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健品真害人
当然可以告它们,这属于犯罪的,他们这些骗子,唉。。。就专门骗你妈妈这种容易上当的人,以后告诉你妈妈,不要上当了
2、2017年央视315大会曝光了哪些不合格的产品
3、麦道夫骗局为什么被揭穿
麦道夫全名是伯纳德,麦道夫,美国纳斯达克前主席,在任期间,操纵一支对冲基金给投资者造成了至少500美元的损失,因其面临高达70亿美元的资金赎回压力无法支撑,被其儿子告发,麦道夫骗局被揭穿。
麦道夫的从业记录“白壁无瑕”,事发前被认为是一个传奇的投资专家,在麦道夫公司网站上的广告词是这样写的:客户们知道,伯纳德,麦道夫本人追求完美无瑕的从业记录,致力于公平交易,并保有高尚的道德标准,这些一直以来都是本公司的标志。
麦道夫惊人的业绩记录其实都是伪造的,利用了人们追逐高额回报的心理,鼓励人们投资,伪造数据,创造虚假繁荣,就是我们俗称的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以高额回报做诱饵,吸引投资,由于没有实际业绩做支撑,最后骗局破裂,使客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3)2017保健品骗局扩展资料
麦道夫骗局有如下几个破绽,最后也因为这几个破绽导致骗局被揭穿:
首先,骗局中承诺的收益率高得离谱。庞兹承诺的45天之内达到50%的收益率(年化收益率高达400%),除非是在特定的,非理性的投资品种,否则这个收益率是几乎难以实现的。异常的高收益背后往往就是一个骗局。
其次,稍作分析,也可以发现骗局中的投资计划和可能获得的投资收益根本不匹配。仅仅依靠炒作邮政票据,几乎很难持续地获得庞兹所承诺的收益。
最后,如果投资者能够做一些背景调查,就可以发现庞兹案底累累。早年庞兹在餐厅当侍应的时候,就曾因盗窃而被解雇;后来在蒙特利尔一家银行任柜员的时候,也因商业诈骗被判入狱三年。而在庞兹此次骗局刑满出狱之后,又在意大利干了几件类似的勾当再次入狱,最后在巴西身无分文地结束了骗子的一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麦道夫骗局
4、如何评价2017年315晚会曝光的老年人被忽悠,洗脑后买天价保健品
保健品行业很乱,这是事实。
不过315这种晚会本身就是个巨坑。冠着最高大上(CCAV,315)的头衔行使着另企copy业家们滴汗的事。
最近很火的徐晓约战东事件,CCAV4曾经就放过雷雷内功拍西瓜,雀在手中飞不走,却被曝光西瓜事先做过手脚,雀在手里飞不走是因知为绑了绳子,如此明显的欺骗行为它竟能堂而皇之地播放出来。其中的缘由也只能是 啧啧
而对那些未上足贡的道铁了劲的黑。
5、三无保健品专盯老年人 老人为何屡屡被“忽悠?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老年保健品成为十大消费维权热点之首。普通的食品、器械、日用品“摇身一变”,具有了神奇的保健功效,许多老人心甘情愿高价购买。老年人为何容易受骗?“坑老保健品”的监管难在哪里?请看记者调查。
看骗局
“忽悠”式推销、赠送礼品,引诱老年人非理性消费
“大家说,年纪大了什么最重要?对,是健康!”早上7点钟,村湾小广场已经人声鼎沸。一个男青年举着话筒,向坐在简易塑料凳上的30余名老人大声喊话,旁边还有两名中年女子站在场外警惕地环顾四周。
这是日前发生在湖北通山县闯王镇刘家岭村的场景。近年来,公开推销保健品成了该村的常见事。
这一回,卖的是“电磁疗内衣裤”,据说穿上能治风湿病、糖尿病、缓解腰酸腿痛。男青年并不急着推销产品,而是先跟老人们拉家常、谈养生。近一个小时里,他从中华孝道谈到科学前沿,时不时与老人们互动并赠送礼品,现场掌声不断……很多人当场就要交钱拿货。短短十几分钟,24套“电磁疗内衣裤”便销售一空。
76岁的舒老汉买完东西正要离开,撞上了赶来找他的小儿子。小儿子生气地指责推销者“诈骗”,并拿出手机准备报警,却被暴怒的父亲拦了下来。
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发现,该“电磁疗内衣裤”的生产、销售公司并不存在,是典型的“三无产品”,类似商品在一些网店上单价只有不到40元,卖给老人的价格却是每套120元。村支书陈细庆曾召集年轻人开会要求防止自家老人上当,甚至还报过警,无奈“卖家买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警方调查几乎没有实际成效”。
家住上海的小缪有着同样的无奈:家里年近80岁的老父亲最近为了买一台6万块钱、号称德国进口的保健仪器,向老伴要3万块付了首期,还找子女借钱。“但是我妈后悔了,说钱拿不回来就跳楼!”后来经过反复交涉,这家公司总算退回了钱款。“我真是搞不懂,他也是大学毕业,怎么就那么轻信骗子?”
日前,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与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上海13.8%的老年人在保健品上消费超过1万元,44.9%的老年人有非理性消费保健品倾向。据介绍,去年上海市消保委共计受理保健品投诉375件,同比上升2.2%,涉及金额300余万元,但保健品投诉数量仅占投诉总量的0.32%,且大部分是子女投诉。
上海市消保委秘书长陶爱莲说,老年人维权意识较差,发现上当,也大都是“打落牙齿往肚里咽”,这无疑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识套路
设置“温柔陷阱”,形成精神依赖,让老人们防不胜防
一场场保健品骗局中,老人为何屡屡心甘情愿被“忽悠”?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调查对象中七成以上的子女提醒过老人不要上当,但效果并不理想。购买保健品的行为倾向与老年人的学历、原工作职务等无关,与年龄、健康状况和与子女亲密度相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快速提高。如在61—65岁老人中,此比例为28.7%,但80岁以上老人则达到95.2%。
专家认为,老年人知识更新慢,面对疾病,他们往往会病急乱投医,导致轻易被骗子“拿下”。即使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也使他们的心理防线容易被攻破。
在湖北鄢城派出所便衣大队队长程兴强看来,犯罪分子极力营造的“送温暖”氛围,正是专为老人而设的“温柔陷阱”。“相比于远在他乡的子女,温言好语、体贴入微的保健品销售人员更让老人有依赖感。即使在破案之后,还有一些老人不愿承认上当受骗。”
湖北通山刘家岭村保健品流行的现状,在乡村较为普遍。刘家岭村很多年轻人都在外打工,离乡千里,只有老人留在家中。日常生活的枯燥、精神世界的空虚等因素给了保健品推销者乘虚而入的机会。大城市也有类似的问题:子女平日工作繁忙,而老人们生怕影响孩子工作,生了病也不敢告诉家人,而是寄望于所谓的保健品。等到上了当醒悟过来,害怕“丢面子”或者担心给子女添麻烦,也不愿报案。
骗子们“高明”的骗术,也是让老年消费者防不胜防的重要原因。
程兴强向记者再现了一个诈骗团伙的行骗过程:2016年12月8日,田某某一伙人以举办感恩活动向老年人送温暖的名义,发放传单将上百名老人引至宜城市汇友宾馆会议室,冒充养生专家的身份,向老人们宣传保健知识,并推销所谓“宜兴紫砂杯”“虫草保健品”等大量廉价保健品,并承诺第二天参会将全额退款,等于赠送。老人们第二天收到退款,就更加信任该诈骗团伙。一周后,该团伙向老人们推销标价500元的怀表和标价1200元的“奥克斯空调”,现场有60余人交钱拿货。第二天,等着退款的老人们来到宾馆,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经警方查证,老人们所买的“奥克斯空调”只是市场价150元的暖风机,怀表则是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生产地址的“三无产品”。
程兴强介绍说,这是一种常见的针对老年人诈骗的策略,可以说是“放长线钓大鱼”。不法分子往往打着“送温暖”“关爱老人”的旗号,赠送日用品等小礼物引诱老人上当,取得老人信任后,狠狠骗一次就收手,“打一枪再换一个地方”。
破难题
需政府、社会齐发力,建议设立保健品购买“法定冷静期”
针对保健品监管,各地纷纷出招。比如,去年5月以来,湖北省食药监局、工商局等十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亮剑。半年时间,全省共查处各类案件627起,驱散、取缔117个涉案点,责令停产停业105家。湖北省食药监局总工程师朱与杰介绍,整治涵盖了利用电话、网络、电视购物等方式违法宣传、销售保健食品行为与未经审查发布,以及发布虚假保健食品广告行为等。
然而,与行政执法部门打了多年“交道”,保健品销售公司也在“研究”如何规避打击。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说,“例如,分布在社区的营销点、体验店,只负责保健品展示体验,主要做维系感情、推广所谓保健养生的工作,不销售实物。然后采取‘会销’方式,也就是会议营销。这是保健品营销中的常用手段,通过集体式‘洗脑’,使老年人产生强烈购买欲,最后给你一张所谓优惠券,告诉你去指定地点购买。”唐健盛认为,这种把营销推广与实际销售分开的模式,给执法监管带来很大难度。
“保健品监管的难点,还在于缺乏有效的执法手段。”一位基层市场监管所的负责人谈道,在不少案例中,保健品企业往往在一个区举办推介活动,而在另一个区进行销售,由于涉及跨区域执法,基层执法人员往往权责有限。
陶爱莲建议,立法和执法部门需要通过更有力的法治手段规范市场。要规范市场的销售行为,要求商业经营场所必须证照齐全;商品和服务必须明码标价,销售对象为老年人的,必须主动提供发票。同时,建议设立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法定冷静期”制度,即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在一定期限内,享有无理由退货的权利,以避免老年人非理性消费行为可能带来的损失。
上海新消费研究中心刘波认为,子女自身和社区等社会主体也需要多关心老年人。在亲情层面,子女应主动关心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为老年人适当购买安全、合格的保健品;在社会层面,加大社区建设力度,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多组织针对老人的专业健康知识讲座,增强其对真假保健品的辨识能力。
(见习编辑:于浩)
6、骗局,宁密康是传销吗
宁密康不是传销,截止2019年2月2日宁密康未被相关部门认定为传销。
青岛宁密康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宁密康),成立于2017年3月9日,法定代表人为王军燕,注册资本1万元,地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鲁商泰晤士小镇二期10号楼一单元504室。该公司经营范围:健康咨询服务;经济信息咨询;企业管理信息咨询;批发:日用百货、电子产品、办公用品、劳保用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规定,传销需符合以下三条。
1、参加者通过缴纳"人头费"或"资格费"或者以认购商品(含服务)等形式变相缴纳"人头费"或"资格费"取得加入、介绍他人加入的资格;
2、通过介绍他人参加发展下线人员,并由此建立具有上下层级内部财富再分配关系的组织体系;
3、组织者利用参加者交付的部分费用支付先参加者的报酬维持运作;参加者的收益由其加入的先后顺序及其发展人员数量决定。
(6)2017保健品骗局扩展资料:
1、打开百度官网,搜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2、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首页,输入“宁密康”,点击查询;
3、在搜索结果中找到“青岛宁密康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点击进入;
4、从页面显示的情况可以看出,青岛宁密康健康咨询有限公司为正常在营状态,为列入经营异常名单,因此不是传销。
7、2017年最盛行的十大骗局 你能对付几个?
临近年终,就在大家打算为年底目标冲刺一把,多赚奖金准备在春节放飞自我时,可别忘了诈骗分子也是这么计划的。此时,双十二、元旦购物浪潮接踵而来,在外工作的人们也忙着订春节的车票、机票,这些都给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在此,全国首个警民联动的网络诈骗信息举报平台——猎网平台对2017年网络诈骗新趋势进行盘点,看看这些骗局你都能识破吗?
趋势一:移动支付成主流当心二维码藏陷阱
手机支付极大程度上便捷了人们生活,让大家轻松出行。然而,有许多不法分子利用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来实施诈骗,令人防不胜防。例如在共享单车上,用虚假二维码覆盖正规二维码,将头像设置成共享单车官方图标,骗用户支付或充值;在商店二维码旁边配以“扫码抢红包”、“扫码优惠”等充满诱惑的文字,诱骗用户扫码,进而获取用户信息或直接引导用户转账。甚至还有不法分子仿制交警贴在车上的违法停车告知单假罚单附有支付二维码,诱骗车主扫码支付“罚款”。
趋势二:假商家要退款用户当心“被网贷”
一般人们都会认为自己银行卡余额较少,即使遇到骗子也没有关系,但根据猎网平台接到的举报案例发现,在2017年常见的退款诈骗中,诈骗分子利用手机接收短信验证码,诱骗受害者进行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最后将贷款转入骗子的账户中,此类诈骗往往涉案金额较高,给用户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
趋势三:手机也中勒索病毒支付方式更“亲民”
手机勒索软件由于制作成本低廉、变现较快,成为不法分子牟取利益的常见工具。目前手机应用市场上各类勒索软件形式各异,不同于电脑中的勒索软件需要比特币来支付,手机勒索软件中的支付形式显得更加“亲民”。
在2017年被捕获的一批勒索软件,在勒索界面附上了微信二维码信息,并提示中招者可以直接微信扫描二维码支付,支付成功后自动解锁,用户扫码后自动进入转账界面。然而通过技术分析,该类勒索软件根本没有与微信转账相关的任何代码,所谓的“扫描支付,自动解锁”其实是一个骗局,即便用户转账也不会自动解锁。
趋势四:假客服要求提供付款码仅凭数字就盗刷
由于扫码付款既简单又方便,在2016年出现许多诈骗分子将二维码截图后,进行盗刷的骗局。但在2017年,由于支付公司在付款二维码截图过程中加入了防骗提示或是保密设置,骗子紧接着想到了对策,改成骗取付款码下的数字进行盗刷,形成了一条新的产业链。
不法分子常会伪装成商家客服,要求用户提供支付宝、微信等付款条形码下的数字,再以数字失效为由,要求用户多次刷新数字并发送,进而实现盗刷的目的。
趋势五:下载指定软件不料账户密码被云盘共享
不需要使用钓鱼网站和木马软件,就能盗取用户隐私信息。今年骗子又出现了新花招:只要骗取受害者信任后,让其下载云盘、同步软件等产品,登录上骗子指定的账户进行文件上传,同步,就可以轻松得到信息。更可怕的是,如果用户随时同步了短信验证码,骗子就可以轻松地盗取银行卡内资金。
骗子常会伪装成电商、供应商等客服,要求用户下载某些云盘同步类软件,然后提供指定的账号密码让用户登录。此时,如果用户登录并按照骗子的指令将个人账户、密码等信息同步在软件上,账户上的资金就会被悄无声息地转走了。
趋势六:移动端新型钓鱼网站更隐蔽易中招
随着安全厂商加大了对钓鱼网站的打击力度,钓鱼网站制作者也随之加强了隐蔽手段,利用短网址、云盘服务、浏览器、社交工具等产品分享功能传播链接,最终通过网址跳转,将用户引导至钓鱼网站,展开网络诈骗。
趋势七:赔款竟要开亲密付当心此类诈骗短信
早在2013年,360公司就发现了一种绑定受害者网银账户的高危欺诈,近几年随着手机支付使用越来越普及,2017年出现了一种类似手段的诈骗,利用某支付平台亲密付功能绑定账户,盗刷受害者账户。
2017年5月,狄先生收到了以航空公司名义发来的航班延误短信,短信中附有航班信息和客服电话,并称狄先生可获得300元的延误补偿。假客服在电话中指导狄先生进行退款操作,并提供了企业账号,还要求狄先生开通亲密付功能。然而狄先生开通后就发现自己的产生了两笔扣款,意识到被骗的狄先生立马报了警。
趋势八:朋友圈里搞投资?切忌赌徒心理
在大家的微信群或者朋友圈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打着优惠旗号的活动或产品推荐。前不久,王先生就在微信群聊中看到了一个名叫“双人半价夺宝”的微信公众号分享。随后王先生查明此公众号有企业认证,便认为此平台可信度较高。
王先生前期投入了较少的金额,发现每天都有一定的收益,于是后续批量投入资金,但逐渐开始亏本。“赌徒心理”作祟的他,想要再多投资一些,好赚回本钱。结果再联系客服时,发现对方将自己拉黑,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而且投入的资金也血本无归。
趋势九:身份冒充又出新花样当心“好友”是高仿
以往身份冒充类网络诈骗往往发生在QQ、微信等社交平台,然而今年骗子们转移作案阵地,将目光聚焦到了微博。骗子专门研究受害者微博人员关系、聊天内容等社交习惯,然后更改头像、昵称创建高仿号,由于冒充的用户基本都是在国外,令其微博好友难以及时分辨真假。
趋势十:多种手段组合“幽灵”诈骗防不胜防
2017年3月,360协助深圳警方成功打掉了这个“午夜幽灵”电信诈骗团伙,警方认定这是一起依托于个人信息非法交易产业链,结合了手机云服务、运营商副号业务及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高科技、高智商、跨平台、遥控式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且这类盗刷主要利用了各个平台服务商的不同业务,单个业务没有盗刷的安全风险,但组合起来,形成盗刷,且为了让受害者难以察觉,犯罪分子专挑深夜作案,整个过程不需要与受害者有任何接触,受害者也无需回复任何短信,防范十分困难。
由以上十大案例来看,当前网络诈骗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猎网平台防诈骗专家在此提醒广大网友,年关将近,诈骗分子高度活跃,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此时更需提高防骗意识,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
猎网平台是由北京市公安局联合360共同推出的,通过互联网平台和互联网技术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创新平台。截至目前,猎网平台已与全国300多个地区的公安机关建立联系,协助侦破100多起重大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涉案金额为1.7亿元,打掉了10余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大型诈骗团伙。网民可以通过该平台向360互联网安全中心举报恶意程序、恶意网址、诈骗电话等。网民举报的每一条信息,都将收入猎网平台的大数据,为警方破案提供有效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