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州妇幼保健院妇科李桂林大夫怎么样,好不好
李桂林,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擅长妇科各种常见病与疑难病症的zd诊治,专长于运用妇科内镜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及腹腔镜下淋巴清扫治疗早版期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并擅长于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子宫切除及盆底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手术治疗。权
2、李桂林的难忘经历
1945年,配合苏军反攻日寇,抗联教导旅返回祖国,李桂林回到哈尔滨。李兆麟作为原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被任命为哈尔滨苏军卫戍司令部副司令,兼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一天,陈云同志的秘书刘达找李桂林谈话,说:“组织上决定派你担任李兆麟同志的贴身警卫员,你的任务很重啊!”
当时国民党对李兆麟将军恨之入骨,把他看成争夺控制权的眼中钉,国民党特务把李兆麟列为第一号暗杀人物。他们纠集了20多人分头行动,不但如此,还安排了两名特务伺机抓李桂林,想通过抓李桂林进一步加害兆麟将军。但李桂林从不单独出门,敌人的诡计无法得逞。
当时,李桂林还很年轻,政治上不成熟,对敌斗争经验就更少了。国民党利用李桂林的这个弱点,派来哈尔滨市市长杨绰庵的女秘书孙格龄,她经常讲一些对国民党政府腐败不满的话,赢得李桂林和其他一些同志对她的好感,特别是使李桂林对她失去了高度的警惕性,致使后来她有机会欺骗和杀害兆麟同志,给李桂林留下了终生难以抹去的遗憾和痛苦。
那是1946年3月9日15时许,兆麟同志参加了中共哈尔滨市委会议后,当车行至距办公处不远的地方时出了故障,兆麟同志坐在车里等候。恰在此时,哈尔滨日报社社长唐景阳坐着专用马车路过此处。便请兆麟同志坐他的马车走。兆麟同意了,李桂林一直目送他进了中苏友协院子里。
车很快修好,开回了中苏友协办公处。李桂林赶紧跑进办公室去看兆麟同志,但他不在。秘书于凯说,兆麟同志到水道街9号开会去了。于凯还把一封孙格龄给兆麟同志的信递给李桂林看。信上写着“下午3点请兆麟同志去水道街9号,商谈关于‘国大代表’的事情”。李桂林感到纳闷儿:兆麟同志没跟李桂林说下午有这么个会要去参加呀。再说,就是要去开会,也应该等李桂林回来一起去,这是规定啊!李桂林越想心里越没底儿,便急急忙忙跑着去了水道街。
水道街9号是座楼房,临街是一家服装店。李桂林走进去打听是否有人在这里开会,店主说不知道。李桂林通过旁边的门洞来到院子里,只见院里有三个男人,李桂林走上前去问:“你们看没看见刚才进来一位穿洋服大衣的男人?”他们说:“没看见。”
李桂林有些急了,马上返回中苏友协。正巧碰上了我党打入国民党市公安局当督察长的马亮同志。李桂林把情况跟他一说,他也感到事情不妙,立刻和李桂林折回了水道街9号,这时院里一个人都没有了。
市委书记钟子云同志听了情况汇报后,派宋兰韵同志和李桂林一起去苏联红军驻哈尔滨卫戍区政治部报告情况。苏军政治部的马主任听完情况汇报后,用十分流利的中国话让李桂林们同一名苏军军官及一个班的苏军士兵,马上再去水道街9号仔细搜查。
李桂林他们在水道街9号楼挨门仔细询问、搜查,但由于住户与苏军语言不通,搜查和询问都很费劲。李桂林他们一直干到半夜两点钟,还没有搜查询问完。
市委领导写了一封信,简要地把情况说了一下,让李桂林带上信去通河县面交陈云同志,并详细汇报情况。见到陈云同志后,李桂林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讲了一遍,并沉痛地表示是因为自己失职造成了李兆麟同志失踪的,愿意接受组织上的处分。陈云同志听了之后,好言安慰李桂林说:“李桂林同志,这事不是你的责任。李桂林了解你,也听到一些同志说起你,都认为你是个好同志,党信任你。”听了陈云同志的话,李桂林心里十分激动。李桂林从心里感激党对他的信任和爱护。
案子破获之后,在审讯杀害李兆麟将军的凶手时,李桂林才得知:刺杀李兆麟是国民党蓄谋已久、做了几手准备的。3月9日孙格龄以市长杨绰庵请李兆麟开会研究“国大代表”问题为名,把他骗到水道街9号。他们原想到这里来几个人杀几个人,因那天李桂林修车没有同去才幸免于难。
1946年4月3日,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哈尔滨市党政军机关和各界人士,在道里公园举行了隆重的万人追悼大会。兆麟将军的灵堂就设在市中苏友协院内,李桂林和兆麟将军的夫人金伯文及两个孩子,为将军守灵。
55年过去了,每当忆起和兆麟将军在一起战斗的情景,想起兆麟将军被敌人杀害的一幕,总是心绪难平,禁不住地要落泪。
3、2008感动中国的李桂林陆建芬对他们颁奖词的赏欣。
大爱至善 唐山13位农民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烛照深山 李桂林、陆建芬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死的光荣 武文斌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树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中流砥柱 经大忠
千钧一发时,他振聋发聩,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心系百姓、忠于职守,凸显共产党人的本色。
男儿榜样 李隆
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大写尊严 金晶
那是光荣的一刻!她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她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她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
点燃生命 吉吉
白的雪,红的火,刺骨的风,激荡的心。鹰失去了同伴,但山的呼唤让她飞得更高,她,是高山上绽放的雪莲。
华彩惊世 张艺谋奥运团队
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
太空中的第一步
傲拓天疆“神七”航天员
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这就是爱 韩惠民
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
特别奖授予全体“中国人”
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
人震撼的民族力量。
4、李桂林的个人简介
李桂林,男,汉族,1963年7月生,河北省景县人,副教授。1987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原焦作矿业学院)采矿系,历任河南理工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现任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5、求七篇文章!拜托了!
哥们你是博雅作文班的吧?我也在找这些文章呢。目前只找到了两篇貌似是的文章...................一碗南瓜粥
□王晓宇
和朋友一起去吃饭,我独独点了一碗南瓜粥,朋友打趣:“跑到大酒店里点南瓜粥,除了盛粥的器皿美丽精致之外,实在不见得有什么好处。南瓜粥的味道也不敢恭维,既不好吃还又贵,改天带你去郊区品尝正宗的南瓜粥。”
和朋友驱车数十里,到郊外一农庄,朋友的朋友归隐田园,在此隐居,我们前去叨扰。农庄里有果树花木绿色菜蔬,扁豆上架依秋风,南瓜附地而生,田头地垄,白色或黄色的雏菊见缝插针,在风中摇曳。
我偏偏喜欢南瓜,橙黄色,像灯笼,有些耀眼。早熟的被摘下来,一字排开在窗台上,在秋天的阳光下,看上去温暖明亮,像色调明快的油画。依旧趴在蔓上的,顶着喇叭状的黄花,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坦然、舒展。
生命的清新与美好,得到充分体现。感动之余,摘下一个南瓜,托在手上把玩,问了一个愚不可及的问题:“为什么有东瓜(冬瓜)、西瓜、南瓜,却没有北瓜?”朋友的朋友笑了,说:“北瓜也有,就是俗称的西葫芦,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因为味道不够鲜美,产量又低,所以人们不大认识它。诗经《豳风·七月》曰: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壶即葫芦。”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南瓜,葫芦科植物,三月下种,四月生苗,蔓可长到十余丈长,节节有根,附地而生。南瓜有中空的茎,叶子的形状像蜀葵却大似荷叶。八九月时开黄花,呈喇叭状,结的瓜很圆,皮上有棱如甜瓜,一根藤可结瓜数十个,瓜的颜色绿黄不一,经霜后将它收置于暖处。南瓜味甘,性温,无毒,能补中益气,但多食发脚气、黄疸,不能同羊肉一起食用,否则令人气壅。
中午,餐桌很丰盛,除了南瓜粥,还有玉米面饼子、炒扁豆、烤地瓜、拌土豆丝,清一色的素食。朋友的朋友给我们讲解了南瓜粥的做法:南瓜洗净,去皮,剥瓤去籽,切小块,和米一起煮,煮至香甜的气息渐渐弥漫开来,改小火,半个小时后,一碗温润的南瓜粥就煮好了。
经过一个夏天的日照和生长,秋天的南瓜是最有营养的。常喝南瓜粥可补中益气、清热解毒、降脂降糖,是现代人推崇的保健食品。
秋风渐起,喝一碗南瓜粥,会觉得香甜醇厚、暖心暖胃,身边的车马喧嚣、浮躁功利会渐渐退去,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得失之间,实在不值得计较太多,让我们的心回归安宁平和。乡野村趣,返璞归真,恬淡怡然,是秋日一碗南瓜粥给我的启示。
站台米线
□崔书君
我所说的并不一定是最正宗的地方小吃,却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小吃,尤其是在众多旅途中走马观花一望而过的地方小吃中最难忘的。
吃过开封米线,我却并没到过开封这个城市。那只是火车在开封站停车,无意中在站台邂逅的。
旅途中,到达每个站台后,站台上的卖货车推来推去是很常见的。我很少到站台上去买东西,贵是一方面,卫生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站台上卖的与火车上卖的并没有什么区别,无非是啤酒饮料矿泉水、香肠茶蛋大碗面等等,没有特别吸引人之处。
可是当列车缓慢行驶进开封站,大老远就看见站台上有一辆辆卖货车,热腾腾冒着一大团热气,冲天而起,在这个冬日里,给人一种热腾腾的温暖感。等到列车停稳,卖货车靠近,才看清,冒热气的是一个盛着热汤的大桶,旁边整齐地放着好几排白色的一次性碗,就像大碗泡面的碗,但它是六边形的,里边铺着一大块荷包蛋和五六块鸡肉,而更下边的米线是等到吃的时候才从底下翻出来的。一问,才五元钱。交钱,卖货人马上从大桶里舀出一大勺热汤,浇在碗里,顿时,碗里也是热腾腾的。急不可待地端回车厢座位,翻腾起来,透过雾蒙蒙的热气,碗里现出四种鲜艳的颜色:银白色的是米线,金黄色的是泛着油花的鸡肉,翠绿色的是韭菜和葱花,鲜红色的是小辣椒。还没吃,先让味觉和视觉抢了先。
等到吃完了,才发现一个车厢里至少有一半的人买了。从来没见过站台上的东西有这么多人买。我不知这个小吃是不是开封的地方特色,但它是没到过开封的我对开封的第一印象;我不知这小吃是否正宗,但我感觉它很真诚;我不知这小吃是不是最好吃的,但我觉得它是站台上最好吃的。
旅途还没到达目的地,我已决定回来时还要走这条线,只为再吃一碗,当然也可能是两碗三碗站台上的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