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保健品的质量

保健品的质量

发布时间:2020-07-05 03:18:23

1、保健品质量问题

买保健品最好是买国家认证并下达批文的保健品,国家已经规定了,保健品并不能代替药物,它只是缓解体zd力疲劳或是起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而对于护肤美白一类的保健品,想要看到效果则需要服用较长时间才会有一定的效果,不要太相信版商家的介绍,作用有是有的,但不会是立即见效。我自己也在服用几种保健品,个人推荐买芦荟软胶囊,葡萄籽胶囊,蜂胶胶囊,维C这类的保健品吧,至于在网上风靡得不行的玛卡就不要多买吧,它的效果有点吹水,玛卡说到底还是十字科植物,权营养价值有是有,但还谈不上植物伟哥。如果想补肾干脆上医院看中医对症下药好点。
以下是我的一点建议,望采纳。

2、保健品的质量

虽然我也是卖保百健品的但绝不建议任何身体不适都以吃来解决,国内保健品更是良莠不齐,度好坏掺杂其中。
看你这么慷慨105分求个小问题就知告诉你点实话吧,养胃最好的解决方案不是吃保健品而是应该吃软性食物道,例如希希的小米粥,太湖的黄骨鱼内熬汤,每天不定时的饮用数杯温开水,顺时针揉压胃部,吸气吐纳等。
专家建议
不听勿己容

3、保健品十大质量品牌有哪些

我就知道无限极的产品最好了,版这是他们的网址权http://www.infinitus.com.cn/你可以看下,

4、一般什么品牌的保健品产品质量安全?

新时 代国 珍松花粉 吧

5、药典规定保健品的质量标准吗

没有
药典只是厂家在申报保健食品的参考标准之一
保健食品的质量标准是厂家在向国家药监局申报时已经备案的了,所以是受到严格规定的

6、中国保健品哪个品牌的的产品质量最好?

上海恩百的保健品很好。很多都是国家批准的蓝帽子保健食品。

7、保健食品质量让人放心吗

保健食品质量让人放心吗

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原料、环境和技术达标吗?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监管到位吗?保健食品的质量让消费者放心吗?日前,在保健食品质量万里行首站山东,记者看到,从企业到监管部门,从严从高科学生产,为保健食品产业树立了积极的正面形象。
监管部门狠抓薄弱环节
监管是质量安全的重要闸门。自2010年1月开始承担保健食品监管职能以来,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发了“山东省保健食品监管信息系统”,对全省549个品种、189家生产企业、1万余家经营单位均建立了电子监管档案,提高了监管针对性和监管效能。同时,认真开展检验检测,建立保健食品监管、检验和稽查联动机制,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及时依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加强原料监管,对22类保健食品原料实施重点监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原料供应商审核制度、索证索票和采购查验制度;对保健食品委托生产实施“一落实三备案”制度,加强委托生产监管。
“3年来共检验检测保健食品1376批次。全省保健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保健食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的。”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处长张晖说。
对于山东近乎苛刻的监管,参加座谈的企业都表示支持。山东科尔生物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胜田表示,“监管严格才有利于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山东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与政府的严格监管是分不开的。”山东天地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铁锁认为,严格监管也是对企业的一种支持。“自从实施原料检验制度以来,我们的检验费用猛增了好几倍,但原料质量更安全了。而且以前是企业送检,现在是监管部门从市场上花钱买产品抽检,企业想造假也难。”
产品质量过硬企业才能持久
山东天地健生物工程公司成立于1995年,在山东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中属于“元老级”,公司的四世同堂系列产品2006年起连续三届获“中国保健行业公信力产品奖”和“中国保健品公信力十大品牌”,海狗系列产品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质量不过硬也不会取得畅销十几年经久不衰的奇迹,也不会有几十家企业假冒我们的产品。”赵铁锁在带领记者参观时透露,企业严格按照世界上最先进的药品GMP标准进行生产,采用现代化全封闭生产线,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减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原则,确保了产品功效。
山东卫康生物医药科技公司拥有壳聚糖、海参氨糖、鱼胶原肽等系列20多个产品,是国内甲壳素研发生产的龙头企业,拥有占地200亩的花园式生产基地。记者在这家洁净度10万级的国际标准GMP生产车间参观发现,生产车间是全封闭的。公司董事长王卫介绍,从原料采购、入厂检验,到原料入库管理、使用检验,到半成品、成品生产控制、化验检验等都建有严格的控制流程及质量追溯、问责制度。
山东科尔生物是一家从事壳寡糖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公司所有原料均以国家标准作为原料标准。壳寡糖原料来自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要比一些小厂的报价贵50%左右;其他原料,均采购自国内顶级供应商。尽管比同类原料贵一点,但是质量有保障。从原料购进,生产,再到出厂检验,每个环节都按国家标准执行。”王胜田说。
山东保健科技协会秘书长张宪党说,这几家企业无论是生产环境还是产品质量都是过硬的。“保健食品在我国是新兴朝阳产业,能坚持十年的企业就很不错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也表明,它们的产品质量是获得消费者认可的。”
依靠科技提升产品质量
记者注意到,与普通的食品企业不同,这几家企业均处于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都重视科技在产品中的支撑作用,其中卫康生物公司还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产学研”一体的保健食品,卫康生物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战略合作,建立了山东省第一个省级壳寡糖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我们不单是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合格产品,更要诠释产品中的科技含量和质量。”王卫称,因海参氨糖产品中高科技含量高,被联合国“骨与关节十年中国行”制定为唯一推广产品,壳聚糖也被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
天地健也是山东高新技术企业,四世同堂海狗鞭特补系列还获得了“中国保健产业科技进步奖”。“我们与加拿大BOCO国际集团合作,在国内外建有现代生物研发中心。我们每年的科研经费都在300万元以上,每个产品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赵铁锁说。
同样,科尔公司也是山东省重点高新生物技术企业。王胜田介绍,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成立了壳寡糖研究中心。每上一个产品,都会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等科研机构共同研发,不但要求产品具有确切的保健功能,更要有明确的功效成分,以符合世界第三代保健品的要求。

8、保健品和药有什么区别?

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

第一:生产及配方组成不同。药品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条件,都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查,并通过药理、病理、病毒方面的严格检查及多年的临床观察,经有关部门鉴定批准后,方可投入市场。而保健品根本勿需经过医院临床实验,可直接投入市场。这样,属于药品的必然具有确切的疗效和适应症,不良反应明确;属于保健品的则不然。

第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同。作为药品维生素类产品(药字号),必须在制药厂生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很高,比如空气清洁度、无菌标准、原料质量等,要求所有的制药都要达到GMP标准(药品生产质量规范);而作为食品的维生素类产品(食字号),则可以在食品厂生产,标准比药品生产标准低。

第三: 疗效方面的区别。作为药品,一定经过大量临床验证,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审查批准,有严格的适应症,治疗疾病有一定疗效;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则没有治疗作用,仅仅检验污染物、细菌等卫生指标,合格即可上市。

第四:说明书和广告宣传方面的不同。作为药品,一定要有经过SFDA批准的详细的使用说明书,适应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十分严谨;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说明书不会这样详细、严格。

(8)保健品的质量扩展资料:

药品的特性:

1.种类复杂性:具体品种,全世界大约有20000余种,我国中药制剂约5000多种,西药制剂约4000多种,由此可见,药品的种类复杂、品种繁多。

2.药品的医用专属性:药品不是一种独立的商品,它与医学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患者只有通过医生的检查诊断,并在医生与执业药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才能达到防止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

3.药品质量的严格性:药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存亡,因此,其质量不得有半点马虎。我们必须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均一、稳定。

另外,药品的质量还有显著的特点:它不像其他商品一样,有质量等级之分: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合格品等等,都可以销售,而药品只有符合规定与不符合规定之分,只有符合规定的产品才能允许销售,否则不得销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保健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药品

9、现在的保健品市场前景如何,质量如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 2013年我国保健品行业的总产值是1624.41亿元,而国内保健品企业的销售收入则为1579.36亿元。2014年,中国膳食补充剂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元,同比增长12%。据统计,保健品行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15%,销售额从2600亿元扩张到4000亿元。再加上同期国内保健品出口金额:15.37亿元,进口金额:10.82亿元两组数据,可以推算出2015年国内保健品消费市场规模大概有2198.53亿元,相较2014年,同期增长39.8%。
相较美国和澳洲,国内的保健品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2014年,国内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为902亿元。比较人均消费水平,美国和澳洲分别为56美元和41.6美元,而国内市场仅为11.4美元。根据Bain预测,行业规模有望在未来4年保持8%的年均增速,至2018年达到1263亿元的规模。
对比海外市场,国内保健品的审核和牌照壁垒更高。安利持有国内唯一的全国直销牌照,2013年国内销售额近 300亿元,占据绝对优势。本土品牌在竞争中总体处于弱势,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10年前5大国内厂商合计销售额尚不及安利一家。但藉由深度分销,内资品牌汤臣倍健在07-14年的7年中将收入水平由6685万元扩张25.5倍至17.05亿元, 显示内资品牌缺乏强势企业,行业格局亦尚未定型。
尽管中国保健品空间巨大且缺乏强力竞争者,线下渠道的审批壁垒导致国内市场的进入难度依然很高。根据专家调研,为获取CFDA“蓝帽子”,海外品牌平均需要为每个SKU支付50-100万的成本,且审批时长高达1-2年。因此目前包括GNC、NBTY在内的海外品牌在国内基本藉由食品类的灰色渠道进行销售,对药店等专业渠道的覆盖受限。

与保健品的质量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