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民间游戏对健康起到什么作用
长期进行民间游戏可使幼儿耐力以及抵抗力得到加强。民间游戏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不管是音乐,体育,还是美术类型的游戏, 基本上都离不开一些基本运动如:跑、跳等,而这些运动又是人们进行身体锻炼所必不可少的,它及适应幼儿好动的特点,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也是强化身体 机能的过程。如“抓尾巴”,要求动作敏捷,反应灵活,不仅能训练幼儿的奔跑能力而且能锻炼幼儿的躲闪能力,而且。“跳房子”能训练幼儿全身运动,有双脚跳,单脚跳,跑跳,蹲跳等。在室内则可进行拍皮球,接气球等大肌肉活动的游戏,这些游戏幼儿喜欢,参与性高。因此小朋友不会因为跑两下就喊累,也不 会因为不小心摔到地上而叫疼。更为重要的是,锻炼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通过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使幼儿身体得到锻炼,抵抗力也随之增强不会随便生病。
2、幼儿保健理念发生转变的表现有哪些?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纲要》遵循《幼儿园管理规程(试行)》的精神,从幼儿教育的基础理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出发,具体地规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容、目标以及基本的实践规范和要求,它从现代教育的人文和科学的角度出发,强调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索、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中国幼儿教师的观念得到了重大的转变。认为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目的:幼儿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很长的时间里,幼儿教育只是作为初等教育的附属品,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儿童上小学做好准备,而忽视了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到后来,由于大力提倡幼儿教育以及家长自身观念的转变,幼儿教育的目的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家长们认为借助各种幼教的手段大力开发幼儿的潜能,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位神童来。所以就从胎教开始一直到孩子出生之后提前认字提前走路,然后又是上英文班,又是上艺术班,给孩子安排了无穷无尽的学习内容,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其实,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神童,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头脑灵活、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品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孩子。令人欣慰的是,目前这种教育目的观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 幼儿园的教育开始以儿童自身发展为最终的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观的转变直接引起了其他方面的转变。
二、教育内容:幼儿园曾经长期存在着一种惟智现象,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教育开始进入幼儿园。依照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的面发展。从最初的重视智育到现在的五育并重,这种转变反映了了中国幼儿教育的一大进步。
三、教育方式:传统观念上,我们习惯与整齐划一,因为这样便于管理。在很长时间内,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以老师讲解为主,跟小学、中学的教育方式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以前在幼儿园里,老师总会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后,乖乖坐好不准动”;“小朋友跟我读„„”然后就一遍一遍的重复;还有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会在黑板上画一副示范画,打分是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逐步屏弃了这种刻板的、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推行赏识教育,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尤其是新技术蓬勃发展以后,许多幼儿园引进了多媒体教育手段,使幼儿园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许多幼儿园开始改变以前的“家园不同步”的现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努力做到家园同步,发挥幼儿教育的最大作用。同时开始最大程度地利用社会其他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从总体上讲,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教育方式是为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服务的。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相对于以前已经是很大的转变了。
四、师幼关系: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总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不光幼儿这么认为,甚至连老师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这就给幼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从本质上看,教师与幼儿都是独立的人,都有人格的尊严,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都有生存、学习、游戏、娱乐、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权利,教师应当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幼儿的意见,赏识幼儿的优点和进步。目前提倡的是一种与幼儿对话的师幼观,强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要求幼儿教师“蹲下来与幼儿说话”——当然这种“蹲下来”的主张并非只是形式上的蹲下来,实际上这要求幼儿教师彻底转变自己的幼儿观和师幼观,把幼儿当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人,尊重幼儿的观念和选择。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人格上的平等。
以上是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当然在实际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解决。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大胆采用新的教育方式,真正实现一种“快乐式”的幼儿教育,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3、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有哪些?
我个人见解就系:要看你到什么地方做(大幼儿园还是小幼儿园)!因为要求不一样!我做的就是小的幼儿园,要求不高,但一定不能出错!如果系专业的就要卫校毕业或要有相关的毕业技能,像我这不专业的,也可以,但前提就系院长要信任你咯.当然要有基本的根基知识(像保育员技能技巧之类的).医术不强求,因为一般幼儿园都不能自己开处方的!保健员主要负责幼儿园幼儿的健康\安全及饮食卫生,还有很多很多琐碎事!!但,不用担心!!因为每年都会有组织学习相关的知识,只要你参加学习了,就会引用了..
如果你想直接应娉保健员,那你一定要有相关的毕业证,或相关知识技能技巧,才OK哦~关于成不成功..就要看你的运气和他要求了~
哈哈...我知的就是这些因为我也是岗被看上当保健员..因为我不是卫校的..有点困难..什么都不会~
4、幼儿大班健康《超级好宝宝》教案
设计背景
模拟厨房,道具 水果 蔬菜。
活动目标
1. 通过学习儿歌,知道多吃蔬菜对身体是有益的;
2. 培养幼儿从小要养成不挑食,不厌食的饮食习惯;
3. 通过幼儿画圈圈,加深幼儿对健康食品的印象。
重点难点
课前做个健康食品大游戏,以便提高幼儿兴趣,从而入手。
活动准备
道具;水果,蔬菜,牛奶,面食图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表,引起幼儿兴趣,并提问;
这些蔬菜,水果,牛奶,面食你喜欢吃吗?(喜欢)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表,并完整说出蔬菜的名字。
1.幼儿在模拟厨房里,挑出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并告诉其他幼儿这些蔬菜有什么营养。
2.教师教幼儿儿歌
3.幼儿练习儿歌
三.教师讲解蔬菜,水果,牛奶,面食对身体的益处.同时告诉幼儿不能挑食,偏食。挑食偏食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容易生病。
四.知道幼儿看书,请幼儿在爱吃的蔬菜,水果,牛奶,面食前用彩笔给圈起来。
儿歌, 多吃蔬菜身体好
大萝卜,水灵灵
小白菜,绿莹莹
西红柿,像灯笼
多吃蔬菜身体好
壮壮实实少生病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儿歌,要幼儿知道蔬菜是对身体有益的
通过对幼儿画圈圈,加深幼儿对健康食品认识。
5、幼儿园病毒灵事件为什么违背了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
“像幼儿园这种单位的医务室,肯定很难有专业的儿科医生。因为即使在全国,儿科医生都非常稀缺。很多大医院都很难找到专业儿科医生,何况幼儿园、学校的医务室。”保定市第一医院院长郭淑芹对记者说,正因为儿科医生的稀缺,使得幼儿园、学校在招聘医务工作人员时降低了门槛,导致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平难以达到要求。
“病毒灵”怎成“保健品”?
2010年原卫生部发布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中对托儿所、幼儿园的卫生保健人员及设施作出了明确规定。规定托儿所、幼儿园应设立相应的卫生室或保健室,负责保健和卫生工作。卫生室应当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保健室不得开展诊疗活动,其配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卫生保健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和保健员,需要取得《医师执业许可证》、《护士执业许可证》。
按照《办法》规定,托儿所、幼儿园保健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为儿童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消毒等工作,并未包括任何诊疗工作。而按照卫生保健部门的要求,在对儿童实施服药活动时,服药幼儿家长需向幼儿所在班提供相关处方证明,家长带来的幼儿用药当日登记班里当日服喂。
而据涉事幼儿园负责人交代,因了解到“病毒灵”可以预防感冒、增强抵抗力,为提高出勤率,因此给部分班级的幼儿服用,而此做法并未事先征求幼儿家长意见。
幼儿园医务工作监管亟待完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认为,此事件中园方给幼儿长期大量使用“病毒灵”类的处方药,从购药到保存直到最后的服用环节居然无人监管,其“畅通无阻”的程度令人费解。“幼儿园不合格保健医生随意给小朋友开处方药服喂,对他们的身体造成极大伤害。凸显了相关部门对幼儿园卫生保健的监管短板。”任建明说。
任建明表示,现在经常发生的是事后监管,而相关部门事前则往往更多注重审批。因此需要转变“重审批轻监管”的观念,把好监管关,让那些没有资质的“江湖医生”进入不了医师队伍。
郭淑芹建议,除了要加强对幼儿园保健医生准入的监管。也可以考虑通过一些“短平快”的方法集中强化培训一批人员进入幼儿园保健医生队伍中。同时由大医院与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给幼儿进行体检。“国内著名医学院应该多培养一些儿科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儿科医生队伍中,让‘德才兼备’的毕业生担任小朋友的保健医生,家长们才能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