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保健灸穴位

保健灸穴位

发布时间:2020-07-02 08:45:42

1、艾灸长生保健的穴位有哪些?

保健灸的常用穴位介绍:

一、足三里

标准定位: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缘1横指处

功能主治:长灸足三里,可以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能力,中老年人长灸足三里,还可以预防中风。

灸法:温和灸,用艾条灸15-20分钟。推荐用单孔灸盒试灸。足部穴位对称,用2套单孔灸盒可以对双侧的足三里同时试灸,节省时间。

二、神阙

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处,神阙为任脉之要穴,具有温阳益气,补肾健脾之功。

灸法:可直接灸,也可隔物灸(隔姜、蒜、盐等)每次10-15分钟。灸器推荐 肚脐温灸炉、单眼灸盒、随身灸等。

三、关元

标准定位: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灸法:用单眼灸盒或者随身灸,隔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

四、中脘

标准定位: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能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灸法:用单眼灸盒配合艾条或者用随身灸配合艾柱,隔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

五、命门

标准定位;人体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即肚脐对应的腰后。

功能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灸法:用艾条或者艾条配合单眼多眼灸盒,隔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

六、涌泉

标准定位: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七、大椎

标准定位: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 大椎穴
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能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八、曲池

标准定位: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功能主治:曲池穴的主治症状为:老人斑、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瘫、麻、痛;高血压、贫血等。主治疾病: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九、三阴交(女性妇科常用保健穴位)

三阴交穴,十总穴之一。所谓“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治疗,此穴是女性常用保健穴位之一。

标准定位: 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2、日常保健的艾灸穴位是哪些?

中脘、 关元、左右足三里,每日1次,每次10分钟。

3、艾灸的穴位图

足三里 关元穴 气海穴 神阙穴 肾俞穴 膏育俞 穴风门 穴三阴 交脐 疗风池穴 大椎穴 涌泉穴

《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由于灸能益气温阳,而人身的阳气有"卫外而为固"的作用,若能使阳气保持常盛,正气充足,则病邪不易侵犯,身体就会健康。

4、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有哪些?

◆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5、我对艾灸保健很感兴趣!网上查过保健应灸穴位,但不知道中老年还有身体虚弱着用保健灸法一年中应灸多长...

保健吗!要坚持长时间。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周一次或根据传统的养生方法选择每月的初一 十五各灸一次。还可以初八 十八 二八。重在坚持!!!!!

6、想用艾灸保健身体,要灸那个穴位,

,

7、春天来了,做保健炙需要炙哪些穴位

一、足三里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嵴外1横指处。常炙足三里,可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强壮身体,中老年人常炙足三里还可预防中风。具防老及强身作用。
炙法:用艾条着肤炙,温和炙均可,时间可掌握在5--20分钟。古代养生家主张常在此穴施瘢痕炙,使炙疮久不愈,可以强身益寿。“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即指这种炙法。现代研究证明,炙足三里可改善人的免疫功能,并对肠胃、心血管系统等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二、神阙
神阙穴位位于当脐正中处。神阙为任脉之要穴,具有温阳益气,补肾健脾之功。《扁鹊心书》指出:“依法熏蒸,则荣卫调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体开健,其中有神妙也,...凡用此炙,百病顿除,益气延年。”
炙法:炙7--15壮,炙时用间接炙法,如:将盐填脐心上,置艾柱炙之,有益寿延年之功,艾炙此穴选择冬季为宜。
三、关元
关元,在腹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处,具补肾益气的作用,《图翼》:“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扁鹊心书》:“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炙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炙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炙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据研究,艾炙小鼠关元穴,能延长接种HAC瘤细胞小鼠的存活期。
炙法:着肤炙,每次7--15壮,或艾条温和炙
四、中脘
中脘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上四寸处。为强半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的作用。《循经》:“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一般可着肤炙7--15壮,或艾条温和炙10--15分钟。
五、膏肓
位于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千金方》云:“主赢瘦虚损”常炙膏肓穴,有强壮作用。
炙法:艾条温和炙15---30分钟,着肤炙1--15壮

六、命门
位于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着肤炙3--5壮,或隔姜炙。据对动物“阳虚”模型研究,艾炙后有增加体重,提高耐冻能力,促进细胞DNA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功能的作用。
七、涌泉
脚趾卷屈,在前脚牚中心凹陷处取穴,此穴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常炙此穴,可健身强心,有益延年之功效。一般可用着肤炙3--7壮。
八、大椎
俯伏坐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下凹陷中,手足三阳经之会。有固表屏风之功。现代研究发现,炙小白鼠大椎穴,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白鼠提高免疫力。炙法:如体虚易感冐或哮喘,可每年夏天隔姜炙10--20次,古人以年龄为壮,或艾条炙20分钟。还可用瘢痕炙。
九、其他
如针刺保健中所列曲池、三阴交、气海等穴,均可施炙,具有强身保健功效。

与保健灸穴位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