;寿险收入1979万元,增长49.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404万元,增长3.9%。全年赔付额2470万元,下降41.4%。其中:财产险赔付1978万元,下降14.9%;寿险给付307万元,下降82.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185万元,增长16.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10所。其中:小学546所,在小学中,寄宿制小学137所,占小学的25.1%;普通中学51所,在普通中学中,寄宿制中学48所,占普通中学的94.1%;职业中学9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幼儿园14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42739人,增加1761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90589人,在小学在校学生中,寄宿制小学在校学生54500人,占小学在校学生的60.2%;初中35423人,高中12188人,职业中学2120人,中等专业学校2419人。在园幼儿473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52%,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其中:藏族儿童入学率97.97%。初中学龄少年毛入学率96.87%,提高0.04个百分点。全州有6个县市实现“两基”目标,实现“两基”的人口覆盖率为88%。青壮年人口文盲率下降到6.0%。
全州录取到普通高校的考生2692人,录取率70.2%。其中:本科录取1004人,专科录取882人,高职录取806人,分别占普通高校录取人数的37.3%、32.8%和29.9%。初中中专录取的考生为1321人。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校学生7098人,增长15.9%。招生2335人,其中:本科478人。毕业1245人。
科技:年内,州、县市组织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培训宣传活动。全州共培训农牧村党员干部2160人次,农牧村青年技术骨干3940人次,农牧民群众56000人次。对20个项目组织专家进行了成果鉴定,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9项,国内先进水平的10项,省内领先水平的1项。全年共推荐6项科技成果参加全省科技进步奖评选,其中1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受理专利申请18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年末全州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演出1214场,比上年增加300场,观众52.5万人次;其中:深入农牧村演出231场,农村观众16.9万人次。全州群艺(文化)馆9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综合档案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31.68万册。全州建成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20个农牧民书屋。
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84.37%和89.45%,分别比上年提高4.19和4.20个百分点。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3058户,增长1.2%。
全年出版发行藏汉两文报纸294.04万份,增长24.0%。其中:藏文报28.84万份,汉文报265.2。
卫生:年末全州共有各类卫生机构712个。其中:医院 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乡镇卫生院100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卫生监督机构8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009张。其中:医院1400张,卫生院369张,妇幼保健机构114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029人。其中:执业医师930人,执业助理医师432人,注册护士634人,药剂人员96人,检验人员228人。全州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4.5人,增加4.5人。
体育:全州以“喜迎建国60周年”和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为契机广泛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了以“弘扬奥运精神,推动全民健身”为主体的甘肃临潭·冶力关2009中国拔河公开赛暨洮州拔河节。共有蒙古、中国澳门、香港等11支团体27支代表队、200名运动员参加了4个级别的比赛,甘肃临潭建华水泥公司分别获得了男子600公斤级第二名、男子640公斤级第一名。授予临潭县为“全国拔河之乡”。各县市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全州100所中小学校的5.60万学生开展了田径达标通讯赛。全州14个晨练点有10.31万人次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临潭县政府、甘南州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选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体育彩票销售额709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州常住总人口为68.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13‰,比上年上升0.65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为15.61‰,上升0.3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48‰,降低0.32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全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22元,比上年增加1012元,增长13.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01元,增加252元,增长12.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4%,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7.0%,降低0.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全州职工年平均工资23851元,增长18.1%。
社会保障:年末全州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1万人,增长11.0%,覆盖率为97%。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5.59万人,增长13.2%,覆盖率为95%。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40 万人,增长2.9%,参保率为89.1%。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3.12万人,增长1.3%,覆盖率为98%。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0.83万人,增长16.9%,覆盖率为97.3%,其中:参保农民工0.31万人,增长34.5%。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0.73万人,参保率为96%。农牧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229人,参保率为91.4%。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2.06亿元,增长83.9%。支出各项社会保险费1.38亿元。
全州8个县(市)全面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农牧民群众52.19万人,增长3.1%,参合率9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集基金总额5283万元,增长17.5%,基金累计支出5035万元,增长25.8%,受益参合患者29.75万人次,增长3.5%。
全年城镇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3.38万人,增长13.8%,发放低保金6815万元,增长17.3%。农牧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15.17万人,增长22.0%,发放低保金9466万元,增长33.1%。五保户供养人数0.45万人,增长19.4%,支出资金677万元,增长49.1%。
民政部门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全年城市医疗救助2.55万人,增长0.4%,救助资金累计支出282万元,下降19.0%。农牧村医疗救助15.47万人,下降5.1%,救助资金累计支出1043万元,增长25.1%。
十二、资源环境、安全生产、能源消耗和自然灾害
资源环境:州府所在地合作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83.3%。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环境质量方面,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平均为0.17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平均为0.00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为0.006毫克/立方米。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为51.9[db(A)];交通干线噪声年均值为64.2[db(A)]。以上指标值均在控制范围之内。
全州有自然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保护区5个。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全年造林面积20.27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3.54万亩,增长21.2%。零星(四旁)植树182.49万株,减少3.06万株,下降1.6%。封山育林面积110.77万亩,增长8.7%。
安全生产:全年全州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7起,比上年增长7.4%。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5人,降低4.4%。受伤72人,增长5.9%。直接经济损失385万元,增长69.6%。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7起,下降30.0%,死亡8人,下降27.3%。道路交通事故66起,上升10.0%,死亡57人,上升1.8%,受伤70人,上升6.1%。火灾14起,上升27.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1人,减少0.5人,降低31.3%。万车死亡人数为12.6人,减少2.3人,降低15.4%。
能源消耗:初步统计,全州单位GDP能耗比上年降低 5.16%。单位GDP电耗降低8.78%。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8.44%。
自然灾害: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7.25万亩,减少1.21万亩,下降6.6%。其中:成灾面积14.54万亩,减少0.08万亩,下降0.6%。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2、二、三产业增加值数据与全州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进行了衔接。
3、公报中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其增长速度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
4、人口数据为人口变动调查数。
5、能源消耗数据尚未经省上有关部门评估认定
3、甘南州所有卫生机构的单位名字有哪些
甘南州卫生监督所,甘南州食品药品监督局,甘南州疾控中心,甘南州人民医院,州防疫站,州卫校,州保健院。
4、甘南百信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甘南百信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是2016-03-22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美森家园审计局家属楼1楼。
甘南百信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23000MA71WCU84P,企业法人刘佰钦,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甘南百信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生物制品(除疫苗);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预包装食品、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零售;化妆品、陶瓷、工艺品、文体办公、五金交电、机电设备、钟表眼镜、服装鞋帽、小家电、日用百货、消毒防腐用品、玻璃器皿的零售;增值电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保健服务(不含诊疗);广告策划、设计、代理、发布。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甘南百信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投资0家公司,具有18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甘南百信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5、你还有其他年份的甘南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2,2003,2006,2008,2010年。
2010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州委确定的“125554”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抢抓中央和省委支持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战胜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使全州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2010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67689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8865万元,增长7.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0437万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7596万元,增长12.7%。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24.8:23.4:51.8,调整为23.5:23.7:52.8,第二、三产业比重上调了0.3和1.0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降低了1.3个百分点。
物价: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5%,食品类价格上涨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个百分点。全年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上涨3.6%;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3.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0%。
全州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9.2%,其中:轻工业品下降2.7%,重工业品上涨14.2%。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66人。共安置大中专毕业生2681人,新增小额担保贷款额2653万元,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1053万元。就业再就业培训1033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9%,比控制目标低1.5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8864万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农业46153万元,增长2.6%;林业3443万元,增长13.4%;牧业108598万元,增长9.3%;渔业31万元,增长0.9%;农林牧渔服务业640万元,增长12.9%。
种植业: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103.61万亩,比上年增长0.3%。粮食种植面积53.28万亩,下降0.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2.46万亩,增长1.0%。其中,油料21.63万亩,增长0.8%;药材9.45万亩,增长2.1%。青饲料播种面积17.87万亩,增长1.6%。粮经饲结构比由2009年的51.9:31.1:17.0,调整为51.4:31.3:17.3,粮食比例下调了0.5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和青饲料比例分别上调了0.2和0.3个百分点。
油料总产量21366吨,增长2.4%,亩产99公斤,增长2.1%。受播种面积减少的影响,粮食总产量85540吨,下降1.4%,亩产161公斤,下降0.6%;药材总产量18678吨,增长0.8%,亩产198公斤,下降1.0%。
畜牧业:全州各类牲畜产仔142.86万头、只,产仔成活130.91万头、只,成活率91.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成畜保活386.81万头、只,保活率97.3%,提高0.7个百分点;出栏各类牲畜146.79万头、只,出栏率36.9%,提高2.3个百分点;商品畜125.75万头、只,商品率31.6%,提高1.9个百分点;各类牲畜总增118.95万头、只,总增率29.9%,提高1.4个百分点。年末各类牲畜存栏395.40万头、只,比年初减少2.04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存栏134.94万头,增加1.26万头、匹;绵山羊存栏239.00万只,减少4.43万只;猪存栏21.46万头,增加1.13万头。
全州肉类总产量56192吨,比上年增长9.1%。其中:牛肉27109吨,增长10.6%,羊肉16946吨,增长5.2%,猪肉11774吨,增长11.1%。全州牛奶产量83912吨,增长4.9%。绵羊毛产量2260吨,增长1.5%。
年末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33.3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6.0%;拖拉机4054台,增长18.9%。农用化肥施用实物量7687吨,增长1.1%。全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19万亩,下降0.7%,保证灌溉面积11.59万亩,下降1.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平方公里,增长7.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州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44534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9470万元,增长9.7%,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8.8%,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20324万元,下降0.4%;股份制经济75147万元,增长13.5%;私营经济3999万元,增长4.0%。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45064万元,增长45.1%。全部工业企业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为15:85,轻工业比重降低7个百分点,重工业比重上升7个百分点。
全部工业企业黄金产量4444.9千克,比上年增长9.0%;发电量29.58亿千瓦时,增长5.5%;水泥73.15万吨,增长19.3%;鲜冻畜肉14780吨,增长4.3%;中成药95.3吨,增长89.6%;乳制品5845吨,增长26.2%;铁合金6823吨,增长9.2%。
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2285万元,比上年增长17.1%;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24454万元,增长18.2%;盈利企业实现盈利额36889万元,增长20.3%;税金总额16276万元,增长34.0%;亏损企业亏损额12435万元,增长24.7%,19户企业亏损,比上年增加2户,增长11.8%。
建筑业:全年建筑行业实现增加值15903万元,比上年增长39.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5100万元,比上年增长45.2%。其中:县市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9654万元,增长56.7%。
按城乡划分: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3562万元,增长46.9%;农村完成231538万元,增长40.4%。
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8113万元,增长1.11倍;第二产业439562万元,增长20.1%;第三产业377425万元,增长75.1%。三次产业投资比为9.7:48.6:41.7,第一、三产业投资比上升3.0和7.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降低10.1个百分点。
全州施工项目879个,比上年增长30.2%,其中: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340个,增长23.6%,占施工项目个数的38.7%;新开工项目619个,增长33.4%,竣工项目660个,增长71.0%。全州当年新增固定资产752386万元,增长88.7%。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全州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6559万元,比上年增长11.7%。
交通运输:全年全社会完成货运量740万吨,增长62.6%,货物周转量163337万吨公里,增长57.8%;客运量1780万人,下降27.0%,旅客周转量77265万人公里,下降24.2%。
全州机动车年末保有量54101辆,增加8717辆,增长19.2%。其中:营运车辆5688辆,增加333辆,增长6.2%;非营运车辆48413辆,增加8384辆,增长20.9%。在机动车保有量中,汽车保有量26701辆,增加4158辆,增长18.4%。
邮电通讯: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313万元,比上年增长3.7%。年末农、市话用户7.57万户,增加2.57万户,增长51.4%,其中:住宅电话用户4.83万户,增长45.5%。小灵通用户2.36万户,下降49.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6.59万户,增加5.53万户,增长17.8%。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52万户,增加0.98万户,增长63.6%。
旅游: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国内游客180.5万人次,增长18.8%;海外游客4.50万人次,增长44.7%。旅游综合收入6.70亿元,增长1.16倍。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23亿元,增长1.17倍;旅游外汇收入697.50万美元,增长1.09倍。
六、国内贸易
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474万元,比上年增长18.0%。
从销售地区看:城镇实现零售额161900万元,增长18.6%;乡村实现零售额34574万元,增长15.3%。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52864万元,增长21.4%;住宿餐饮业40665万元,增长6.4%;其他业2945万元,增长12.8%。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2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8倍。其中:出口总额2238万美元,增长4.95倍。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全州累计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66689万元,比上年增加12116万元,增长22.2%。一般预算收入38348万元,增长27.4%。其中:增值税3453万元,下降8.7%;营业税9148万元,增长45.0%;企业所得税1890万元,增长17.2%;个人所得税845万元,增长57.1%。全州财政总支出880638万元,比上年多支260271万元,增长42.0%,一般预算支出863049万元,增长41.7%。
金融: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77589万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01139万元,增长20.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74330万元,增长21.8%。各项贷款余额为633638万元,增长22.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7310万元,下降28.8%,在短期贷款中,个人贷款及透支109011万元,单位贷款及透支27698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95831万元,增长52.8%,其中:个人贷款166709万元,单位贷款329122万元。
保险:全年保险费收入8042万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财产险收入5472万元,增长39.0%;寿险收入1743万元,下降11.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827万元,增长1.05倍。全年赔付额3925万元,增长58.9%,其中:财产险赔付3229万元,增长63.2%;寿险给付339万元,增长10.4%;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357万元,增长93.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5所,比上年减少85所。其中:小学461所,减少85所,在小学中,寄宿制小学144所,增加7所,寄宿制小学占小学的31.2%;普通中学51所,在普通中学中,寄宿制中学45所,占普通中学的88.2%;职业中学9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幼儿园16所,增加2所。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44952人,增加2213人,增长1.6%。其中:小学在校学生89673人,减少916人,在小学在校学生中,寄宿制小学在校学生68796人,增加14296人,占小学在校学生的76.7%,提高16.5个百分点;初中36087人,增加664人;高中14843人,增加2655人;职业中学1949人,减少171人;中等专业学校2400人,减少19人。在园幼儿4932人,增加19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为:98.68%、97.00%、93.92%。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为:97.45%、96.64%、99.02%。全州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了100%。青壮年人口文盲率下降到4.6%。
全州录取到普通高校的考生3852人,录取率82.9%。其中:本科录取1434人,专科录取956人,高职录取1462人,分别占普通高校录取人数的37.2%、24.8%和38.0%。普通中专录取的考生为1111人,录取率99.0%。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校学生8667人,增长22.1%。招生2866人,增长22.7%,其中:本科1271人,增长1.66倍。毕业生2939人,增长1.36倍。
科技:年内,州、县市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和科技培训活动。全州共培训农牧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460人次,农牧村党员2100人次,农牧村青年技术骨干4140人次,农牧民群众56800人次。组织开展了州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工作,评出奖项38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8项。全年共推荐5项科技成果参加2010年全省科技进步奖评选,其中《提高甘南欧拉型藏羊产肉性能及杂交利用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受理专利申请27件,增长5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年末全州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演出1167场,比上年减少47场,观众75.7万人次;其中:深入农牧村演出153场,农牧村观众15.4万人次。全州群艺(文化)馆9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综合档案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32.79万册。全州建成6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40个农牧民书屋。
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88.81%和93.82%,分别比上年提高4.44和4.37个百分点。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2387户,下降0.9%。
全年出版发行藏汉两文报纸289.68万份,下降1.5%。其中:藏文报30.72万份,增长6.5%,汉文报258.96万份,下降2.4%。
卫生:年末全州共有各类卫生机构714个,比上年增加1个,为医疗救援中心。在各类卫生机构中:医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乡镇卫生院100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卫生监督机构8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114张,增加105 张,增长5.2%。其中:医院1450张,卫生院387张,妇幼保健机构12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346人,增加317人,增长10.5%。其中:执业医师987人,执业助理医师502人,注册护士738,药剂人员119人,检验人员180人。
体育:在全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夺得1项金奖,1枚金牌、5枚银牌、7枚铜牌,代表团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玛曲县尼玛镇评为全省少数民族体育先进集体。在全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夺得了2枚银牌。全州14个晨练点有10万多人次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体育彩票销售额956万元,增长34.8%。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全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4元,比上年增加1525元,增长17.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357元,增长10.4%,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9.2%,上升0.8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689元,增加388元,增长16.9%,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73元,增长14.9%,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7.2%,上升0.2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劳务输转14.5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48亿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全州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7975元,增长17.3%。
社会保障:全州城乡居民参加各项社会保险人数57.11万人。其中:城镇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人数24.09万人;农牧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3.02万人。
按城镇分:年末全州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8万人,增长47.5%,覆盖率为93.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1万人,增长7.5%,覆盖率为96.9%。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80万人,增长4.8%,参保率为97.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18万人,增长1.9%,覆盖率为94.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03万人,增长1.45倍,覆盖率为94.0%。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99万人,增长1.73倍,参保率为90.0%。全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2.38亿元,增长15.5%;各项社会保险费支出1.71亿元,增长23.9%。
按农牧村分:年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02万人,参保率88.2%,全年征缴个人养老保险费2813万元,有3.98万人领取养老金306万元。
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1.32万人,下降1.7%,参合率96.0%。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集基金总额7833万元,增长48.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4211万元,下降16.4%;受益参合患者24.20万人次,下降18.7%。
全年城镇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75万人,增长10.9%,发放低保金9835万元,增长44.3%。农牧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63万人,增长3.0%,发放低保金12737万元,增长34.6%。五保户供养人数0.44万人,下降2.2%,支出资金752万元,增长11.1%。农村敬老院12所,供养193人。
民政部门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全年城市医疗救助2.50万人,下降2.0%,救助资金累计支出351万元,增长24.5%;农牧村医疗救助11.72万人,下降24.2%,救助资金累计支出1360万元,增长30.4%。
十二、资源环境、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
资源环境:州府所在地合作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100%。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环境质量方面,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平均为0.17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平均为0.00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为0.005毫克/立方米;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为48.4[db(A)];交通干线噪声年均值为64.4[db(A)]。以上指标值均在控制范围之内。
全州有自然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保护区5个。待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全年造林面积4.85万亩(不含省属三个林业局造林面积),比上年实际增加1.95万亩,增长67.2%。零星(四旁)植树178.41万株,减少4.08万株,下降2.2%。封山育林面积152.94万亩,增加42.17万亩,增长38.1%。
安全生产: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0起,比上年增长3.4%。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52人,降低20.0%。受伤77人,增长6.9%。直接经济损失281万元,下降27.0%。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7起,与上年持平,死亡7人,下降12.5%。道路交通事故66起,与上年持平,死亡44人,下降22.8%,受伤77人,上升10.0%。火灾17起,上升21.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77人,减少0.33人,降低30.0%。万车死亡人数8.1人,减少4.5人,降低35.7%。
自然灾害: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6.28万亩,减少0.97万亩,下降5.6%。其中:成灾面积14.42万亩,减少0.12万亩,下降0.8%。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其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从2010年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采用新的分组,即将经营单位所在地分组由“市”、“县”、“县以下”改为“城镇”、“乡村”。
4、2010年是人口普查年,有关2010年人口数据拟发布甘南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