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氢知识保健品

氢知识保健品

发布时间:2020-07-12 01:28:36

1、有关氢能的知识

1.氢能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其环保.因为氢燃烧后生成物只有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2.制取氢最方便的途径应该是电解水了,但是这种方式耗能大,这也是氢能不能被大规模利用的原因--制取成本高.
3.加压后使其液化然后运输.一般来说由于氢化学性质活泼,极其容易爆炸,因此氢的贮存和运输要求都很严格.
4.我已经在2里说到了,制取氢能的成本高昂,很难被大规模利用.

2、医药知识氢氯比格雷格

你想说的是氢氯吡格雷吧
硫酸氢氯吡格雷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本品在水、甲醇、乙醇或冰醋酸中溶解,在丙酮或氯仿中极微溶解;在醋酸乙酯中几乎不溶;在0.1mol/L盐酸溶液中溶解。储存条件: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氯吡格雷用于以下患者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1、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
2、急性冠脉综合征得患者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的患者,与阿司匹林合用。
-用于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阿司匹林联合,可合并在溶栓治疗中使用。
药效学特性
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ATC分类为:BO1AC/04。
氯吡格雷选择性也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lllb/lll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必须经生物转化才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但是还没有分离出产生这种作用的活性代谢产物。除ADP外,氯吡格雷还能通过阻断由释放的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扩增,抑制其它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不能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氯吡格雷通过不可逆地修饰血小板ADP受体起作用。暴露于氯吡格雷的血小板的寿命受到影响。而血小板正常功能的恢复速率同血小板的更新有关。
从第一天起,每天重复给氯吡格雷75mg,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在3-7天达到稳态。在稳态,每天服用氯吡格雷75mg平均抑制水平维持中40%-60%,在治疗中止后一般约在5天内血小板聚集和出血时间逐渐回到基线。
其他详见 http://ke.baidu.com/link?url=XpG8NI5-BGblG24q

3、水素水,富氢水真的对健康有效吗?是不是忽悠?

缩微不动脑筋版

1、富氢水中的氢气非常少,且并不会完全吸收。

2、人体肠道每天产生的氢气远多于富氢水。

3、富氢水的健康宣传缺乏科学证据。

4、食品宣传疗效属于严打对象。

水是生命之源,这是所有卖水的商家挂在嘴边的开场白。

这句话不假,但跟在它后面的各种营销噱头往往让你大开眼界,其中“富氢水”是最具迷惑性的之一。

最近亲友群里转了一个帖子,大谈人体衰老的奥秘,说是自由基惹的祸,言之凿凿。

然后,给出了一个非常简便易行且效果立竿见影的方子,喝“富氢水”。

文章还贴心的附上了好几种富氢水产品的链接,还有年货促销优惠打折哟。

我当时扔了三个字,群里立刻炸了锅。

我说,有屁用!

(你看这宣传文案,不做药太可惜了,拿诺贝尔奖都妥妥的)

【有多少氢?】

富氢水是从日本传过来的东西,又叫“水素水”,其本质就是将微量的氢气溶解在水中。

但是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1升水里最多可以溶解1.6毫克,即使采用加压的方式,也只能再溶解几毫克而已。

按照每天饮水2升来计算(实际多数人达不到这个量),通过富氢水喝进去的氢气也不足10毫克(约100毫升),而且这些氢气并不会全部被人体吸收。

【科学证据?】

来自国际知名医学文献检索平台Pubmed的数据显示,该平台最早的一篇富氢水文献来自2008年。

很难想象,这个在营销文案中“极富应用前景”、“有诸多健康功效”的东西在后来的10年中只产生了不足30篇文献,还主要来自中国和日本。

而且“有益健康的证据”基本上都来自小白鼠,能否在人身上起作用实际是个未知数。

同时,食物中有各种各样的抗氧化物质,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E,还有卖花青素、虾青素、番茄红素保健品的人,都说自己的东西才是自由基的克星。

等等....要不你们先打一架,看看谁才是最牛的?

【还不如屁】

有意思的是,在富氢水寥寥可数的科学文献中,还有一些反面证据。

例如研究者发现,喝完富氢水,马上就能在你的呼吸中检测到氢气浓度上升,但很快就恢复正常。

喝的越多,呼出的氢气越多,这意味着喝进去的氢气有一部分又悄悄溜出来了。

更有意思的是,乳糖不耐受的人如果喝牛奶,随后长达9个小时里,呼吸中的氢气会持续释放,总释放量远远高于喝富氢水的效果。

这些氢气是肠道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事实上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氢气。

据估计,成年人肠道中每天约产生13升氢气(相当于36罐可乐的体积),其中大部分被细菌利用,一小部分通过屁放出来(所以屁可以燃烧)。

另有少量氢气被肠道吸收后经肺部从呼吸释放,因此某些肠道疾病可以通过检测呼吸中的氢气含量辅助诊断。

你不相信人体可以产生这种可以燃烧爆炸的气体?你看这个!

(燃烧的主要是氢气,也有部分甲烷,请勿模仿,小心烧伤屁股)

【严打虚假宣传】

以上事实说明,每天通过富氢水喝进去的氢气量远小于消化道中产生的量,也远小于呼吸道排出的量,因此不要迷信它的“神奇功能”。

当然,富氢水和普通水没什么本质差异,喝了并不会让你生病,无非是花高价买些没用的东西罢了。

就怕卖富氢水的人忽悠你爸妈,说它能治病,老人一时糊涂把药停了,可能酿成大祸。

遇到这样胡扯的,不妨拨打12331投诉举报热线,虚假宣传可是食药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哟。

4、每日氢元素H是什么?

H—到底是什么
氢是一种化学元素,在人体的的作用很多,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保证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
氢元素作为不可替代的高端抗衰老功效产品,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提高免疫力、降血糖、抗氧化等强大功效,已逐渐为医学界广泛应用和认可。
它【抗衰老】功能与众不同的特性,正在不断应用到食品、保健品以及化妆品等多领域。

5、富氢水杯真的有效果吗是不是骗人的?

富氢水不是骗人的。氢气水的许多功效,几乎是立竿见影的。不像许多保健品,三五个月还看不到效果。 但富氢水杯,无论哪个价位品牌的,制作出来的水,其作用都是极其有限的。(如果觉得有用望采纳谢谢!)

6、补充五羟色胺的保健品

五羟色胺是不会出现在保健品中的,五羟色胺是人体自然产生的,缺乏的话人会易怒抑郁、冲动行为、酗酒、自杀、攻击及有暴力行为。

五羟色胺:又名血清素。一种吲哚衍生物,分子式C10H12N2O,简称5-HT,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5-羟色胺最早是从血清中发现的,又名血清素,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特别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它也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6)氢知识保健品扩展资料:

五羟色胺的影响:受到最广泛研究的神经递质是5-羟色胺,它是一种能产生愉悦情绪的信使,几乎影响到大脑活动的每一个方面:从调节情绪、精力、记忆力到塑造人生观。抗抑郁药如盐酸氟西汀就是通过提高脑内5-羟色胺水平而起作用的(但是科学家们已认识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问题有时不仅仅出在神经递质缺乏上。

新的研究着眼于神经细胞的接收装置─树突上的受体,考虑它们的数量及敏感程度是否足以正常结合并处理神经递质。如果受体没有足够的活性,信息将无法传递下去,那么不论大脑中有多少游离的神经递质都是徒劳的。受体缺陷能导致诸多的麻烦)。

5-羟色胺水平较低的人群更容易发生抑郁、冲动行为、酗酒、自杀、攻击及暴力行为。科学家们甚至通过改变实验动物脑内5-羟色胺的水平使他们更具有攻击性。

7、氢的革命是骗人的!

关于本书,有一位“网友”谈了以下观点,可供参考。他写道:
“今天我的外婆也给我看了这本书,我可以告诉你,这本书给出了很多生物化学的常识,但是其主张是错误的,同时也极端危险。
该书的核心是人体中葡萄糖转化为ATP的过程,着重讲了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过程:三羧酸循环(书中用的是另一个惯用名“柠檬酸循环”)。在这个循环之前,葡萄糖已经通过糖酵解化为了丙酮酸,而丙酮酸在三羧酸循环中将会不断失去氢离子。这些氢离子由一种酶NAD+捕获,变成NADH,这个过程中,NAD+还得到了一个电子,因此NADH中,H是带负电荷的,而这个H-就是全书的关键。
NADH通过细胞中的呼吸链中,会和辅酶Q作用,把辅酶Q变成QH2,然后QH2在其他酶的作用下,把其中的H+离子推到线粒体的内膜外面。因此,从生物化学角度,H-带有的这个电子,其作用就是在呼吸链中把H+离子推到内膜之外。
经过一系列反应后,内膜外的H+浓度就会大于内膜内的H+浓度,这就产生了一个势能,膜外的H+会想要回到膜内。
这正好被ATP合成酶利用,ATP合成酶有一个特殊的离子通道,可以让膜外的H+入内。而H+进入ATP合成酶后,就会使得酶的蛋白质结构转变,这种转变可以使附着在其上的ADP和Pi活性降低,从而合成一个ATP分子。
这本书的主张就是,只要增加H-离子的量,那么就会使得ATP合成量增加。但是因为ATP合成是要通过NADH的,只有H-没用。而且,呼吸链中各组酶的处理效率是有上限的,不可能增加多少NADH就可以增加多少H+泵到膜外。所以这个主张在生物化学角度来看说不通。
此外,H-离子碱性极强,根本不可能在水溶液中存在,一旦遇水马上就会反应掉。因此H-离子就算真的有用,也不可能进入循环系统,最迟在胃部就会被干掉了。
实际上H-离子根本不神奇,它在1929年就被正式提出,然后在1977年彻底证实。现在,在化学合成领域,H-离子用的非常多非常普遍,当然,H-离子是不会单独存在的,它通常与各种碱金属组成NaH、CaH2等物质来使用。
书中提到,他们的H-是用CaH2形式来保存的,在水中可以分解为Ca2+、H+和H-,这也就偏偏(骗骗)傻子,有初中化学知识的都知道,这东西一旦遇水,H+和H-显然就会变成H2(氢气)。实际上也是这样,CaH2是极度危险的化学品,遇水会放出氢气,对人体也有极大的危害,比如灼伤呼吸道。因为会放出大量氢气,所以也有爆炸的危险。”

这位网友,看来是位业内人士,对生物化学比较熟悉。但科学发展无止境,对氢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确实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负氢离子”的产生、获取、保持、应用等有不少新成果;并在生命科学、医学领域进行了大量实验,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因此,此书值得一读,能增长许多知识,但千万不要迷信。 冷静面对,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不可不信,但不可迷信;不懂就学,冷静面对!

与氢知识保健品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