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保健品坑人

保健品坑人

发布时间:2020-07-03 22:16:28

1、保健食品时真的还是骗人的?

随着保健食品各种骗局的曝光,很多人对保健食品充满了抵触情绪,认为保健食品都是骗人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保健食品到底是不是骗人的?

在我国,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是可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合格的保健食品,都是通过国家严格的保健食品安全性评价、保健功能评价和质量可控性评价的,所以保健食品并不是骗人的。

并且,我国将保健食品列入特殊食品实施监管,要求保健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要真实,且所有的保健食品都应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很多被称为“骗人”的保健食品,其实大都是超出功能范围、甚至宣扬“包治百病”的违法产品,并不算真正的保健食品。

所以,保健食品不是骗人的,但是想要身体健康,保健食品只能锦上添花,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才是根本。

保健食品并不可恨,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正确的使用正规的保健食品,对身体有好处。可恨的是一些从业者利用老年人向往健康的心理,用夸张、蒙蔽、欺骗的手段,向老年人兜售价格虚高的保健食品(有的甚至连保健食品都算不上),从而榨取老人们辛苦一辈子攒下的养老钱。

最后,衷心希望保健食品市场越来越规范!

2、保健品骗人流程。

保健品有些东西是骗人的,但有些东西只能做保健,没有医疗的一点效果,不过,这些销售的人员把它说得神乎其实的,所以对保健品有很多的成见,

3、我们该如何应对保健品骗局?

近三年来,四川宜宾的郭大爷痴迷于形形色色的保健品(器械),不仅花光了13万余元拆迁赔偿款,还花掉了老伴捡垃圾多年积攒的4万余元。老人突然辞世,没给女儿留下遗言,却留下了堆满大半间屋子的保健品。即使在发病时,郭绍清也拒绝去医院治疗,而是盼着天亮后卖保健品的店铺开门“拿药吃”。

郭绍清原本相信,按照“老师们”的要求吃保健品,他可以活到120岁。

最后遗物

“堆成山一样的保健品中,很多仍然包装完好”

郭绍清去世后,女儿们清理老人遗物,发现老人存款已取光,仅有身上现金1600余元。

老人从三年前开始接触保健品,此后像着了魔一样,隔三差五地带着保健品回家,无论女儿女婿们怎么劝说,都没有效果。郭伍英说,父亲买来的保健品,很多根本就没开封,堆得满屋都是。

有病不治

“留下的皮夹子里,全是保健品会员卡、关爱卡”

这个让郭绍清“着了魔”的“京香华寿”到底是有什么样的魔力呢?

“京香华寿”社区生活馆

注册名叫“宜宾市翠屏区小刘食品经营部”

老夫妻经常去听讲座的“京香华寿”社区生活馆,营业执照上显示是“宜宾市翠屏区小刘食品经营部”,是由一套居民楼改装成的经营场所,在空旷的大厅里,不仅摆放着血压仪、足部按摩仪等,还有将中成药雾化后用于保健眼睛的仪器。景观设备杂乱无章,但还是有不少老人在大厅测量血压、做足部按摩,有几个手上还拿着保健品。也无人提及郭绍清的去处。

(报道来源:@成都商报)

墙上挂着‘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疗疾病‘的横幅,令人唏嘘不已。

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而其中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尽管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可谓层出不穷。

从事养老行业之后,对这种专门针对老人的骗子特别憎恨。他们不仅取人钱财,更是害人性命。

除了监管部门的市场监督,作为子孙,我们也应该能分辨这些机构的真伪,并且要向老人灌输不能迷信保健品的观念。

骗子通过套路

一步步博取老年人的信任

骗局1“专家”义诊免费讲座。

通过免费体检途径,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从而达到推销药品的目的。

骗局2大肆宣传疗效。

任何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骗局3产品“包治百病”。

宣传产品神乎其神,对大部分的内科疾病都有效,甚至“包治百病”。

骗局4“慢性病也能治愈”。

说乙肝、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世界医学难题居然能通过服用保健品治愈,满足患者急于想治愈、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

骗局5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的旗号,吸引老年消费者。将普通的商品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商品。

骗局6用“免费旅游“、“赠送体检”等“策略”推销保健品,诱导老年人消费。

骗局7“陪聊”搞感情促销。

有些独居的老人,很希望与人交流,骗子们就抓住这一点搞感情促销。

骗局8步步设套,最后“走人”。

第一天办免费讲座;第二天推销某低价物品,称可退货退钱;第三天如期退货退钱,并推销另一高价物品,仍承诺退款;第四天“走人”。

然而,作为子孙

老人被骗,我们也有很大责任

作为子孙是否应当反思

陪伴亲人的时间是否太少?

对老人精神层面的关心是否不够?

是否因为工作忙而忽略了老人的情感需求?

避免老人被保健品“套路”

子孙是关键的第一道防线

不要跟老年人讲什么卫食健字、生产许可证、网站域名备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用行动和情感潜移默化地让他们相信科学、不迷信保健品。

1

如果老人陷入保健品骗局,不要责怪他们,切忌在兴头上说。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等平静下来再说,说不定,你刚开口,老人就答应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方式得当,自然可以打动他们。

多陪伴他们,多和他们交流。鼓励老人多学习,多看新闻,知晓时事,了解医疗保健常识,避免落入陷阱。同时查找相关受害案例,让他们深入认识问题所在。

2

外人劝说有时要比亲近之人的规劝管用得多。请亲朋邻里来帮忙,让他们在平时聊天中“无意”说出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这样一来,可信度往往会更高,老人或许会因此“幡然醒悟”。

3

时常记挂老人。在超市等副食店里选购一些绿色健康的营养品送给老人。即表示出了孝心,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保健品,老人吃着暖心,还健康放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4

多关注老人的生活起居,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生活,勤于锻炼,保持身心健康,避免上当。

中老年人迷信保健品,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己饱受病痛困扰,因而寄希望于保健品,希望以此改善身体状况。

要告诉他们,千万不能迷信保健品,身体有病恙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

一定要记住!

不能迷信保健品!

生病请及时看医生!

本文到此结束。

4、于洋说的保健品真的是骗人的么

 
方舟子提醒您,还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感受到保健品所不具有的功效,保健品厂商偷偷地在保健品中添加药物成分,这就会产生消费者所不曾预料到的毒副作用。例如,现在热销中的一种核酸胶囊,声称其功效成分是核酸,但是检验表明含有没有标明的人参皂甙成分,也就是说,添加了人参或西洋参。这固然反映了核酸保健品厂家自身已对核酸的保健作用完全失去了信心,而乞灵于偷加传统的补品,但这也让消费者冒了未知的风险,因为现在已知人参、西洋参也是会产生副作用的,例如在手术前切不可为了“补气”而服用它们,否则手术时可能引起大出血。

5、保健品骗局怎么应对

问保健是指的什么?出了问题看百中医吃中药,费用也不会那么高,医院的挂号费+药费也就几百块,问题还没出来度就买保健品,滋补过量对身体也是不好的,问身体有什么问题没有定论,最好不买保健品,去医院检测一下,如果医答院有对应的中药,吃医院的中药,因为医院卖的药,内不行还方便和医院讨论,其他的保健品真实性药性等都没定论,乱花钱不好,吃出问题了那后悔都来不及了,那就只容能去住院治疗了

6、保健品不一定都是骗人的吧?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太阳神,中华鳖精,三株,太太等等,现在还有卖吗?
保健品本就效果不明显,加上研发和推广,包装价格就高了
不不如直接卖假的

7、目前在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此文是真的吗

当然对,不要相信从业者的回答,保健品最大的功效就是安慰剂功能

8、骗人,卖的全是保健品,吃了根本就没有效果!

如果是药物的话,建议去正规的渠道购买,不要相信一些旁门左道的药物。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其中的成分是什么?也没有安全保障,并没有一些防伪标志或者可以追溯一些防卫的权利。

9、为什么说“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

这个的话就要多带带他们看看这种类似的新闻了,他们才知道这些是骗人的,而且要让老人家有种意识,就是这样的东西吃多了也不好,还不如做一顿健康营养的美食来的好呢。

与保健品坑人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