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乾隆患怪病,太医确诊后很无奈,为什么低调开一方子:请与皇后同住百日?
据记载,乾隆得病了,得的是痔疮,但是太医觉得乾隆是君主,便不好开口,于是太医便开了一个方子让乾隆与他的皇后住上百日。因为皇后与乾隆感情好,太医觉得让皇后帮助乾隆治疗痔疮的话必定事半功倍。果然,在乾隆和皇后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乾隆的病情大有好转,甚至不到一百天,乾隆就觉得自己的身体恢复如常了。
在我国历史上,乾隆勤政爱民,经常日夜批阅奏章处理国家大事,但是日子久了,乾隆便觉得身体有些不舒服,尤其是屁股。后来,乾隆就叫太医来看,太医看了看,知道乾隆得的是什么,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太医碍于乾隆一国之君的身份也不好说出口。
其实乾隆得的是痔疮。有网友分析,乾隆夜以继日地批阅奏折,必定要坐很长的时间,那么坐久了,不活动,久而久之就会得痔疮,所以乾隆得痔疮也不奇怪。
但是太医就苦恼了,这痔疮想要治好,除了对症下药以外,还不能久坐,君主这么勤奋,该怎么避免他久坐呢?聪明的太医开了个方子,就是让皇后与乾隆同住百日,因为太医知道皇后和乾隆感情好,肯定不会让他久坐,定会偶尔拉着他走动走动。
乾隆照太医吩咐做了,果然,不出百日,乾隆便觉得自己身体恢复如常了。而在乾隆恢复以后,他的皇后为了不让人说闲话,便搬离了乾隆的住处,可见乾隆的皇后确实贤德。
2、乾隆御方药有什么作用
在清代皇宫里设有太医院,它是礼部管辖下的一个独立机构。太医院有院使(正职)、院判(副职)各11人和御医15人。这些御医是各地官吏推荐保举上来的,他们大多是学识卓著、医术高明、经验宏富的地方名医。
御医轮流在宫中值班当差,个个小心翼翼,谨慎从事。他们深知“事君有如共虎眠”,即使一点小小的过失或差错,也可能招来杀头之祸。但在宫中,你有多大能耐和才华都可尽管使出来,因为宫中药物众多,且质地优良、采集道地、配制齐备、炮制严格、称量准确、煎用及时,只要有好方子,就不必再愁其他了。
在皇宫里,不仅要用药给帝后们治病,也要有防疫的医疗措施。
光绪年间,京城流行瘟疫,宫中有不少人罹病,弄得人心惶惶。为此,众御医议了“避瘟丹”,其药物组成是:雄黄八两,鬼箭羽一斤,丹参一斤,赤小豆一斤,共研末,和蜜糖一起加热拌和做成药丸。方中雄黄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杀虫、辟秽、解毒之药;鬼箭羽能治恶疰;丹参有活血化瘀之效;赤小豆能解毒渗湿。四药合用,具有辟秽、解毒和避疫的功效,能用于预防某些急性传染病。
可是,这些瘟疫来势凶猛,据说“人若感触,十无一生”。于是,众御医们经讨论又挑了“避瘟丹又方”。其药物有:生甘草、南苍术、北细辛、黄乳香各一两,一并研成细末,加红枣肉半斤,做成圆饼。再将此丹放炭火上适当烟熏,可以保“三日无炭,一家免难”。方中还规定了按时令加药,即“入夏加干石膏一两”,以增加清热解毒作用;“入冬加朱砂五分”,以镇心安神。在“避瘟丹又方”中,细辛辛温宣散,乳香芳香开窍,甘草解毒,故称“药味寻常,其功立见”。
再则以苍术、艾叶烟熏消毒,原本就是我国民间一种驱邪避疫、预防传染病之举,确可消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经内服药加空气消毒等措施后,疫病缓减,渐趋平稳,得以平安。
3、康熙乾隆有哪些养生之道?
清乾隆皇帝活了88岁,得益于他42字养生诀:“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腿常运,面常擦,足常摩,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乾隆皇“四诀”养生
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乾隆皇帝,他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享年八十九岁,是中国自秦以来历代帝王中最长寿的一人。乾隆皇帝享松鹤遐龄,除了有优裕的生活条件外,养生有道,是主要原因。他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总结了“养生四诀”曰:“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吐纳肺腑:他几十年坚持黎明即起,做深呼吸运动,进行体操、太极拳等锻炼。每天早晚还各做30—40次叩齿活动,以固齿祛疾。
活动筋骨:乾隆皇帝自幼爱骑马射箭,更精于马术。当了皇帝后,常以骑射为乐,曾亲手一次射杀一熊二虎。八十岁高龄时,还骑马围射,千骑卷平冈。
十常四勿:“十常’是: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旅、肢常伸、肛常提;“四勿”是: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乾隆皇帝坚持经常做到“十常四勿”,说明他通晓养生之道,并常习之,是高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乾隆皇帝总结他自己常做的养生四诀中“十常”,都是我国古代导引术中的导引动作,根据有关文献注释如下:
1.叩齿:先叩大牙,再叩前牙,次数不限。然后以舌头抵上腭,再满口搅动,待唾液增多时,鼓漱十余下。有固齿功效。
2.咽津:即古代称服玉泉法。用舌抵上腭,待唾液增多时咽下。
3.弹耳:以两手掩耳,手指贴住脑后,然后以食指压在中指上,再用食指弹后脑部二十四次,能去除项后风池穴的邪气。
4.揉鼻:以两只手指按捏鼻梁左右三十五下。可却鼻疾。
5.运睛:将双眼向左右运转各十四次,紧闭片刻,忽然大瞪。经常行之,能使内障外翳自散。
6.搓面:静坐闭目,以两手搓热拂面七次,以漱津涂面,行之半月,可使皮肤光润。
7.摩足:两手左右交互,擦脚底涌泉穴二十四次,可以明双目。
8.旅腹:宽开裤带,用两手摩腰眼二十四次,可以固精。
9.伸肢:也就是做些强度不大的健身体操,包括两臂左右如挽弓,或两手双拓如拓石;或高坐伸腿。各二十四次,以去四肢风邪。
10提肛:临睡前,在床边平坐,然后闭气,以舌抵上腭,以目视顶门,同时收缩肛门,用两手擦摩两肾穴各一百二十次。常做此功,可以通气血,大有益处。
适时进补:根据身体需要,按照季节、气候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吃一些保养身体的滋补品。
此外,乾隆皇帝还喜爱游览、书法、垂钓等有益健康的活动。他六次下江南,三次上五台山,游历南北方各地名山大川、文物古迹、园林殿宇、水榭楼台,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增广知识,激励志气,陶冶性情的目的。乾隆皇帝晚年,还在故宫西侧为自己退位后颐养天年,修建了一所御花园,全园面积不足六千平方米,但是亭阁楼台,曲径画廊,古树奇花,假山怪石,尽收江南林园之美。他爱书法,书宗赵松雪,用笔有神,圆润遒俊,常在游历之处留御笔诗文。乾隆皇帝还喜欢垂钓,他在巡游江南时常在扬州小金山西侧的瘦西湖垂钓,至今瘦西湖犹存乾隆皇帝钓鱼台遗址。
4、乾隆方头通,想知道真的假的,价值多少钱
保真,价值5元。
5、乾隆的滋补秘方是什么?
秘方之一:汤补
乾隆爱喝汤,御厨将各种药材按比例配比后研磨,同牛肚一起放入锅内汲取养分,共煮六个时辰熬制成汤,传说此汤方可以延缓衰老、滋阴壮阳。现在多用牛肚、牛骨,放入当归、党参、枸杞等中药炖煮两三个小时。
专家点评:喝汤对身体很有好处,第一,煮汤时间比较长,肉或是骨头,包括放的当归、党参这些中药,煮的时间长不管是药效成分还是营养成分都溶解在汤里,容易吸收,特别是对脾胃功能不好的老年人。第二,冬天气候干燥,汤既有营养水分又多。第三,汤有御寒的功能。
秘方之二:酒补
乾隆喝酒很有节制,一是适量,二是根据不同季节喝补酒。在众多的补酒中,乾隆皇帝最喜欢的一种补酒是松龄太平春酒,每到立冬进补乾隆就常饮这种酒。
专家点评:酒本身有活血御寒的作用,如果再放入药材,药溶解在酒里起到滋补作用。另外,药酒是药不是酒,如果把中药放进酒里再喝这就是药,是一种中成药制剂,所以一要控制量,二要对症,三要看体质合适不合适。
秘方之三:人参
乾隆之所以能长寿,除重健身之道,当是药饵补养。而清宫药养之品首重人参,据乾隆朝《上用人参底簿》记载,自乾隆六十二年十二月初一时,至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时,乾隆帝共进人参359次。
专家点评:人参有四大特点,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和益智安神。为什么乾隆没吃出问题呢?关键是量掌握的好,他每天不超过3克,从50岁以后经常不断的吃,吃的方法还很科学,人参切成片放在嘴里含着,含着有两个好处,第一药进得均匀,第二促进唾液的分泌,唾液腺可以帮助消化。
6、乾隆养生六方之首是什么?
乾隆当了60年皇帝,活了89岁,在中国古代总共200多个皇帝,是最长寿的。乾隆曾把自己的长寿秘诀总结为16个字:“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其中“十常”是指: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四勿”是指: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7、乾隆有什么养生方法?
中国皇帝寿命最长的首推乾隆,活了89岁。清宫医案专百家研究认为:乾隆爱好运动,喜欢狩猎,洗温泉和听音乐。乾隆还注意“节饮食,慎起居”。他说:“老年人饮食宜淡薄,度每兼蔬菜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据记载,他有16字养生之道:“吐纳肺腑”,即黎明即起,问起身后做深呼吸运动;“活动筋骨”,即多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十常四勿”,即齿常叩答,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眼常动,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专勿语,饮勿醉,色勿迷;“适时进补”属,即进入老年之后,需要营养较多,要多吃一些富有营养的滋补品。
8、乾隆御方肾宝组合是真的假的
假的,古时医学永远比不上现代医学,别相信什么宫廷秘方,祖传秘方的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