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庆市望江县怎么样
望江县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呀,环境优美,特别是最近几年在搞大开发及大量的招商引资。
2、望江县世纪华联大酒店吃一餐大概多少钱?
望江县世纪华联大酒店吃一餐的费用,人均消费是在350到¥400。
3、望江县是在哪里
望江县在安徽省安庆市。县城靠近长江,在安徽的南部。县政府就在望江县城里,华阳镇里,靠近雷阳镇
4、望江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急
到江边去看看,上香茗山爬爬,到武昌湖边走走!
5、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哪个镇最大
华阳镇最大
6、安徽望江哪里好玩?
一、武昌湖
位于望江县高士镇,昔为武昌乡,安(庆)九(江)公路穿湖而过,为古雷池遗迹的一部分,景区水域面积达102.5平方公里,距城区6公里,水生资源极为丰富,武昌鱼蟹驰名中外;湖光旖旎,胜景八处,曰:猴潭映月、龙堪温泉、磨丫白石、渡口红莲、赤湖浴日、正堂碑碣、“双节”陵园等。天高气爽,登楼远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情画意令人叫绝。“十五”规划兴建湖滨度假村和水上乐园(包括游艇码头、沙滩浴场、钓鱼台、儿童乐场、水上运动馆等)。
二、香茗山
位于望江县麦元乡和鸦滩镇之间,南起麦元分亩岭,北抵鸦滩褒隐寺水库,全长10余公里,早在汉朝就有名气,西汉南昌府梅福曾隐居此山;唐李白、罗隐,明解缙,清翁傅等驻足留连,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元末朱元璋、刘伯温,明末史可法,清代太平军石达开曾在此征战和扎寨。昔有悟法寺、果老道场、寨林庵、朝阳庵、贵烈祠、保悟楼、三圣殿、弥陀庵、凤楼庵、褒隐寺和古塔,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在修葺。有大茗、二茗、三茗等峰(主峰489米),莲花峰形似并蒂莲花,耸秀郁葱。明解缙诗赞曰:“山崖殷窦簇朱砂,香茗丛生蓓蕾芽。采药道人何处去,洞云深锁碧桃花。”山上奇石林立、石洞幽深、药圃天然、茂林修竹、清泉可口,此间品茗尝果,聆听优美传说,心旷神怡,迷而忘返;山下晶莹水库,古塔相伴,荡舟游弋,别有情趣。
三、雷池
主体位于望江县雷池乡,在望江县城东南10公里处,紧靠长江北岸,面积100平方公里,入江处为雷港。因古雷水自湖北黄梅县界东流至此,积而成池,故名雷池,亦名大雷池。东晋时置大雷戌,为江防要地。咸和二年(327年)历阳(今和县)镇将苏峻联合寿春(今寿县)镇将祖约叛乱,向京都建康(含南京)进攻,忠于朝廷的江州刺史温峤欲火速统兵去保卫建康。在建康掌管中央政权的庚亮得知后,担心当时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因此在《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叫温坐镇原防,不要越雷池而东。后来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围。“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语,即源于此。明天启间(1621-1627年)雷池口为大量流沙所塞,雷水改道从望江县华阳镇流入长江。
四、文庙
又名孔庙,位于望江县城中心,为一宫殿式古建筑。据《望江县志》记载:文庙始建于宋仁年间。 大成殿高10多米, 面积300多平方米, 24根大柱组成方形结构,四周围廊,重檐翅角,铁马空悬, 迎风作响, 其形夺目,其声悦耳。庙后有很多附属建筑物:前方左右为东西两庑,前有戟门,戟门东为土地祠,西为王幼学祠,前首为棂星门,石柱组成石牌坊,上书 “ 麟风腾祥”,左为圣城,右为贤关,入口处中间有石桥,名状元桥,两侧有泮池,过桥可见一方高大红墙书有“宫墙万仞” 4个遒劲大字,中上方书“圣旨”2字。庙后为启圣祠, 东为礼门, 西为义路, 后为明伦堂。 文庙历尽沧桑,几经修建。因遭日寇烧毁,仅存文庙主体——大成殿,现经省级批准并拔款修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7、望江县的社会
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雷阳书院为官立高等小学堂,实行”癸卯学制”,初小5年,高小4年。光绪三十三年,改坛山书院为私立坛山初等小学堂。宣统二年(1910),桃花岭余姓办私立养正初等小学堂。次年,胡帅两姓联合在高士岭办私立翠珍初等小学堂。
民国2年,吉水镇创办义务小学校,2个班,学生30名,实行”壬子学制”,初小4年,高小3年。民国4年,有初等、高等小学校及初等女子小学校各1所。民国6年,有县立高等小学校,学生13名;县立第一国民学校,学生13名;城区公立国民学校,学生10名;城区公立女子国民学校,学生19名;私立坛山小学,学生33名;私立翠华国民学校,学生14名。继后,圣公会办真理小学,天主堂办初等小学。民国11年,学校改用”壬戌学制”,初小4年,高小2年。民国15年秋,按行政区设5所县立高级小学校,华阳、吉水、雷港各设1所县立初级小学校。民国16年,周斌捐资兴办私立维坤女子小学校。民国17年,办华阳镇立高初两级小学和锡类局公立初级小学、余氏私立养正小学,全县共有小学12所。民国22年实施乡村短期义务教育,在回龙宫和永兴寺各设短期义务小学1所,到民国23年,短期小学发展到12所。民国27年上半年,县立和私立小学共20所,短期义务小学79所。同年夏,安庆沦陷,社会秩序混乱,入秋,仅有雷阳小学等几所县立小学开学上课,私立小学、短期义务小学全部停办。民国28年,县城沦陷,小学教育转入战时体系,办有里仁、全庆、南台、土永、泉塘、褒法、廉恭、元善、湖山等乡中心国民学校和部分保国民学校。民国29年春,教育厅在老鸦滩设省立望江临时完全小学,6个班,教职员10名,学生196名,其中沦陷区流亡难童20名。民国30年临时小学并入褒法乡示范中心国民学校。是年全县有乡中心国民学校10所,保国民学校115所,入学儿童7118名,占学龄儿童总数的29.8%。同期,汪伪政权先后在沦陷区内办完小3所、初小4所,实施奴化教育。为推行反奴化教育,国民省政府于民国29年在望江开办一所特种学校——安徽省第一中心中山民校。学校分初级部(一、二、三、四年级)、高级部(五、六年级)和民教部(成人班、妇女班),共有学生169名。民国34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全县有乡镇中心国民学校14所,保国民学校84所,教职员260名,学生5328名。民国35年盛行宗族办学,除恢复范姓坛山、余姓养正小学外,还新办张姓钱选、沈姓崇善、陈姓义门、刘姓墨庄、金姓樵谷、刘姓竹岗及龙姓麟洲等小学。民国37年秋,因水灾,乡镇中心国民学校裁并为11所,保国民学校减至70所,大都学额不足。
1949年3月全县解放后,县爱国民主政府接管乡镇小学11所,共28班,695名学生,沿用旧校名开学上课。秋,调整小学布局,在城关、太慈、鸦滩、高士各设完小1所,另设初小7所,民办小学15所,私立义门、樵谷、坛山、养正4校继续开办,全县共有学生2087名。1950年贯彻”整顿巩固,重点发展”和”学校向工农子弟开门”的方针,健全公办小学,改造私立小学,发展民办小学,全县有公办小学24所,私立小学4所,民办小学76所,学生6523名。1952年秋,民办和私立小学全部转为公办,全县有小学422所,学生17592名。1954年沿江沿湖地区遭受特大水灾,华阳、吉水两区教师随灾民迁到江南山地,砍藤、割草、搭棚,办起临时小学23所,入学儿童541名,实行半日制或隔日制巡回教学。师生们用碗底当砚池,木炭当墨,竹竿当笔,废纸装薄本,木门作黑板,在露天上课,在腿上批改作业,坚持灾区教育。是年,有小学268所,学生12309名。1956年在不增设学校的前提下,大力动员适龄儿童入学,全县小学生增加到23224名。1958年,开展多种形式办学,民办小学大量增加。三年困难时期,在校学生减少,到1962年仅13636名。1963年执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小教40条),纠正师生参加社会活动和生产劳动过多的偏向,入学学生数开始回升。1964年贯彻”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掀起办学热潮。1965年全县有全日制、半日制、早午班等形式的耕读小学1915所,学生47965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耕读小学被视为修正主义的产物全部停办,公办小学全部下放到生产大队办。1967年,小学推行”五年一贯制”。1971年按照”小学不出村,初中不出大队,高中不出公社”的要求,全县先后有98所小学办起”戴帽子”的初中班,教师层层拔高使用,教育质量明显下降。1972年根据省政府提出适龄儿童入学率要达到85%的要求,发展民办小学。1973年大赞”白卷英雄”和”反潮流精神”,后又提出”学朝农”、”和十七年对着干”、”知识越多越反动”等口号,把提高教育质量视为奇谈怪论,广大教师无所适从,学校秩序混乱。
1977年,恢复正常教学秩序,附设的初中班并入当地全日制初级中学。是年有小学691所,学生6784名。1981年,普及初等教育,有小学547所,学生84754名,适龄儿童入学率87%。1983年,根据”四率”标准(入学率95%,巩固率97%,毕业率80%,普及率95%),制订普及初等教育规划。是年城关镇小学和华阳镇小学试行6年制。1985年,小学入学率96.5%,巩固率98%,毕业率96.7%,普及率96.2%。1986年暑假,县师范学校百余学生组成普教工作队,分赴各镇乡配合当地党政领导和小学教师,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全县掀起普教高潮。年终,安庆行署对望江普教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所查10个乡(镇)”四率”达标。1987年,对未验收的21个乡进行检查,”四率”均达标,省政府发给普及初等教育验收合格证书。
从2007年起,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施”两免一补”,县财政按时下拨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每年免费教科书全部由省统一实行政府采购,通过县新华书店发放到位;每年贫困寄宿生生活费通过”一卡通”方式按时打到贫困寄宿生家庭帐户,累计受惠学生6000余人。从2009到2011年,望江县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总面积达22.9万平方米,工程规划建设总投资将达2.01亿元,项目总数达262个,几乎覆盖到全县所有公办学校。望江县校安工程项目建设已完成总量的80%,所有在建校安工程项目均按上级要求规范、有序、扎实推进。我们建立了中职资助对象评审机制,学校建立受助学生个人台账,资金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直接汇至受助学生银行卡。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全面启动,已建56个。五是普通高中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平稳实施。 民国17年建于县文庙内。馆内设有图书、音乐、游艺、儿童阅览、简易医疗等室,馆后有篮球场。经常组织开展棋赛、球赛、美展、花展和图书借阅、武术训练、时政广播、卫生宣传等活动。大成殿为大型娱乐活动场所。民国26年,增设吉水、华阳两分馆。抗日战争爆发后,编印《好消息》报宣传抗战。民国28年县城沦陷后,曾先后迁到泉塘、码头、鸦滩等乡。抗战胜利后,民众教育馆撤销。
1949年9月于县文庙西侧平房内建县人民教育馆。翌年3月改称县人民文化馆。1951年馆内组建职工夜校和由18名夜校职工组成的腰鼓队。1952年改称县文化馆,迁入文庙大成殿。人员编制5人,组织开展社会宣传、科普教育、文娱活动、文艺创作等活动。是年秋组织县内88个业余剧团500多名业余文艺骨干参加县首届物资交流大会演出,历时三昼夜,观众3万余人次。1953年举办第一期美术创作班。1954年秋,从文教系统抽调16名干部组成堵口复堤宣传队,赴江堤进行慰问演出。1956年举办县首届业余文艺会演,400多名业余文艺代表表演了戏剧、舞蹈、鼓书、民乐独奏、山歌联唱等节目。1957年于文庙后建砖木小楼1幢,平房10间。1958年举办第二届业余文艺会演。以后每两年举行1次规模不同的文艺会演。1963年至1965年制作20个图书流动箱,每箱装书100本,分送到20个公社。1965年至1966年5月,抽调县剧团部分人员组成文宣队赴全县各公社和大队开展农业学大寨的宣传活动。1970年6月,举办第一期戏曲表演班,并组织学员到农村巡回演出。1972年举办第一期文学创作班同年元旦,举办全县业余剧团会演。1973年,在华阳文化站举办第一期艺术创作班。1974年组成文艺宣传队在省普演中赴萧县演出。1978年在文庙前开始建钢筋混凝土结构三层大楼1幢,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同年,省著名文学编辑、作家完艺舟、周均来县文学培训班讲课。1979年举办第一期挑花培训班。1984年暑期举办第一期音乐创作班;同年元旦,举办全县业余剧团会演。1985年在二楼开设舞厅。次年,又组建雷池轻音乐队和录像队。1986年,著名作家陈登科、江流及省内部分报刊杂志社编辑再次来县文学培训班讲课。到1987年,文化馆共举办24期美术创作班,培训300多人次;8期戏曲表演班,培训248人次;2期音乐创作班,培训60多人次;3期挑花培训班,培训80多人次;2期文物普查班,培训340多人次;3期文学创作班,培训200多人次;举办科普知识展览9次,科技成果展览3次,计划生育展览3次。
1950年,建华阳、凉泉、新坝文化站。1952年增设吉水文化站。1954年撤新坝、吉水站,增设赛口、鸦滩、长岭站。1956年撤站,建华阳、赛口分馆。1958年撤分馆恢复一区一站。1982年,先后建雷港、高士、莲洲、新桥、沈冲等社办公助文化站。1984年和1985年增设城关、漳湖站。1987年底,全县有7个(镇)区文化站,25个乡办文化站。 民国34年8月,在县城西门圣公会设立,职工5名,设有简易诊室。1949年初解体。
1949年4月,在县府街设立,院长(兼医师)、护理员、药剂员各1名,能诊治肠炎等常见病和平产接生。5月,抽2人赴华阳抗洪工地巡回医疗。7月,院长离职,业务终止,药品和器械移交县人民政府卫生室。
1950年5月1日,在县城大北门街5号何氏宗祠建立县卫生所,10月,卫生所改称望江县卫生院,设门诊部和西药房,职工10名,医疗用房面积200平方米。1952年,设住院部,病床10张,共有职工19名。次年建化验室,共有职工24名,其中医士2名,助产士、药剂士、药剂员、护理员各1名。1954年建手术室。1956年设医疗、防保、总务3股,职工35名,其中医士7名,护士4名,护理员5名,化验员1名。1957年10月,迁至大北门街47号,改称望江县医院,病床增至30张,内、外、产、儿各科混用。1959年建X光室。1964年内外科病床分设,儿科与传染科(肺科)病床仍混用。1968年与县血防站、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合并为”6·26”卫生防治站(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关于医疗卫生工作的指示,故名),医疗用房面积增至948平方米。1979年恢复望江县医院名称,病床增至120张。1983年住院部大楼竣工,建筑面积2550平方米,儿科与传染科病床分设。
1958年,在县中医联合诊所的基础上建立城关人民公社中心医院,院址在县城小北门街,设中西医门诊室和药房,有砖木结构旧房3间和听诊器、血压表、注射器等简单器械。1960年与翠岭公社医院合并。1962年又分立,设简易病床,并逐步增购医疗器械。60年代末期有医疗用房110平方米。1971年,为方便群众就诊,在吉水街另设门诊部。1978年,医院更名为城关镇中心卫生院。1979年,新建楼房1幢,增设新医科(亦称针炙理疗科,后分出,设中医头针医院)。1987年,设中、西医门诊室、中医伤科、小儿科、妇产科、中医皮肤科、外科室、化验室、放射科、西药房、中药房。有病床10张及X光机(200毫安)、显微镜、人体信息诊断仪等大中型医疗器械。医疗技术人员32名。全院占地1112平方米,医疗用房面积510平方米。
1985年2月,在城关镇中心卫生院针炙理疗科的基础上建立。设专科门诊,简易病床10张。1986年底,设头针科、针炙康复科、中医内科、心脑电图室、生化检验室、中西药房和住院部,床位30张。中医针炙专业技术人员20名。设备有脑电图机、生化检验及针炙理疗仪器等。全院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8、望江县最近重大新闻
1:继2015年底G35济广高速潜山至望江段通车后,今年年底望东长江大桥也将通车,届时G35将彻底连通,望江的第一条高速完整通车。
2:9月18日,安达尔四款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这标志着继纺织服装业后望江又形成一支柱性产业--新能源汽车制造业
3:安九一级公路改建项目望江段前期征地完成,年内将开工,这是望江县内首条一线公路,将彻底改善望江至安庆的交通状况。
4:G35武昌湖高速互通(杨林出口)将新建两条一级公路S212连接长岭,和S213连接鸦滩,目前两条一级公路的招投标工作已经展开,预计明年开工;
9、约男生出去去哪比较好
约会 不外乎几个地点
饭店
商场
公园
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