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保健食品复配

保健食品复配

发布时间:2020-06-29 19:19:03

1、食品加工中肉的概念

在国内,很多猪肉制品都是 病猪肉,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地方,更是如此。往往养殖户或企业会在 病猪将死之际,进行人工屠宰,然后卖给加工企业。当然如果这些猪携带的不是传染性疾病或不是人畜共传的,那么经过加工后食用,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有可能传给其他正常猪。然而病猪假如携带的是具有人畜共传的疾病,其在加工和食用过程中可能会传染给人。 另外,肉制品比如香肠等,很多用的都是加工中的下脚料,比如家禽颈部(淋巴较多)等一些品质差的肉。

2、复配营养素能用于保健食品备案吗

使用不需要备案,但是必须要索证和进货检验.

3、现在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是怎样编号,其代表意义在哪里有规定

许可证由拟开户的银行代为办理。
需提供下列材料:
营业执照
税务登记
组织机构代码证
公章
财务章
法人章
法人身份证

4、食品添加剂中的色素(比如辣椒红,萝卜红,紫甘薯色素,甘蓝红,等)出口到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问题。

嗯,欧美国家的标准变化很快的,他们的目的就是做技术壁垒!建议找新闻看看。
附色素检测。
辣椒色素提取精制工艺概述 :
天然植物色素作为着色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和化妆品等与人体健康紧密相关的行业。天然植物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相比,原料来源充足,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并且天然色素大多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如天然β-胡萝卜素在防癌、抗癌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明显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天然植物色素的研究与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应用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辣椒色素是天然色素研究的热点之一,是含有多种色素成分的混合色素,包括辣椒红素(Capsanthin)、辣椒玉红素(Capsorubiu)、隐黄素(Crgtoxabthin)等红色系色素和紫黄质、黄灵等黄色系色素。

目前的辣椒色素产品主要是辣椒红色素,它属于类胡萝卜素中的复烯酮类,为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混合物,它安全无毒,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并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辣椒红色素外观为深红色粘性油状液体,可任意溶于植物油、丙酮、己醚、三氯甲烷、正己烷,易溶于乙醇,稍难溶于丙三醇,不溶于水,对酸对碱稳定(在偏酸性环境中稳定性更好),在加热条件下不易被破坏,并且具有较强的着色力和良好的分散性,但耐光性、耐氧化性较差,波长210~440nm特别是285nm紫外光可使其褪色,添加L-抗坏血酸可提高其光稳定性,添加类黄酮和多元酚等物质可作为抗氧化剂。辣椒红色泽鲜艳,色价高,其显色强度为其它色素的10倍。

基于辣椒色素的上述特点,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已形成了几种较为成熟的提取、分离方法。笔者对辣椒色素提取精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简单介绍,同时展望未来辣椒色素的研究动向。

1 几种典型的辣椒色素提取精制方法

1.1 有机溶剂萃取法

根据辣椒色素的理化性质,工业上多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提取:将茄科植物辣椒的成熟干燥果实之果皮粉碎后,用乙醇、丙酮、异丙醇或正己烷等抽提。考虑到天然红辣椒中含有辣椒红、辣椒素、辣椒油脂等成分,其中辣椒素即辣椒碱有辣味,高温下产生刺激性蒸气,因此在辣椒色素的精制过程中必须将其去除。从结构上看辣椒素含有酰胺键,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是一个极性化合物,其晶体呈现为单斜棱柱体或矩形,熔点61℃,溶于稀乙醇、己醚、丙酮、乙酸乙酯等溶剂及碱性水溶液中。考虑到辣椒红混合物和辣椒素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可以利用两者的溶解度差异进行脱辣处理。贺文智等[5]基于此原理采用正己烷萃取法,利用辣椒红色素易于溶于正己烷而辣椒素较难溶于正己烷的性质将两者进行分离,操作步骤如下:称取经去蒂、去籽、粉碎处理后的红辣椒粉末,以丙酮为萃取剂进行常压萃取操作,提取液在温度为90℃、真空度为0.09MPa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馏浓缩,同时回收丙酮。用丙酮提取辣椒红的过程实质上是液固之间通过相际接触表面进行的传质过程,传质速率的快慢决定着传质设备的尺寸及操作时间。该方法为了提高传质速率,采用索氏提取器对粉末状的干红辣椒进行提取。称取一定量的经浓缩的辣椒红粗产品用一定量的正己烷进行萃取脱辣,试验结果见表1。

色价定义为单位质量原料的提取物的吸光度。

该方法操作简单,色素回收率较大,产品得率高,但产品色价较小。由于色价值与辣度呈负相关性,说明该方法脱辣不够彻底,对于以辣椒红为主要产品且对辣椒素含量要求不是十分苛刻的情况,可以采用此方法。张宗恩等以丙酮为溶剂提取制备辣椒油树脂,油树脂得率高、色价大、辣素含量低,便于分离。采用pH值大于10.37的丙酮(50%)溶液进行5次以上脱辣萃取可得到口尝无辣味的红色素。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所得色素的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FAO/WHO标准。

1.2 柱层析法据报道,辣椒中的辣椒素即使稀释1:100000仍能感觉到辣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辣椒色素的应用。因此,去掉辣味成分就成为提取分离辣椒红色素工艺的关键步骤。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辣椒色素属分配层析法,是根据色素和辣素的结构差异,在束缚于硅胶上的固定相和洗脱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在固定相和洗脱液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效果。袁庆云研究了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辣椒红色素,总结出以下工艺流程:

辣椒→挑选→粉碎→加酶→过滤→浓缩→乙醇石油醚提取→过滤→浓缩→上硅胶柱→洗脱→浓缩→得深红色粘稠液体。

操作要领有:

1)加酶:加酶水解使细胞中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结合的色素游离出来,便于用溶剂提取。

2)提取:以90%乙醇和石油醚(1∶1)的提取液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提取,经过滤后减压浓缩。3)通过薄层层析寻找洗脱条件,当石油醚和食用级90%乙醇体积比=2∶1时展层效果最好。

4)将提取的浓缩液上硅胶柱,柱直径10cm,高100cm,用洗脱液洗脱,收集红色洗脱部分

5)将收集的洗脱部分减压浓缩。

实验所得红色粘稠液经检验水分含量0.37%,脂肪含量90.68%,色素∶色阶E1%1cm(475nm)=143,不含辣椒素。贺文智、索全伶等[5]也探讨了辣椒红色素的柱层析提取精制方法:用丙酮作萃取剂从红辣椒干粉中提取出辣椒红粗品,粗品经减压蒸馏浓缩处理后进行柱层析脱辣精制操作。该试验鉴于柱层析法的优点,采用尺寸规格较大的玻璃柱进行柱层析分离,选用粒径74~152μm硅胶作填料,石油醚与丙酮的复配混合液(10:1)为展开剂进行柱层析。辣椒红粗品上柱淋洗分离,首先流出的是橙黄色液体(量少),其次是辣椒红色素,最后是较难洗脱的淡黄色且具有较浓辣味的液体。收集红色素产品进行减压蒸馏浓缩,用751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色价E1%1cm(460nm)=56.5,色素回收率可达平均67.2%。

针对现有文献中大多介绍以红辣椒为原料提取无辣味混合色素的方法但未对混合色素作进一步分离分析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柱层析对辣椒色素中的黄色素进行分离。该方法以硅胶为固定相,丙酮、95%乙醇分别作为辣红素和辣黄素的洗脱剂,每次分离的色素量为硅胶质量的4%~2%,分离后的液体经减压蒸馏得浓缩产物。通过此过程,不但可得到辣椒色素中的主要副产品---黄色素,而且相应地提高了主要成分的纯度,得到纯度较高的红色素。

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选用吸附剂X和混合洗脱液用于中试,将辣椒色素中红、橙、黄进一步分离,可以使低质量辣椒红色素的色价和色调得到较大的提高。吴明光等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从辣椒果皮中分离出了游离型结晶辣椒红色素单体,其含量大于95%,这是我国辣椒红色素在剂型上的突破。

1.3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

由于辣椒红素的油状特性使得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分离得到的辣椒色素产品中有较高的溶剂残留,采取一般的洗脱剂方法产品很难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1984)规定的最新标准,极大地影响了辣椒色素的实用和出口创汇。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化工分离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了解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及随诸多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CFE-CO2)就是使用高于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的CO2流体作为溶媒的萃取过程。处于临界点附近的流体不仅对物质具有极高的溶解能力,而且物质的溶解度会随体系的压力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通过调节体系的压力或温度就可以方便地进行选择性地萃取分离不同物质。超临界分离技术工艺简单,能耗低,萃取溶剂无毒、易回收,所得产品具有极高的纯度,残留溶剂符合FAO/WHO要求。赵亚平等采用自行设计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设备进行辣椒色素提取。该设备主要由供气系统、超临界CO2流体发生系统、萃取分离系统、计量系统4部分组成,所有部件都国产化。实验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粒度<1.2mm,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50℃,流量6m3/h。在萃取过程中,根据UV3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200~600nm的吸光度曲线判断辣椒色素与辣椒素的分离效果。用色素的丙酮溶液在449nm处测定吸光度,所得值即为色素的色价。从表2可以看出,用该方法萃取的辣椒色素各项质量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

采用瑞士NOVA公司制造的超临界萃取装置对辣椒色素进行分离、提纯。使产品符合FAO/WHO残留溶剂标准要求(己烷含量≤25mg/kg)的最佳工艺参数是:萃取压力18MPa,萃取温度25℃,萃取剂流量2.0L/min,萃取时间3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品色价可达到342。韩玉谦等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色价100~180,溶剂残留30×10-6~150×10-6的辣椒红色素进行精制,实验结果表明:当萃取压力控制在20MPa以下时,辣椒红色素的色价和色调几乎不受损失,有机溶剂的残留可以降低到2.7×10-6左右,但辣椒色素中的红色系色素和黄色系色素未达到完全分离。研究发现,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辣椒色素的过程中使用助溶剂如1%的乙醇或丙酮或升高提取压力能提高辣椒色素得率。在较低压力下分离得到的辣椒色素几乎都是β-胡萝卜素,而在较高压力下得到较大比例的红色类胡萝卜素如辣椒红色素、辣椒玉红素、玉米黄质、β-隐黄质等和少量的β-胡萝卜素。在两步分段提取过程中,第一阶段采用分离红辣椒油和β-胡萝卜素的技术保证了第二阶段辣椒色素提取的富集,并使辣椒红、黄色素比率达到1.8。在自行开发的多功能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分馏装置上对辣椒色素脱辣精制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小于10.0MPa压力下可萃取出黄色和辣味成分,保留红色素;当压力大于12.0MPa时可将红色组分萃取完全。尽管超临界流体萃取天然色素具有很多的优点,但由于超临界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1.4 其它

采用两步法萃取分离红辣椒,即先用有机溶剂浸取法从干尖辣椒中萃取出含有红色素、辣椒素和焦油味臭味的辣椒浸膏,然后再用超临界CO2萃取的方法去除焦油味臭味并把红色素和辣椒素分开,从而得到不含有机溶剂的红色素和辣椒素,产量较单纯用超临界萃取方法提高5~7倍,且质量远超过FAO/WHO(1984)标准。姚祖凤、姜洪杰等以6种分离、提取方法进行了54次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了解到:辣椒红色素的得率和质量与生产技术和工艺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比较这6种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6种工艺的基本情况见表3。

从表4可知:6种生产技术中,技术Ⅰ生产的辣椒红色素质量最好;技术Ⅱ、Ⅲ生产的辣椒红色素各项指标符合标准,但色价较低;显然,技术Ⅳ、Ⅴ、Ⅵ只能提取色价较低、纯度不高的粗品,尚需进一步精制。

2 讨论

及展望现已形成了多种辣椒色素分离提纯工艺,常规生产方法有有机溶剂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等,但是这些方法都不能彻底地除掉辣味,辣椒素难以回收,色素得率低,而且应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往往使产品中残留的有机溶剂如丙酮、二氯甲烷、丙酮、正己烷等超标,缩小了产品的适用范围。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辣椒色素产品的质量,产品色价高,有机溶剂残留量小,没有热加工环节而保证天然物质中的原有成分不被破坏,可在室温附近实现SCFE-CO2技术操作,节省能耗,并且能够去掉辣椒产品中的异味,但是该方法操作较复杂,且设备昂贵。硅胶柱层析法操作简单,设备条件要求不高,分离效果较好,去除辣味完全,适合小规模研制和生产。另据资料提供,二元溶剂提取分离辣椒红色素和辣味素技术有很好的提取精制效果。国外有较新研究显示,在较温和的条件下,亚临界丙烷在类胡萝卜素提取方面优于超临界CO2。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薄层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析分离技术也被应用于指导选择辣椒红色素的生产工艺参数。

国内目前在辣椒色素产品的深度开发方面差距还很大,技术进步慢,以有机溶剂萃取分离为主要手段,由于溶剂法自身的局限性,产品质量很难提高,降低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因此辣椒色素产品的深加工研究有着极高的价值和广阔的前景。避免或减少色素成分在初加工与贮存中的损失至关重要。提高辣椒色素的耐光性、抗氧化性与适用性,希望将脂溶性色素转变为水溶性色素,开发制剂化技术和乳化技术,这些色素制剂与加工技术的配合发展,符合开发领域与市场发展的需要。单一组分的超临界溶剂萃取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某些物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很低,或选择性不高,导致分离效果不好。应用适当的助溶剂(或夹带剂)可强烈影响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选择性及P-V-T性质。因此,在对辣椒色素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研究过程中开发研制适当的助溶剂可实现更有效的分离。改善脱辣技术的同时引入脱臭技术,将有利于辣椒色素更为广泛的应用。基于现有辣椒色素精制工艺的研究成果,研制与开发投资小、操作简单、产品质量高的辣椒色素提取技术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http://.网络.com/question/477761.html

辣椒红素

辣椒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也是目前热门的抗氧化剂。

辣椒为茄科辣椒属,能结辣味浆果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还有番椒、海椒、秦椒、辣茄、甜椒、菜椒、尖椒等。每100g鲜辣椒含水份70-93g、淀粉4.2g,蛋白质1.2-2.0g,维生素C73-342mg;干辣椒主要含维生素A。辣椒的辣味是辣椒素(C16H27no3),辣椒素主要分布在胎座周围隔膜及皮表细胞之中。
辣椒原生长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1493年传入欧洲,1583年-1598年传入日本,传入中国未见具体时间,中国最早关于辣椒的记载参见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1591年),有:“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的描述。辣椒传入中国有两条路径,一是声明远扬的丝绸之路,从西亚进入甘肃、陕西等地,率远在西北栽培;一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在南方的云南、广西和广东等地栽培。
据称,最早的辣椒生长于智利的丛林,经采集在墨西哥驯化栽培成为蔬菜,然后再传入世界各国。现在,智利还有传统的吃辣椒比赛。但是,植物学家在上个世界的70年代考察,从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野生型的小米椒,引起科植物界广泛关注。这将可能引发一场辣椒的外来和本土产生的争论,如果从大陆板块漂移说讨论,太平洋东海岸与西海岸原来是一个整体的,南中国却也是与中美洲相近呢。

辣椒的医疗作用
一、辣椒能燃烧脂肪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加速脂肪的新陈代谢,促进能量的消耗,从而防止体内脂肪的聚集。对于不擅嗜辣的人来说,采用辣椒减肥不能太心急,规律地进食,让肠胃刺激感慢慢适应。
最近日本对辣椒又有了新解释。在日本,人们认为辣椒在某种程度上,是女性的"补品",而非"天敌"。
因为他们认为,除了有杀菌作用外,其中更含有一种叫 "capsaicin"的物质,可以促进荷尔蒙分泌,从而加速新陈代谢以达至燃烧体内脂肪的效果,从而起到减肥作用。
而且辣椒成分天然可靠,此外,他们还认为,在某些以辣食为主的地区,当地女性不但少有暗疮问题,皮肤更大多滑溜溜。
二、辣椒能助颜
辣椒中的辣椒碱,能强新活血,扩张面部皮肤血管,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使面色红润。前提是适可而止,小心脸上痘痘爆发。
辣椒可促进血液循环 将辣椒素涂在皮肤上,会扩张微血管,促进循环,而使皮肤发红、发热。目前已有厂商利用这些原理,把辣椒素放入袜子里,成为“辣椒袜”,供冬天保暖用。
辣椒可减轻感冒的不适症状千百年来,辛辣的食物常被认为可以发汗祛痰,现在发现好像也是如此。辛辣的食物可以稀释分泌的黏液,并帮助痰被咳出,以免阻碍呼吸道。加州大学教授艾文奇曼甚至说:“许多在药房出售的感冒药、咳嗽药的功效和辣椒完全一样,但我觉得吃辣椒更好,因为它完全没有副作用。”
三、辣椒能止痛
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以减少神经细胞的P物质,使疼痛信号的传递变得不灵敏。辣椒也可以用于治疗风湿
自古以来辣椒就常被用来解除疼痛,而科学家最近才知道,辣椒素可以耗尽神经传导物质,而传导物质可以将疼痛的讯息传到神经系统。透过辣椒素的止痛原理,辣椒膏已经被用来缓解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等疼痛。
在红色、黄色的辣椒、甜椒中,存在另一种成分是辣椒红素 (capsanthin)。而辣椒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也是目前热门的抗氧化剂。生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比橙或柠檬多,一只鲜红椒提供的维生素A几乎达到营养专家建议的每日需要量的一半。一种含有辣椒素的油膏对减轻带状疱疹的痛苦很有效。
四、辣椒可以防癌
据研究,辣椒中的类胡卜素不但可以有助于视力,而且也具有抗细胞突变的作用。
辣椒红素预防癌症从流行病学的研究来看,许多嗜辣的民族,如东南亚、印度等国罹患癌症的几率都比西方国家少。科学家推测,这些辛辣的食物中,还有许多抗氧化的物质,氧化和慢性病、癌症及老化本来就有直接的关联。
最近美国夏威夷大学研究指出,辣椒、胡萝卜等蔬菜中类胡萝卜素能刺激细胞间传达讯息的基因 (因为器官癌变时,细胞间交换讯息的系统会发生故障),这可能在预防癌症上有重要的功用。
预防动脉硬化一根红辣椒中含有1日所需的β-胡萝卜素,而β-胡萝卜素是强抗氧化剂,可以抑制低密度胆固醇(LDL)被氧化成有害的型态。LDL一旦被氧化,就像奶油没放进冰箱一样,会变成坏的物质阻塞动脉。换句话说,就是β-胡萝卜素在动脉硬化的初始阶段,就开始干预。

哪些人不宜多吃辣椒?

如今含辣椒的菜肴越来越深入家庭。但从健康保健的角度讲,并非人人都适合吃辣椒。
患热性病、溃疡病、慢性胃肠病、痔疮、皮炎、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及高血压等疾病的人,不宜大量食用辣椒。
瘦人不宜多吃辣椒。从中医角度讲,瘦人多属阴虚和热性体质,所谓“瘦人多火”即指虚心。这一类人常常表现为咽干、口苦、眼部充血、头重脚轻、烦躁易怒,如果多吃辣椒不仅会使上述症状加重,而且容易导致出血、过敏和炎症,严重时还会发生疮痈感染等。
甲亢患者不宜食辣椒。甲亢患者常常处在高度兴奋状态,故不宜吃辣椒等强烈刺激性食物。
肾炎患者不宜食用辣椒。研究证明,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其辛辣成分常常要通过肾脏排泄,这对肾脏实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这里有辣椒红素性质鉴定http://www.syjskj.com/khdt/khdt/200702/11153.html

5、冻干粉有哪些成分

6、各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到哪个官网查询

附件
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

类别编号

类别名称

品种明细

备注

粮食加工品

0101

小麦粉

1.通用(特制一等小麦粉、特制二等小麦粉、标准粉、普通粉、高筋小麦粉、低筋小麦粉、营养强化小麦粉、全麦粉、其他)
2.专用[面包用小麦粉、面条用小麦粉、饺子用小麦粉、馒头用小麦粉、发酵饼干用小麦粉、酥性饼干用小麦粉、蛋糕用小麦粉、糕点用小麦粉、自发小麦粉、小麦胚(胚片、胚粉)、其他]

0102

大米

大米(大米、糙米、其他)

0103

挂面

1.普通挂面
2.花色挂面
3.手工面

0104

其他粮食加工品

1.谷物加工品[高粱米、黍米、稷米、小米、黑米、紫米、红线米、小麦米、大麦米、裸大麦米、莜麦米(燕麦米)、荞麦米、薏仁米、蒸谷米、八宝米类、混合杂粮类、其他]
2.谷物碾磨加工品[玉米碜、玉米粉、燕麦片、汤圆粉(糯米粉)、莜麦粉、玉米自发粉、小米粉、高粱粉、荞麦粉、大麦粉、青稞粉、杂面粉、大米粉、绿豆粉、黄豆粉、红豆粉、黑豆粉、豌豆粉、芸豆粉、蚕豆粉、黍米粉(大黄米粉)、稷米粉(糜子面)、混合杂粮粉、其他]
3.谷物粉类制成品(生湿面制品、生干面制品、米粉制品、其他)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0201

食用植物油

食用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亚麻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棕榈油、橄榄油、食用调和油、其他)

0202

食用油脂制品

食用油脂制品[食用氢化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代可可脂、植脂奶油、粉末油脂、植脂末]

0203

食用动物油脂

食用动物油脂(猪油、牛油、羊油、鸡油、鸭油、鹅油、骨髓油、鱼油、其他)

调味品

0301

酱油

1.酿造酱油
2.配制酱油

0302

食醋

1.酿造食醋
2.配制食醋

0303

味精

1.谷氨酸钠(99%味精)
2.加盐味精
3.增鲜味精

0304

酱类

酿造酱[稀甜面酱、甜面酱、大豆酱(黄酱)、蚕豆酱、豆瓣酱、大酱、其他]

0305

调味料

1.液体调味料(鸡汁调味料、牛肉汁调味料、烧烤汁、鲍鱼汁、香辛料调味汁、糟卤、调味料酒、液态复合调味料、其他)
2.半固态(酱)调味料[花生酱、芝麻酱、辣椒酱、番茄酱、风味酱、芥末酱、咖喱卤、油辣椒、火锅蘸料、火锅底料、排骨酱、叉烧酱、香辛料酱(泥)、复合调味酱、其他]
3.固态调味料[鸡精调味料、鸡粉调味料、畜(禽)粉调味料、风味汤料、酱油粉、食醋粉、酱粉、咖喱粉、香辛料粉、复合调味粉、其他]
4.食用调味油(香辛料调味油、复合调味油、其他)
5.水产调味料(蚝油、鱼露、虾酱、鱼子酱、虾油、其他)

肉制品

0401

热加工熟肉制品

1.酱卤肉制品(酱卤肉类、糟肉类、白煮类、其他)
2.熏烧烤肉制品(熏肉、烤肉、烤鸡腿、烤鸭、叉烧肉、其他)
3.肉灌制品(灌肠类、西式火腿、其他)
4.油炸肉制品(炸鸡翅、炸肉丸、其他)
5.熟肉干制品(肉松类、肉干类、肉铺、其他)
6.其他熟肉制品(肉冻类、血豆腐、其他)

0402

发酵肉制品

1.发酵灌制品
2.发酵火腿制品

0403

预制调理肉制品

1.冷藏预制调理肉类
2.冷冻预制调理肉类

0404

腌腊肉制品

1.肉灌制品
2.腊肉制品
3.火腿制品
4.其他肉制品

乳制品

0501

液体乳

1.巴氏杀菌乳
2.调制乳
3.灭菌乳
4.发酵乳

0502

乳粉

1.全脂乳粉
2.脱脂乳粉
3.部分脱脂乳粉
4.调制乳粉
5.牛初乳粉
6.乳清粉

0503

其他乳制品

1.炼乳
2.奶油
3.稀奶油
4.无水奶油
5.干酪
6.再制干酪
7.特色乳制品

饮料

0601

瓶(桶)装饮用水

1.饮用天然矿泉水
2.包装饮用水(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其他饮用水)

0602

碳酸饮料(汽水)

碳酸饮料(汽水)(果汁型碳酸饮料、果味型碳酸饮料、可乐型碳酸饮料、其他型碳酸饮料)

0603

茶(类)饮料

1.原茶汁(茶汤)
2.茶浓缩液
3.茶饮料
4.果汁茶饮料
5.奶茶饮料
6.复合茶饮料
7.混合茶饮料
8.其他茶(类)饮料

0604

果蔬汁类及其饮料

1.果蔬汁(浆)[原榨果汁(非复原果汁)、果汁(复原果汁)、蔬菜汁、果浆、蔬菜浆、复合果蔬汁、复合果蔬浆、其他]
2.浓缩果蔬汁(浆)
3.果蔬汁(浆)类饮料(果蔬汁饮料、果肉饮料、果浆饮料、复合果蔬汁饮料、果蔬汁饮料浓浆、发酵果蔬汁饮料、水果饮料、其他)

0605

蛋白饮料

1.含乳饮料
2.植物蛋白饮料
3.复合蛋白饮料

0606

固体饮料

1.风味固体饮料
2.蛋白固体饮料
3.果蔬固体饮料
4.茶固体饮料
5.咖啡固体饮料
6.可可粉固体饮料
7.其他固体饮料(植物固体饮料、谷物固体饮料、营养素固体饮料、食用菌固体饮料、其他)

0607

其他饮料

1.咖啡(类)饮料
2.植物饮料
3.风味饮料
4.运动饮料
5.营养素饮料
6.能量饮料
7.电解质饮料
8.饮料浓浆
9.其他类饮料

方便食品

0701

方便面

1.油炸方便面
2.热风干燥方便面
3.其他方便面

0702

其他方便食品

1.主食类(方便米饭、方便粥、方便米粉、方便米线、方便粉丝、方便湿米粉、方便豆花、方便湿面、凉粉、其他)
2.冲调类(麦片、黑芝麻糊、红枣羹、油茶、即食谷物粉、其他)

0703

调味面制品

调味面制品

饼干

0801

饼干

饼干[酥性饼干、韧性饼干、发酵饼干、压缩饼干、曲奇饼干、夹心(注心)饼干、威化饼干、蛋圆饼干、蛋卷、煎饼、装饰饼干、水泡饼干、其他饼干]

罐头

0901

畜禽水产罐头

畜禽水产罐头(火腿类罐头、肉类罐头、牛肉罐头、羊肉罐头、鱼类罐头、禽类罐头、肉酱类罐头、其他)

0902

果蔬罐头

1.水果罐头(桃罐头、橘子罐头、菠萝罐头、荔枝罐头、梨罐头、其他)
2.蔬菜罐头(食用菌罐头、竹笋罐头、莲藕罐头、番茄罐头、其他)

0903

其他罐头

其他罐头(果仁类罐头、八宝粥罐头、其他)

冷冻饮品

1001

冷冻饮品

1.冰淇淋
2.雪糕
3.雪泥
4.冰棍
5.食用冰
6.甜味冰

速冻食品

1101

速冻面米食品

1.生制品(速冻饺子、速冻包子、速冻汤圆、速冻粽子、速冻面点、速冻其他面米制品、其他)
2.熟制品(速冻饺子、速冻包子、速冻粽子、速冻其他面米制品、其他)

1102

速冻调制食品

1.生制品(具体品种明细)
2.熟制品(具体品种明细)

1103

速冻其他食品

1.速冻肉制品
2.速冻果蔬制品

薯类和膨化食品

1201

膨化食品

1.焙烤型
2.油炸型
3.直接挤压型
4.花色型

1202

薯类食品

1.干制薯类
2.冷冻薯类
3.薯泥(酱)类
4.薯粉类
5.其他薯类

糖果制品

1301

糖果

1.硬质糖果
2.奶糖糖果
3.夹心糖果
4.酥质糖果
5.焦香糖果(太妃糖果)
6.充气糖果
7.凝胶糖果
8.胶基糖果
9.压片糖果
10.流质糖果
11.膜片糖果
12.花式糖果
13.其他糖果

1302

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

1.巧克力
2.巧克力制品

1303

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

1.代可可脂巧克力
2.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

1304

果冻

果冻(果汁型果冻、果肉型果冻、果味型果冻、含乳型果冻、其他型果冻)

茶叶及相关制品

1401

茶叶

1.绿茶(龙井茶、珠茶、黄山毛峰、都匀毛尖、其他)
2.红茶(祁门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其他)
3.乌龙茶(铁观音茶、武夷岩茶、凤凰单枞茶、其他)
4.白茶(白毫银针茶、白牡丹茶、贡眉茶、其他)
5.黄茶(蒙顶黄芽茶、霍山黄芽茶、君山银针茶、其他)
6.黑茶[普洱茶(熟茶)散茶、六堡茶散茶、其他]
7.花茶(茉莉花茶、珠兰花茶、桂花茶、其他)
8.袋泡茶(绿茶袋泡茶、红茶袋泡茶、花茶袋泡茶、其他)
9.紧压茶[普洱茶(生茶)紧压茶、普洱茶(熟茶)紧压茶、六堡茶紧压茶、白茶紧压茶、其他]

1402

边销茶

边销茶(花砖茶、黑砖茶、茯砖茶、康砖茶、沱茶、紧茶、金尖茶、米砖茶、青砖茶、方包茶、其他)

1403

茶制品

1.茶粉(绿茶粉、红茶粉、其他)
2.固态速溶茶(速溶红茶、速溶绿茶、其他)
3.茶浓缩液(红茶浓缩液、绿茶浓缩液、其他)
4.茶膏(普洱茶膏、黑茶膏、其他)
5.调味茶制品(调味茶粉、调味速溶茶、调味茶浓缩液、调味茶膏、其他)
6.其他茶制品(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绿茶茶氨酸、其他)

1404

调味茶

1.加料调味茶(八宝茶、三泡台、枸杞绿茶、玄米绿茶、其他)
2.加香调味茶(柠檬红茶、草莓绿茶、其他)
3.混合调味茶(柠檬枸杞茶、其他)
4.袋泡调味茶(玫瑰袋泡红茶、其他)
5.紧压调味茶(荷叶茯砖茶、其他)

1405

代用茶

1.叶类代用茶(荷叶、桑叶、薄荷叶、苦丁茶、其他)
2.花类代用茶(杭白菊、金银花、重瓣红玫瑰、其他)
3.果实类代用茶(大麦茶、枸杞子、决明子、苦瓜片、罗汉果、柠檬片、其他)
4.根茎类代用茶[甘草、牛蒡根、人参(人工种植)、其他]
5.混合类代用茶(荷叶玫瑰茶、枸杞菊花茶、其他)
6.袋泡代用茶(荷叶袋泡茶、桑叶袋泡茶、其他)
7.紧压代用茶(紧压菊花、其他)

酒类

1501

白酒

1.白酒
2.白酒(液态)
3.白酒(原酒)

1502

葡萄酒及果酒

1.葡萄酒(原酒、加工灌装)
2.冰葡萄酒(原酒、加工灌装)
3.其他特种葡萄酒(原酒、加工灌装)
4.发酵型果酒(原酒、加工灌装)

1503

啤酒

1.熟啤酒
2.生啤酒
3.鲜啤酒
4.特种啤酒

1504

黄酒

黄酒(原酒、加工灌装)

1505

其他酒

1.配制酒(露酒、枸杞酒、枇杷酒、其他)
2.其他蒸馏酒(白兰地、威士忌、俄得克、朗姆酒、水果白兰地、水果蒸馏酒、其他)
3.其他发酵酒[清酒、米酒(醪糟)、奶酒、其他]

1506

食用酒精

食用酒精

蔬菜制品

1601

酱腌菜

酱腌菜(调味榨菜、腌萝卜、腌豇豆、酱渍菜、虾油渍菜、盐水渍菜、其他)

1602

蔬菜干制品

1.自然干制蔬菜
2.热风干燥蔬菜
3.冷冻干燥蔬菜
4.蔬菜脆片
5.蔬菜粉及制品

1603

食用菌制品

1.干制食用菌
2.腌渍食用菌

1604

其他蔬菜制品

其他蔬菜制品

水果制品

1701

蜜饯

1.蜜饯类
2.凉果类
3.果脯类
4.话化类
5.果丹(饼)类
6.果糕类

1702

水果制品

1.水果干制品(葡萄干、水果脆片、荔枝干、桂圆、椰干、大枣干制品、其他)
2.果酱(苹果酱、草莓酱、蓝莓酱、其他)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1801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1.烘炒类(炒瓜子、炒花生、炒豌豆、其他)
2.油炸类(油炸青豆、油炸琥珀桃仁、其他)
3.其他类(水煮花生、糖炒花生、糖炒瓜子仁、裹衣花生、咸干花生、其他)

蛋制品

1901

蛋制品

1.再制蛋类(皮蛋、咸蛋、糟蛋、卤蛋、咸蛋黄、其他)
2.干蛋类(巴氏杀菌鸡全蛋粉、鸡蛋黄粉、鸡蛋白片、其他)
3.冰蛋类(巴氏杀菌冻鸡全蛋、冻鸡蛋黄、冰鸡蛋白、其他)
4.其他类(热凝固蛋制品、蛋黄酱、色拉酱、其他)

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

2001

可可制品

可可制品(可可粉、可可脂、可可液块、可可饼块、其他)

2002

焙炒咖啡

焙炒咖啡(焙炒咖啡豆、咖啡粉、其他)

食糖

2101



1.白砂糖
2.绵白糖
3.赤砂糖
4.冰糖(单晶体冰糖、多晶体冰糖)
5.方糖
6.冰片糖
7.红糖
8.其他糖(具体品种明细)

水产制品

2201

非即食水产品

1.干制水产品(虾米、虾皮、干贝、鱼干、鱿鱼干、干燥裙带菜、干海带、紫菜、干海参、干鲍鱼、其他)
2.盐渍水产品(盐渍海带、盐渍裙带菜、盐渍海蜇皮、盐渍海蜇头、盐渍鱼、其他)
3.鱼糜制品(鱼丸、虾丸、墨鱼丸、其他)
4.水生动物油脂及制品
5.其他水产品

2202

即食水产品

1.风味熟制水产品(烤鱼片、鱿鱼丝、熏鱼、鱼松、炸鱼、即食海参、即食鲍鱼、其他)
2.生食水产品(醉虾、醉泥螺、醉蚶、蟹酱(糊)、生鱼片、生螺片、海蜇丝、其他)

淀粉及淀粉制品

2301

淀粉及淀粉制品

1.淀粉[谷类淀粉(大米、玉米、高粱、麦、其他)、薯类淀粉(木薯、马铃薯、甘薯、芋头、其他)、豆类淀粉(绿豆、蚕豆、豇豆、豌豆、其他)、其他淀粉(藕、荸荠、百合、蕨根、其他)]
2.淀粉制品(粉丝、粉条、粉皮、虾片、其他)

2302

淀粉糖

淀粉糖(葡萄糖、饴糖、麦芽糖、异构化糖、低聚异麦芽糖、果葡糖浆、麦芽糊精、葡萄糖浆、其他)

糕点

2401

热加工糕点

1.烘烤类糕点(酥类、松酥类、松脆类、酥层类、酥皮类、松酥皮类、糖浆皮类、硬皮类、水油皮类、发酵类、烤蛋糕类、烘糕类、烫面类、其他类)
2.油炸类糕点(酥皮类、水油皮类、松酥类、酥层类、水调类、发酵类、其他类)
3.蒸煮类糕点(蒸蛋糕类、印模糕类、韧糕类、发糕类、松糕类、粽子类、水油皮类、片糕类、其他类)
4.炒制类糕点
5.其他类[发酵面制品(馒头、花卷、包子、豆包、饺子、发糕、馅饼、其他)、油炸面制品(油条、油饼、炸糕、其他)、非发酵面米制品(窝头、烙饼、其他)、其他]

2402

冷加工糕点

1.熟粉糕点(热调软糕类、冷调韧糕类、冷调松糕类、印模糕类、挤压糕点类、其他类)
2.西式装饰蛋糕类
3.上糖浆类
4.夹心(注心)类
5.糕团类
6.其他类

2403

食品馅料

食品馅料(月饼馅料、其他)

豆制品

2501

豆制品

1.发酵性豆制品[腐乳(红腐乳、酱腐乳、白腐乳、青腐乳)、豆豉、纳豆、豆汁、其他]
2.非发酵性豆制品(豆浆、豆腐、豆腐泡、熏干、豆腐脑、豆腐干、腐竹、豆腐皮、其他)
3.其他豆制品(素肉、大豆组织蛋白、膨化豆制品、其他)

蜂产品

2601

蜂蜜

蜂蜜

2602

蜂王浆(含蜂王浆冻干品)

蜂王浆、蜂王浆冻干品

2603

蜂花粉

蜂花粉

2604

蜂产品制品

蜂产品制品

保健食品

2701

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产品名称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2801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1.全营养配方食品
2.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糖尿病全营养配方食品、呼吸系统病全营养配方食品、肾病全营养配方食品、肿瘤全营养配方食品、肝病全营养配方食品、肌肉衰减综合征全营养配方食品,创伤、感染、手术及其他应激状态全营养配方食品、炎性肠病全营养配方食品、胃肠道吸收障碍、胰腺炎全营养配方食品、脂肪酸代谢异常全营养配方食品,肥胖、减脂手术全营养配方食品)

产品(注册批准文号)

2802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无乳糖配方或低乳糖配方、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母乳营养补充剂)

产品(注册批准文号)

婴幼儿配方食品

2901

婴幼儿配方乳粉

1.婴儿配方乳粉(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干湿法复合工艺)
2.较大婴儿配方乳粉(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干湿法复合工艺)
3.幼儿配方乳粉(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干湿法复合工艺)

产品(配方注册批准文号)

特殊膳食食品

3001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1.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婴幼儿米粉、婴幼儿小米米粉、其他)
2.婴幼儿高蛋白谷物辅助食品(高蛋白婴幼儿米粉、高蛋白婴幼儿小米米粉、其他)
3.婴幼儿生制类谷物辅助食品(婴幼儿面条、婴幼儿颗粒面、其他)
4.婴幼儿饼干或其他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婴幼儿饼干、婴幼儿米饼、婴幼儿磨牙棒、其他)

3002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

1.泥(糊)状罐装食品(婴幼儿果蔬泥、婴幼儿肉泥、婴幼儿鱼泥、其他)
2.颗粒状罐装食品(婴幼儿颗粒果蔬泥、婴幼儿颗粒肉泥、婴幼儿颗粒鱼泥、其他)
3.汁类罐装食品(婴幼儿水果汁、婴幼儿蔬菜汁、其他)

3003

其他特殊膳食食品

其他特殊膳食食品(辅助营养补充品、其他)

其他食品

3101

其他食品

其他食品(具体品种明细)

食品添加剂

3201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产品名称(使用GB2760、GB14880或卫生计生委公告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名称;标准中对不同工艺有明确规定的应当在括号中标明;不包括食品用香精和复配食品添加剂)

3202

食品用香精

食品用香精[液体、乳化、浆(膏)状、粉末(拌和、胶囊)]

3203

复配食品添加剂

复配食品添加剂明细(使用GB 26687规定的名称)

注:1.“备注”栏填写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生产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的需载明产品注册批准文号或者备案登记号;接受委托生产保健食品的,还应当载明委托企业名称及住所等相关信息。
2. 新修订发布的审查细则与目录表中分类不一致的,以新发布的审查细则规定为准。
3. 按照“其他食品”类别申请生产新食品原料的,其标注名称应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可以用于普通食品的新食品原料名称一致。

7、为吃得少的人设计一种新食品

一、主体骨架设计 主体骨架设计主要是主体原料的选择和 配置,形成食品最初的档次和形态。这是食品配方设计的基础,对整个配方的设计起着导向作用。 主体原料能够根据各种食品的类别和要求,赋予产品基础架构的主要成分,体现食品的性质和功用。 配方设计就是把主体原料和各种辅料配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多组分的体系,其中每一个组分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调色设计 调色设计是食品配方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食品调色中,食品的着色、保色、发色、退色是食品加工者重点研究内容。 视频中的色泽是鉴定食品质量的重要感观指标。食品色泽的成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意识食品中原有的天然色素,二是食品加工过程中配用的色素。通过调色,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先用适当的色素加于食品中,从而获得色泽令人满意的食品。
三、调香设计 调香设计是食品配方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各种食品的风味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香味是食品风味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气是由多种挥发性的香味物质组成,各种香味的发生与食品中存在的挥发性物质的某些基因有密切关系。食品中的香气有:果香、肉香、焙烤香、乳香、清香和甜香等。食品添加剂工业有着突飞猛进的进步,新的食品添加剂已经为人们提供更新、更美味的食品,远远超过天然食品的风味。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添加适当的香精、香料,以改善和增强食品的香气和香味。
四、调味设计 调味设计是配方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食品中的味是判断食品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也是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食品中的味是判断食品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从广义上讲,味觉是从看到食品到食品从口腔进入消化道所引起的一系列感觉。各种食品都有其特殊的味道。味道包括基本味与辅助味。基本味有甜味、酸味、咸味、苦味、鲜味;辅助味有涩味、辣味、碱味和金属味等。有人将辣味也作为基本味。 食品中加入一定的调味剂,不仅可以改善食品的感官性,使食品更加可口,增进食欲,而且有些调味剂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调味剂主要有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咸味剂和苦味剂等。其中苦味剂应用很少,咸味剂(一般使用食盐)我国并不作为食品添加剂管理;前三种的调味剂使用较多。 食品的调味,就是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原料和调味品的科学配制,生产出一种特殊的人们喜欢的滋味,就叫调味。通过科学的配制,将产品独特的滋味微妙地表现出来,以满足人们的口味和爱好。
五、品质改良设计 品质改良设计是在主体骨架的基础上进 行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改变食品的质构。品质改良剂的名称是10年前的“历史遗留”叫法,随着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原来国标GB 2760-86上的这一栏已分成面粉处理剂、水分保持剂两大类,品质改良剂中还有些品种划入增稠剂等类食品添加剂的范围。 品质改良设计就是通过多类食品添加剂的复配作用,赋予食品一定形态和质构,满足食品加工工艺性能和品质要求。
六、防腐保鲜设计 食品配方设计在经过主体骨架设计、品 质改良设计、色香味设计之后,整个产品就形成了,色、香、味、形都有了。但是,这样的产品可能保质期短,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还需要进行保质设计——防腐保鲜设计。食品在物理、生物化学和有害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可失去固有的色、香、味、形而腐烂变质,有害微生物的作用是导致食品腐烂变质的主要因素、通常将蛋白质的变质称为腐败,碳水化合物的变质称之为发酵,脂类的变质称之为酸败。前两种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防腐和保鲜是两个有区别而又互相关联的概念。防腐是针对有害微生物的,保鲜是针对食品本身品质。
七、功能性设计
功能性设计是在食品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附加的特定功能,成为功能性食品。按其科技含量分量,第一代产品主要是强化食品,第二代、第三代产品称为保健食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们对食品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越来越高。人们在能够吃饱以后,便要求吃得好。要吃得好,首先必须使食品有营养。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向食物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或某些天然食物成分的食品添加剂,用以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过程称为食品营养强化。一般食品通常只具有提供营养、感官享受等基础功用。在此基础上,经特殊的设计、加工,含有与人体防御、人体节律调整、防止疾病、恢复健康和抗衰老等有关的生理功能因子(或称功效成分、有效成分),因而能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国际上称为“功能食品”或“保健食品”。

8、什么是复配营养?求详细解答

两种以上可称为复方,复配的意思是多种营养素搭配。天然蛋白是指自然食物中存在的未经加工萃取的蛋白。目前已知的天然食物,除奶和螺旋藻所含天然蛋白属优质蛋白之外,其余几乎全部为普通蛋白。比如,大豆中的蛋白是营养专家极力推荐的优质蛋白吧?号称植物食物中营养价值最高的蛋白质了吧?可是要命的是,偏偏含赖氨酸丰富的大豆蛋白中所含的蛋氨酸差不多属于0级别!而粗粮玉米中虽然几乎不含赖氨酸但却含有很丰富的蛋氨酸,如果二者同时使用,短板氨基酸互补,方可摄取全面。肉蛋类虽然与人体氨基酸模式相近,但是赖氨酸是以胶原蛋白形式存在吸收很差(而且脂肪含量很高),也算不上很优质。

与保健食品复配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