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经络保健疗法

经络保健疗法

发布时间:2020-06-29 08:52:24

1、什么是经络通透疗法

“经络通透疗法”是中医世家、针灸医师 赵奇亮,依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集:针刺、注药、点穴、线疗、理疗于一体,五法合用,一次性完成而创立的一种独特综合型疗法。该疗法是针灸的发展,也是中西医结合的新型产物。由于该疗法具有透向深层、通达远端、以持久性的刺激而激发人体经络本有的正能量来消灭疾病的作用,再加上药物和操作手法的循径穿透,所以能更快、更持久地达到中医所讲的“通则不痛”之功效。本疗法安全、方便、见效快,而且对内脏器官不会产生毒副作用,身体也不会形成依赖性。
本疗法主要对心脏、脑血管病的栓塞,胃肠病、颈、肩、腰、腿的疼痛、劳损,瘦身减肥,以及由经络气血阻塞不通所造成的多种病症有独道的疗效。
经络是人体的综合型输送和联络通道,中医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黄帝内经记载:“经络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由于经络气血的堵塞和破坏,使人体产生了疾病,而“经络通透疗法”就是要将堵塞和破坏的经络重新疏通和修复,所以能起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经络除了治疗还可用于养生保健,“360全身通”是赵奇亮医师擅长的保健养生法,本法是以点穴推拿、意念导引及针刺的方法做循径导引,将人体经络的360个穴位按序逐一全部打通,以起到经络畅通,祛病养生的功效,对一些慢性病及顽固病也有很好的疗效。本养生法也可通过医师的指导传授后自用和用于家人,懂经络,才可以用经络。
医师咨询: QQ邮箱 1096273634@qq.com

2、经络疗法的东方秘密武器 神秘的经络

充满了奥秘的人体经络,在显微镜下也观察不到,然而却又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并且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的养生、保健、医疗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经络是人体的一种奇特的生命结构。经络如网状遍布全身,经气濡养着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线上有数百个穴位,刺激这些穴位便可通过经络作用于全身。
针灸、按摩、气功、推拿、刮痧、拔罐、足疗就是按经络原理进行的治疗。其产生疗效的奥秘在于:
第一,由于经络循行于人体的全身,在体表又分布了不少穴位,所以在这些部位进行针灸、拔罐、刮痧、按摩、推拿、足疗等都可以通过经络作用于体内。
第二,经络的循行奇异。经络的循行有起于足而上行至头,也有发源于头而下行至足的,所以足疗可以治头病,腰病可以取腘(膝窝),耳病可以治下,其原理就在于此。
第三,经络穴位分布有特区。这些特区和人体的中枢通过经络有联系,所以一些经穴可作急救振奋中枢用,如人中(在鼻唇中部)、百会(在头顶)、涌泉(在足心)、劳宫(在手心)、神阙(在肚脐)……都有急救的作用。
第四,经络中有经气在运行。所以通过导引,可以促进经气的运行,从而起到促进血行、强肾、强脏气的作用,这就是经络养生的奥秘。
自己动手按经络,年逾百岁尚年轻
经络健身之一
选穴按摩是经络健身的一大绝招,那么,如何有针对性选穴?
抗衰老穴位
涌泉(足底正中心凹处)
百会(头顶正中)
劳宫(手心)
以上3穴入心、肺、肾经,经常按摩有抗衰老作用。
增强食欲之穴:
足三里(膝下3寸)
合谷(手大指、食指之间)
三阴交(内踝上3寸)
胃气是正气的根本,增强胃气,可改善食欲。
增强免疫力(正气)的穴位:
足三里(膝下3寸)
涌泉(足底正中心凹处)
肾俞(在腰上,第2腰椎棘突旁开1.5寸)
此3穴是肾经和胃经的穴位,经常按摩可增强肾气及心气。
增强睡眠质量的穴位:
三阴交:(足内踝上3寸)
涌泉:(足心正中)
神门:(在掌后,兑骨之端陷中)
以上是脾经、心经及膀胱经的穴,经常按摩可以养心安神,睡眠良好。
增强性功能之穴:
曲泉:(膝窝处取)
关元:(脐下3寸)
肾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命门旁开1.5寸)
以上是肝经、任脉和膀胱经穴,经常按摩可增强性功能。
养心安神之穴:
神门:(在掌后,兑骨之端陷中)
三阴交:(内踝上3寸)
劳宫:(掌心正中凹处)
此3穴是心经、脾经的穴,经常按摩可养心安神。
急救穴:
人中:(鼻子、上唇之间的正中处)
合谷:(手拇、食指之间凹处)
涌泉:(足心)
这3个穴是大肠、肾经穴,急救时用之。
保养眼睛穴位:
肝俞:(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开1.5寸处取穴)
睛明穴:(眼内眦外)
四白:(眼眶下骨凹处)
此3穴是督脉、膀胱经穴、胃经穴,经常按摩可保养眼睛。
经络健身之二
循经(沿着经络路线)进行按摩、推拿、刮痧、砭石按压都可起保健的作用。
养心按摩
沿心经路线(从心区→咽喉→目;又从心区→肺→肩内侧→手臂内侧→手掌尺侧→小指尖),经常按摩可以起到养心的效果。
健肺按摩
沿肺经经常按摩,可增强肺气。路线是:从中焦(肚脐与膈的中点)→下落大肠→上行绕胃→上行肺系→咽→肩臂外侧→小臂外侧→大拇指端,经常按摩可宣通肺气,预防感冒。
健胃按摩
从下颌骨的大迎穴→入喉咙→下棱口角→胃→络脾。经常按摩这一段经络,可健胃。
舒肝按摩
大拇指→足背→内踝→小腿内侧→大腿内侧→阴部→小腹→胃部→入肝络胆,常按摩此经络可以舒肝健脑,通畅气血。
增强腰腹按摩
沿带脉(季胁下→绕腰腹一周)常按摩,可增强腰腹功能。
增强腿力按摩
常按摩胃经腹支(从胃→腹→腿背→足背),可通过强胃气而增强腿力,如配合肝经(行于足背内侧→小腿、大腿内侧→入小腹)效果更佳。
经络健身之三
应用经络健身,可通过经气的循行、贯通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交通任督经气养生
这是古代静养生常用的方法,就是静坐调息,排出杂念后引经气交通身前任脉及身背的督脉,达到调经气的作用。
交通十二经气养生
全身运动可交通十二经脉,如华佗五禽戏及十禽戏都可增进全身经气贯通而起到养生作用。
静守经穴养生
入静养生:静坐、调息,排除杂念后,把注意力集中于关元穴(任脉穴,在脐下3寸,下丹田),可起到以“一点代万点,一念代万念”的作用而帮助入静。
也可静守脑宫(百会穴下3寸,又叫泥丸宫,上丹田)可以起到养脑作用。
也可静守心宫(在胸骨柄正中,也叫中丹田)可起到养心作用。

3、每天用经络通治疗仪按摩身体,对身体有害处吗?

经络通治疗仪可以每天用,对身体没有伤害的。使用交流电源,可随时进行治疗,使用经济、安全可靠。

经络通治疗仪能大幅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血液营养吸收,加快病灶百积液及致痛介质的消除。改善肌肉组织功能,对防止骨质疏松、防衰老及防止神经系统的疾病有有明显的作用。激活细胞功能、兴奋感觉神经、抑制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促进神经功能的再生。促使蛋白质的微量分解,产生血管活性肽、脑啡吠、内啡吠等镇痛物质度。

(3)经络保健疗法扩展资料

经络通治内疗仪EA-F27是根据中医经脉理论研制,采用宽频电子脉冲进行治疗的医疗设备。能进行自动针炙、推拿、按摩、捶打、揉捏。疗效迅速彻底,无副作用。高科技、数学电路设计,产品性能稳定可靠,适用范围广。

全新自我感觉模容式。治疗时感觉舒适飘逸,迅速消除疲劳;输出频谱连续可调,输出力茺大,久年顽症亦者亦功效明显;轻巧设计、操作简单,阅读说明书后即会使用;具针炙按摩、远红外温热技术、磁场效应、药物导入及足底疗法五大功能。

4、经络在保健方面或经络理论在其他领域运用方面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新方向

经络理论(包括穴位理论)、精气神理论、脏腑理论是易经生命学(中医、气功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生物体的起源与演化、组成与结构(分布)、性质与功能、现象与应用的理论,三者构成了生命动力学体系,揭示了生命的本质,正确地反映了生命现象与活动规律。经络理论对中医实践(医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正如医书中说的:“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治病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中医术诸疗法都与经络穴位有关,如中药讲药物归经,针灸、点穴、按摩、气功诸更是直接与之接触。从本质上讲,中医学就是经络学,它以经络性质(阴阳五行之气)论病,通过经络现象诊病,利用经络功能治病。中药讲气味归经,不讲药物成分,通过药物气味(药性——气之阴阳五行,炁流性质)进入经络从而达到消除病患的目的。几千年的医疗实践充分地证实了经络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准确性、完善性、实用性,对中医应用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针灸和气功实践更是直接感受和体验经络穴位现象和实在性及应用经络功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 经络论撮要

经络论是比较成熟的理论,在中医和气功著作里都有了很系统、科学、全面、具体的论述。从古人对经络穴位的论述里,在医疗和气功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经络是一种实在的物质系统,知道了经络物质对生命的重要性和决定性,了解到经络穴位的分类、分布、起止流向、性质功能、作用现象、运行规律、应用技能等知识。经络的分布状态与神经、血管类同,与树木干支分布相似,有主干、支干、细支三类,在经络为经脉、络脉、孙脉三脉。经络上密布着穴位,经络功能主要是通过穴位得以实现的,穴位是经络的功能点、敏感点。外力作用于穴位上的效果比非穴位经络好得多。经络病象也会反映在相应经络的有关穴位上。阿是穴通常在孙脉上形成,因为孙脉细小,容易堵塞产生气节,出现痛感,这就是“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道理。

2 经络论的研究现状

经络论也是神秘文化现象之一,并普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经络,终于在十几年前拍摄到了经络图,上有穴位点,与经络理论完全吻合,从而证实了经络穴位的实在性。那么经络穴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近20年来,为了探明经络穴位的本质,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做了很多的猜想,开展了全面的实验工作,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仅摘几则如下:

解剖学研究成果显示:穴区组织中都有丰富而多样的神经末梢、神经束、神经丛。可见经络穴位与神经紧密相关。但是研究又显示,经络和神经各有不同的走向、现象与功能,是不同的物质系统。

针刺实验结果:神经干以麻为主,血管以痛为主,肌肉、肌腱、骨膜以酸胀为主,经络则兼而有之。气感现象表明,气是一种具有力学性质的实在物质,而不是凭空想象的理论名词,气是在经络中存在的。同时也说明了,气不是气体,而是某种未知的物质,因为气和气体的功能与产生的现象明显不符(附注:气就是最近发现的炁体,是能量物质、非质点物质)。

穴位电位实验:器官活动增强时,相应的经络穴位电位升高。器官摘除或经络组织损坏时,相应的经络穴位电位降低,甚至为零。

穴位辐射效应实验:在相应的脏腑有暖流感觉,相应经络有感传效应。

3 经络揭密

根据炁学理论和生物学生理学常识,我们知道,生物体是由固态骨肉、液态体液、气态呼哨消化道和炁态的炁管共四大系统构成的统一有机整体。四态齐全才能构成活生生的生物,缺一不可,而且炁态才是决定生命活动的关键系统,没有了炁态系统就成了死亡的生物,只是尸首躯壳而已。在细胞(精体)构成生物体的骨肉固态系统的时候,会在细胞之间形成各种大小形态的管道空隙,里面充满了液体、气体或炁体,于是构成了液态、气态、炁态三大系统,炁态系统就是经络系统。经络是由炁体构成的炁体管道网络系统,里面流动着炁流,从而实现生命功能。用易学语言表达为,经络是由精结构形成的,充满了神(炁体)和气(炁流)的管道系统。根据气功等生命现象我们知道,经络物质炁体(神)就是生命物质(决定生命活动的物质)、意识物质(形成意识、精神、思维活动的物质)。

穴位就是经络管道上形成的炁体节点或经络的分叉处,是炁体比较集中的地方,是经络上的薄弱点、敏感点、功能点。穴位就象吹胶管时,在薄弱处形成的突起处。通过穴位控制经络功能,这就是点穴术。

经络是生命的动力系统。内外二气在经络里流动,冲击脏腑神经等器官,使生物体实现生命功能,形成各种生命现象。外气外精通过感官进入人体经络,内气由内精(细胞)泵动神(炁体)形成。炁体和体液占据着相同的管道,所以有“经络主行气血,是气血的通道”之称。经络空间由体液占据时为血脉,由炁体(神)占据时为气脉,行气则在气脉和血脉内流动。广义上的经络指的就是除了质点之外的所有空间部分(非质点物质占据的部分),狭义上的经络仅指炁体系统,不含液体和气体的系统。经络中神气和体液之精相互对抗,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神气、体液分别称为阴、阳物质,其中神和气又分别称为阴气(水气)、阳气(火气)。中医即以阴阳平衡论病,病是阴阳失调的生命现象。

根据广义精气神和经络理论,天人地三界都各有其精气神和经络系统。天之精气神分别是诸天体、天体辐射能和引力能、太空物质炁体,地之精气神分别是土石等化学物质、地球引力能和辐射能、风水(地里炁体)。炁体形成的通道就是经络,炁体较集中的地方为穴位。显然,经络是联系天地人三才物体的纽带,经络物质炁体(神气)是三才共享的物质,故易学有:“天地人一气、人为小天地、天人合一”等话语,“一气”就是共同享用的炁体,简称为炁。

4 经络理论的科学本质

经络理论是关于经络穴位的组成与结构(分布)、性质与功能、现象与应用、运动规律等的学问,经络技术(中医术)是经络理论和经络功能的实际具体应用。生命的本质在于经络,经络是生命的动力系统,因此经络理论是生命的动力学理论。根据经络理论和构成经络的精气神理论,即可阐述所有的生命现象和规律。

5 结论

精体是以炁体为能源的永动炁泵(简称炁机),精所产生的炁流(气,能量)总是沿着由神(炁体)和气(炁流)构成的通道经络(炁道)运行的,其运行规律遵循能级化和能级简并两大能量定律。炁流导致了物体运动,气是使脏腑等器官活动(泵送体液)的动力源泉,脏腑是体液泵。神是使精得以活动的能源,是产生气的源泉,故有元气之称。

神经是生命的功能系统,经络是生命的动力系统。精气神理论阐述了生物体的结构和气的产生起源,经络理论阐述了气的作用规律,脏腑理论是和络理论紧密相关的理论体系,脏腑是精的特殊形态物质。

生物的生老病死均与神气(炁体)有关。在炁场(神力)的作用下,细胞之精才能正常活动。体液之精起到密闭经络管道,使炁体(神气)不致乱行或外泄的作用。炁流作用导致各种生命现象(身心活动),产生饥渴等欲望。从气功现象可知,当经络物质神气增加时,将会把经络管道中的体液挤出体外,出现津液增加的现象,汗水也是一样排出体外的。

5、什么是经络疗法?

经络疗法是依据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经络脏象学说,进行对症治疗的一种简易疗法,常用病例有:
《一》神经衰弱和遗精:在腰部肾俞穴和志室穴,用手摸到扁平结节,病员会感到酸痛沉重的感觉。在肾经的复溜穴、阳谷穴,可摸到条索形结节。用手指在摸到的结节上推按揉压,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也可用药物进行小剂量穴位注射。
《二》皮肤科疾患:一般多在胸椎一、三、七、九两旁和曲池、血海等部位出现结节。
《三》消化系疾患:一般多在胸椎五、六、九、十二两旁及足三里。公孙等部位出现结节。
注意事项:年老、体弱、孕妇,只能用轻手法,不宜用穴位注射。

6、经络疏通的治疗原理是什么?

人是一个整体必须通过15经络推拿疏通经络瘀结,经络疏通法分为:中药药浴腿足调理脏腑功能,再结合中药灌肠通畅大肠,重症病人需要配合营养支持治疗,心理治疗调节身心,全身刮痧祛瘀通络,贴敷擦药疏通局部气血,从这七方面综合治疗,疾病可以彻底治疗康复。

与经络保健疗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