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舟曲县的社会事业
2003年,舟曲县获得州庆50周年文艺汇演获“集体二等奖”。
2011年,舟曲县为48个农民书屋配备桌椅、书柜等办公阅览设备。对64处不可移动文物点进行了保护申报,其中石门沟茶马古道遗址被确定为全省“三普”重要新发现之一。“巴寨朝水节”、“东山转灯节”、“天干吉祥节”、“舟曲摆阵舞”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为省级保护项目。扎实开展了“文化舟曲”建设系列活动,《舟曲县志》续编、《舟曲史话》及《铭记舟曲》、《震撼龙江》、《洪撼龙江》、《风雨同舟》等文史作品付梓印制。
2011年,舟曲县为166个行政村配发资源共享设备,全面完成4194套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和210个行政村农村电影数字放映任务。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程已完成机房前端改造,正在进行网络改造。开通农村调频广播站。 2003年,舟曲有各级各类学校数179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独立初中3所,九年制学校10所,完全小学46所。县委党校、县幼儿园、职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各1所。校舍总面积达9.39万平方米。全年在校中小学生23061人,教职工1042人,适龄儿童总数17079人,入学率为98.07%。
2011年,舟曲县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1%。全面完成41所学校撤并任务。63个教育灾后重建项目大部分已完工,义教危改项目前期顺利,寄宿制学校大灶增至19个。灾后舟曲一中三千多名高中师生千里大转运至兰州等地异地办学,824名高考生实现全部录取的历史最好成绩,一、二小受损学校3600多名学生集中到县一中上学。 2003年,舟曲县有医疗机构26个,医务人员417人,病床数312张。村级和个体医疗服务站(所)168个,人员168人。儿童计划免疫入保率100.00%,四苗覆盖率97.93%。
2011年,舟曲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6.66%,全年共报销补偿住院医疗费647.23万元。县医院综合楼重建项目完成十层主体,4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已竣工投用,201个村级卫生室重建维修工程已完工。
2011年,舟曲县按人均23元标准投入计生经费304万元,充实人员27人,配备工作用车24辆,计生率为97.66%,人口自增率为-1.66‰。 200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五十周年华典上,舟曲朵迪舞获全州第二名。
2005年5月端午,“首届拉尕山风情旅游节暨拉尕山庄开业典礼”在景区隆重举办,接着,8月30日、投资400万元的占单大桥,包括通往拉尕山景区的二级油路工程开工典礼在白龙江边举行。 拉尕山有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藏族服饰光彩夺目、珠摇环佩;格调迥异的藏族罗罗舞、摆阵舞、马铃舞,尤其是朵迪舞舒展欢快,已成为舟曲的“县舞”。
舟曲县是中国楹联文化县,“藏乡江南楹联诗词学会”,属楹联诗词爱好者自愿结合的群众性艺术团体,舟曲县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历史悠久,气候温和,有“不二扬州”,“藏乡江南,泉城舟曲”的美誉,有蜚声陇上的元宵节楹联灯会,逢年过节、乔迁立房、开业贺喜、婚丧嫁娶,创作、书写、悬贴楹联已成为舟曲城乡群众千余年来的一种风俗。 采花节,是舟曲县博峪乡藏族群众的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这天。
节日从五月初四凌晨开始,真正的节日活动是在五月初五举行。
舟曲元宵楹联灯会,元宵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欢度此节,各地民俗大同小异,而甘肃省舟曲县别具一格,独有特色,素有小扬州、赛扬州之称的舟曲元宵楹联灯会,据传:灯火兴隋唐,对联盛明清。活动主要由楹联松棚大会、十五庙会、黑十七、十九迎婆婆为主的内容形式组成。
楹联松棚灯会,在舟曲年小十五大,从正月初八始,县城四街两关就组建各自的灯会组织,划定各家地段,每家负责各自地段的立架、蓬松毛儿、挂灯等事宜。每年灯会由同街灯会会员轮流主办,每晚由各家自己点燃灯(现代用电灯)。至到十九晚,九街灯对列火树,万幅书联绽银花。家家走桥赏画,处处观灯吟联。
十五庙会,城内外所有寺庙大开山门,供善男信女顶礼膜拜。
黑十七,亦称黑社火。十月十七晚,灯内只斟少许油,灯亮不到一个时辰即全部熄灭,幼童背着背斗,黑面馍上插根蜡放在背斗底,倒骑驴,由大人牵着在街道下串游戏闹。并选一个当灯官司老爷,戴破草帽、红缨帽,手拿破扇,穿一白长衫,状若清时县令;乘坐椅,绑在梯子上,由年轻人抬着颠来晃去,敲锣打鼓,游过街道。意为驱除凶神恶煞,保佑平安。
十九迎婆婆(舟曲称圣母娘娘为婆婆)迎婆婆是遗留下来的一种带有浓厚色彩的民俗活动,是整个正月各种活动的高潮,犹如舟曲城的狂欢节。 沙棘,舟曲俗称反尖刺,主要分布在巴藏、曲瓦、立节、武坪等14个乡的山地,结果总面积约在6000亩左右,总盖度30%-60%,年产百吨左右。
柿子,生长在白龙江沿岸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川坝地区,有圆形、四棱形、饼形、牛心形、尖尖形多种,以圆形居多。色鲜味甘,营养丰富,价值仅次于桔、柑。主要分布在城关、江盘、憨班、大川、南峪等乡。
纹党,产于铁坝、博峪等乡,生长在海拔2000-2600米之间的高山林缘、灌丛稀疏的深沟地带,有晶党、散党、防党之称,有野生和家种之别,其根体硕大,肉质饱满,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生津之功能,是舟曲经营的大宗药材之一,远销四川、广州、天津、上海等地,同时也出口创外汇。
羊肚菌,别名狼肚采,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湿润地带,特别适应在针阔叶林区的草甸、山谷冲积扇、林间空旷地、森林采伐滑道边生长。羊肚菌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舟曲小吃,主食为蒸、烙、煮、炸、炒,蒸食类主要有蒸馍、馒头、花卷、包子、发糕等多种形式。
烙(烤)类烙饼用白面、黑面、玉米面烙者较普遍。用发酵后的面烙制的称起面馍,花馍馍,似锅盔。将饼稍烙后在锅中不断折叠,形成皱纹称锅花馍。
煎饼,多用荞粉制做,将荞粉搅成稀糊状,浇于锅边一圈,使之往下流,再用铲背抹平,烙一两分钟即熟。吃法有两种,一是和饼子一样切成4块,卷菜后食用;另一种是将炒好的细条肉、菜与切成条的煎饼混合,谓之炒煎饼。韭饼:在两张皮面中夹韭菜馅,周边压合后烙,涂上菜油,稍烙即熟,吃时,调进辣椒、醋、软香可口。 烧馍馍。用烙、烤、烧三种方法,将饼稍烙变硬后在大火旁烤一车,然后埋入烫灰中烧熟,脆而可口。
疙瘩儿,用杂面擀的面条叫疙瘩儿,如荞面疙瘩儿、燕麦面疙瘩儿、麦豆面疙瘩儿面等。杂面面条,均添加炒过的酸菜,佐以腌韭咸菜或苦根咸菜食用。
水饺,(扁食)。有瘦猪肉馅、羊肉馅、牛肉馅等,馅内入调料、葱末。韭菜饺子较普遍,农历二、三月上市和九月将收市的韭菜做饺子,味美,俗云:“九月韭,香破口”。饺子形状有元宝式、半月式。有湿、有干两种吃法:加汤食用,作臊子,称水饺。现多将饺子盛盘中,用蘸池就酱、醋、油泼辣子和蒜末食用。
削筋,用荞面或玉米面和成较硬的面团,用刀削片入锅,叫荞面削筋。
麻食子,将和好的面揪成指头蛋大小面块,用拇指在案上或草帽上压搓成筒状,加酸菜或臊子食用。
鸡肠子,用荞面,青稞面做,揪小面块,用手在案上搓成圆条,细如鸡肠,捞出加蒜泥等调料食用。面片较普遍,有擀面片,扯面片
米饭,有三种做法:出米饭、蒸米饭,连锅米饭。连锅米饭也称塌锅米饭,将米倒在锅内炒好的菜上,加水煮沸,后抽火焖一阵,味较前两种更香。过去米饭多用糜子所碾黄米做。
撒食类稠饭、搅团、拌汤等。玉米面稠饭最普遍,一般在饭水中先放入洋芋丁或粟米,煮软后撒面入锅,边撒边搅动,食时调炒好的酸菜及咸菜食用。撒面前将酸菜调入饭水中煮沸,撒成的叫菜菜饭。
搅团,近似稠饭,不加米或洋芋,俗话说:“搅团要得好,三百六十搅”。用擀杖快搅,后用勺背用力往锅底研揉,使其柔韧。玉米面搅团既可盛入酸菜汤中,也可在稠饭上斟上有蒜泥、辣汁的醋蘸着吃。荞面搅团多蘸蒜吃。
面茶,即油茶,用大油或菜油将面粉炒熟,撒入冷水中撒匀、煮沸,多加葱末、鸡蛋,或加核桃仁、杏仁。一般还倒入清茶。
炸食类多用菜油(菜籽油、胡麻油等)炸做。分甜、咸、素三种。面中揉进大油、鸡蛋,加椒水。做甜味在面中加蜜、糖;咸味分下茶、盘馓、麻花(馓子)、油饼等。下茶宽一寸、长四、五寸,中间分为3股,绞成辫状。盘馓,将面搓成如筷子粗细的环形条,盘曲弯成马蹄状。
炒食类有炒米饭,炒馍馍,炒煎饼等。炒米饭用肉、鸡蛋或用油、葱。
酸菜,日常饮食大多用酸菜做酸菜主要供冬春食用,多在农历十月用洋根煮做,将洋根礤成细条再加入切碎的“洋”根叶,淘净略煮,捞入大缸中或木筲中,菜上苫一层桑叶,压石。一般农户视家中人数多寡,做一、二缸或二、三缸,供一冬食用,是农家重要的副食。春秋菜多用甘蓝叶、萝卜叶和苦麻等野菜煮做。
咸菜,有粗细之分,细咸菜纯用韭菜制做。苦根咸菜,用野菜苦根儿腌制,味道芳香脆嫩。粗咸菜,主要用包心菜、甘蓝根、萝卜、胡萝卜、青辣椒切丝混合腌制。另有用白菜心加蒜瓣腌的蒜白菜。
泡菜,以甘蓝块、胡萝卜、包心菜、豆角、大蒜、蒜叶、黄瓜、莴笋等,用泡菜坛泡制。 肉食以猪肉为主,还有牛、羊、鸡、鱼等肉类。城乡年猪屠宰后,大肉剔骨卸成“连儿”,排骨剁为大块,用盐、花椒面擦抹,盛筐篮中,待七、八天脱水后挂于屋内,两、三月后收于缸中,即成腊肉,可久存味色具佳。漤臊子漤臊子约用一头猪肉的四分之一左右。肥肉先切成大块约煮半小时,俗称“紧肉”再切成肉丁,瘦肉生切成丁,将肥、瘦肉丁混合在锅中炒炼,加盐、调料,直至肉中水分炼尽,盛坛冷却储存,随时食用。
烧酒(土酒),多用青稞、小麦、高梁等作原料,碾皮除壳煮软,加曲发酵后,搅拌凉冷后装入酒缸中封口,半年左右可蒸烧。
黄酒类,按制做和饮用方式分为黄酒和罐罐儿酒(“车头酒”)。从缸中用淋子虹吸管淋出的叫黄酒,色金黄,一般红、白喜事用。另将酒粕盛于瓷罐加水煨于火旁,略煮插入竹筒吸饮,具有生津解乏,滋阴壮阳之功效,此为罐罐酒。用红谷与青稞酿制的黄酒叫“红谷酒”,可做药引或滋补酒,味甘甜。
甜酒,有干柿子酒、杷柿子酒两种。煮酒之法与烧酒、黄酒同,装缸时在酒醅中加入柿饼或粑柿子,饮用时加凉开水或凉水搅动,饮吃两便,多为盛夏解渴饮料。甜醅子亦为夏季饮料之一。农村中用过滤蜂蜜的淘蜡水,加酒曲发酵,酿成的酒叫蜂汤酒,也是饮料佳品。
罐罐儿茶,当地农民普遍有喝茶习惯,多喜饮罐罐儿茶,用装二、三两水的小陶罐,装满茯茶,加水煮,当地农民称“按茶”。农民劳动前,喝两三罐儿茶,可保一天不渴不累,精神充沛,几乎和食物等同重要,一日不可缺少,俗云:“头盅土,二盅茶,三盅才是顶呱呱”。按茶,加少许食盐。
炝罐茶先在罐内加少许食用油,待油熟时加茶叶,葱段炼炒一阵,再加水煮沸,味美。
酥油茶,冬春之间,用煮沸之茶水(粗茶或茯茶),冲入酥油小碗,可多次冲饮。现平日以冲沏清茶待客。
热豆腐,“点”豆腐不用石膏,而用天然硝水。豆腐箱内豆浆滚烫,卖豆腐的乘热用刀切块盛入碗内。豆腐雪白细嫩,香气四溢,浇上鲜红的辣子汤、色、香、味具美,令人一见即馋涎欲滴。辣子汁用菜油浇泼,加葱、豆豉及各色调料制成。时下,人们早点兴上街吃热豆腐。
洋芋搅团,砸洋芋搅团,先用光滑硕大的洋芋煮熟剥皮,盛在专用木槽中,用木榔头轻轻揉搓,待洋芋成团则用力夯砸,直至洋芋团变成一整块。洋芋搅团多配酸菜,苦根儿咸菜。酸菜用油加葱、辣子面儿和调料炒成,加水煮沸成为带浆水的菜汤。苦根咸菜切细加辣面用热熟油浇好。先在碗中盛小半碗带汤的酸菜。再将洋芋团夹成小块放入碗内食用,搅团柔软细腻,菜汤酸辣可口。
擀汤面疙瘩儿,擀汤面粉用荞麦加黄豆混合加工而成。食用,手工擀成,用刀切成细面条,佐以辣子酸菜浆水。
2、舟曲中西医结合医院怎么样?
舟曲中西医结合医院是2017-06-12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注册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注册地址位于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江盘乡南桥村。
舟曲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23023MA71UBDC5T,企业法人梁利家,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舟曲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经营范围是:内科(呼吸、消化科)、外科(普通外科)、妇科、儿科、医学检验科、五官科、口腔科、骨科、皮肤科、中医科(肛肠、老年病、针灸、推拿、理疗科、熏蒸室)、民族医学科(藏医科)、中西医结合科、药剂科、消毒供应室;保健品、土特产、预包装食品、民族用品、宗教用品、工艺品批发零售;广告制作(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舟曲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信息和资讯。
3、请问兰州客运班车到舟曲县都经过哪几个县?
你是要去兰州当地的汽车站,然后汽车,他们就会有这种列车的时刻表中间途径哪几个地方屏幕,上面都会有显示的。
4、全国哀悼甘肃舟曲
一般来说,哀悼日都是在灾难发生后一星期,也就是一周祭的那一天(或从这一天开始向后算的几天,如汶川大地震有3天),而国务院也是在其前一天对外发布公告,也就是说舟曲泥石流是在8号,如果要设立全国哀悼日的话,就应该是8月15号,而8月14号,国务院就会发布公告,到时就知道了!
【向在这场灾难中所有离我们而去的同胞们致哀!】
5、舟曲的火车站是不是甘谷站
舟曲目前还没有火车站。舟曲站不是甘谷站。 甘谷站站址位于甘肃省甘谷县新兴镇,邮政编码741200。建于1952年。位于陇海铁路甘肃天水段境内,与渭河相邻,距离连云港东站1478公里,距离兰州站281公里。隶属兰州铁路局陇西车务段管辖,现为二等站。
如果您打算去舟曲,须到兰州站下车。 兰州站下车后需到兰州汽车南站,那里有到舟曲的车。
也可以在西安下车,坐西安到武都的汽车,再从武都到舟曲,最迟下午4点有车发舟曲。
6、想从兰州到舟曲县城有直达车吗?在哪坐班车?多长时间能到,车费多少?谢谢了啊
有啊,每天6点半到8点半都有啊,在兰州汽车南站,需要7个小时左右,如果遇到下雪的天气,需要的时间会更多的,现在车费是102.5元
7、舟曲中藏医药研究院怎么样?
舟曲中藏医药研究院是2016-04-19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注册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注册地址位于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丁字河口工业园区。
舟曲中藏医药研究院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23023MA73RPN478,企业法人袁果,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舟曲中藏医药研究院的经营范围是:药品研究、保健品研究;药品、保健品、食品生产与销售、生物制品、蜂产品、乳制品、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的批发、零售;发展康复养生保健市场联盟店;药浴保健、外用药保健品提取物生产与销售,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技能(上岗)培训;发展临床医疗机构;制剂(制剂室)企业;中藏药材种植联盟企业(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舟曲中藏医药研究院更多信息和资讯。
8、甘肃省舟曲县在哪里
舟曲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
舟曲县,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公元1289年(元二十六年),立西固城军民千户所,1949成立西固县人民政府,1954年设立舟曲行政委员会,1955年改为舟曲县,1959年1月改名龙迭县,1962年恢复舟曲县,2011年,舟曲县总面积3010平方公里,辖2个镇、17个乡,210个行政村,403个自然村,总人口13.69万人,其中藏族4.6万余人,占34%。
9、舟曲的感人故事
那一夜,电闪雷鸣笼罩下的舟曲县城,正在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泥石流深深伤害着。
那一刻,王伟正带领5名战士在舟曲县看守所紧急转移犯罪嫌疑人。
电话,是王伟的妻子张蓉打来的。
在那样一个漆黑而又危机四伏的夜晚,一个女人、一个妻子,首先想到的总会是自己的男人。
可惜,在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没之前,妻子在无边黑暗中打给王伟的最后电话,他却没有接到!
从此以后,这个电话,王伟再也无法拨通!
妻子的电话再也打不通了
灾难已有征兆。
8月7日23时20分,正在和张蓉通话的王伟突然听到天空中发出“好像钢筋在水泥路上摩擦”般的刺耳声。
“张蓉,下这么大雨,闪电打雷,你害怕不?”觉得不对头的他赶紧问。
“有点害怕……”
“别怕!”听着外面水声越来越大,王伟催张蓉,“你赶紧穿上衣服跑……”
除了这几句简单的对话外,王伟已经记不清楚当时自己还说了些什么,但意识到情况危险的他匆匆挂断电话后,立即向中队领导汇报,紧接着吹响紧急集合哨,集合兵力,清点人数,要求每人带上雨衣和应急照明,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关键时刻,在中队工作2年多的王伟,对舟曲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比较熟悉。
短短20分钟后,山洪在县城迅速蔓延。按照预案,王伟带上应急兵力立即登上监墙,警戒并转移犯罪嫌疑人!
洪流紧贴着监墙呼啸而过。与看守所仅隔一个山包的三眼村随之传来的坏消息,让来不及喘口气的王伟的心,一下子又提到嗓子眼上:三眼村发生特大泥石流,大面积房屋被夷为平地。
舟曲县看守所位于县城的罗家峪,而张蓉和她的父母、妹妹住在三眼村附近的923林场职工家属院。
王伟赶紧掏出手机:一个未接电话,妻子打来的!
王伟赶紧回过去:无法接通!
再打,还是不通!
“狠心”男人没去找过妻子
天刚蒙蒙亮,在看守所忙了一夜的王伟,又蹚着齐胸深的洪水,带领战士边探路,边救人。
洪水遍地的舟曲,已经没有路可言。每往前走几步,都会有极度惊恐的老百姓扑上来,紧紧抱住官兵,哭着请求去救自己的家人。
需要被救的人太多了!早已成了泥人的王伟,恨不得再多长几条胳膊!
那天早上,王伟带领官兵先后救出23名幸存群众。
穿城而过的白龙江被泥石流堵塞成堰塞湖,进出舟曲的道路完全中断。
灾情紧急。正在中队检查工作的支队政委命令王伟带5名战士,从舟曲县城四周的大山上尽快开辟一条小路,引导前来救援的部队官兵。
在舟曲两年多,王伟还从没爬过这些看似近在眼前的高山,一路问,一路摸,当天下午,他们终于找出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
来来回回,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泥水夹着石子,王伟的脚上磨满了血泡。
随后,一支支救援部队,开进舟曲。
这两天,王伟带领战士一直在三眼村泥石流废墟上挖掘被掩埋人员。400米之外,就是妻子张蓉的家,那里至今仍泡在泥水之中,居民几无幸存。
这两天,这个“狠心”的男人甚至没有去找过妻子:在8日那天凌晨,在那样的情景下,在电话一直不通的时候,王伟也许就已知道,妻子没希望了!
尽管,他心里怎么也不肯承认这个无奈而残酷的现实。
大雨中,不停地拨那永远无法通的电话
8月8日,这个许多人再也熟悉不过的日子,在王伟夫妻此前的故事里,本应是一个美好的记忆:2年前的这一天,舟曲群众到武警中队慰问官兵,性格开朗的张蓉和王伟坐在一起聊天,初次相识,一见钟情。
可是,这无情的灾难……
这些天,王伟会经常回忆起从前,回忆妻子打给他的最后一个电话,那个成为他内心永远遗憾的未接电话。
张蓉比王伟小2岁,在舟曲经营一家化妆品店。2010年1月6日,两人走进婚姻殿堂。一个多月前,他们有了自己爱情的结晶。
王伟现在最害怕晚上。眼睛一闭上,仿佛就能看到妻子向他伸着手,叫着自己的名字……
王伟说,不知道这几天自己是怎么撑过来的,“好多人一见我就问,媳妇呢?那种感觉,绞心!”
王伟现在最大的希望是,等救灾结束后,找到妻子一家人的照片,把她们安放在一个洪水永远淹不到的地方。以后每年的8月8日,他都会在那个地方,给她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8月11日夜,隆隆的雷声和长长的闪电响彻灾后舟曲的夜空。
滂沱大雨中,在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上,王伟又一次拿起手机,不停地拨打着那个永远无法拨通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