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虚可以按摩吗
是可以的
1 按摩脐周的脾经、胃经、任脉的穴位
脾经、胃经经过肚脐两旁。任脉在腹部的穴位也是主治脾胃疾病的。
所以你一方面可以用手掌环形摩擦腹部的脐周区域,另一方面可以点按一些穴位:天枢(脐水平 开2寸)、大横(脐水平开4寸)、中脘(脐直上4寸)、气海(脐直下3寸)、关元(脐直下1.5 寸)。
注:两乳头间距离8寸。你可以借这个长度来取穴。比如:乳头直下、肚脐平开是大横穴。
2
拍打或按揉足三里
屈膝,先找到髌骨外下的、髌韧带外侧的凹陷,这是犊鼻穴;犊鼻直下3寸(合起手掌,4个手指 宽3寸),就是足三里。
这是健脾的首选穴位。可以揉按、轻捶。
不过需要提醒,强健脾胃最好用针灸或者中药。按摩的效果往往不大明显。
2、脾脏不太好,平日如何保养?应注意什么
巳时喝水护脾脏(9:00-11:00),喝水保护脾脏,这个时候人体的状况:脾经是最旺的时候,脾是消化、吸收的总管,又是人体血液循环的统领,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就好,血液循环的质量就高,嘴唇才会红润,否则就会口唇苍白后唇暗,唇紫,皮肤也会失去光泽。
养生之道:这个时辰就要多喝水,至少要六杯水,不要大口喝,要慢慢的小口嘬饮,慢慢饮,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如此身体才会开始整个白天的“水循环”,进入良性的新陈代谢。
脾的重点保健,就是要避免思虑过多,要劳逸结合,工作时认真工作,工作之外就要放松自己,不要再想工作中的问题,生活中很多事情就因该顺其自然,不要刻意强求,不能做到的事业不要强求,以免伤身。
中医认为“脾与长夏相应”长夏就是农历六月,雨水较多,湿气重,而脾的特性是喜燥恶湿,所以长夏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预防湿邪入侵,不要淋雨涉水,更不要吃较油腻的食物,尤其是夏天吃火锅,对脾胃的伤害很大。
脾胃的饮食调养:一是饮食没有节制,包括饥饱失常和饮食规律失常。二是包括偏食过寒或过热,过于肥腻的和味大的食物,嗜酒。饮食因该清淡,不吸烟喝酒,讲究个人卫生。
摩腹护脾
每当饱食之后,以手按摩腹部,也是古代养生家们的一种养护脾胃的常用方法。
食后摩腹法是:吃饭以后,将手搓热,放于上腹部,按顺时针方向环转推摩,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可连续二三十次不等。此法可促进胃肠消化功能,有利于腹腔血液循环,还能治疗一些疾病。只要持之以恒,对脾的运化功能有益。自唐代孙思邈提出:“饭后即自以热手摩腹”之后,后世养生家多有所沿用,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饮食疗法:
山药薏苡仁粥
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等,尤其适用于中老年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
做法: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 煮粥食用。
莲子芡实粥
能健脾益气养胃,补肾固精,适用于脾肾两虚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做法:莲子15克,芡实15克,粳米100克,补骨脂5克,煮粥食用。
参枣粥
能健脾益气,适用于体虚气弱,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做法:党参1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莲子猪肚汤
能温胃健脾,益气补虚,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饮食偏冷(即胃痛)
做法:莲子30克,猪肚一个,胡椒少许,煮成汤实用。
山楂麦芽粥
适用于饮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做法: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开胃,消食化积。
薏苡小豆粥
能渗湿利水,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食少纳差,脘腹胀满,尿少浮肿。
做法:薏苡仁15克,赤小豆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八宝粥
能益气养血,健脾强身。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
做法: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3、脾胃应该怎么保健?
要保持良好情绪
不良情绪对胃肠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可引发食欲下降、腹部胀满、嗳气、消化不良的症状出现,而良好的情绪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因此,中老年人要知足常乐,心胸开阔,处事达观,始终保持稳定平和、轻松快乐的情绪。
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进食有时、饮食有节、食物寒温适中和多样化等。中老年人一般以每日三餐为宜,每餐以吃七八成饱为原则,切忌暴饮暴食,特别是晚餐不宜吃得过多,也不宜吃得太晚,吃些面条、稀饭、包子等易消化的食物最适宜。以免食物滞留肠胃,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造成恶性循环,使肠胃功能更加紊乱。食物的烹调制作,要以软、烂、稀为原则,如肉类切成肉糜,蛋类做成松花蒸蛋,蔬菜也可切成碎末。食物要煮烂煮透,使其松软适口,便于食用。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求,保持大便通畅。要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以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等,生冷食物也要尽量少吃,进食时做到细嚼慢咽。
要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
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柔软体操和气功等。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晚间睡觉之前,躺在床上用两手按摩上下腹部,来回往复40~50遍,可以助脾运,去积滞,通秽气,对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与运动健脾有异曲同工之妙。
4、脾虚按摩哪些穴位?
调理脾虚要劳逸结合
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思”,有“思虑伤脾”之说,思虑过多,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状。大家想必都曾有过思虑多了、食欲减退的现象。
脾的保养保健重点在于避免思虑过多,要劳逸结合。工作时就认真工作,工作之外要放松自己,不要再想工作中的问题。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要顺其自然,不能做到的事不要强求。
调理脾虚要顺应时节
中医认为“脾与长夏相应”,长夏就是农历六月,雨水较多,湿气重。而脾的特性是喜燥而恶湿,所以长夏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湿邪侵害人体。这个时间不要淋雨涉水,更不要吃较油腻的食物。但是也需要长期调节,德辅的常菋保茶温脾散寒,和中缓急止。
穴位按摩赶走脾虚
①揉三阴交穴: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胚骨后缘处),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
②按揉天枢穴:两手放于腹部两侧,中指按压天枢穴(脐旁开2寸处),按揉30次。
③揉隐白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
④揉明陵泉穴:双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铡下缘)旋转揉20次。
⑤揉足三里穴: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左右旋转按压30次。
⑥揉公孙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的公孙穴(足内侧,第一跟骨下缘),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
5、脾虚按什么穴位
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思”,有“思虑伤脾”之说,思虑过多,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状。大家想必都曾有过思虑多了、食欲减退的现象。
脾的保养保健重点在于避免思虑过多,要劳逸结合。工作时就认真工作,工作之外要放松自己,不要再想工作中的问题。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要顺其自然,不能做到的事不要强求。
调理脾虚要顺应时节
中医认为“脾与长夏相应”,长夏就是农历六月,雨水较多,湿气重。而脾的特性是喜燥而恶湿,所以长夏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湿邪侵害人体。这个时间不要淋雨涉水,更不要吃较油腻的食物。但是也需要长期调节,德辅的常菋保茶温脾散寒,和中缓急止。
穴位按摩赶走脾虚
①揉三阴交穴: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胚骨后缘处),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
②按揉天枢穴:两手放于腹部两侧,中指按压天枢穴(脐旁开2寸处),按揉30次。
③揉隐白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
④揉明陵泉穴:双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铡下缘)旋转揉20次。
⑤揉足三里穴: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左右旋转按压30次。
⑥揉公孙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的公孙穴(足内侧,第一跟骨下缘),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
6、怎样保健脾与治疗脾病
中医将脾列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可见脾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和主导性。周先生称脾在人体中的地位形象化地提出说处于人民大众的地位,说明脾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之一。脾人体中起的作用:(1)、脾主五谷运化,主消化,主吸收精华,供给全身营养,乃是人体营养之大本营,为荣所居。荣是指人体物质之精华,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与保证,这应是脾的主要功能,也正是周先生将脾视为人体的人民大众的依据。民以食为天,而脾则是食主管,也是人体之天。荣既是人体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健康地发育成长的基础,人体生命力、活力、创造力的基础,丧失了这个基础,人必死亡。在食物中,五谷等粮食是主要的,其他如蔬菜、水果等则为副,这个主次是不可以颠倒的。现在讲科学发展观,我们要讲的是科学饮食观,科学健康观,只有科学地保护自己,才能科学地发展自己。万病始于脾,万病亦愈脾,尤其是服用外药,不通过脾,又怎么能运化,消化与吸收?所以脾胃之病比较难治,是因为吸收功能有了问题,服药也就难起治疗作用。要用科学的新观念来保脾、健脾与治疗脾病是很重要的。用“内药”就不经过脾,解决了这个难题。(2)、土生金,脾为胃之母,火生土,心为脾之母,便有“痰生于脾”与“脾能统血”之说。因此,脾有统血与治疗气管病的功能。血在人体是荣之精华,而心君则主血液循环,非常信任其子,故将统血的大任交于脾。脾能统血,便有血液的正常运行,四肢得血能够运动,目得血能视,耳得血能听,大脑得血才能思索,人体内脏的各项功能得血才能运转,这血的运行和灌溉,该是何等重要,但要脾不统血,便会出现各种出血症状,也就是血妄行的表现,那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动用脾穴,便有止血使血纳入正常轨道运行的功能。(3)、脾主肌肉与四肢,关系人体的运动、力量、活动与健康。人离肌肉,便不能成形,人若四肢瘫痪,便成残疾。不能设想,人体没有肌肉,会成什么样子。有了肌肉,骨节才能活动,人才能运动,健康的肌肉,是人体健康所必需,过肥与过瘦都不利于健康。可见,保脾与健脾既是健全肌肉与四肢的关键,也是人体运动、力量、活力与健康的关键,决不可以等闲视之。(4)、脾为“后天之本”,应很好体会这个本字的意义与作用。肾为“先天之本”,因为水生万物,万物皆生于水,肾乃是人类生殖之源;同样,土生万物,万物皆生于土,离了大地母亲,又何来人类?脾则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之源,故而脾是“后天之本”。先天是父母给的,不能改变的;但后天是可以自己能改变的,所以,只有后天,那是自己可以掌握自己命运,有自己来决定的,因此,谋求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是后天,后天比先天更重要。(5)、《内径》曰:“脾者,谏议之管,智周出焉。”因而脾是能决定人的智慧的,人民大众的智慧是丰富的无穷无尽的,脾主思,脾胃有人体的“小大脑”之称,是对大脑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只有拥有健康的脾,人才有丰富的智慧,有智慧才能掌握知识,知识就是力量,这既是人体健康之本,也是人们成功之本。第一是要注意动静结合,保持阴阳平衡。动若过分,则人体消瘦,呈脾阳盛而脾阴虚;静若太过,则人体肥胖,呈脾阴盛而阳虚,两者皆不相宜。这是保脾健脾中的关键问题。第二、捏脊与微端按摩、指压体穴。捏脊对脾作用很大,是保健消化系统最重要的手段,具体做法,过去说过,不再说明。如合肥定远县有个20年肠炎患者,仅捏脊配合双足三里、双三阴交穴,一个月而治愈,恢复劳动能力:一个肝脾肿大的白血病儿,因捏脊20天,肝脾肿大便已消失,可见捏脊健脾作用之巨大。第三、食疗是保脾、治脾之本源,原则是浑素相对平衡,以素为主,多样化,针对性。观念要更新,人体需要即是补品,人体不需要就是废品,甚至是毒品。列如,你体阳盛阴虚,气强血亏,人参即是你体之毒品;你体血压、血糖、血脂升高,而能降低血压、血糖、血脂的普通的芹菜,就是最好的补品。“富贵病”之人,吃荤、吃不当的进补品,等于慢性自杀。关于用食疗方面周先生提出很多,不再这里介绍。第四、适当注意药疗,用药来保健与治疗脾病。虽然主张“内药为主”,但并不排斥用外药服药也是需要而不可以漠视的。第五、情绪要放松与自然和谐,合理安排思索,努力实现自主与创新,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人物要将科学发展观用于中医学,这是保脾与健脾的重要环节。第六、讲科学与卫生,以保脾健脾治脾。脾在人体之作用,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就要把脾学当成重要的学问加以研究。我在这里只能接受周先生有关保健脾与治疗脾方面的注要内容,详细内容以原作为准。
7、脾不好如何按摩
穴位按摩
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属于任脉穴。按摩此穴能行气活血,清热化滞,健脾和胃,食积疳积、腹痛胀满、便秘等有较好作用。按摩可采用揉、推、摩、旋摩等手法,力度适中,每天早晚各一次。
捏脊
沿脊柱两侧,从颈下到尾骶,用两手指提捏皮肤多次,有促进肠蠕动及消化液分泌和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的作用。
8、按摩哪些穴位对脾有好处?
健脾的穴位:
腿上的足三里穴位,选择这个穴位按摩相当于吃老母鸡,足三里于脾胃有着密切的联系。肚腹三里留足三里是胃经要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补脾健胃,增强免疫功能,所以足三里又被称为强壮要穴。
怎么找这个穴位呢?告诉你一个准确寻找足三里的办法,脚弓曲,先找到膝关节外侧的凹陷处,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自己的手指),胫骨前脊外侧旁开一指这个交叉点就是足三里。用大拇指或者是中指顺着时针按摩,每一次按摩100下,要是感觉到酸胀这就是最好的了。
内关穴在手腕横纹向上小二寸的两胫之间,外关穴则在与内关穴相对应的手臂背侧。以拇、食二指按在另一手臂的内关和外关穴,正反各旋揉36次,按摩内外关穴位,可以健脾止呕并有强心作用。
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这时就可以通过按揉
列缺穴来疏卫解表,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