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保健知识分类

保健知识分类

发布时间:2020-07-05 09:06:03

1、河南生育险需要提前

省直职工生育保险
一、省医保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标准(含产前检查、检验费)
(一)自然分娩的最高支付限额2000元;
(二)人工干预分娩(手剥胎盘术、子宫破裂、产钳术、臀位牵引术、胎头吸引术、毁胎手术分娩)的最高支付限额2500元;
(三)剖宫产的最高支付限额3000元;
(四)剖宫产伴子宫肌瘤切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术、子宫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输卵管结扎术等其他手术的最高支付限额3500元;
(五)因母婴原因住院终止妊娠术的最高支付限额800元;
(六)因母婴原因门诊终止妊娠术的最高支付限额120元。
二、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下列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
(一)早孕反应及保胎发生的医疗费用;
(二)不孕症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
(三)因犯罪、酗酒、自伤、他伤造成妊娠终止的医疗费用;
(四)女职工生育或职工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及男职工配偶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因医疗事故发生的医疗费用;
(五)婴儿发生的各项费用;
(六)不具备临床剖宫产手术指征,职工个人要求实施剖宫产术的,超出自然分娩定额标准的医疗费用;
(七)女职工及男职工配偶出国以及赴港、澳、台地区期间生育发生的医疗费用;
(八)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术(如试管婴儿)发生的费用,违反国家和省计划生育规定生育的医疗费用。
三、省医保生育相关注意事项
1、省医保“妊高症”患者划卡住院后,若孩子出生,出院时现金结账,到省医保中心报销。
2、省医保患者,引产若是计划内,在医保中心有备案及准生证的,可划卡走生育保险;若无则交现金,不用报销。
3、省医保患者保胎,属自费住院。
4、省医保“异位妊娠”患者,带环怀孕者应自费住院,按规定到医保中心报销。
接河南省社会医疗保险中心通知,凡2013年10月1日之后生产的女职工,围产保健费用均已在医院结算完成,不需再另行申报。
1、今后我校省直医保参保女职工只需产前来人事处劳资科领取《河南省省直职工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审批表》,经河南省社会医疗保险中心盖章后交就医医院即可,围产保健费用不再另行申报;
2、如有在异地就医的女职工,仍需产后将相关材料提交河南省医保中心申请报销,申请时需提交:医院结算总清单、支付凭证、住院病历、生育证原件及复印件、出生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出院证原件(粘贴于A4纸上)、医保本原件及复印件
河南省社会医疗保险中心地址:经三路与红专路交叉口北100米交通银行院内4楼办事大厅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2、除了做医生,临床医学还有哪些出路?

很多应届生都会问学临床医学是不是只能去医院找工作,其实不是这样子的,医学生在很多其他行业也是可以一展身手的,比如以下几个行业

临床医生:

这个就不多说了,说多了也没意思。我的同学80%还是在干临床,但很多人已经开始跳出北京上海的大医院了,开始向二线城市的幸福生活进军了……    


2.药厂和器械公司专门负责注册、临床试验、资料搜集、海外文献汇编的直属职员:   

我觉得这种职位在我的感觉中是比较理想的,尤其对自己学到的知识期望有很大程度用途,还有一些医学情结的却受不了医院的三高一低(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低工资)医学生比较适合。    这类职位,只要你用心去做,一般都非常稳定,收入对于同类新入行职位来说,属于中上水平,略低于IT技术类行业,但肯定比当小医生高得多了。发展空间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好,因为国内医疗注册、信息领域基本属于起步不久,很多领域甚至是国外都相当成熟了,国内还基本属于真空。相对于医院里的主任叠主任,销售领域的绝对能力主导、强人满地来说,还基本属于比较安逸而广阔的空间。工作压力根据企业性质而定,国内企业一般,国外企业压力还是蛮大的,出差频率一般。风险性很低。

3公务员    

现在做公务员是要靠一定的关系的,否则这铁饭碗还真不好捧。但公务员的工资,那个……我就不说了,自己想吧,比小医生也强不了多少。不过福利那真是刚刚的!尤其是北京。工作多数比较轻松,没什么压力,没风险,没强度。个别部门会初始会有点累。我只见过当公务员后悔了跳去企业的,还真没见过企业的不干了跑去当公务员的。也不多说了

3、健康问题:关于胆的健康保养\胆病的种类及预防\胆息肉的相关知识等

前面大家说了很多了,也很全面.我不想单从胆病说起,因为胆病要从肝论治:
“胆病从肝论治”是中医药治疗胆道疾病的基本原则,内涵丰富,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广泛的临床基础。
1 理论依据
中医认为,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有经脉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胆汁所以能正常排泄和发挥作用,亦依靠肝的疏泄功能。《灵枢.本枢》称“胆者,中精之腑”,“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谋虑后则必决断,而决断又来自谋虑,可见肝与胆在生理功能上密切相关。现代解剖、生理学认为,胆囊借疏松结缔组织附着于肝脏面的胆囊窝内,其血管、神经均来源于肝脏的分枝;胆道系统由胆囊、肝外胆管、各级肝内胆管、肝脏毛细胆管组成;胆汁由肝细胞和胆管分泌而成;胆红素、胆汁酸等胆汁成分通过肝细胞进行代谢;肝与胆共同发源于前肠末端腹侧壁内胚层细胞增生而成的肝憩室。可见,肝与胆密不可分.
2 临床基础
2.1 胆病多由肝而生
肝之疏泄功能失常,会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而形成胆道疾病。胆道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胆石即是一种由肝而生之病。中医学认为,情志不舒或郁怒日久,以致肝气郁结,胆腑气机不利;湿热内盛,蕴结肝胆,湿热与胆汁胶结;及痰浊瘀血内结于肝胆等均可致胆汁排泄不畅,凝结而为石。胆石病的成因现代医学虽未完全阐明,但肝脏是胆石病病理性胆汁发源地的观点已为大家所接受。各种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由于胆酸分泌减少,常有脾功能亢进致红细胞破坏使胆红素产生增多,且结合胆红素载体蛋白减少及酶活性障碍不能酯化未结合胆红素,其胆囊因慢性水症水肿及收缩减弱,这些都有利于胆石的形成[3]。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除肝细胞受损外,主要发生在汇管区的胆管,胆管上皮细胞内可见甲型肝炎病毒。
2.2 胆病易累及于肝
胆汁排泄不畅,会影响肝之疏泄,胆病常波及于肝。例如,急性胆道感染时受损最严重的器官便是肝脏,如果失治、误治可形成细菌性肝脓肿;胆石病迁延日久可致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胆道狭窄不解除终成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原发性胆管癌直接生于肝内而常归于“肝癌”之列。
2.3 胆病常有肝病征
肝病及胆,胆病及肝,肝胆病临床互见。但是,胆病常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而同肝病相似。胆石病多表现为胁肋部疼痛,右上腹不适,食后饱胀、打呃嗳气、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进食油腻后症状加重,症属肝气郁结或肝阴不足。急性胆道感染时,可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AST、ALT升高等肝功能损害,症属肝胆湿热。胆汁性肝硬化则可表现为腹大坚满,胁腹刺痛,脉络怒张,手掌赤痕,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紫斑、脉细涩,症属肝脾血瘀,这些都说明胆病常表现为肝病的症状。
2.4 治胆必依赖于肝
肝五行属木,主疏泄,与脾胃升降密切相关。《血证论》说,“木之性主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药食同性,药物发挥作用必依赖肝之正常疏泄,以维持脾胃的运化,否则,药物难以见效。现代研究表明,肝脏是人体的“化学工厂”,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而发挥作用,最后需经肝脏之“解毒”以排出体外,治疗胆病的药物亦不例外,只有通过肝脏才能起作用。
2.5 胆病直接从肝治
由于肝与胆解剖、生理、病理方面有着非常密切而直接的关系。因此,某些胆病可直接治肝。例如,肝内胆管结石可可行肝段或肝叶切除;硬化性胆管炎发展到严重阶段需进行肝移植。据报道,世界37个移植中心1469例肝移植病人主要为胆道疾病者占42.8%[4、5];胆汁性肝硬化须保肝治疗。
3 “胆病从肝论治”在治疗胆石病中的体现与应用
胆病从肝论治的具体方法很多,概而言之,大凡疏肝、清肝、软肝、温肝、柔肝、泻肝、补肝、平肝等一切治疗胆病的方法都可归于此范畴,在此不予赘述。我们研究中医药治疗胆石病多年,对其辨证规律略知一二,兹结合笔者临床与科研实际,介绍从肝治疗胆石病的体会,以抛砖引玉。
3.1 胆石患者多肝阴虚
胆石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常表现为胁痛隐隐,头目眩晕,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尖红起刺,或有裂纹,舌苔光,脉细数,此证属肝阴不足。朱培庭等曾总结了274例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的辨证规律,发现属肝阴不足者有152例,占55.74%。而且,50岁以上年龄组中,肝阴不足型所占比例达72.73%[1]。究其因,大致有三:一是自然因素。《内经》曰:“年四十,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女子四十七岁而经断,夫以阴气之成,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已先衰矣”。二是疾病发展导致。胆石病间歇期,邪浊留恋,易暗耗阴血。在急性发作期,邪从燥化,燥热伤阴,此所谓“久病必虚”、“阴精难成而易亏”之理。三是医者治疗使然。对于胆石病一般分为气郁、湿热、脓毒三型,施以大量疏肝理气、清热、燥湿、凉血、解毒之品。然而,辛燥苦寒之品最易伤津耗血,劫伤肝阴而留肝阴不足之患。另有手术一法,更易直接损害肝脏的正常形态结构而致肝阴不足。据朱培庭等统计,胆道术后肝胆管残余结石患者中,肝阴不足者占77.72%,足以说明手术可损伤肝阴。
3.2 养肝柔肝作为基础
既然胆石患者多表现为阴虚,治疗胆石病自然不能囿于“疏肝利胆”之陈规。朱培庭等独辟蹊径,倡“养肝柔肝”之法。肝阴不足,宜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治之,可遣生地、杞子、首乌滋养肝阴。然有“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古训,故可于滋养肝阴方中加黄芪、太子参补气助阳,以促阴生。肝胆气郁型者,亦当注重养阴益气,是为“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脾”之理,体现了叶天士倡导的“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
3.3 肝为刚脏不可妄伐
胆石病病在胆而根在肝,胆病当从肝论治。然而,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从肝治胆切不可伐劫肝阴。一般认为,胆石病多属肝胆气郁,“疏肝解郁”法切中病机,柴胡、枳实、木香、陈皮、青皮为必用之品。我们认为,即使是“肝胆气郁”型胆石病,疏肝解郁之品仍当慎用,此类药物辛燥居多,易耗气伤阴,用之失度,于病无益,反而加害。柴胡性能升发,易于耗气而劫肝阴,临床基本不用;枳实味辛苦,能破气;木香辛温香燥,有伤阴之嫌,两者我们很少使用。陈皮、青皮辛温苦燥,性烈耗气,剂量宜小。如果患者有肝气郁滞之征时,我们多用玫瑰花、绿萼梅、香附等甘酸性平力缓之品。对于肝阴不足型者,即使有肝气郁结之症,我们也基本不用疏肝理气之品,以防劫阴之弊,而专遗养阴益气之药,如南北沙参、天花粉、天麦冬、石斛等。
3.4 从肝治胆正本清源
胆附于肝,有经脉互为络属,肝胆互为表里,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肝与胆在生理和病理上关系均十分密切。现代研究证实,肝脏产生病理性胆汁是胆石形成的基本要素,许多肝病患者易并发胆结石。治疗胆石病的关键不仅是清除胆石异物本身,而且要恢复肝胆系统的正常功能,防止病理性胆汁的产生,只有正本清源,才有可能防止胆石的复发和再生,从根本上治愈胆石病。虽然胆石病的成因尚未完全阐明,病理性胆汁的产生机理、组成成分仍不甚明了,防止病理性胆汁的产生还有相当难度。但是,朱培庭等实验研究发现,由杞子、首乌、生地、白芍等组成的复方能降低结石模型的成石率,具有抗肝细胞变性、逆转肝细胞超微结构异常变化的作用[6]。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胆结石病人服用中药大多病情稳定,部分病人结石减少,甚至消失,其机理可能是此类中药能降低胆汁的成石性。用“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看,胆石病高危人群服用此类药物有着重要意义。

4、牙结石怎么去除

5、市场监督管理局是做什么的

与保健知识分类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