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不可保健食品

不可保健食品

发布时间:2020-07-09 20:07:54

1、医院不能卖保健品,食品,是有什么法规文件规定的吗?请问是几号文件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药品是指用于预防、百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度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物化学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从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是有区回别的,保健食品不能治疗疾病,所以,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答,也不能代替食品。医院不允许销售保健品主要也是这个原因。

2、新规规定保健品不能以保健功能命名吗?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国家食药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表示要对保健食品进行严格监管,明确保健食品基本定位,严格保健食品原料管理,规范功能声称管理,严格保健食品标签标识和广告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生产经营监督管理。

征求意见稿指出,要明确保健食品基本定位。保健食品是区别于药品和普通食品的一类特殊食品,包括补充正常膳食营养素供给不足的膳食补充剂和声称具有促进人体健康功能的食品。具有明确的食用量和食用方法、适宜和不适宜人群,不能替代正常膳食、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不能替代药物。普通食品不能声称保健功能。

征求意见稿表示,需严格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研究制定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原料目录是实行备案管理的保健食品原料的信息列表,包括原料名称、用量、对应的功效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以实现标准化备案、标准化生产。严格注册产品原料安全性、有效性审评,严禁使用成分不清、标准不明、功效不确切的原料。普通食品不得使用仅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

征求意见稿提出,要规范功能声称管理。强化功能声称科学依据的审查,功能声称应当具有充足的科学依据和判定标准。原则上,保健食品功能声称应经人体食用验证。根据科学共识、科学依据充足程度和人体食用验证情况,在功能声称用语中增加描述性的限制性用语,科学引导消费。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不得宣称产品的功效。

征求意见稿称,需严格保健食品标签标识和广告管理。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标注的内容应当与注册证书或备案信息的内容一致。规范保健食品标识管理,客观反映产品功能信息,避免标签说明书误导宣传,指导消费者科学选购。保健食品应当明显标注特殊标志,产品名称不得以保健功能命名。修订完善保健食品广告监管法规制度,明确证书持有人的广告主体责任,清晰界定广告违法宣传行为,加大广告监管和处罚力度,依托信用体系实行联合惩戒。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中应当重点提示“本品不能代替药物”。普通食品不得声称产品功效。

征求意见稿表示,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申请人研发主体责任,注册或备案申请人以及生产经营企业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请材料不真实、无法溯源复现或者存在重大缺陷的,不予注册。落实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生产经营保健食品必须经过注册或备案,必须获得生产经营许可。督导生产经营者建立有效运行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生产质量管理自查报告体系,对产品的安全性、保健功能及质量可控性负责。落实生产企业产品上市后评价责任,将上市后人群食用情况作为申请延续的必要条件,推进供给侧改革,为备案管理原料目录的制定提供人群食用数据支撑。

征求意见稿还称,要严格生产经营监督管理。严把生产许可、日常监管和消费安全把关。省级监管部门落实生产企业必备条件和产品质控技术要求的全面审查许可,对生产产品的安全性、功效性、质量可控性把关。基层监管部门严格落实“四有两责”和“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强化日常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和商业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商业欺诈、诱骗消费者购买等违法行为,及时将案件移送相关主管部门或公安机关。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市售产品的抽检监测,针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及相关问题开展核查处置。

3、保健食品到底能不能吃?

其实吧,百我觉得正常的健康人没有必要服用保健品,当正常人一次吃进过多高浓度度营养素,有效吸收的问程度并不如想像中理想,且摄取多样矿物质可能有竞争吸收或是互答相抵销的效果,此外,回吃过多脂溶性维生素( A、D、E、K)还容易累积在体内进而影响答健康,根本没有想像中神奇。

4、保健品,到底能不能保健

保健食品的作用是确定的,经过动物和人体试验,证实其声称的功能,并获得国家批准,才是保健食品。其功效是缓慢、隐性的,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疾病。如今,不论广播电视,还是报纸网络,保健品广告铺天盖地,减肥、降糖、增高、提智、补钙、抗癌等等,保健品几乎无所不能。许多该去医院找医生开药治疗的慢性病或者疑难杂症患者,比如糖尿病人,被广告忽悠长期吃保健品;而一些本来健康,无需服用保健品的青少年,却总在补脑补钙。保健品在百姓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多重而混乱,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从法律意义上讲,只有保健食品的概念,保健品、营养品、滋补品等都是俗称。我们常说的燕窝、虫草等营养滋补品,是按照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的理念延续下来,作为原料用于药品生产就是药品,直接食用就应属于普通食品。根据当前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包括了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和营养素补充剂两类食品。“经过国家食药监局审批,获得批准文号,并在外包装上印有小蓝帽标识的,才是真正的保健食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司司长童敏说。“保健食品的功效是缓慢、隐性的,与药品治疗疾病的快速、显性作用区分非常显著。”徐华锋强调,按照保健食品的审批管理办法,任何声称功能的保健食品都要经过动物和人体试验,证实其声称的功能,因此获得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是可以保证其健康功效的。 保健食品的核心作用是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疾病发生率,而不是直接治疗某种疾病。“就像汽车的定期保养,是必须做的,可减少汽车发生故障的概率,但不等于汽车不会出问题。出了问题就要送去维修,而不是以保养替代维修。”徐华锋举例解释说。保健食品是人们解决温饱问题后,对食品功能提出的新需求。我国传统保健食品历史源远流长,但由于缺乏深入的科学研究与工业化生产,在过去漫长岁月中并没有发展成为一个产业。“部分功能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违禁物品问题较为严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司监督处副处长郭海峰指出,不法企业利用人们希望快速见效的心理,擅自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违禁物品,如在减肥功能产品中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酚酞;在辅助降血糖功能产品中非法添加二甲双胍、格列苯脲,在缓解体力疲劳功能产品中非法添加西地那非等,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日前公布的《保健食品功能范围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将保健食品的功能调整为以下18项: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降低血脂,有助于降低血糖,有助于改善睡眠,抗氧化,有助于缓解运动疲劳,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有助于增加骨密度,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有助于改善记忆,清咽,有助于提高缺氧耐受力,有助于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危害,有助于排铅,有助于泌乳,有助于缓解视疲劳,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有助于促进面部皮肤健康。

5、一日三餐不能用保健品代替,为什么?

保健食品有着许多保健功能, 食用了保健食品,满足了自身的保健需要,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再为一日三餐而操心了呢?
保健食品是一种食品,是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机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它一方面可以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提供一定量的功能因子,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保健食品的生产一般为开发利用某一种含有功能因子的天然食品, 或从某些物质中提取一些有效的活性成分,再利用一定的生产工艺,将这些有效成分加入到另一种食品之中, 使含有有效成分的食品成为保健食品,从而使功能因子以食品为介质,进入人体, 对人体产生保健作用。所以,从本质上讲,保健食品也是一种食品,是一种特殊食品。 就食品而言, 目前世界上尚未发现一种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且比例适宜的食品,或每天只要食用一种食品,就可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全部要求。人体的生命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有着多种需要,这就需要每日供给各种各样的营养与非营养物质, 来满足生命活动中各种新陈代谢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保健食品虽为一种特殊食品,它并非万能食品,它可以为机体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与功能因子,但它只能为机体提供一定的保健功能,并非维持生命活动的全部功能, 它不可能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全部需要。如果每日仅食用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可能会实现,但其他的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也会受到威胁。所以保健食品功能的实现,与人体正常的生理要求的满足是分不开的。 只有在满足了人体生命活动新陈代谢的需要,即合理安排好一日三餐,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膳食中的不足或人体的特殊需要,适当食用一些保健食品,才能使保健食品真正体现出保健作用来。所以,在食用保健食品时,不能过分地迷信保健食品的作用, 应将一日三餐的合理安排放在首位, 保健食品只能起协同与补缺的作用。当然, 在机体处于特殊情况时,如病态时不能进食,只能依靠胃肠道外营养,则可以考虑用保健食品进行配合。
综合上所述,保健食品不能替代一日三餐,只能作为一日三餐的补充

6、根据广告法的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包含哪些内容

保健食品广告的特殊要求:

7、国家规定不能卖的保健品有哪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行为的通知》,明令禁止药店继续经营与药品包装相似、与药品同名或者名称相仿、宣传功能主治的非药品类产品。 这意味着从今年起,出售用保健食品,甚至普通食品冒充药品的“山寨药”将被严格禁止。

8、哪些保健品不能保健?

9、可用于保健食品不可用于普通食品的原料

不能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

*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共有59个。

*禁止使用国家保护一、二级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作为保健食品原料;禁止使用人工驯养繁殖或人工栽培的国家保护一级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作为保健食品原料。

*肌酸、熊胆粉、金属硫蛋白也明确不能作为保健食品原料。

*两个名单外的动植物物品(原料)不得超过1个。

*一个产品中使用的动植物物品(原料)不得超过14个。其中,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外的动植物物品(原料)不得超过4个。

10、为什么说保健品不可乱吃?

什么是保健品?许多人认为保健品是对人体具有某种功效的营养食品。其实这种认识太过表面化了。尽管有很多保健品我们可以选用,对身体确实是有益的,但在选择上还是应该慎重。
一般而言,保健品都是经过特制的、浓缩的或添加了某些添加剂的生理功能物质。再经过大工业生产,早不是什么天然食物了,更何况某些中药保健品的制作,实际上早已脱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而变成纯化学的生物制剂了。
中药的功效并不等于植物中药性的简单相加,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物基因工程。比如银杏叶有活血的作用,这是从植物药研究的结果得出的结论,但这不完全等于银杏叶在中药中所发挥的作用。再比如杏仁,中医认为它有宣肺开玄府的作用(肺主皮毛),因此它对皮肤有较好的理气及改善代谢作用。但从植物药研究的结果得不出这些结论,若仅取杏仁油用,也就丢失了上述作用,只能作为油参加化妆品的乳化过程,从而也就丢失了中药的性味归经作用。
保健品是供生理上有特殊需要或体质与正常人存在差异的人使用的,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但要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完成制作工艺产品,二是必须要合理使用,因人而异,切不可盲目选择,应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搭配。
举个例子,现在有很多儿童补剂和口服液,都标榜自己有长高长壮的功能,其实很有可能有激素的成分。人体之生长,纯为自然而然,若三五岁童孩,就较同龄人又高且壮,实在是因滥服保健品而拔苗助长了。当前儿童生理早熟现象,就足以引起我们对保健品的慎重对待。

与不可保健食品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