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鸡胆有什么好处
鸡蛋对人体的益处
★健脑益智鸡蛋黄中的卵磷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卵黄素,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良好作用,可延缓老年人的智力衰退,改善记忆力。卵磷脂被医学专家视为老年性痴呆的克星。
★保护肝脏鸡蛋中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防治动脉硬化美国营养学家和医学人员根据蛋黄中卵磷脂的乳化作用,用鸡蛋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预防癌症鸡蛋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2,可以分解和氧化人体内的致癌物质。鸡蛋中的微量元素,如硒、锌等也都具有防癌作用。日本学者研究发现,鸡蛋中还含有抗癌物质光黄素和光色素,一个鸡蛋约含光黄素10微克,光黄素和光色素能抑制诱发喉癌和淋巴癌的EB病毒增殖。
★延缓衰老鸡蛋中几乎含有人体所有需要的营养物质,故被人们称为“理想的营养库”。营养学家称之为“完全蛋白质模式”,坚持适量吃鸡蛋,是不少长寿者延年的经验之一。
鸡蛋的正确吃法
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1%,开水、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可见,煮鸡蛋是最佳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不过,对儿童和老人来说,还是蒸蛋羹、蛋花汤最适合,因为这两种做法能使蛋白质松解,极易被消化吸收。鸡蛋中维生素C含量不高,所以吃鸡蛋时最好辅以适量的蔬菜。
每天吃几个鸡蛋合适?
从营养学的观点看,为了保证膳食平衡、满足机体需要,又不会营养过剩,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每天吃1~2个鸡蛋为宜。中青年人、从事脑力劳动或轻体力劳动者,每天可吃2个鸡蛋;从事重体力劳动,消耗营养较多者,每天可吃2~3个鸡蛋;少年儿童由于长身体,代谢快,每天也应吃2~3个鸡蛋。孕妇、产妇、乳母、身体虚弱者以及进行大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需要多增加优良蛋白质,每天可吃3~4个鸡蛋,但不宜再多。
吃鸡蛋血脂就升高?
以往人们认为鸡蛋营养虽好,但蛋黄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常吃鸡蛋会引起血脂增高,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故提倡老年人要少吃或不吃鸡蛋。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吃鸡蛋不仅不会引起血脂升高,而且还能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脑卒中等疾病。
蛋黄中胆固醇的含量确实很高,一个重约50克的鸡蛋,蛋黄为15克,其中所含的胆固醇约为280毫克。但如每天吃1-2个鸡蛋,肠道吸收的胆固醇是很有限的,因为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也有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肝脏也合成胆固醇,当从肠道吸收的胆固醇增加时,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量就会下降,从而维持血中的胆固醇的相对平衡。
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这是一种强乳化剂,当它被吸收入血液后,能使胆固醇的颗粒变小,并保持悬浮状态。这样既利于胆固醇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又能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故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因此营养学家建议,老年人每天可以吃1个鸡蛋。
鸡蛋的正确吃法
因为鸡蛋黄中含有胆固醇,长期以来,许多人就把鸡蛋等同于胆固醇,认为吃鸡蛋可使血脂增高,故动脉硬化、冠心病及高血压的病人不宜食用。甚至有的人在吃鸡蛋时,要把蛋黄去掉。在此,我们要为鸡蛋平反——
笔者每天都吃鸡蛋,前段时间去台湾讲学时,作了一个PET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钙化评为0分,是最理想的状态。可见鸡蛋黄不等于胆固醇,吃鸡蛋黄不会使血脂增高而导致动脉硬化。
近年来,各国医学专家都做过这种实验:给60~80岁的老人(其中包括患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者)每天吃两个鸡蛋,3个月后检查血清胆固醇和血脂均未见增高。这说明,适量吃鸡蛋不会增加胆固醇。化验分析表明,鸡蛋中的胆固醇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可形成一种脂蛋白,按颗粒大小,可分为超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前两种可沉积于血管壁上,后一种却有清除血管壁上胆固醇的作用。所以,鸡蛋中的胆固醇成分本身就可以互相抵消。蛋黄中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强有力的乳化剂,能使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得极细,乳化成为悬浮于血液中的细微粒子,而不沉积于血管壁上,并能顺利通过血管壁被细胞利用,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其实,各种血管疾病的发生,主要是人体功能障碍所致,造成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高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每天吃1个鸡蛋黄,而是由于体内胆固醇代谢失调,即胆固醇合成的数量多于分解的数量。人体内的胆固醇不光靠饮食摄入,还有体内合成的,即使食物中完全不含胆固醇,肝脏也会自行合成。
鸡蛋黄中不只是胆固醇。一个鸡蛋可孵出一只活生生的小鸡,可见其营养既丰富又全面。一个鸡蛋重约50多克,含蛋白质7克、脂肪6克,产生热能82千卡。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很适合人体生理需要,易为人体吸收,利用率高达98%以上,营养价值很高。鸡蛋中钙、磷、铁和维生素A含量都很高,B族维生素也很丰富,还含有其他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小儿、老人、产妇以及肝炎、结核、贫血患者、手术后恢复期病人的良好补品。其所含脂肪,呈乳化状态存在于蛋黄中,极易被消化、吸收;其所含的卵磷脂、卵黄素等,对人体神经系统及生长发育有很大补益;其所含的蛋白质质量高超,其中卵白蛋白及卵黄磷蛋白都是蛋白质家族中的上品,卵球蛋白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必需品。鸡蛋中的铁、钙,还是造血、长骨的必需品。
吃鸡蛋五忌:(1)末煮熟的,(2)煮老的,(3)勿与糖同煮吃,(4)炒鸡蛋勿放味精,(5)煮熟的鸡蛋用冷水浸泡后存放。
炒鸡蛋放醋可软化血管
炒鸡蛋是家家户户常做的菜肴。长期做饭的生涯使我摸索到:在打调鸡蛋时稍加些醋,不光鸡蛋味道变得鲜美了,而且从医学角度讲还可以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并起到一定的降血压作用。中老年朋友们不妨一试。
醋炒鸡蛋治久咳:鲜鸭蛋1个打入锅内搅匀,用勺子翻炒至半熟,注意勿糊,加入米醋25克继续炒熟,趁热吃,早晚各一次。
[美食]北京居民炒菜用油太多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赵霖 发布时间: 2006-02-08 15:34 来源: 《健康时报》
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课题组前不久进行了一次居民全膳食调查,通过调查数据看,北京老百姓在日常炒菜中,超量用油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许多家庭烹饪强调口味,用油过多。相当多居民家庭直接用装油的大塑料桶往锅里倒油,往往一倒就过量,三口之家一个月吃一桶油(5升)的家庭不在少
数,每人平均每天要摄入30~50克油。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金字塔标准,每人每天油脂的摄入量不应该超过25克。
2.许多北京居民存在饮食营养误区,认为吃荤油不好,多吃素油没事。其实植物油摄入量过多后,仍然会引起血脂、血压的升高。
3.目前大家普遍比较重视饮食营养,知道要多吃蔬菜,少吃肉。但是大部分家庭烹饪以炒菜为主,这样就比白灼、炖菜费油。如西红柿炒鸡蛋一般用油50~60克,素炒菜花、炒洋葱、炒青椒也要用油约40~50克,有的高达60~70克,而素炒茄子一般要用掉100多克油。
除了用油超量外,菜肴搭配不合理,荤素不平衡也是此次调查发现的饮食误区之一。现在很多家庭往往一份菜、三份肉,或一份菜、四份肉,这个结构应该调过来,要变成一份肉、三份菜,或一份肉、四份菜这样营养才平衡。在荤素搭配上,要会把菜做得丰富多样,比如炒鸡蛋很好吃,但这个菜油多、胆固醇高,如果切上一段苦瓜、一大段葱一起炒,这样既好吃,又平衡营养
鸡蛋黄≠胆固醇
笔者每天都吃鸡蛋,前段时间去台湾讲学时,作了一个PET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钙化评为0分,是最理想的状态。可见鸡蛋黄不
等于胆固醇,吃鸡蛋黄不会使血脂增高而导致动脉硬化。
近年来,各国医学专家都做过这种实验:给60~80岁的老人(其
中包括患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者)每天吃两个鸡蛋,3个月后
检查血清胆固醇和血脂均未见增高。这说明,适量吃鸡蛋不会增加胆
固醇。化验分析表明,鸡蛋中的胆固醇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可形成
一种脂蛋白,按颗粒大小,可分为超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
高密度脂蛋白。前两种可沉积于血管壁上,后一种却有清除血管壁上
胆固醇的作用。所以,鸡蛋中的胆固醇成分本身就可以互相抵消。蛋
黄中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强有力的乳化剂,能使胆固醇和脂
肪颗粒变得极细,乳化成为悬浮于血液中的细微粒子,而不沉积于血
管壁上,并能顺利通过血管壁被细胞利用,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其实,各种血管疾病的发生,主要是人体功能障碍所致,造成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高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每天吃1个鸡蛋黄,而是由于体内胆固醇代谢失调,即胆固醇合成的数量多于分解的数量。人体内的胆固醇不光靠饮食摄入,还有体内合成的,即使食物中完全不含胆固醇,肝脏也会自行合成。
鸡蛋黄中不只是胆固醇。一个鸡蛋可孵出一只活生生的小鸡,可 见其营养既丰富又全面。一个鸡蛋重约50多克,含蛋白质7克、脂肪6
克,产生热能82千卡。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很适合人体生理需要,易为人体吸收,利用率高达98%以上,营养价值很高。鸡蛋中钙、磷、铁和维生素A含量都很高,B族维生素也很丰富,还含有其他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小儿、老人、产妇以及肝炎、结核、贫血患者、手术后恢复期病人的良好补品。其所含脂肪,呈乳化状态存在于蛋黄中,极易被消化、吸收;其所含的卵磷脂、卵黄素等,对人体神经系统及生长发育有很大补益;其所含的蛋白质质量高超,其中卵白蛋白及卵黄磷蛋白都是蛋白质家族中的上品,卵球蛋白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必需品。鸡蛋中的铁、钙,还是造血、长骨的必需品。
2、吃什么对肝胆有好处啊?
吃婆婆丁对肝有好处 婆婆丁,又叫蒲公英,很多人都在野外见过。它的花粉里含有维生素、亚油酸,枝叶中则含有胆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婆婆丁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和利尿。它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还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利胆和保肝的作用。它焯过后生吃、炒食或做汤都可以,比如海蜇皮拌婆婆丁、婆婆丁炒肉丝;还能配着绿茶、甘草、蜂蜜等,调成一杯能够清热解毒、消肿的婆婆丁绿茶 2蜂皇浆中的活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对肝组织的损伤有修复作用;对肝中毒有保护作用。脂类物质可促进肝细胞再生。提高血浆蛋白量。增强免疫功能及代谢能力。 3医生说鸡骨草煲汤对肝有好处 4多吃蘑菇等菌类食物对肝有好处 5饭中一小杯白酒对肝有好处 6酸奶是好东西,对肝有好处 7梅子对肝有好处 8乳鸽火锅对肝很有好处 9灵芝对肝功能有好处 10吃粥对肝有好处 11黄瓜对肝和肾都有好处 12洋苏草对肝有好处 ——肝炎的保健原则 第一,舒肝养肝是防治肝炎的第一保健原则。 一个人如果心情愉快,什么事都想得开,放得下,那么肝气舒达,气血就会调和,气血调畅 ,肝得保养,当然不易患病。 第二,上午面朝东方,借肝气生发之时,做肝胆保健功,深长呼吸数次后,手轻握拳拍打右 胁肝胆区数次。 第三,肝炎流行期应尽量避免疲劳,因为中医认为肝为罢极(疲劳)之本,负责消除疲劳, 过劳则易伤肝,肝受损就会使抵抗力降低。 第四,发现肝炎及右胁下隐痛,尿黄加深、恶心、乏力、厌食就应就医检查,到眼睛发黄时 ,已非肝炎早期。 第五,一旦患肝炎要多卧床休息。中医认为人在卧位时,血归于肝,对肝的保养恢复有好处 。 第六,慢性肝病要加强活血化瘀,适当增加运动锻炼以加强肝的气血通畅。 第七,肝是人的解毒器官,所以要避免吃含小毒的食品,以免增加肝的负担。 第八,平常多吃水果(含糖)可保肝。 第九,多吃酸性水果(含维生素C)以保肝。 第十,用公筷,不吃不卫生的饭食。 性味甘温的枣子不但是调补脾胃、补血益肝常用的药物,而且也是保健、养颜、美容的食物 绿豆富含维生素B族、...味甘、酸,性温,有补脾益肝、生津止渴、解毒止泻等功效
3、胆囊炎吃什么保健品可以调理
胆囊炎不建议吃一些保健品,因为那样会更增加肝胆的负担,你只要好好治疗就可以了,等好了之后为了预防复发可以多关注一下养生方面的知识。“神农君祥 百岁养生”。长期关注,会对你将来有帮助的。
4、怎样保养肝,胆
1.戒酒戒烟: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淤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因为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饮必伤肝。
2.饮食平衡:乙肝大三阳患者不能摄入大量的脂肪和动物油之类的食品。食用太多的脂肪导致脂肪肝的几率很大。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3.心情舒畅:良好的心态是对病情有所帮助的。乙肝大三阳患者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不能生气生气伤肝。
4.适量运动:在春季开展适合时令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可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的目的。
5.服饰宽松:宽松衣带,披散头发,形体得以舒展,气血不致淤积.肝气血顺畅,身体必然强健。
5、胆摘除后能吃什么保健品呢
胆是排毒的,如果是刚做完手术请注意多补充补气养血类的。如果做完时复间半年了,就制吃一些增加新陈代谢的,氨基酸也是可以的。戒烟戒酒,不能生气,乐观心情。其实吃保健品还不如平常注意食补zd。多吃些羊肉萝卜温补类的食品
6、健康问题:关于胆的健康保养\胆病的种类及预防\胆息肉的相关知识等
前面大家说了很多了,也很全面.我不想单从胆病说起,因为胆病要从肝论治:
“胆病从肝论治”是中医药治疗胆道疾病的基本原则,内涵丰富,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广泛的临床基础。
1 理论依据
中医认为,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有经脉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胆汁所以能正常排泄和发挥作用,亦依靠肝的疏泄功能。《灵枢.本枢》称“胆者,中精之腑”,“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谋虑后则必决断,而决断又来自谋虑,可见肝与胆在生理功能上密切相关。现代解剖、生理学认为,胆囊借疏松结缔组织附着于肝脏面的胆囊窝内,其血管、神经均来源于肝脏的分枝;胆道系统由胆囊、肝外胆管、各级肝内胆管、肝脏毛细胆管组成;胆汁由肝细胞和胆管分泌而成;胆红素、胆汁酸等胆汁成分通过肝细胞进行代谢;肝与胆共同发源于前肠末端腹侧壁内胚层细胞增生而成的肝憩室。可见,肝与胆密不可分.
2 临床基础
2.1 胆病多由肝而生
肝之疏泄功能失常,会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而形成胆道疾病。胆道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胆石即是一种由肝而生之病。中医学认为,情志不舒或郁怒日久,以致肝气郁结,胆腑气机不利;湿热内盛,蕴结肝胆,湿热与胆汁胶结;及痰浊瘀血内结于肝胆等均可致胆汁排泄不畅,凝结而为石。胆石病的成因现代医学虽未完全阐明,但肝脏是胆石病病理性胆汁发源地的观点已为大家所接受。各种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由于胆酸分泌减少,常有脾功能亢进致红细胞破坏使胆红素产生增多,且结合胆红素载体蛋白减少及酶活性障碍不能酯化未结合胆红素,其胆囊因慢性水症水肿及收缩减弱,这些都有利于胆石的形成[3]。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除肝细胞受损外,主要发生在汇管区的胆管,胆管上皮细胞内可见甲型肝炎病毒。
2.2 胆病易累及于肝
胆汁排泄不畅,会影响肝之疏泄,胆病常波及于肝。例如,急性胆道感染时受损最严重的器官便是肝脏,如果失治、误治可形成细菌性肝脓肿;胆石病迁延日久可致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胆道狭窄不解除终成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原发性胆管癌直接生于肝内而常归于“肝癌”之列。
2.3 胆病常有肝病征
肝病及胆,胆病及肝,肝胆病临床互见。但是,胆病常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而同肝病相似。胆石病多表现为胁肋部疼痛,右上腹不适,食后饱胀、打呃嗳气、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进食油腻后症状加重,症属肝气郁结或肝阴不足。急性胆道感染时,可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AST、ALT升高等肝功能损害,症属肝胆湿热。胆汁性肝硬化则可表现为腹大坚满,胁腹刺痛,脉络怒张,手掌赤痕,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紫斑、脉细涩,症属肝脾血瘀,这些都说明胆病常表现为肝病的症状。
2.4 治胆必依赖于肝
肝五行属木,主疏泄,与脾胃升降密切相关。《血证论》说,“木之性主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药食同性,药物发挥作用必依赖肝之正常疏泄,以维持脾胃的运化,否则,药物难以见效。现代研究表明,肝脏是人体的“化学工厂”,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而发挥作用,最后需经肝脏之“解毒”以排出体外,治疗胆病的药物亦不例外,只有通过肝脏才能起作用。
2.5 胆病直接从肝治
由于肝与胆解剖、生理、病理方面有着非常密切而直接的关系。因此,某些胆病可直接治肝。例如,肝内胆管结石可可行肝段或肝叶切除;硬化性胆管炎发展到严重阶段需进行肝移植。据报道,世界37个移植中心1469例肝移植病人主要为胆道疾病者占42.8%[4、5];胆汁性肝硬化须保肝治疗。
3 “胆病从肝论治”在治疗胆石病中的体现与应用
胆病从肝论治的具体方法很多,概而言之,大凡疏肝、清肝、软肝、温肝、柔肝、泻肝、补肝、平肝等一切治疗胆病的方法都可归于此范畴,在此不予赘述。我们研究中医药治疗胆石病多年,对其辨证规律略知一二,兹结合笔者临床与科研实际,介绍从肝治疗胆石病的体会,以抛砖引玉。
3.1 胆石患者多肝阴虚
胆石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常表现为胁痛隐隐,头目眩晕,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尖红起刺,或有裂纹,舌苔光,脉细数,此证属肝阴不足。朱培庭等曾总结了274例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的辨证规律,发现属肝阴不足者有152例,占55.74%。而且,50岁以上年龄组中,肝阴不足型所占比例达72.73%[1]。究其因,大致有三:一是自然因素。《内经》曰:“年四十,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女子四十七岁而经断,夫以阴气之成,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已先衰矣”。二是疾病发展导致。胆石病间歇期,邪浊留恋,易暗耗阴血。在急性发作期,邪从燥化,燥热伤阴,此所谓“久病必虚”、“阴精难成而易亏”之理。三是医者治疗使然。对于胆石病一般分为气郁、湿热、脓毒三型,施以大量疏肝理气、清热、燥湿、凉血、解毒之品。然而,辛燥苦寒之品最易伤津耗血,劫伤肝阴而留肝阴不足之患。另有手术一法,更易直接损害肝脏的正常形态结构而致肝阴不足。据朱培庭等统计,胆道术后肝胆管残余结石患者中,肝阴不足者占77.72%,足以说明手术可损伤肝阴。
3.2 养肝柔肝作为基础
既然胆石患者多表现为阴虚,治疗胆石病自然不能囿于“疏肝利胆”之陈规。朱培庭等独辟蹊径,倡“养肝柔肝”之法。肝阴不足,宜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治之,可遣生地、杞子、首乌滋养肝阴。然有“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古训,故可于滋养肝阴方中加黄芪、太子参补气助阳,以促阴生。肝胆气郁型者,亦当注重养阴益气,是为“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脾”之理,体现了叶天士倡导的“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
3.3 肝为刚脏不可妄伐
胆石病病在胆而根在肝,胆病当从肝论治。然而,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从肝治胆切不可伐劫肝阴。一般认为,胆石病多属肝胆气郁,“疏肝解郁”法切中病机,柴胡、枳实、木香、陈皮、青皮为必用之品。我们认为,即使是“肝胆气郁”型胆石病,疏肝解郁之品仍当慎用,此类药物辛燥居多,易耗气伤阴,用之失度,于病无益,反而加害。柴胡性能升发,易于耗气而劫肝阴,临床基本不用;枳实味辛苦,能破气;木香辛温香燥,有伤阴之嫌,两者我们很少使用。陈皮、青皮辛温苦燥,性烈耗气,剂量宜小。如果患者有肝气郁滞之征时,我们多用玫瑰花、绿萼梅、香附等甘酸性平力缓之品。对于肝阴不足型者,即使有肝气郁结之症,我们也基本不用疏肝理气之品,以防劫阴之弊,而专遗养阴益气之药,如南北沙参、天花粉、天麦冬、石斛等。
3.4 从肝治胆正本清源
胆附于肝,有经脉互为络属,肝胆互为表里,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肝与胆在生理和病理上关系均十分密切。现代研究证实,肝脏产生病理性胆汁是胆石形成的基本要素,许多肝病患者易并发胆结石。治疗胆石病的关键不仅是清除胆石异物本身,而且要恢复肝胆系统的正常功能,防止病理性胆汁的产生,只有正本清源,才有可能防止胆石的复发和再生,从根本上治愈胆石病。虽然胆石病的成因尚未完全阐明,病理性胆汁的产生机理、组成成分仍不甚明了,防止病理性胆汁的产生还有相当难度。但是,朱培庭等实验研究发现,由杞子、首乌、生地、白芍等组成的复方能降低结石模型的成石率,具有抗肝细胞变性、逆转肝细胞超微结构异常变化的作用[6]。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胆结石病人服用中药大多病情稳定,部分病人结石减少,甚至消失,其机理可能是此类中药能降低胆汁的成石性。用“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看,胆石病高危人群服用此类药物有着重要意义。
7、胆在人的体内起了什么作用?如果把胆切除了,那对人的健康会造成什么影响?
胆的功能是贮存和排放胆汁。人有新陈代谢,肺是气体排泄,肾脏是尿的排泄,大粪之类的东西,就是从胆里面排。所以人体肝脏是一个加工厂,好的吸收进来,就用了,剩下的就通过胆排出去了。这样的话,来维持人体生理的一个平衡。同时胆也会排一些有用的物质,比如激素、抗体、免疫球蛋白来保护肠道,帮助肠道物的消化、吸收。所以没有胆的话,消化功能会减弱,就不能吃肉、吃油,一吃就要拉肚子
8、“敲胆经”有什么保健作用
治疗白发 胆功能不好的症状有很多,最明显的就是白头发,这是由于人体的能量不足所致,中医有一句话:“发乃血之末”,由于营养供应不足才会造成白发。油性头发也是另一种症状,这是由于胆汁分泌不足,无法有效分解吃进去的油脂,加上肝热的因素,就从头发排出来油了。 许多人都认为自己的白发是遗传造成的,因为他的父母可能很年轻时就有白发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生活习惯,同一个家庭的人,从小的生活习惯和生病时的用药习惯,多数是相同的。因此,纵使在一个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患相同的疾病,也很难立即下断语认为就是遗传造成的,否定了其治愈的可能性。有许多遗传性疾病,其实只是现代医学无能的一种推脱之词而已。 敲胆经可以提高人体的吸收能力,白发的人,会逐渐转黑。有些白头发会脱落再长出黑头发,有些就直接转黄,再转黑。油性头发的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去除这些油。年轻时油性头发,老来转成干性的人,会先转回油性,再慢慢转回正常的头发。这些变化都很慢,大约是当初变化的十分之一时间。由于多数人的疾病都是三四十年时间累积所造成的,因此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将之转回来,是非常合理的。敲胆经减肥 从胆经所堆积的脂肪 (实际上是人体排不掉的垃圾),也能显现胆功能的好坏。胆经不通的人,在胆经路过的大腿外侧会堆积脂肪。如果这个人爱好运动,这些垃圾就会往下流动,而堆积在小腿肚上。因此大腿外侧较胖或小腿肚上形成萝卜腿 的人,胆功能必定不好。 由于敲胆经可以使胆经的活动加速,将大腿外侧堆积在胆经上的垃圾排出,因此,这个运动直接就会使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减少,大约一至二个月就会感觉裤管变大了。患有脂肪肝和胆结石的人,这个方法是最简单而且最有效改善健康的方法。促进营养吸收 现代人营养很丰富,但是由于胆功能不好,使得人体的吸收能力很低,因此实际上是 “有吃没有到”,在这种情形下吃再好的补品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现代人的问题不是缺少营养,而是吃进去的食物能不能被吸收。 生病就吃药未必是正确有效的治病方法。对多数人而言,与其经常进补,还不如每天敲敲胆经来得对身体有益。这个运动主要在刺激胆经,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敲胆经”的正确方法 胆经是一条从头到脚的经络,其中多数的经络都和其它经络相邻,唯独在大腿外侧的一段,只有一条胆经,而且这段胆经敲打起来最为顺手,建议朋友们每天都敲胆经。 每天在大腿外侧的四个穴位点(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用力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一两百次。 目的:这个运动,主要在刺激胆经,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 方法:坐在椅子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也就是我们说的“二郎腿”,然后从大腿外侧跟盆骨交接处的环跳穴开始敲(这个地方比较好找,摸一摸那个附近,有一个陷下去的小窝,就是那里),往膝盖的方向敲,一共四下。敲胆经是有穴位(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位置的,但是初学者摸不准也没关系,平均分布着敲就可以了。敲胆经的注意事项 力度: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要稍微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把手举起来,随势下降敲打就可以了。刚开始敲的部位有酸痛感是正常的,因为人体本身就在努力打通胆经这个通道。一般不会敲出乌青来,敲出乌青有两种情况:可能是力量太重了,等乌青退尽了再敲;不是“敲”的关系,是身体的凝血因子不够,平时皮肤也易出乌青。可以吃一点猪脚等带皮的食物,或吃一点阿胶、阿胶制品,不用太多,一周有一餐也就够了。 时间:晚上11点以后不可以再敲了。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是气血进入胆经的时候,敲胆经不应该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对身体不好。利用白天的时间敲胆经是比较安全的做法。每天每条腿只要几分钟,有时候忘记了也没有关系,用不着太认真。 敲打位置:敲胆经不需要敲到小腿上,一是操作不方便,二是小腿上胆经与胃经的位置太近,用敲的方法要完全分开有难度。 不适合人群:孕妇绝对不能敲,不能让孕妇有痛的感觉,会对宝宝有影响。老人敲胆经不要敲得太多,因为血升得太快人体的调节也会快,这样比较不舒服。 女性月经推迟:有的女性本来血就很少,但由于肝脏热,所以月经问题没有暴露。血气上升后,肝热下降了,月经推迟是正常的。当血达到正常水平,月经也就恢复了。月经来时可以少敲或不敲。 长期坚持:身体的保养是长期的,尤其是女性,只要能保持收入略大于支出就可以了。当人体的血不断上升,到一定层次时,人体是要全面改造自己的身体的。血要上升,但要慢慢地上升,这样人体的修理幅度比较小,人体自我感觉就比较舒服。 不生气:敲胆经是让人体的气血上升,如果气很盛,血上升时气会跟着上升,让人不舒服,所以要先破掉一点气,然后开始敲胆经。
9、吃什么对肝胆有好处?
吃婆婆丁对肝有好处 婆婆丁,又叫蒲公英,很多人都在野外见过。它的花粉里含有维生素、亚油酸,枝叶中则含有胆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婆婆丁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和利尿。它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还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利胆和保肝的作用。它焯过后生吃、炒食或做汤都可以,比如海蜇皮拌婆婆丁、婆婆丁炒肉丝;还能配着绿茶、甘草、蜂蜜等,调成一杯能够清热解毒、消肿的婆婆丁绿茶 2蜂皇浆中的活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对肝组织的损伤有修复作用;对肝中毒有保护作用。脂类物质可促进肝细胞再生。提高血浆蛋白量。增强免疫功能及代谢能力。 3医生说鸡骨草煲汤对肝有好处 4多吃蘑菇等菌类食物对肝有好处 5饭中一小杯白酒对肝有好处 6酸奶是好东西,对肝有好处 7梅子对肝有好处 8乳鸽火锅对肝很有好处 9灵芝对肝功能有好处 10吃粥对肝有好处 11黄瓜对肝和肾都有好处 12洋苏草对肝有好处 ——肝炎的保健原则 第一,舒肝养肝是防治肝炎的第一保健原则。 一个人如果心情愉快,什么事都想得开,放得下,那么肝气舒达,气血就会调和,气血调畅 ,肝得保养,当然不易患病。 第二,上午面朝东方,借肝气生发之时,做肝胆保健功,深长呼吸数次后,手轻握拳拍打右 胁肝胆区数次。 第三,肝炎流行期应尽量避免疲劳,因为中医认为肝为罢极(疲劳)之本,负责消除疲劳, 过劳则易伤肝,肝受损就会使抵抗力降低。 第四,发现肝炎及右胁下隐痛,尿黄加深、恶心、乏力、厌食就应就医检查,到眼睛发黄时 ,已非肝炎早期。 第五,一旦患肝炎要多卧床休息。中医认为人在卧位时,血归于肝,对肝的保养恢复有好处 。 第六,慢性肝病要加强活血化瘀,适当增加运动锻炼以加强肝的气血通畅。 第七,肝是人的解毒器官,所以要避免吃含小毒的食品,以免增加肝的负担。 第八,平常多吃水果(含糖)可保肝。 第九,多吃酸性水果(含维生素C)以保肝。 第十,用公筷,不吃不卫生的饭食。 性味甘温的枣子不但是调补脾胃、补血益肝常用的药物,而且也是保健、养颜、美容的食物 绿豆富含维生素B族、...味甘、酸,性温,有补脾益肝、生津止渴、解毒止泻等功效
10、吃鸡胆有什么好处与坏处?
好处:
消炎,止咳,祛痰,解毒,明目。
坏处:
吃多可能会伤害肠道。
鸡胆医学作用:
1.利胆作用 动物胆汁的重要作用是促进胆汁分泌,鸡胆汁的主要成分鹅脱氧胆酸(CDCA)也能增加胆汁和胆盐的分泌。给猴每日口服CDCA150mg,除增加胆汁及腿酸盐的分泌外,也使磷脂类及胆固醇分泌增加,对具有正常胆汁酸池的恒河猴,使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度降低;给麻醉犬与胆管疾犬静注CDCA,也使胆汁和胆盐分泌增加。CDCA可使猪胆管末端的Oddi’S括约肌松弛,促进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用保留有Oddi’S括约肌的猪总胆管标本试验,CpeA松弛该括约肌的作用强于胆酸、熊脱氧胆酸和脱氢胆,而不及脱氧肪酸。另有报道,口服CDCA后胆汁中胆汁酸成分明显改变,CDCA由正常的约40%增至 80%以上,腿酸(CA)及脱氧胆酸(DCA)相应降低,而然脱氧胆酸(UDCA)和石胆酸(LCA)略有增加。2.溶胆石作用 CDCA是一种胆固醇系胆结石溶解剂,能改变胆汁中胆汁酸的构成,增大体内胆汁贮存,减少肝的胆固醇合成和分泌,使胆汁中胆固醇浓度显着降低,使胆石形成率降低,同时又使胆汁中胆固醇去饱和,从而使已形成的胆石逐渐溶解,缩小,以至消失。体外试验,CDCA与纯胆固醇小球或固醇结石于缓冲液中孵育,通过混合胶粒(mixed-mecelle)形成,而使小球或胆固醇结石表面溶解。用猴实验,CDCA能增加胆汁库,即(胆汁酸十卵磷脂)/(胆固醇)的比值,而提高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并能减少胆固醇合成和增加胆汁分泌量。胆石症患者口服CDCA使肝脏β-羟-β-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活力降低,而使胆固醇合成减少。
3.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胆汁可乳化不溶于水的脂肪,利于胰脂肪酶对脂肪的消化,促进脂肪消化产物和脂溶性维生素(A、D、K、E)的吸收, CA、CDCA等胆汁酸也能增强胰脂肪酶的活性。在小鼠小肠,鹅脱氧胆酸盐能对抗乙酸胆碱所致痉挛,其ID50为 6.3 ×10-5g/ml,强于胆酸盐,而不及脱氧胆酸盐和熊脱氧胆酸盐。麻醉犬结肠灌注CDCA,能减少水和电解质的吸收。人口服CDCA能减少食欲,并易致腹泻,从而导致体重减轻。
鸡胆相关图片 (6张)
4.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鸡胆汁37.5ml/kg灌胃,对氨雾所致小鼠咳嗽有明显镇咳作用,其效强于猪和羊胆汁。鸡胆汁的主要成分CDCA的镇咳作用更显着。鸡胆汁50ml/kg灌胃,小鼠酚红法试验证明有显着祛痰作用,其效强于羊和猪胆汁;鹅脱氧胆酸钠的作用更显着。鹅脱氧腿酸钠 0.15g/kg灌胃,能抑制组胺喷雾所致豚鼠的哮喘发作,表明鸡胆汁有平喘作用。
5.其他作用用狗实验证明,CDCA有抗高血压作用,其效如盐酸肼苯哒嗪,但副反应较少。CDCA尚能减慢心率,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酸甘油。给小鼠皮下注射鹅脱氧腿酸钠、对硝酸士的宁有显着解毒作用。鸡胆汁在试管内对百日咳杆菌有显着抑制作用,其效强于猪和羊胆汁。鸡胆汁提取的CDCA在试管内对四联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奈氏双球菌等也有明显抗菌作用。腿酸(CA)为鸡胆汁的另一成分,其药理作用见牛胆汁。
6.药代动力学CDCA为非结合型胆汁酸,极易吸收。空腹或留后1次口服400mg几乎全部吸收;经肝代谢1次可廓清62%,放血中浓度甚低。在肝内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后分泌至胆汁中,再参与肠肝循环。部分CDCA可经肠道排出体外,少部分在肠内转变为石胆酸(LCA),后者经磺化后被排出体外。约40%未经磺化者在回肠末端吸收,参与肠肝循环,而使胆汁中 LCA略有增加。用 C14标记的 CDCA,大鼠空肠比回肠代谢高9倍,因此人小肠可能代谢CDCA。人体研究表明,CD-CA在体内主要转化为 LCA和异石腿酸,并从粪便中排出。
7.毒性急性毒性试验,CDCA的LD50,小鼠灌胃为1.005g/kg,小鼠皮下注射为961mg/kg ;大鼠灌胃为
2.70g/kg,主要症状有腹泻、便血,剖检可见幽门及肠壁出血。亚急性毒性,CDCA300mg/kg、450mg/kg和600mg/(kg·d),大鼠口服,连续14星期,无严重不良反应,仅高剂量组雄鼠生长稍受抑制,中、高剂量组雌鼠转氨酶升高。猴口服CDCA10-100mg/(ks·d),连续 1个月,大剂量组引起腹泻,体重略减,而血细胞计数、血尿素氮、血浆白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均保持正常范围内,肝活俭无明显异常。慢性毒性,恒河猴每日口服 CDCA 40mg/kg、80mg/kg和 120mg/kg连续 6个月,均引起肝损害,表现为胆小管上皮增生和单核细胞浸润。另有报道,胆汁酸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毒性的强度顺序为 CDCA> DCA> UCDA> CA,其毒性随浓度增加和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用鼠实验CDCA产生轻微的周期性肝炎,肝损害主要症状有肝细胞核扩张,AST、ALT和碱性磷脂酶浓度升高猪脱氧腿酸可减轻此肝损害。三致试验,恒河猴自怀孕21-45d每日眼CDCA,开始剂量120mg/(kg·d),再逐渐减至 90mg/(kg·d)和 60mg/(kg·d),120d剖取胎猴,可见某些器官有损害,如肝中心小叶静脉扩张及肝细胞坏死,肾上腺皮质部分出血性坏死,肾血管扩张及间质区域出血等。用鼠伤寒杆菌、枯草杆菌的诱变菌株在哺乳动物微粒体上实验,未见CDCA有诱变作用,故认为CDCA有促发结肠癌危险的说法应作进一步研究。鸡胆外另一成分胆酸(CA)的毒性见牛胆汁。
从全国各地的畜禽屠宰场定点收购鸡胆,然后从鸡胆汁中提取出鹅去氧胆酸,再通过转化合成为所需的熊去氧胆酸,提取合成率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