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仙术武器刮骨好还是致命好
现在是致命好了,以前刮骨好是因为属性里边智力加魔防,刮骨了,减少属性,就等于给对方减少了不少魔防,所以打的血就多了,现在智力改了,不加魔防了,所以致命就好了如果对您有帮助
2、华佗刮骨疗毒有没有科学依据?
华佗(约公元145—208),汉末医学家。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〇八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也有说他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多岁的容貌,而且是鹤发童颜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但不能说,他的医学经验因此就完全湮没了。因为他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
华佗高明之处,就是能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学说。中国的医学到了春秋时代已经有辉煌的成就,而扁鹊对于生理病理的阐发可谓集其大成。华佗的学问有可能从扁鹊的学说发展而来。同时,华佗对同时代的张仲景学说也有深入的研究。他读到张仲景著的《伤寒论》第十卷时,高兴地说:“此真活人书也”,可见张仲景学说对华佗的影响很大。华佗循着前人开辟的途径,脚踏实地开创新的天地。例如当时他就发现体外挤压心脏法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这类例子很多。最突出的,应数麻醉术—酒服麻沸散的发明和体育疗法“五禽之戏”的创造。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麻醉剂,在华佗之前就有人使用。不过,他们或者用于战争,或者用于暗杀,或者用于执弄,真正用于动手术治病的却没有。华佗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又观察了人醉酒时的沉睡状态,发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术,正式用于医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的考证,麻沸散的组成是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自从有了麻醉法,华佗的外科手术更加高明,治好的病人也更多。他治病碰到那些用针灸、汤药不能治愈的腹疾病,就叫病人先用酒冲服麻沸散,等到病人麻醉后没有什么知觉了,就施以外科手,剖破腹背,割掉发病的部位。如果病在肠胃,就割开洗涤,然后加以缝合,敷上药膏。四五天伤口愈合,一个月左右,病就全好。华佗在当时已能做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一次,有个推车的病人,曲着脚,大喊肚子痛。不久,气息微弱,喊痛的声音也渐渐小了。华佗切他的脉,按他的肚子,断定病人患的是肠痈。因病势凶险,华佗立即给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待麻醉后,又给他开了刀。这个病人经过治疗,一个月左右病就好了。他的外科手术,得到历代的推崇。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中的一诗作了概括:“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可见,后世尊华佗为“外科鼻祖,”是名副其实的。
“五禽之戏”,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舒展的医疗体操。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五禽戏的动作是模仿虎的扑动前肢、鹿的伸转头颈、熊的伏倒站起、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等。相传华佗在许昌(县名,在河南省)时,天天指导许多瘦弱的人在旷地上作这个体操。说:“大家可以经常运动,用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华佗除系统地接受古代的医疗经验外,还能很好地重视和应用民间的医疗经验。他一生游历了不少地方,到处采集草药,向群众学习医药知识。在向民间找药的同时,还从民间搜集了不少单方,经常用这些单方来治病。有一次,华佗在路上遇见一位患咽喉阻塞的病人,吃不下东西,正乘车去医治。病人呻吟着十分痛苦。华佗走上前去仔细诊视了病人,就对他说:“你向路旁卖饼人家要三两萍齑,加半碗酸醋,调好后吃下去病自然会好。”病人按他的话,吃了萍齑和醋,立即吐出一条象蛇那样的寄生虫,病也就真的好了。病人把虫挂在车边去找华佗道谢。华佗的孩子恰好在门前玩耍,一眼看见,就说:“那一定是我爸爸治好的病人。”那病人走进华佗家里,见墙上正挂着几十条同类的虫。华佗用这个民间单方,早已治好了不少病人。
华佗由于治学得法,医术迅速提高,名震远近。他的同乡曹操,常患头风病,请了很多医生治疗,都不见效。听说华佗医术高明,就请他医治。华佗只给他扎了一针,头痛立止。曹操怕自己的病再发,就强要华佗留在许昌做自己的侍医,供他个人使唤。华佗禀性清高,不慕功利,不愿做这种形同仆役的侍医。加上他“去家思归”就推说回家乡找药方,一去不返。曹操几次写信要他回来,又派地方官吏去催。华佗又推说妻子病得厉害,不肯回来。曹操为此大发雷霆,专门派人到华佗家乡去调查。他对派去的人说:“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然有病,就送给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要是“虚诈”,就逮捕治罪。”不久,华佗被抓到许昌,曹操仍旧请他治病。华佗诊断之后,说:“丞相的病已经很严重,不是针灸可以奏效的了。我想还是给你服麻沸散,然后剖开头颅,施行手术,这才能除去病根。”曹操一听,勃然大怒,指着华佗厉声斥道:“头剖开了,人还能活吗?”他以为华佗要谋害他,就把华佗关到牢里去准备杀掉。曹操的一位谋士请求说:“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曹操不听,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邪?”竟然把这位在医学上有重大贡献的医生杀害了。临死,华佗把在狱中整理好的医著交给牢头说:“此可以活人”。没想到,这个牢头害怕,不敢接受。华佗只好忍痛,“索火烧之”。
华佗被害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了,但人民还永远怀念他。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里的一副对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总结了华佗的一生:
“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
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
华佗还是一名能运用心理疗法治疗疾病的专家。一次,一位太守请他看病,华佗认为经过一次大怒之后,他的病就会好。于是他接受了许多财物,却不给他好好看病,不久又弃他而去,并留下了封书信骂他。太守大怒,让人去追,他的儿子知道事情的真相,便悄悄拦住了去追赶他的人。太守在极度愤恨之下,吐出了几升的黑血,病很快就好了。
关于华佗医术记载还有,他曾经替广陵太守陈登治病,当时陈登面色赤红心情烦躁,有下属说华佗在这个地方,后来他就命人去请华佗,为他诊治,华佗先请他准备了十几个脸盆,然后为他诊治结果陈登吐出了几十盆的红头的虫子,为他开了药,说陈登是吃鱼得的这个病,告诉他这个病三年后还会复发,到时候再向他要这种药,这个病就可以根治了,并且临走告诉了他(华佗家)的地址,那年陈登36岁,结果果然陈登三年后旧病复发,并派人依照地址寻找,可是华佗的药童告诉陈登的使者说华佗上山采药还没回来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结果陈登39岁时就是因为这个病去世的,其实华佗的医术是很好的,只是那个广陵太守运气不好,没能等到他采药回来,这是华佗医治的所有病人的唯一的一个例外.(依据见《三国志•陈登传》)
华佗还十分提倡导引养生。他创编了“五禽戏”,就是模仿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和神态,来舒展筋骨,畅通经脉。五禽,分别为虎、鹿、熊、猿、鸟,常做五禽戏可以使手足灵活,血脉通畅,还能防病祛病。他的学生吴普桑用这种方法强身,活到了90岁还是耳聪目明,齿发坚固。
曹操患了头风病,每次发作都十分痛苦,闻得华佗医术超群,就把他召来,留在身边。每次发病时,华佗就用针刺他的鬲俞穴,头痛马上就停止了。但华佗心系百姓,不愿侍候王公贵族,便称妻子有病告假回家,又久不回朝。曹操十分生气,派人前去追查,发现他妻子无恙,便将华佗关进牢房,处以死刑。临刑前,华佗将一本书拿了出来,交给狱卒说:“这本书可以用来救人。”狱卒不敢收,华佗也不强求,便将书烧了。华佗被处死后,曹操头风病犯了的时候,无人医治,就越来越重,十分痛苦,但他仍在怨恨华佗,说华佗明明能根除他的病,却不一次治好,借此来抬高自己,就算不杀他,他也不会为自己治好病的。直到他的爱子仓舒病危时,才叹息道:“我后悔把华佗杀死了,否则我的孩子也不会死了。”
华佗是我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外科医生之一,他善用麻醉、针、灸等方法,并擅长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的方法并非建立在“尊儒”的文化基础上的中医学的主流治法,在儒家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主张之下,外科手术在中医学当中并没有大规模的发展起来。有些医史学家考证出,华佗所用的治疗方法在印度医学中有所记载,他使用的麻沸散中主要药物“蔓陀罗花”也是印度所产,因此他们提出华佗一生游历于中原各地,他很有可能是来自印度的天竺医生。这种说法虽不可考,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医外科并不是不存在,而且远在汉代,就曾经达到过相当高的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医学在理论和实践方法上的不断进步,大部分的疾病都可以通过针灸、药物等治疗方法达到治愈的效果,而这些痛苦大、损伤重、伤经断络的外科方法就渐渐被更加“文明”和“简便”的内治法取代了,这并不是一些人认为的中医的缺陷。相反,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造就的文明,中国特殊的文化氛围造就了中医学的特殊研究方法,在这种条件下,中医学同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其它医学只能使用外科方法解决的问题在这里却可以使用内治的方法达到同样的效果,不得不承认它超越的科学性和其理论的精妙深远。同时,这也是中医学一直以其理论凌驾于其他医学,经久不衰的根源所在。
华佗为何如此神奇
华佗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后汉书》和《三国志》均为他专门立传。华佗为什么这么出名呢?不只是因为他的医术!还有不可能的任务来突显他!以下几则故事说明他神!是有原因的!
1.据《三国志》记载,当时魏国丞相曹操患有“头风眩”病,发病时头部剧烈疼痛,每次都是华佗用针灸治好的,往往是针到病除。曹操想把华佗留在身边当侍医,华佗不愿成为他个人的御医,从而放弃为人民防病治病的机会,便借口“呆在许昌时间长了,思念故乡”,“求还取方”而告假回家了。后来,曹操派人“累书呼之”,华佗借口“妻子有病”,拒绝回许昌为操治病,当操探知其妻并未病时,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把华佗押回许昌处决了。华佗死后,埋葬在徐州王陵路,遗址至今尚存。
2.在周泰受重伤时,华佗医好他,所以后来有人向曹操推荐华佗时就说「江东医周泰者乎?」,后来关羽中毒箭,也是华佗帮他刮骨疗伤,后来曹操得到风延病,有人推荐华佗,华佗说要用利斧劈开脑袋才可以,曹操以为他是要来为关羽报仇,所以把他抓起来处死。
3.无论内、外、妇、小儿各科的疾病,只见他用药不过数种,针灸不过数处,多随手而愈。华佗更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尤其特别擅长外科手术,他发明的「麻沸散」,更开创了世界麻醉药物的先例。使患者以酒服下、失去知觉,再剖开腹腔、割除溃疡,洗涤腐秽,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华佗的医术是全面性的,近代西方学者并因此认为华佗是古代东方医学的杰出代表者,堪与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相媲美。欧美全身麻醉外科手术的记录始于十八世纪初,比华佗晚一千六百余年。「世界药学史」指出阿拉伯人使用麻药可能是由中国传去,因为「中国名医华佗最精此术」
4.华佗本是士人,一身书生风骨。数度婉拒为官的荐举,宁愿手捏金箍铃,在疾苦的民间奔走。行医客旅中,起死回生无数。他看病不受症状表象所惑,他用药精简,深谙身心交互为用。他并不滥用药物。他重视预防保健,「治人于未病」,观察自然生态,教人调息生命和谐。但对于病入膏肓的患者,则不加针药,坦然相告。他的精湛医术或许终将由现代科技赶上,是这种不贪富贵、看重生命的风范,使人怀念不已。
5.大家一定都看过三国演义!里面有一则是他帮关羽割骨疗伤之故事!这则故事不是华佗所为,但是的确有此事在当时发生!只不过是另有其人....怎么说不是他做的呢?以下解析:
华佗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就已经被曹操杀掉了,而此事在正史中是摆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之间的事情所以华佗不可能帮关羽疗伤!罗贯中果然是厉害呀!使用了移花接木这样技巧....将不可能的事情将他成为可能的事情!这样更突显了华佗是多么厉害的医生!称作神医。果真是无庸置疑!
华佗一生治学严谨,处方用药提倡少而精,每方不过几味药。在针灸时,他反对取穴过多,过杂。华佗没有留下什么专著,这是我国医学的一个重大损失。据传华佗临死前,把记录他一生行医经验的几部书交给看守他的狱卒,狱卒畏法不受,华佗也不勉强他,就含泪把书烧了。华佗的丰富医学经验,就这样湮没了。
关于华佗的记载还有很多,这是选子《三国志》的一段,颇有神话色彩。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旉。曾在徐州地区漫游求学,通晓几种经书。沛国相陈硅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任职,他都不就任。华佗懂得养生之道,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象壮年人一样。又精通医方药物,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掌握着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热,就让病人服饮,同时告诉服药的禁忌或注意事项,等到华佗一离开,病人也就好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也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刺感应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请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随即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病变部分,洗净伤口和易感染部分,然后缝好腹部刀口,用药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就好了,不再疼痛。开刀时,病人自己并不感到疼痛,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
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相同。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病邪泻下来,李延应当发汗驱病。”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疗法提出疑问。华佗回答说:“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他们也应当用不同的方法。”马上分别给两人服药,等第二天一早两人一同病好起床了。
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载着他去求医。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就停车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 就是证明。”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
广陵郡太守陈登得了病,心中烦躁郁闷,脸色发红,不想吃饭。华佗为他切脉说:“您胃中有好几升虫,将在腹内形成毒疮,是吃生腥鱼、肉造成的。”马上做了二升药汤,先喝一升,一会儿把药全部喝了,过了一顿饭的功夫,陈登吐出了约摸三升小虫,小虫赤红色的头都会动,一半身体还是生鱼脍,病痛也就好了。华佗说:“这种病三年后该会复发,碰到良医才以救活。”按照预计的时间果然旧病复发,当时华佗不在,正如华佗预言的那样,陈登终于死了。
曹操听说华佗善治病,就把他召去,让他常守在身边。曹操被脑神经痛所苦,每当发作,就精神烦乱,眼睛昏花。华佗只要针刺膈俞穴,应手而愈。……
华佗卓绝的医技,大都象以上所说的那样。然而他本是读书人,却被人看成是以医术为职业的,心里常感懊悔。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病情更加严重,就让华佗专门为他个人看病。华佗说:“这病近乎难以治好,不断地进行治疗,可以延长一些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看看,就对曹操说:“刚才收到家中来信,正想短时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为借口来推托,多次请求延长假期不肯回来。曹操几次用书信召他,又命令郡县派人遣送华佗返回。华佗自恃有才能,厌恶吃侍候人的饭,还是不上路。曹操很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他妻子确实生病,就赐赠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因此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要他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危,应该宽容赦免他。”曹操说:“不用担心,天下会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判决了华佗死罪。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守狱的官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脑神经痛仍旧没有好。曹操说:“华佗本来能够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根,想借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既然如此,如果我不杀掉他,他最终也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直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病危,曹操才感叹地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广陵人吴普、彭城人樊阿都曾跟华佗学过医。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因此以前修仙养道的人常做“气功”之类的锻炼,他们摹仿熊攀挂树枝和鸱鹰转颈顾盼,舒腰展体,活动关节,用来求得延年益寿。我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也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同时可使腿脚轻便利索,用来当作“气功”。身体不舒服时,就起来做其中一戏,流汗浸湿衣服后,接着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体便觉得轻松便捷,腹中想吃东西了。”吴普施行这种方法锻炼,活到九十多岁时,听力和视力都很好,牙齿也完整牢固。樊阿精通针疗法。所有的医生都说背部和胸部内脏之间不可以乱扎针,即使下针也不能超过四分深,而樊阿针刺背部穴位深到一二寸,在胸部的巨阙穴扎进去五六寸,而病常常都被治好。樊阿向华佗讨教可以服用而且对人体有好处的药方,华佗便拿“漆叶青黏散”教给他。药方用漆叶的碎屑一升,青黏碎屑十四两,按这个比例配制,说是长期服用此药能打掉三种寄生虫,对五脏有利,使身体轻便,使人的头发不会变白。樊阿遵照他的话去做,活到一百多岁。漆叶到处都有,青黏据说生长在丰、沛、彭城和朝歌一带。
3、刮骨疗毒的故事是真是假
历史上是有的 最著名的就是关羽刮骨疗伤
话说三国时,魏蜀吴恶战连场。有一次,关羽挥军攻打曹兵时,右臂中了敌人的毒箭。众将请关公班师回荆州调治,关公不允,说:“我不能因小小创伤,而误了军国大事。”
众人只好四方访寻名医。一日,来了一个自称华佗的医生,他说听闻关公中了毒箭,特来医治。这时,关公的右臂痛得厉害,正和马良下棋来分散注意力,以免自己露出痛苦的表情而乱了军心。
华佗看过关公的箭伤,说:“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理,恐怕便要废了!如果要根治,便得把君侯的手臂牢牢缚在柱上,然后我用刀把皮肉割开至见骨,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以线缝合,这才治得好,但恐君侯惧怕。”
关公听了,笑说自己不是世间俗子,不怕痛,更不用把臂缚在柱上;并命人先送上食物,说:“先生远道而来,请先用酒菜!”
关公陪着华佗吃了一会,便伸出了右臂,说:“现在就请动手,我照样下棋吃喝,请先生不要见怪!”
华佗也不再说什么,取出一把尖刀,请人在关公的臂下放上一个盆子,看准了位置,下刀把关公的皮肉割开。
关公吃喝如常,华佗气定神闲说:“我用刀把君侯骨头上的毒给刮走,这就好了!”
华佗的手法娴熟,话刚说完,手上的刀子已经在关公手臂的骨头上来回刮,还发出悉悉的声音,流出的血也几乎注满了整个盆子。将士见到这情境,也掩面失色,惟独关公仍继续下棋吃喝,面不改容。
不久,华佗把毒全刮走,敷上药,并把伤口缝合。关公要重赏他,华佗婉拒说:“因听闻君侯高义,特来医治!”说罢把一帖药留下,就头也不回,拜别走了。
4、色怎么就刮骨了?
古语有云: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酒自不必说,乙醇这东西,本身就是化工产品,医学上经常用其杀毒消菌,饮下此物,轻者眉飞色舞不知所云;重者口吐污物一片狼藉,什么肝硬化高血压都和它有关系,所以说毒药并不为过,但是这个色,怎么就刮骨了?中国人是好政治的,特别是中国男人,从古至今,走仕途乃是正道,过去的书生考取功名,现在的社会青年考公务员,皆是此理。所以,政治上除了特有的黑暗之外,钱、色是主要的调味剂,有的官因为钱坏了,这有很多例子。色么,我个人到没以为有多少。第一个,妲己。说人家多漂亮,是个狐狸精,商王因他坏了名声,弄得家破人亡。地二个,杨贵妃。说她奶子大,糊弄了唐玄宗,说什么唐玄宗为了她动用国务院专车,拉荔枝吃。有诗为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第三个,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吴家小三因为它叛变农民革命,出卖了民族气节。 放屁吧就! 说这些话的人,大抵是那些茶余饭后,一手抠着脚丫子,一手喝毒药的闲杂人等。说商王的时候,其感觉和现在说某某和某某的绯闻一样;本身就不可信的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其实,分明是自己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好像自己不是因为考不上功名才成为乡村野老的,而是因为自己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不愿做官了;找不到美女,那是好事,省得误国误家,耽误了自己的大事,其实呢,屁大的事没有,完全是嫉妒。色这个东西,是个好东西。古语有云:食色,性也。现在翻译成白话也就是说:为人不流氓,身体有情况。在生物学上讲,生物的生存目的就是繁殖,最大限度地找不同的异性繁殖,要想繁殖,能不流氓么?而且,据生物学家分析,生物都喜欢找漂亮的异性繁殖,因为这样可以有最优秀的后代。人应该是生物吧?难免迎合了这种论调。 再者说了,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色情史,色,乃是文化主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诗经·周南·关雎》,诗经么,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有学者研究:《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
5、关羽刮骨疗伤的主要内容
有一次他带兵出征,作战时中了敌人的毒箭,整个右臂都不能动弹了。大家请来了著名的医生华佗。华佗检查后发现,关羽右臂的毒已经侵入到了骨头里,普通药物根本没有办法治疗,只有割开肉皮,用刀子刮去骨头上的毒才能治好。
可当时并没有麻醉药。为了镇痛,关羽叫人拿来围棋,他一边与人下棋,华佗一边为他刮骨疗毒。他的注意力都在下棋上,一声都没有叫,一直等华佗刮完骨头上的毒,上好药物,缝好伤口。
手术好后关羽大笑着站了起来,伸伸胳膊说:“我的右臂又可以活动了,先生真是神医啊!”华佗则赞叹到:“我治病无数,像将军这样的,恐怕再没有第二个啦!
(5)现在刮骨保健扩展资料:
三国时代,魏蜀吴恶战连场。有一次,关羽挥军攻打曹兵时,右臂中了敌人的毒箭。众将请关公班师回荆州调治,关公不允,说:“我不能因小小创伤,而误了军国大事。”
华佗进来的时候,关羽正在大营闲坐,跟马良下棋。在与华佗见礼之后,华佗开始检查关羽的伤臂,然后指出,关羽中的是乌头之毒。
至于治疗的方法,华佗要立一根柱子,柱子上钉一个铁环,让关羽把手臂穿入铁环,然后用绳子紧紧绑住手臂。
华佗会用被子把关羽脑袋蒙住,再用尖刀割开关羽伤臂上的皮肉,直到见到骨头,然后用刀在骨头上将箭毒刮掉。这一切做完再用线把伤口缝合。
关羽听完之后,哈哈大笑,说:“原来就是这样啊,那太容易了,还要什么柱子和铁环啊!”他命人摆上酒席,自己连喝了几杯酒后,继续跟马良下棋,然后对华佗说,先生可以开始治疗了。
华佗拿着尖刀,叫一个小兵拿着大盆放在关羽手臂下面接血。华佗说:“我要动手了,您别吓着。”关羽回答:“我又不是普通人,哪里还怕疼。”
于是华佗就开始手术,割开皮肉看见骨头的时候,骨头已经发青。华佗用刀在骨头上一点点刮着,声音窸窸窣窣,边上看热闹的脸上都变色了。
可是关羽依旧喝酒下棋,一点痛苦的表情都没有。一会儿,骨头上的箭毒被刮完,而下面接血的盆子已经滴满献血。华佗缝合完,俩人又互相表达钦慕之意。
关羽夸华佗果然神医,现在手臂不疼了;华佗夸关羽是天神下凡,这疼痛居然也能承受。然后俩人就拱手而别。
6、历史上真的有关于刮骨疗伤吗?
有,只是并非华佗。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割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饮酒,言笑自若。
7、谁知道刮骨疗伤的故事
关羽刮骨疗毒的典故
华佗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医,历史上真有其人。据史料记载,关羽“刮骨疗毒”也确有其事。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况且《三国演义》上也有生动的描述。
其实华佗没给关羽“刮骨疗毒”。
据史料记载,关羽“刮骨疗毒”是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而华佗早在十一年前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就已被曹操杀害了。
三国演义》第75回,名医华佗为关羽行“刮骨疗毒”一节,料想大家都不会陌生。
神医华佗确有其人,他曾创“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首次使用药物全身麻醉而施行剖腹术的人。不过,历史上的华佗并未给关公治过箭伤,二人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华佗死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而关羽中毒箭则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的事,其间相隔11年,死人焉能医活人?
不过关羽中箭刮毒确有其事,这在《三国志·关羽传》已有记载,其详细情况与《三国演义》所述相似,但可惜书中没有记下医生的姓名。
罗贯中之所以将医生写成是华佗,大概因为华佗是当时的名医且擅长外科手术,治箭伤理更不成问题。如此“有根有据”,加之作者的生花妙笔,把故事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何人不信“刮骨疗毒”的真实性呢?
其实,古代有“刮骨”经历的勇将远非关羽一人。据《北史》载:长孙子彦坠马折臂,肘上骨起寸余,乃命开肉锯骨,流血数升,言戏自若,人以为“逾于关羽”。《宋史》记载:赵匡胤在北周时攻入寿春,“城中发连弩射之,矢大如椽,牙将张琼以身蔽之,矢中琼髀,镞甲着骨不出。琼饮酒一大厄,令人破骨出之,流血数升,神色自若。”南宋名将韩世忠也曾有“中毒矢入骨,亦用强弩括之”的经历。至明代,这样的例子也屡屡见载于史书中,不胜枚举。
不过,后人还是最佩服关羽,一则是关羽所处的时代较早;二则“大刀关公”这个勇猛无比的形象早已深入民心。加之《三国志》中的“伸臂令劈之,时方与诸将饮,臂血流于盘器,而公言笑自若”的生动描述,也令人觉得更真实可信。
《三国演义》有一段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故事写道:有一次,关羽在战斗中右臂被敌人射中一箭。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又青又肿,不能动弹。名医华佗听说关羽箭伤不愈,表示能为他割开皮肉,刮骨去毒。手术进行中,华佗刮骨的声音悉悉刺耳,周围的人心惊胆战,掩面失色,而关羽却依然饮酒弈棋,若无其事。等到华佗刮尽骨上的毒,敷上药,缝上线,手术告成,关羽便大笑而起,高兴地说:“先生真是神医。看,我的手臂已经屈伸自如,毫无痛楚了。”华佗也说:“我一生行医,没有见过象您那样沉着坚强的人,真是大丈夫!”
《三国演义》刮骨疗毒的故事,既夸张了关羽虎将非同寻常的大丈夫气概,又赞颂了华佗神医的高明医道,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至今还脸炙人口。
当然,华佗为关羽刮骨,只是一个演义故事。在史书《三国志》的《关羽传》里并没有说明为关羽治病的医者是谁,《华佗传》里也没有记载他为关羽治过病。何况,华佗发明了麻醉剂,也不必让病人去经受不麻醉就刮骨的痛楚。但是,华佗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生,却是实情。在史学家陈寿写的《三国志》和范晔写的《后汉书》里都有他的传记,留下了这位杰出医学家一生的光辉业绩。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民间医生,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瘟疫流行,他立志行医,为病人解除痛苦。为了绘人治好病,他攀山越岭,采集草药,行走四方。他的足迹遍及今天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部分地区。在治病采药的过程中,他的医学知识日益渊博,临床经验不断丰富。他精通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和针灸科,尤其擅长外科,后世奉他为外科的鼻祖。
华佗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医学遗产,他的诊断技术极为高超。据《三国志·华伦传》记载,有一天,华佗在路上遇到一个躺在车上的病人,这人因喉头阻塞咽不下东西。华佗听见了他的呻吟声,走过去看看神色,便对病人的家属说:“你到路旁的摊上去买三两蒜齑(ji基 大蒜末),加上半碗酸醋,调和了吃下去就可以治愈。”病人按他的指点服了药,立刻吐出一条很长的虫,病人很快好了。当这个人拿着虫子到华佗家去道谢时,见华佗家的墙壁上挂着同样的长虫,竟有十多条。
《后汉书》记载:有一位李将军的妻子病得很重,请华佗诊脉。华佗诊后说:“夫人伤了身子,胎儿已经死在肚里,没有下来。”李将军说:“确是受过伤,但胎儿已经下来了。”华佗说:“从脉搏来看,胎儿并没有下来。”李将军不相信华佗的诊断,过了一百多天,夫人的病势加重,再请华佗诊视。华佗说:“脉搏跳动如前。夫人怀的是双胞胎,可能因为生第一个孩子时失血过多,第二个孩子没能下来。现在胎儿已死,只好用针灸和汤药把他催下来。”华佗给她针灸服药后,便让一个妇女把胎儿从李夫人腹中探取出来,果然是一个死胎。
又有一次,华佗在盐渎(盐渎 今江苏盐城)一家酒店里看见几个人饮酒,其中一个人脸色不正常,便问他有什么病?那人感到很奇怪,回答说没有什么不舒服。华佗说:“从你的脸色来看,你有急病,千万不要再饮酒了。”但这个人毫不在意,结果在回家的路上感到头眩,从车上跌了下来。到家后,当天晚上就死了。
华佗在医治病人的过程里,遇到有些病,吃药、针灸都不管用,必须开刀动手术。可是动手术会引起病人的剧烈疼痛,甚至疼得昏了过去。这该怎么解决呢?华佗总结前人的经验,分析酒能使人麻醉的现象,就到处采摘能使人麻醉的中草药,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制成了一种麻醉药,叫做“麻沸散”。动手术之前,先让病人把麻沸散和酒冲服,等病人失去知觉以后,再开刀,手术就会很顺利。有一次,一个人肚子痛得很厉害,被送到华佗那里。华佗诊断是肠痈(yong拥),就是现在常说的阑尾炎。他对病人家属说:“针灸已经晚了,非开刀不可。”经家属同意,华佗给病人服了“麻沸散”,然后剖开腹部,割去溃烂的阑尾,洗净伤口,再用线缝合,在伤口处敷上药膏。四、五天以后,病人的伤口施合了。一个月左右,病人完全复原。华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应用全身麻醉动手术的医生。他发明的“麻沸散”,比欧洲开始使用麻醉药早了一千六百多年。因为他妙手回春,治好了许多濒危的病人,人们感激他,赞扬他,尊称他为“神医”。
华佗不仅在医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还重视预防疾病,提倡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他对弟子吴普说:“人的身体必须经常活动,但不能过度。经常活动能帮助消化,促进血脉流通。譬如门户枢纽,由于经常在动,就不容易被虫蛀。”他发展我国古代医疗体育“导引”的做法,仿照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五禽戏”。吴普按照五禽戏的规定动作,经常锻炼,活到九十多岁,还是耳聪目明,牙齿坚固。
华佗的一生,不慕名,不求利,一心为百姓治病。有一次,沛相陈珪(gui规)推举他为孝廉(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由各郡国所属的官吏和百姓中举荐。)当时被举为孝廉意味着做官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是进入仕途的重要台阶,为任何一个追慕名利的人,求之不得。但安贫乐道的华佗,却没有接受沛相的抬举。又有一次,太尉黄琬聘请他赴京,这又是功名利禄立时可得的机会。可是立志行医的华佗还是谢绝了。
但是,救死扶伤一生的华佗,最后却屈死于封建专制制度之下。事情是这样的:那时候,位居丞相、权重一时的曹操,患了头风眩即三叉神经痛)的慢性病。每次发病,心乱目眩,很多名医都无能为力。闻得华佗医术超群,曹操就差人请华佗诊治。华佗来到许昌,只给曹操扎了一针,针到病除,曹操的头就不痛了。曹操非常高兴,便把华佗留在身边当一名侍医。但是华佗不为名利所动,不久,他就托辞告假回家。到家以后,假托妻子有病,一去便不复返了。曹操大怒,一次又一次下令催促,仍不见华佗回来。盛怒之下,曹操命人把华佗抓回许昌,决定把他处死。临死之前,华佗拿出他一生行医的经验总结,交付给狱吏,说:“这是可以救人活命的。”请求他送出狱去。狱吏怕受株连,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向狱吏借了火,一生心血的结晶,倾刻之间,化为灰烬。医书没有保存下来,华佗也被杀死了。
华佗死了,但是华佗的名声却长期活在人民中间。直到今天,我们常常把良医称为“华佗再世”。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神医”,在他的家乡安徽亳县和他曾经行医的江苏徐州等地,都建有华佗庵、华伦墓、华祖庙。在毫县的华馆庵中,还有他的塑像和传世的华佗验方。
8、刮骨疗毒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却说曹仁见关公落马,即引兵冲出城来;被关平一阵杀回,救关公归寨,拔出臂箭。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关平慌与众将商议曰:“父亲若损此臂,安能出敌?不如暂回荆州调理。”于是与众将入帐见关公。公问曰:“汝等来有何事?”众对曰:“某等因见君侯右臂损伤,恐临敌致怒,冲突不便。众议可暂班师回荆州调理。”公怒曰:“吾取樊城,只在目前;取了樊城,即当长驱大进,径到许都,剿灭操贼,以安汉室。
岂可因小疮而误大事?汝等敢慢吾军心耶!”平等默然而退。众将见公不肯退兵,疮又不痊,只得四方访问名医。忽一日,有人从江东驾小舟而来,直至寨前。小校引见关平。平视其人:方巾阔服,臂挽青囊;自言姓名,乃沛国谯郡人,姓华,名伦,字元化。因闻关将军乃天下英雄,今中毒箭,特来医治。平曰:“莫非昔日医东吴周泰者乎?”佗曰:“然。”
平大喜,即与众将同引华佗入帐见关公。时关公本是臂疼,恐慢军心,无可消遣,正与马良弈棋;闻有医者至,即召入。礼毕,赐坐。茶罢,佗请臂视之。公袒下衣袍,伸臂令佗看视。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公曰:“用何物治之?”佗曰:“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佗曰:“当于静处立一标柱,上钉大环,请君侯将臂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无事。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环?”令设酒席相待。
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关公箭疮既愈,设席款谢华佗。佗曰:“君侯箭疮虽治,然须爱护。切勿怒气伤触。过百日后,平复如旧矣。”关公以金百两酬之。佗曰:“某闻君侯高义,特来医治,岂望报乎!”坚辞不受,留药一帖,以敷疮口,辞别而去。
9、刮骨疗毒是什么???
10、关羽刮骨疗伤时是在现在的哪个地方
历史上真实的是在荆州。天下大雨把曹操派来的七军在襄阳外面。然后被水淹了。他就趁着机会灭了七军。然后自己中了一箭,实际也不是华佗治疗的。因为华佗当时都已经死好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