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中医针灸保健

中医针灸保健

发布时间:2020-07-03 15:54:21

1、中医针灸推拿

针灸正我倒是没听说过,但是我考过保健按摩师证初级的和高级的都考过,在学校里考的,学校里有报名宣传单。应该每个中医药大学都有这个东西吧?交个1000元就过了。很简单,分笔试和操作两种。社会上也有很多报名的,大都是一些中医院的医生们招的,但是给发的证都是本省认证的,而学校报考的是全国认证的。随便去哪个中医类学院抓个学生一问就知道的清清楚楚。每学期大概开学那功夫就开始报。针灸证我没听说过。貌似根本没有这个针灸证吧?嘿嘿。职业医师资格证里倒是有包含了中医类的针灸方面的资格证,但是是针对在职医生考的。

2、针灸能治哪些病?

3、什么是中医针灸,方法是什么?

针,是指针刺;灸,是指艾灸。针灸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针刺①针刺的方法目前一般选用不锈钢针作为针具。针具及医生的手要经过消毒,患者平卧并选择好穴位进行针刺。临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如持笔状,左手指甲尖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用指切进针,夹持进针、舒张进针或提捏进针等方法针刺。在针刺操作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这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一般分三种角度。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垂直刺入。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倾斜刺入。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血管、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部位。平刺;也叫沿皮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着皮肤刺入。适用于皮薄肉少的部位。
针刺的深度要根据体质、年龄、病情、部位而定。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关系极为密切,一般讲,直刺多用于深刺,斜刺或平刺多用于浅刺。对于“天突”、“哑门”、“风府”等穴,以及眼区、胸背和有重要脏器如心、肝、肺等部位的腧穴,尤当往意要浅刺,以免发生意外。
将针刺入腧穴后,要行针(也叫运针)以使之得气,“得气”又叫“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贝”。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患者也会同时有酸、麻、胀、重等感觉,这种感觉甚至会沿着一定的部位、向一定的方向扩散和传导。若无经气感应而不得气时,医者则感到针下空虚无物,患者亦无酸、麻、胀、重等感觉。此时医者就要施用提插、捻转等各种手法使之得气,也可静以久留,以待气至。针刺得气,才有祛邪扶正的作用。
将针刺入腧穴后,一般留针10~20分钟。但对一些特殊病证,如寒证、顽固性疼痛等可延长留针时间,在留针期间可进行间歇性行针,以增强、巩固疗效。
在行针施术或留针之后即可出针。出针时一般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出血。出针后病人休息一会儿才能活动。起针后要检查一下针数,以防遗漏。
针刺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方法①晕针:是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其表现为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心慌,多汗、四肢发凉,重者甚至血压下降、二便失禁及脉微细欲绝。晕针的原因,多为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病之后、因体位不正、医者手法过重等。一般处理方法是立即停止针刺并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并饮些温开水或糖水,注意保暖,即可恢复正常。严重不能复常者,要请医生诊治。
②滞针: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困难,病人觉得疼痛时,称为滞针。滞针的原因,多为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由于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转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所致。一般处理方法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缓解肌肉的紧张。
③弯针: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其表现为,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转及出针均困难,患者又感到疼痛。弯针的原因,多为医生进针手法不熟练,或用力过猛过快,使针尖碰到坚硬组织器官,或病人在针刺、留针时移动了体位,或因针柄受到某种压力等所造成。一般处理方法是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用手慢慢地顺着弯曲的方向将针取出。若因病人移动体位所造成,则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的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慢慢将针取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断于体内。
④断针:针体折断在人体内。断针的原因,多为针具的质量欠佳,或针身、针根有损伤剥蚀。一般的处理方法是患者切勿更动原来的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血管钳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针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当立即请医生手术。
⑤血肿: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并引起的肿痛。表现为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现青紫色。一般可自行消退。若严重时,可先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针刺的注意事项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针刺时手法不宜过重,开尽量选用卧位。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的患者尤当注意。
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器官而产生严重的恶果。
灸法灸法是靠灸火的热力给人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和防病的目的。施灸的原料主要以艾为主,用干燥的艾叶捣制后除去杂质,而成纯净细软的艾绒,然后制成艾柱、艾卷等。常用的灸法有艾柱灸和艾卷灸。
①艾柱灸。将纯净的艾绒放在乎板上,用手搓捏成圆锥形的艾柱。常用的艾柱,或如苍耳子,或如莲子,或如半截橄榄等大小不一。施灸时每燃烧一个艾柱叫做“一壮”。灸的具体方法有。
②隔姜灸。将鲜姜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个小孔,然后将姜放在应灸腧穴的部位或患处,再将艾柱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柱燃尽,再取一柱施灸,直至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风湿关节炎等病。
③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个小孔(捣成蒜泥亦可),然后放在应灸的腧穴或患处,将艾柱放在上面,点燃施灸。待燃尽,易柱再灸,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瘰疠(淋巴结核之类)、肺结核及疮疡初起等证。
④艾卷灸。使用艾条。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15厘米的啊柱形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面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或到中药店购买现成的艾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多适于慢性病。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旋转施灸,多用于较急的病证。
灸法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适用于一些慢性病的治疗及保健。
⑤灸法的禁忌。对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证,一般不适宜灸法治疗。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4、中医针灸有什么效果?

针灸可以治疗很多类型的疾病,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治疗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像固生堂,同善中医的彭太平利用中医针灸治疗脑震荡,骨脱位,骨质增生等都是有显著疗效的,你第一次去会感觉隐隐的痛,后面就开始很舒服了。

5、中医针灸有什么疗效啊?

针灸的疗效范围广泛,国际针灸师证的承认国家就有80个,包括欧美等主要国家
如果你想学一下这门课程,可以去广东南大了解一下啊,那里有针灸课程的。

6、我想学中医针灸

如果你想系统的学的话,我建议你先从理论部分开始,不要一开始就想学怎么给人扎针,没有一定理论功底的话,也不会有所收获的。。建议先学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开始学起,积累了最基本最基本的,然后再学经络学 ,腧穴学,这两本一定也要烂熟于心,然后就可以学操作了,学刺法灸法学,再学针灸治疗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介绍的基本书都是我们的专业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追问: 是先自学吗?自学好了再到哪里学 扎针 呢?我想要拿这方面的资格证 回答: 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就有些困难。。但也不是不可能的。要拿资格证,象我们专业的都是要考 医师证 的。因为 扎针 要想得到法律保护,象在医院只有拿到医师证才有资格扎针的。。要不然就是 非法行医 。 出了 医疗事故 会引起 医疗纠纷 ,严重的话会坐牢的。。这绝不是威严耸听! 大专的话是毕业后工作意念才有资格考 中医助理医师 证,然后有两年的 工作经历 了才能考 执业医师证 。 还有如果你想系统的学的话,建议你去你们当地 医学 类 院校 的自考或者招生部门咨询,因为是有成人跟班学习这种形式的。。 另外学医无论你学哪一类专业,都是周期性很长的行业。不可能速成。有心学的话,建议先咨询清楚,对你要学的专业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做好心理准备再去学。。我了解的仅供你参考。无论怎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补充: 目前国内 针灸推拿 比较好的 医学院校 我觉得 成都中医药大学 非常不错 湘西地区的 吉首大学 医院的针灸推拿也不差。 专科层次的有安徽芜糊高等 医科 学校,要看你在哪个省份了。。 另外系统的学,不只学 针灸 ,还有推拿。。有些院校的针灸推拿专业是侧重针灸 ,有些则侧重推拿。还要考核下他们专业的师资力量。。

记得采纳啊

7、针灸和传统中医按摩有什么区别

针灸和传统中医按摩有什么区别很大
中医按摩;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

按摩以疏通为主。针灸不但能疏通,还能以补,卸的方式调理阴阳,平衡身体。所谓"一针见血".

与中医针灸保健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