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即保健又强壮身体的穴位是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百合穴,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灸“足度三里”能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调整消化系统使版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和抗过敏功能,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权作用
2、人体重要穴位
人体穴位图,图要大点的可上书店购买《针灸穴位图》,本身附带有穴名、穴位、取穴法、主治等,若要求标准,就买人卫版的,是教学、医疗用图。
http://.baidu.com/question/318452696.html?an=0&si=5
3、人体有哪些强壮穴位?
一、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之前上部,胫腓两骨间。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脚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扰,当中指尖着处是穴位。本穴为全身强壮要穴,也是自古以来养生保健第一大要穴,备受古今养生家、医学家们的重视。“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就是对足三里的赞誉了。古人云:三里之灸能却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合穴,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灸“足三里”能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和抗过敏功能,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丝毫不愧对其“保健养生的第一大要穴”的美誉。
此外,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乳痛、气臌、半身不遂等以及其它各种慢性病,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均可灸足三里。
二、关元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本穴为人一身元气之所在,是保健强壮要穴,具有固护元气的作用,是人体生化之源。关元乃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主生殖,主元气。故为全身养生保健强壮要穴。长期刺激可使人元气充足、延年益寿。有温肾固精、补气回阳、清热利湿、调理冲任、理气除寒的功能。主治各种虚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
三、气海
气海穴又称为下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为男女精气会聚之处,是保健强壮、益肾补气要穴。本穴有功能益肾固精、升阳补气、补虚固本、调理冲任、通经散瘀、行气化浊的功能,主治男科病、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症状。
此外,若将气海、关元、足三里三个穴位配合使用,强壮作用更好,不但对全身具有整体调节作用,而且能改善功能减退。
四、合谷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本穴可以醒脑开窍、疏风清热、祛风解表、宣肺利窍、镇静安神、平肝熄风、疏经活络,自古以来就是治疗头面部疾病的首选要穴。实践证明,合谷穴不仅能治疗多种疾病,还能预防脑中风及老年痴呆。此外,合谷穴止痛效果好,为头颈部外科手术针刺麻醉的主要穴位。
五、内关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本穴位属手厥阴心包经,是心包经络穴,与阴维脉交会,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因本穴对心血管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可以防治心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临床上治疗冠心病时常选此穴为主穴,所以内关又被称为“冠心病的救星”、“心宝”等。
内关穴的功效是宁心安神、宽胸理气、和胃止痛、降逆止呕。刺激内关可以激活心包经的气血,使心包经内气血充盈,从而使心脏得到调养,心脏功能得到改善。特别是对于心痛、心悸、胸闷、气短、失眠等病症有良好的效果,可以防治各种心脏疾病,增强心肺功能。
六、大椎
大椎穴位于督脉之上,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是阳气上升至头部的枢纽,具有疏风散寒、通调督脉、熄风止痉的作用,对头部及颈部的功能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治疗颈椎病、头部疾病的首选要穴。主治头痛、气喘、肩背痛、中暑、呕吐、风疹、五劳虚损。
七、肾俞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肾脏的背俞穴。肾脏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肾俞穴可以滋阴精、壮阳气、补肾之精气、利水消肿、聪耳通窍。经常刺激肾俞穴位对防治肾炎、阳痿、遗精、月经不调、腰痛有很好作用。
八、三阴交
三阴交为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点,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一个穴位兼有调控三条经络的作用。具有健脾和胃、补调肝肾、行气活血、滋阴生津、疏经通络的作用。此穴对增强腹腔诸脏器,特别是男女生殖系统的健康,有重要作用。此外,三阴交还能防治高血压、功能减退和急、慢性肠炎,以及月经不调、遗尿、失眠等疾病。
九、涌泉
涌泉穴位于足跖屈卷足时,在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是肾经要穴,常用来治疗泌尿疾病、消化疾病、呼吸疾病、五官疾病,具有宁神、开窍、清热、引火归原的作用,亦是常用的保健穴之一。涌泉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可防治高血压、中风、神经衰弱、失眠、头昏头痛、腰痛等症
4、被称为"女子养生"要穴是
主要如下:
一、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之前上部,胫腓两骨间。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脚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扰,当中指尖着处是穴位。本穴为全身强壮要穴,也是自古以来养生保健第一大要穴,备受古今养生家、医学家们的重视。“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就是对足三里的赞誉了。古人云:三里之灸能却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合穴,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灸“足三里”能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和抗过敏功能,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丝毫不愧对其“保健养生的第一大要穴”的美誉。 此外,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乳痛、气臌、半身不遂等以及其它各种慢性病,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均可灸足三里。
二、关元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本穴为人一身元气之所在,是保健强壮要穴,具有固护元气的作用,是人体生化之源。关元乃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主生殖,主元气。故为全身养生保健强壮要穴。长期刺激可使人元气充足、延年益寿。有温肾固精、补气回阳、清热利湿、调理冲任、理气除寒的功能。主治各种虚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
三、气海 气海穴又称为下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为男女精气会聚之处,是保健强壮、益肾补气要穴。本穴有功能益肾固精、升阳补气、补虚固本、调理冲任、通经散瘀、行气化浊的功能,主治男科病、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症状。 此外,若将气海、关元、足三里三个穴位配合使用,强壮作用更好,不但对全身具有整体调节作用,而且能改善功能减退。
四、合谷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本穴可以醒脑开窍、疏风清热、祛风解表、宣肺利窍、镇静安神、平肝熄风、疏经活络,自古以来就是治疗头面部疾病的首选要穴。实践证明,合谷穴不仅能治疗多种疾病,还能预防脑中风及老年痴呆。此外,合谷穴止痛效果好,为头颈部外科手术针刺麻醉的主要穴位。
5、人体哪几个穴位是保健的
合谷穴(在双手虎口处), 涌泉穴(在脚掌心),劳宫穴(在两手掌心), 足三里(在膝盖下方约三寸大骨内侧),上述四个穴位被称作是人体的“四大养生穴”。长按揉,可以强健身体。祝你健康!
6、人体最重要的保健穴位是那些?
人体最重要的保健穴位是足三里和涌泉。足三里的具体位置及找法:正坐曲膝,从膝盖正中向下摸,摸到最高的突起向下三横指,胫骨外缘一横指处即是。涌泉穴的具体位置及找法:脚底前掌,五脚指向内曲,形成的凹窝内。
7、人体的保健穴位有哪些
8、人体的养生穴都有哪几个穴位?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⑵?脱?佟?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人体的两个长寿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长寿穴”:一个是“涌泉穴”,另一个是“足三里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盘壮骨之功效。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反之,若肾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每晚睡前盘腿而坐,用双手按摩或屈指点压双侧涌泉穴,以该穴位达到酸胀感觉为度,每次50至100下。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器脏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则能担此重任。每晚以指关节按压足三里,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