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些被315曝光的保健品企业后来都怎样了?
只要曝光基本也就半死不活了!!!!
2、现在卖保健品怎么样,市场行业如何
保健品行业还是有市场的,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随着老龄化的加速,人们的营养保健意识加强。营百养保健品市场将越来越繁茂。
目前中国保健食品的功能多集中在免疫调节、抗衰老、抗疲劳等领域,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产品功能分布将逐度步发散,趋向合理,中药保健食品、老年保健食品、职业保健食品、昆虫保健食品、海洋保健食品、第三代保健食品等是中国保健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问
数据显示,2006-2012年,我国营养保健品行业销售收入由159.06亿元增加至1130.6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8%。到2015年,我国营养与保答健食品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在20%以上。照此发展速度,2015年,我国营养与保健品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950亿元以上,预计到2017年,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3300亿元左右专。
目前中国保健食品的功能多集中在免疫调节、抗衰老、抗疲劳等领域,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产品功能分布将逐步发散,趋向合理,中药保健食品、老年保健食品、职业保健食品、昆虫保健食品、海洋保健食品、第三代保健食品等是中国保健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属。
展
3、保健品企业真的都是“骗子”吗?
我觉得大部分是有一部分还是真的,并不是所以得保健企业都是骗子。
4、最近如此火爆的权健事件,会对中国保健品行业有多大的冲击?
不会有任何影响。
只要人对生存还有欲望,保健品市场永远有机会。说穿了都是生意。这个花样做坏了,换个花样儿再做。
曾经跟人辩论过。有人说,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健康骗局,是因为老百姓的知识水平不够。所以科普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把科普做好,只要老百姓的知识水平够了,以后就不会有这样的骗局了。
其实啊,只要有生意,就会有欺骗。只要有利益,就会有生意。
所以只要利益在,欺骗就永远存在。
我们崇尚科学,普及科学知识,希望提高大家的认知水平。但科学与迷信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的。换句话说迷信永远都不可能消失。
人除了生活在物质世界以外,人还是精神的人,还是情感的人。人类是不可能一直保持高度理性的状态去思考问题的。可以说人的思考模式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感性的。
再聪明的人他感性思考的时间也会比理性思考的时间又多。
而且人被欺骗的时候,其实心情是愉悦的。很多时候,即使不被别人欺骗,人也会自己欺骗自己。你想人从一出生就知道我总有一天会死。要是每天都想着我,哪天就会死掉,我可能明天就会死掉,我可能后天就会死掉,这日子还怎么过?所以我们只能相信我们不会死掉才高兴的起来。或者我们对自己说对,别人说我不怕死。不怕是假的,谁他妈不怕死啊!即便革命烈士,也一样怕死!他们不是不怕死,而是他没有办法,除了活着以外,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信念要坚持。
假如有可能的话,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永远不生病。
只要你有想法,只要你有欲望,骗子就可以为你量身打造适合你的骗术。
很多人不服气说保健品怎么能是骗术呢?保健品它有保健的价值啊。预防大于治疗,保健品就是让大家不生病,这就是它的价值。
看到这种想法,我只能呵呵。因为如果我是骗子,我已经不需要再针对你研究任何骗术了。
关于保健品究竟是不是骗术的问题,可以参考一下,我在其他问题里的回答。
人会不会上当受骗这个事儿,几乎和你的知识水平没有必然联系。
有人说美国日本的保健品市场做得非常好,偏偏保健品到了中国就成了异端邪说邪门歪道。你看那些出国的,好多都是购买保健品回国。
我就认识一位教授,三甲医院的医学教授。去美国一趟,听美国人忽悠,某某保健品能治他的腿疼。买回来吃了以后不起作用,给骗子打电话,骗子说你还要再买三个疗程。
低级的骗术,他只需要给你编织一个愿望,对于没有相应知识水平的人很容易就可以上当。这种低端骗术只能欺骗得了10%,甚至百分之几的人。
而那种高端的骗术,她会用90%的科学理论去包装,它只需要参入10%的谎言,就足以让一个高学历,受过高等知识训练的人上当受骗。
所以权健保健品这件事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
生活依旧继续,该交税的人还得继续交税。不过是换个收税的人罢了。
5、保健品这个行业大家觉得怎么样,市场行业如何?
保健品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刚性需求不断增长保健品行业基本概况
保健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保健品无论是那种类型,它都有出自保健目的,不能速效的,但长时间服用可使人受益的特征。
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大体可以分为一般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化妆品、保健用品等。保健食品具有食品性质,如茶、酒、蜂制品、饮品、汤品、鲜汁、药膳等,具有色、香、形、质要求,一般在剂量上无要求。
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受益于经济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保健品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保健品行业规模从2002年的442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37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10%。预计到2018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614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12%,2022年将达到3,572亿元。
保健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保健品与药不同,消费者服用保健品后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从而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安慰剂效应”:即保健品需要长期服用,且高价格保健品的效果更佳,因此保健品天然具备较高的品牌溢价和较强的提价能力,无论从消费量还是价格上,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消费升级以及保健品的消费者教育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预期国内保健品市场维持高速发展。另外,从行业集中度看,保健品行业仍较为分散,CR3/CR5分别为23.8%/34.3%,未来提升空间较大。
保健品企业数量分析
国保健品制造企业平均毛利率可以达到40%以上,净利率在15-20%之间,较高的利润、监管不严、进入门槛低等原因共同导致大量中小型企业先后进入,厂商数量众多。截止到2017年我国约有2317家保健品生产企业,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前二十名的企业销售收入仅占38.6%的市场份额,市场末端长尾存在着众多规模较小、品牌不知名的地方企业。
国民购买力增强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购买力快速增长,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也随之增长,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一方面,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2016年达到2.38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16%;另一方面,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也快速增长,2016年增长到1,307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74%。
刚性需求增长
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规划中,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以及大健康产业将进入蓬勃发展期。结合人们的健康需求,都将激发保健食品市场持续不断发展的是我国健康需求的巨大刚需。当前保健食品的市场格局、营销模式要求企业研发的技术和方法不断增加,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来满足不同需求提供更多的手段。在营销手段上,除去传统商超和直销等渠道外,微信营销、电子商务等也渐成主流,销售手段日趋多样。
发展空间大
我国保健品品牌和发达国家品牌发展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品牌、质量、服务价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均与国外品牌有差距,消费者对于国外保健品品牌的倾向性也反向刺激国内品牌加速改革和提升,用市场力量倒逼行业转型升级,从需求端促进保健品行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拉动行业空间放量增长。
6、保健品行业为什么有这么多质疑
保健品行业乱象频出
作为一位知名演员,林志颖为何也会涉足保健品行业?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可观的利润可能是林志颖涉入该行业的重要原因。
根据工商总局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共有2006家,2012年产值约2800多亿元。而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行业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丰厚的利润,给了许多保健品商家发财的机会。
但是由于我国保健品行业历史短,目前还有许多不规范之处,乱象频出。产品多如牛毛,且质量良莠不齐,违法、违规添加普遍,虚假广告满天飞,许多不良商家依靠这些获得了高额利润。
有关资料显示,国内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中,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2%,更多的是投资1000万元甚至10万元以下的企业,该类企业占全部厂家的50%。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夸大宣传的现象,有相当比例的保健食品为假冒产品。
一位曾从事过保健品销售的人士告诉记者,国内的保健品行业很不规范,许多保健品并没有太好的效果,很大一部分保健品都会违法添加西药成分,不仅价格高昂,而且有时候会对身体产生极大的副作用。
风头过后又开张
面对着保健品市场的乱象,自今年5月始,国家食药总局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保健品“四非”专项整治: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生产行为,如地下黑窝点生产或企业未经许可生产保健食品等;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经营行为,比如经营假冒保健食品文号、标志以及未经批准声称特定保健功能产品,以会议讲座等形式违法销售保健食品等;打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如在生产减肥、辅助降血糖等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等;打击保健食品非法宣传行为,如在广告中夸大功能范围、宣称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等。
据记者了解,保健品“四非”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许多从事违法保健品销售的公司业务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一些涉嫌违规公司被迫关门以躲避“风头”。但是,更多的公司又会重新开张。
曾在南京一家保健品推销公司打工的赵某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由于整治,他所在的公司暂时关门,但最近一段时间老板打电话给员工,要重新开张了。据他介绍,他所在的公司主要通过电话方式推销保健品,而推荐对象多是一些中老年人,公司通过一些非法途径购买这些老年人的资料,然后有针对性地向他们电话推销保健品。“销售价格一般都在产品采购价格的10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0倍。”据了解,通过这种方式推销的产品,即便有一部分保健品被退货,公司利润依旧可观。至于产品来自哪里,通过什么渠道购买,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只有老板清楚。
保健品的高利润,也已经是该行业的共识。记者在北京的一些药店采访时发现,几乎均有保健品销售,许多保健品的价格从100元到1000元不等,一位药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产品的进价大约仅是销售价格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且一些销售人员表示,药店如若不顺带销售保健品,则几乎无利可图。
法律法规亟须健全
通过虚假宣传销售“三无”保健品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最近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也多次曝光各地非法生产和虚假宣传保健产品的事件,将保健品行业的潜规则暴露无遗。比如,央视报道的所谓胶原蛋白其实并没有商家所宣传的那么“功效神奇”,对人体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但消费者在强大的舆论宣传下,不明就里上当受骗。此次,方舟子也针对林志颖所宣传的胶原蛋白进行了抨击,他认为胶原蛋白完全没有林志颖所宣传的功效。
但是方舟子对于这些现象也只能进行揭露。“我揭露了那么多骗人的,有几个受到法律制裁了?比如几年前有个台湾来的保健骗子‘排毒王子’林光常,我揭露了以后他在大陆仍然风光,等回台湾了才被抓起来判刑。”方舟子在微博中称。
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无疑对保健食品监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可以吊销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保健食品审批长期处于“只进不退”的状态,一旦拿到批准证书就没有被吊销的风险,从而给违法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还应健全保健食品标准体系,加强检测体系建设。
7、新广告法对保健品企业都会破产吗
不可以········你问这方面的问题应该是专业人士呀,怎么专业人士问这么浅显的问题。
新广告法对保健食品的规定是不能明星代言,不能童星代言。
8、保健品行业的前景怎么样?
保健品行业还是有市场百的,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随着老龄化的加速,人们的营养保健意识加强。营养保健品市场将越来越繁茂。
目前中国保健食品的功能多集中在免疫调节、抗衰老、抗疲劳等领域,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产品功能分布将逐步发散,趋向合理,中药保健食品度、老年保健食品、职业保健食品、昆虫保健食品、海洋保健食品、第三代保健食品等是中国保健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数据显示,2006-2012年,我国营养保健品行业销售收入由159.06亿元增加至1130.6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8%。到版2015年,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在20%以上。照此发展速度,2015年,我国营养与保健品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950亿元以上,预计到2017年,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3300亿元左右。
目前中国保健食品的功能多集中在免疫调节、抗衰老、抗疲劳等领域,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产品功能分布将逐步发散,趋向合理,中药保健食品、老年保健食品、职业保健食品、昆虫保健食品、海洋保健食品、第三代保权健食品等是中国保健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9、国家对于保健品行业的管理为什么那么严?
保健品是一个新兴的词汇,大约在2013年左右,开始火爆全国,这跟人们保健养生意识的增强有很大的关系。但是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这个行业的阴暗面也凸现出来,大量的不法商家,卖着假冒伪劣产品,还夸大保健品效果,专门欺骗老年人。彻底的将这个行业抹黑。
而国家对于保健品行业的态度也是批评整顿,但是并不杜绝百姓食用保健品,那么保健品到底有没有效果呢?咱们就拿心脑血管类保健品来说,心脑血管类保健品中有几个必不可缺的成分,那就是叶酸、鱼油、白藜芦醇。
叶酸:分学术界已经有非常明确的研究数据证明,叶酸确实可以减小心衰风险。高血压花在你和不从叶酸也可以降低转变为血栓类疾病的风险,尤其是半胱氨酸升高的患者,更应该补充叶酸。
鱼油:鱼油可是心脑保健品领域的明星,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鱼油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是从欧美那边传过来的。鱼油能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LDL、VLDL,增加HDL,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病人可以多补充一些。
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是多酚类化合物,确实具有一些保护心血管和抗氧化的作用。心脑血管病人补充白藜芦醇对身体是有益的。美国宇航局也将富含白藜芦醇物质的花生定为航天食品,认为可缓解心血管疾病,降低血脂。
但是大家需要明白的一件事,那就是保健品不是药,也不能当做药品使用。虽然保健品对人有好处,那就好比吃饭和吃营养品,补充一些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你的血管是水管,保健品能够过滤水质,但是却不能拯救已经生锈的水管,有病还是得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