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保健业乱象

保健业乱象

发布时间:2020-07-03 21:50:30

1、为什么健康行业很多人不相信

健康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是因为健康是伴随着zd我们一生的事情。当健康出现问题时,很多人特别是年纪大的人就会很紧张,所谓病急乱投医就是这个道理。这也就让一些人看到了其中的暴利,于是利用健康知识来夸大其词,销售他内们手里的产品,给健康行业带来了负面印象。另外绝大部分消费者没有健康方面的知识容,无法甄别天花地坠的宣传,盲目信从,屡屡上当。所以这个行业必须整治,消费者自身也要多学习一些正确的健康知识。

2、健身行业乱象丛生,你最讨厌哪种?

现在几乎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有很多人都特别的喜欢健身,并且自从2016年以来,我国健身行业发展的特别快,瞬间在各大中小城市建起了特别多的健身房,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但是健身行业依然是乱象丛生,有几种我特别讨厌的行为。

我最讨厌的第一种人就是他们去健身房并不是为了健身,而是为了拍照。可能他们去健身房健身半小时,拍照三小时,我觉得健身还是要有自己的一个正常的目的。健身并不是为了朋友圈的装修涂料,它更应该是我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和更高的生活质量的一种追求,而不是我们在朋友圈用来晒的。



而且现在也有很多人,他们趁着自己了解这个行业,就去欺负那些刚刚进入健身的人。我身边有很多朋友,被人骗了,花了4000多元请了私人教练,并且这个教练在训练的时候要求十分严格,最后导致右侧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即便已经受了这么重的伤,还没有让他休息,依然鼓励她继续坚持锻炼,给他发一些我觉得很有毒的心灵鸡汤。

我更希望我们的健身行业能够有一些专业的私教,而不是一些半路出家的二把刀子对学员进行教练。我认为健身应该更加的科学,而不是一些人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为学员设置特别严苛的要求。

3、保健品乱象

近几年,不时有报道称老年人因轻信保健产品、理财产品而被骗,轻则破财,重则搭上生抄命。鱼龙混杂的保健品市场,让很多老年人失去了辨别真假的能力,很容易就被不法袭商家“忽悠”。老年人深陷“保健品骗局”,到底是谁的责任?。
首先,老人时间充裕,无人陪伴:
父母们都退休在家,没有事情可以打发时间。而子女们都忙着事业,一年百到头几乎没有多少时间陪伴他们。他们也渴望被关心、被重视,这就给保健品推销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其次,老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父母退休后,度基本上都有一份可观的退休金,再加上平时儿女们给的一些存款。在经济条件充裕的情况下,他们有了一定的购知买能力。这些都是导致老人被骗的原因,国家不会因为个把老人的事情而引起高度重视,所以当事件发展到无法控制的时候才会引起重视,这些都是正常的,道不是每个政府都是神,但政府部门也在各个方面努力。

4、针对当下保健品市场乱象,消费者如何应对

张茅表示:“保健食品存在的任何损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问题,都zd必须依法坚决整治,严厉版打击,着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为人民群众筑牢生命健康的权安全屏障。”

既要提升多部门协同监管合力,也要强调保健品企业慎独自律

5、健身行业乱象层出不穷,行业发展如何继续

健身行业发展速度可观 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健身服务行业产业链分析
健身产业,是以健身服务提供商为中心,上游延伸向健身器材、健身场馆、 营养补剂等运动产品制造商,并通过会员卡、私教、营养品、电商等方式
对接下游健身用户。随着健身意识的普及,我国健身行业规模初现。
健身服务行业产业链分析
健身产业,是以健身服务提供商为中心,上游延伸向健身器材、健身场馆、 营养补剂等运动产品制造商,并通过会员卡、私教、营养品、电商等方式
对接下游健身用户。随着健身意识的普及,我国健身行业规模初现。
健身产业规模分析预测
随着我国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健身行业发展的速度依然比较可观。健身俱乐部总数及会员总数逐年递增,增速有上升趋势。
2012-2017年我国健身行业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7%,2017年我国健身产业总产值约为1500亿元。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引导下,预计到2020年我国健身产业总产值能实现1850亿元,到2022年健身产业规模将进一步超过2000亿元。
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有望提高
我国健身产业集中度很低,品牌数量CR10预计仅约16%,区域化显著,尚未出现真正全国化的品牌。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健身俱乐部包括浩沙、威尔士、一兆韦德、英派斯、中体倍力、青鸟、中航等,有望通过外延成长不断提高市场份额。
智能化健身兴起
智能+”已经成为健身领域的一大发展重点。大数据处理、云计算、传感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的智能硬件与智能软件融合,可以使健身具有更强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在缺少专业教练指导的家庭健身中,智能化健身器材等引导更能达到健身效果最大化。

6、保健品行业为什么有这么多质疑

保健品行业乱象频出

作为一位知名演员,林志颖为何也会涉足保健品行业?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可观的利润可能是林志颖涉入该行业的重要原因。

根据工商总局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共有2006家,2012年产值约2800多亿元。而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行业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丰厚的利润,给了许多保健品商家发财的机会。

但是由于我国保健品行业历史短,目前还有许多不规范之处,乱象频出。产品多如牛毛,且质量良莠不齐,违法、违规添加普遍,虚假广告满天飞,许多不良商家依靠这些获得了高额利润。

有关资料显示,国内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中,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2%,更多的是投资1000万元甚至10万元以下的企业,该类企业占全部厂家的50%。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夸大宣传的现象,有相当比例的保健食品为假冒产品。

一位曾从事过保健品销售的人士告诉记者,国内的保健品行业很不规范,许多保健品并没有太好的效果,很大一部分保健品都会违法添加西药成分,不仅价格高昂,而且有时候会对身体产生极大的副作用。

风头过后又开张

面对着保健品市场的乱象,自今年5月始,国家食药总局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保健品“四非”专项整治: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生产行为,如地下黑窝点生产或企业未经许可生产保健食品等;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经营行为,比如经营假冒保健食品文号、标志以及未经批准声称特定保健功能产品,以会议讲座等形式违法销售保健食品等;打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如在生产减肥、辅助降血糖等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等;打击保健食品非法宣传行为,如在广告中夸大功能范围、宣称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等。

据记者了解,保健品“四非”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许多从事违法保健品销售的公司业务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一些涉嫌违规公司被迫关门以躲避“风头”。但是,更多的公司又会重新开张。

曾在南京一家保健品推销公司打工的赵某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由于整治,他所在的公司暂时关门,但最近一段时间老板打电话给员工,要重新开张了。据他介绍,他所在的公司主要通过电话方式推销保健品,而推荐对象多是一些中老年人,公司通过一些非法途径购买这些老年人的资料,然后有针对性地向他们电话推销保健品。“销售价格一般都在产品采购价格的10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0倍。”据了解,通过这种方式推销的产品,即便有一部分保健品被退货,公司利润依旧可观。至于产品来自哪里,通过什么渠道购买,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只有老板清楚。

保健品的高利润,也已经是该行业的共识。记者在北京的一些药店采访时发现,几乎均有保健品销售,许多保健品的价格从100元到1000元不等,一位药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产品的进价大约仅是销售价格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且一些销售人员表示,药店如若不顺带销售保健品,则几乎无利可图。

法律法规亟须健全

通过虚假宣传销售“三无”保健品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最近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也多次曝光各地非法生产和虚假宣传保健产品的事件,将保健品行业的潜规则暴露无遗。比如,央视报道的所谓胶原蛋白其实并没有商家所宣传的那么“功效神奇”,对人体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但消费者在强大的舆论宣传下,不明就里上当受骗。此次,方舟子也针对林志颖所宣传的胶原蛋白进行了抨击,他认为胶原蛋白完全没有林志颖所宣传的功效。

但是方舟子对于这些现象也只能进行揭露。“我揭露了那么多骗人的,有几个受到法律制裁了?比如几年前有个台湾来的保健骗子‘排毒王子’林光常,我揭露了以后他在大陆仍然风光,等回台湾了才被抓起来判刑。”方舟子在微博中称。

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无疑对保健食品监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可以吊销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保健食品审批长期处于“只进不退”的状态,一旦拿到批准证书就没有被吊销的风险,从而给违法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还应健全保健食品标准体系,加强检测体系建设。

7、保健品市场乱象几时休?

目前,保健品市场一方面持续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乱象丛生的局面。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企业数量多、生产规模小;二是产品重复多、科技含量低;三是假冒伪劣保健品若隐若现、虚假广告狂轰滥炸、消费者跟随成风;四是监管法规不够完善、管理模式仍不成熟。

要让保健品真正成为消费者健康的护航者,既需要管理部门的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保健品功效浮夸风,也需要规范营销渠道,让宣传与实际不符的产品无法进入流通领域。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的行政法律法规建设是加强保健品监管的制度保证。《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的颁布,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保健品监管几乎无法可依的现象,但仍无法满足监管需求,急需尽快完善配套法律。

其次,明晰行政主体职责。以往,我国对于保健品监管相对集中在审批环节。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原料掺假、虚假宣传等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必须强化保健食品原料监管;规范保健食品企业标准备案;加强保健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力度;建立监督通报协查制度,提高综合监管能力。同时,加快形成与监管体系相配套的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保健食品原料标准制定工作,根据注册工作需要确定原料标准;通过完善保健食品产品注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控;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完善保健食品中添加化学药品的检验检测手段,加强保健食品质量检测机构的建设。

再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要加强对保健食品不法流动商贩打击力度,对那些以保健食品冒充药品宣传、赠送、销售等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要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8、为什么保健品市场乱象那么多?

保健品市场乱象那么多,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目百前的监管存在许多难点和漏洞,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保健食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监管职责,确保监管工作有法可依。

当然,监管部门度职责必不可少,相关监管部门要做好监管衔接,联合内执法,填补漏洞。同时,应严格规范涉及保健食品广告的制作和传播行为。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从源头加强监管,堵住假劣保健食品流向市场的出口;工商部门加强保健食品销售的前置审批,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无照经营;卫生部门严查冒牌“名医”、“专家”的非法诊疗行为。

特别老年保健食品的市场,乱象更是多:以次充好、洗脑营销、价格很高。这些东西吃不死人,但是也吃不出什么效果,这些人总是抓住老人对病、死的恐惧心理,进行洗脑营销。

建议相关部门严厉打击这种行为,也建议年轻人平时多关心关心老人,当发现有不法分子钻这种“法律漏洞”的时候也好及时制止。

9、为什么"保健品行业"被称为抬不起头的工作?

我觉得主要是这个行业的人没有专业对口,谁都能干,复于是有人为了销售开始夸大宣传,久而久之行业乱象出现,恶性循环开制始。希望有关部门多宣传正确一面,让国人正确认识保健食品的功效,摆脱药物依赖也算是一个进步。

与保健业乱象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