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长开窗保健康

长开窗保健康

发布时间:2020-07-11 12:26:10

1、保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有利于身体健康吗?

我只能说,这在通常情况下是对的。

但如室外空气污染严重就另当别论了。

且要注意,晚上睡觉时不可开窗通风,因为会扰乱自身的气场,长期如此,会导致体抗力下降,易感冒等症状,中医的原理~

最好在睡前开开窗,之后关严。一早起床后,开窗换换气~

哦,对了,顺便一提,虽然夏天会很热,但还是不建议开窗和使用空调,和上面提到的原理一样。心静自然凉嘛~

2、家里多开窗有什么好处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显示,室内烟尘为当前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据统计,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以及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力表示,不开窗会招致很多健康隐患:氧气含量低,易引发脑缺氧,继而出现头昏、头晕等症状;空气不流通,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的霉菌,居室容易出现蟑螂、蚂蚁、螨虫等;还会导致家中的甲醛、煤气、油烟等毒雾不能及时排出,危害人体健康;在心理方面,则会导致自闭、抑郁等负面情绪。
据测定,在门窗紧闭、空气污浊的环境里,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细菌数高达数万个,开窗通风后细菌数就只剩下数千个了。养成每天开窗通风的好习惯,对全家人健康至关重要。但是,通风也要讲究方法。杨力建议,天冷没有雾霾时,最好每天早晚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左右。开窗时,不能打开所有门窗长时间通风,尤其是家中有老人时,以防诱发面瘫和中风等疾病。老人、小孩此时也应尽量少在窗边活动,如果窗户正对着老人、小孩的床,可以只开一个小缝,产生空气对流即可。
很多人都有清晨开窗通风的习惯,其实,晚上也应开窗通风,尤其是卧室。晚上开窗,一是避开了日间汽车尾气、工厂生产的空气污染,空气质量比较好;二是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氧含量,利于睡眠;三是能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但临睡前应注意调整窗户开关大小,以免诱发感冒、中风和面瘫等。不过,睡觉时门窗不能全部紧闭,那样屋里的氧气会越来越少,引发睡眠问题。上海市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主任医师施明建议,睡觉时最好开着门,并把窗户打开一条小缝,这样就能保证室内氧气充足了,还可以避免潮湿的空气滞留在室内,损伤身体。为了防止风直吹身体,床最好不要正对着窗户,或者拉上窗帘进行遮挡。

3、室内经常不开窗对人的身体有害吗,我该怎么办了

您身体怎么了,因为提问不很详尽,所以就“该怎么办”的话题作回答。
开窗主要为了通风,让流动的新鲜空气进入,带走室内浑浊的气味、 浮尘等。
开窗多久视地区、季节差异而不同:春秋季节适宜全天开窗;夏季选择10点之前和落日后,避免暑气进入室内。冬季可以在10点以后阳光明烈的时间开窗20分钟左右。在上海还有黄梅季节,潮湿也不适宜全天门户大开,一般在天气好的时候开窗15~30分钟即可。
很多人认为开窗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但也吹入大量灰尘,为家庭主妇打扫带来麻烦。其实这是个误区。您可以参考我早先《生活常识-灰尘》的答案,在空气流动少的环境中更容易滋生灰尘,如墙角、床底,若环境湿度适宜,灰尘很容易集聚成棉絮装,而这在地板上是看不到的。所以通风只要掌握好时间是利大于弊的一件事情。

4、开窗睡眠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好处?

人在进入睡眠后体内不可避免地要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若关窗睡觉,室内空气不流通,室内氧气就会稀少。人体长期在缺氧的环境中睡觉,必然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再者关窗睡觉易传播疾病。冬春季正是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期,家里要是有人感染上传染病或带有病毒和病菌,因为室内长时间不通风,空气里飘浮着大量病毒、病菌,交互感染机会就会增多。

相反,夜间开窗睡觉,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供给人体充足的氧气,刺激机体的消化和代谢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可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加之夜间气温较低,冷空气刺激面部及呼吸道黏膜,可反射性地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所以,开窗睡眠有益于人体健康,应广泛提倡。

5、房间为什么要常开窗?

首先,开窗通风有利于保持屋内的空气新鲜和相对湿度。正常人每分钟要呼吸16~18次,在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占4%,加上空气中本身就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一旦使它的总含量达到5%时,人就会发生窒息。紧闭门窗的家庭,屋里都有一股特殊气味,称为"居室气味",这是房间内氧气不足的表现。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会因氧气的缺乏造成脑机能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心慌、疲乏、血压升高等现象的发生,甚至还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而引起贫血。屋里再生个火炉或烧炕,房间里的湿度相应减低,鼻和咽喉干得令人难受,全身不舒适之感就会加重。冬季,在适宜的温度下,室内合适的湿度是30%~60%,当湿度低于30%或高于60%时,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就会大量散失,造成呼吸道防御功能的降低。打开窗户,新鲜的空气就会顺窗而入,污浊的"居室气味"就会顺窗而出,在室内外为20℃的温差下,只要有9分钟时间,一个80立方米的房间就会有一种甜丝丝的感觉。如果室内外温差为15℃时,就开窗11分钟;温差无法准确掌握时,开30分钟就足够了。开窗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每天短时间的轮流开窗,一般以早晨为最好。近年来也有专家提出,因为大气污染程度的加重,早晨正是有害气体排放的高峰期,在城市就更为突出。因此,开窗时间以上午9~11时或下午2~4时为佳。这两个时段内,气温已经升高,沉集在大气底层的有害气体已经散去,开窗换气效果较好。另一种是在窗户上装一块空气折流板,让寒冷而重的冷空气从下面而入,让温暖而轻的室内空气从上面出去,这样不会使人有特殊寒冷的感觉的。

第二,开窗通风可以破坏致病因子的生长环境,从而达到消灭它们的目的。温暖、空气不流通、光照差的房间很适于许多细菌和病毒生长繁殖,从而增加人们患呼吸道疾病的机会。美国一家医院研究证实,冬天住室不通风、湿度低,最利于甲型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传播,它们在湿度低于35%时繁殖滋生最快。此外,自然界的一些放射性元素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一些建筑材料中,使人们受到致癌的威胁。所以,常开窗,能把各种致病因子排出室外,同时运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室内进行消毒。

第三,开窗通风可以使人获得较多的"空气维生素",能增加人的寿命。空气负离子是地球上维持健康的重要物质,它可以调节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促进造血功能和肺的换气能力,提高人的免疫力,因而被誉为"空气维生素"。而这种负离子在山林、海滨的空气中,每立方厘米中就有2500个,农村原野中1000个,城镇户外约600个,现代化建筑内只有300个,而冬季居室内只有几十个。开窗通风能够把对身体有益的负离子引到室内来,并送走对身体有害的过盛的正离子。

屋里还是要求有一定温度的。据认为,室温以18~20℃为最好。据前苏联专家说,在这个温度时,人体皮肤温度基本上不发生变化,说明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机体和外界环境维持着良好的热平衡。当然,由于人们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气候区,对室温的适应能力也不尽相同,南方的人就比较耐热,北方的人则比较耐寒,故也不能千篇一律地要求达到这个室温。通风也要灵活掌握,冬天室内的风速不应超过0.15米/秒,也就是不能使人明显感到有气流流动的感觉。

紧随着通风而来的问题,就是防尘。空气流通不可避免地要带来灰尘,灰尘照样是人体健康的敌人。灰尘依其大小可分为三类:一是肉眼能看到的,它的直径通常要超过10微米;二是在普通显微镜下能看到的,它的直径在0.25~10微米之间;三是在高倍显微镜中才能看到的,它的直径小于0.25微米。二、三类灰尘在空气中到处飘浮,几乎不会降落。

人每次呼吸可吸入灰尘5000多万粒,这些灰尘带着细菌、病毒进入人体后,根据它们停留的部位不同而引起各种不同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肥厚性鼻炎、肺炎、沙眼和流脑、流感、麻疹等。如果室内灰尘太厚,开窗之后冷空气中的灰尘再带上室内的灰尘在室内四散飞扬,对人的害处是不言而喻的。有人对打扫卫生前后室内的细菌数目做过测定,发现打扫前每立方米空间内的细菌数为0~940个不等,而干式打扫时细菌数可高达数千至数万个,并且在相当长时段内不下降。因此,开窗通风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室内清洁,而清洁的前提是湿式除尘。

除尘在我国历史悠久,甲骨文中就有了"帚"字,说明殷商之前已有了扫帚;《礼记》中有"凡内外,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的记事,说明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运用了合乎卫生要求的湿式除尘法。民谚还有"二十四,扫房子"的说法,说明我国早就有了利用新春佳节集中开展卫生运动的习俗。

湿式除尘,方法简单,就是先在室内洒点水,过10~15分钟后再用条帚轻轻去扫;在城市可提倡用湿拖布直接擦地,有条件的还可采用2%的来苏儿100倍稀释液,同时起到室内消毒的作用。由于吸附作用,空气中的水蒸汽很容易与灰尘颗粒吸粘在一起,从而增加灰尘本身的体积和重量,加速它降落地面的速度,这就是湿式除尘的好处。此外,湿式除尘还能保持地面湿润,防止尘土飞扬,同时,湿式除尘还有利于调节室内的湿度。

"开窗通风,百病灭踪"是有科学道理的,寒冷的冬春季节只要做得到,夏秋季节坚持做就更容易了。不过,全面点讲,还应加上一句:"湿式除尘,清洁宜人"。

6、屋子里长期不开窗会对身体有危害么?

屋子里长期不开窗会对身体绝对有危害。

除了长期空气不流通会滋生大量的病菌外,也会引起空气中氧气不足造成血液中氧气供给不足,给身体各个器官都会带来损害, 如精神差、打哈欠、 整天感觉疲倦、无力、记忆力变 差、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痴呆。经常头晕、心 慌、胸闷、憋气、血压不正常、经常便秘、胃胀痛、烦躁、易 感冒。

而且开窗时间也有讲究的。最好是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之间开。这个时候的空气最好。还有除了夏天之外晚上最好不要开窗睡觉。冷风吹进来时可能造成面瘫的。

屋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对身体有好处。

7、为什么要经常开窗通风?

8、一天中开窗多长时间为最好???

开窗通风有利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正常人每分钟要呼吸16~18次,在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占4%,加上空气中本身就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如果居室内二氧化碳的总含量达到了5%,人体就会发生窒息。所以紧闭门窗的家庭,屋里都有一股特殊的气味,这就是房间内氧气不足的表现。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人体就会因氧气的缺乏而表现出种种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慌、疲乏、血压升高等。

在室内外温度相差20℃的情况下,一个80立方米的房间彻底换气需要9分钟时间;如果室内外温度相差15℃,则开窗时间需要11分钟;如果温差无法准确掌握,则开窗30分钟就足够了。开窗时间以上午9:00~11:00或下午2:00~4:00为佳。因为这两个时段内,气温已经升高,沉集在大气底层的有害气体已经散去,开窗换气效果较好。当然,开窗通风时风速不宜过快,以不超过0.15米/秒为宜。从感觉来看,在这样的风速下,人体不会感觉空气在明显流动。

开窗通风可以破坏致病因子的生长环境,从而达到消灭它们的目的。温暖、光照差、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很适于细菌、病毒的生长繁殖,从而增加人体患呼吸道疾病的机会。美国一家医院研究证实,居室内通风差、湿度低,最利于甲型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因子的传播。通过开窗换气,一方面可以把各种致病因子排出室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单位空间内的致病因子浓度,减弱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力。

开窗通风可以使人获得较多的“空气维生素”。空气中的负离子能够改善人体免疫系统、呼吸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被誉为“空气维生素”。这种负离子在山林、海滨地区含量较多,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大约含2500个。就同样单位体积的空气而言,农村田野中负离子含量约1000个,城镇户外约600个,现代化建筑物内约300个,而密闭的室内只有几十个。通过开窗换气,能够把对人体有益的负离子引到屋里来,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与长开窗保健康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