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春气象养生,春季保健,你都了解多少?
立春预示着春天就快要到了,在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后,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而我们的身体也要展开全新的面貌,为新的一年做准备,因此春季养生是十分重要的,每个人都不能忽视。而春季保健其实也不难,不需要你买什么保健品或是营养品,而是只要平时多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牢牢掌握住你的健康。
首先春天要注意早睡早起,不能再像冬天那样赖床了,因为立春以后,气候逐渐变暖,太阳升起的时间也会越来越早,而在这阳气最旺的时候如果还是睡懒觉的话,就失去了一天当中最重要的吸收阳气的时刻。所以在立春以后不可贪睡,应当注意起居规律,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立春后饮食方面也需要注意,春季人体的新陈代谢开始变快,饮食方面尽量选择属性温和的食物,避免油腻生冷,多吃蔬菜水果。同时还要增加运动,立春后气温回升,可以适当多一些活动量,舒展筋骨的同时也能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并且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春季养生还需要保暖,立春之后天气转暖,同时也代表着各种细菌和病毒都开始迅速繁殖,因此春季是过敏症状多发的季节,还有流行性感冒也时有发生,所以不要因为春季气温一回升就掉以轻心。尤其是许多女生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脱掉棉衣,换上漂亮的裙子,这个时候为了自己的健康一定要忍耐,春天气温变化无常,早晚还是温差大,所以还是要以保暖为主。
2、立春时节如何养生最健康
冬季即将来临, 在冬季,人体的新陈代谢作用变缓,以尽可能地保持体力,但同时也降低了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事实的确如此,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死亡率都以冬季为最高,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段。不过,人们也大可不必消极等待,通过天气预报,可以巧妙地“破译”疾病发生的预兆,从而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 冬季从立冬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从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来看,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自然界是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冬季之风为北风,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因此,冬季保健就显得更为重要。 饮食调理 冬季进补有方 “冬令进补,春天打虎”,老祖宗留下的这句古训,成了现今人们冬季保健的最大理由。于是药补食补齐上阵,都希望能补出一个健康的体魄。中医专家认为,进补一定要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不然盲目听信一些传言进补,到最后,反可能补出副作用。往年的一些例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提醒。 猛吃羊膏汤“痘痘”上脸 小林的外婆是小有名气的烹饪高手,每年到了冬季,都要想方设法熬些汤、炖点羹什么的给全家老小进补。小林清楚地记得,前年外婆逼她吃桂圆莲子羹,去年又吃什么阿胶,那味道她还真的不大喜欢。但为了老人高兴,闭闭眼还是吃下去了。今年让她感到惊讶的是,外婆的高招竟然是“羊膏汤”。 神通广大的外婆四处托人从苏北弄来了一只据说从没吃过饲料的山羊,宰杀后把部分山羊肉红烧吃掉,剩下的骨头和羊腿等全都溶化进羊膏汤内了。外婆在汤里加进了红枣、桂圆、核桃仁、冰糖等,干脆用多年没用过的蜂窝煤炉烹制起来,说是比煤气用文火更方便。为让外婆高兴,小林提了两饭盒回来放到家中冰箱里。感觉饿的时候,就盛出一碗在微波炉内转上一分种吃下去,多的时候一口气能吃下3碗。她想反正是滋补的东西,说不定一段时间过去,自己的皮肤会越来越好呢。 让小林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脸上竟然莫名其妙发出了很多“痘痘”,嘴角也开始溃疡起来。找一位研究中医的朋友一咨询,方恍然大悟,羊膏汤内营养相当丰富,作为一种滋补品,每天只用空腹吃一小碗即可。想吃就吃的盲目服用方法自然会进补过量,机体难以吸收如此多的营养,当然会发到外面了。 滥服保健品肝脏钙化 张教授退休后经常四处听一些健康讲座,并把各种要点认真记录下来。去年冬天,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冬令进补计划。根据平日医生说自己缺这个缺那个的情况,他为自己买了多种补脑补钙补微量元素的营养保健食品,仅包装盒摞起来就有1米多高。吃了两个月后,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他因“进补”太多导致肝脏钙化,必须住院治疗。 对身体的过度关注、营养知识的缺乏和一些广告的不正确引导是各种营养补充剂在老年群体中泛滥的主要原因。其实,营养的核心是“合理”,虽然合法生产的营养品确有其相应的功效,但这些营养老人可以从食物中获得。老人只要不挑食,就根本不会缺这缺那。即使需要补充某些营养,也需要由医生来确定。专家为此提醒市民,进补必须适度、合理,不能盲目乱补。 以"鞭"补"鞭"未必带来“性”福 一到冬季,长期为子孙操劳的张大爷就忙着为刚结婚的孙子买鹿茸、甲鱼等传统补肾物品,认为他吃了海狗鞭、鹿鞭等,就可以“补肾壮阳”,这似乎已成为不少长辈关心小辈的一种方式。专家认为,随便滥吃这些物品不仅不能助性,也许反而危害健康。 吃进去的动物“鞭”进入人体后,跟其它食物一样,都必须经过消化道消化、吸收,然后成为蛋白、脂肪、糖及其他营养物质,再被人体利用,而不是吃什么器官就补到什么器官上。除此,动物的“鞭”本身也不比其它食物多什么,更不含有什么特殊的营养素,即使是动物“鞭”中本身含有的一些雄激素,经过加热、消化后已被破坏,并不能多补给人雄激素,所以说,用它来壮阳是毫无意义的。对于补鹿茸的做法,专家认为,任何一种补品都有一定的适应症状,一般青年男士没有必要随意服用。即便需要,也应在医生指导下。 其实,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大枣、芝麻、蜂蜜、葡萄、莲子、山药、核桃等食物具有补肾益精助阳的功能,它们具有维持和提高男性性功能的重要作用。适当的饮食调节同样可以改善身体。 滥用人参等于图财害命 进补的意识不少人都有,但对于如何进补,人们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不少人认为只要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东西,不论食品、营养品,还是具有保健作用的药品,都在冬季进补范围之内。于是滥用补品现象时有发生。如清代名医徐大椿曾针对当时一些庸医乱给病人服用人参的情况,一针见血地指出:滥用人参等于图财害命。徐氏认为,人参价格昂贵,有一定补养作用,但其应用前提应该是身体虚弱、气血不足。 若给身体强壮、内有食积及痰火之人服用人参,则不仅起不到补养作用,反而还会加重病情。这样一来,病人既花费了金钱,又有损健康,庸医的做法与图财害命有什么两样? 服用不当也会损健康 从去年冬至开始,张先生都在严格服用中医开出的补膏。但后来因为要出差两周,他嫌补膏携带不方便,认为这种东西反正是滋补的,早吃晚吃都是吃,于是提前将两周的补膏量全部吃掉。结果肠胃一下子起了反应,浑身上下不舒服,赶紧送到医院进行治疗。盲目的吃补膏最终反害了自己的健康。 我国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学会会长施杞教授告诉记者,很多人认为膏方是用来进补的,什么时候都可以吃,这种想法实在不对。膏方是一门高深学问,是医、药、工等综合的结果,其加工更是相当讲究。药材要道地,细料要分开煎,入胶时要认真掌握火候,入糖时要注意是否粘锅或烧焦……。花费如此大力气制作出的膏方,服用时也有严格的规矩,所以一定要遵医嘱 专家再三提醒,补品虽好,不可滥用。人体是否需要补养,究竟应该怎样补养,人与人之间差别很大。一般来讲,体质虚弱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不同;体质特征,有易于上火、喜暖怕凉、肾气虚弱、脾胃欠佳之差异……如果不加分析,盲目进补,难免犯虚虚实实之戒。举例而言,脾胃虚弱的人,滥用膏滋等滋腻之品,可使人脾胃更虚;易于上火的人,滥服鹿茸等温补之品,会使人火气更大。为此,若要进补,应当在有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滋补食品及调养药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进补的目的。 进补之前先“底补” 冬令进补是我国人民养生保健的一项良好传统。进补是否得法,除了取决于选择补品是否适宜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进补之前是否做好了“底补”。 “底补”即指和胃。大凡补药,多味甘,偏于滋腻,易壅气,有碍胃之弊;而且,需进补的人大多脾胃虚弱,消化功能欠佳。因此,进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调理好脾胃功能,尤其是虚不受补的人,应该在进补之前先服健脾和胃、消食理气的药物,使脾胃逐渐适应对补药的吸收。 “底补”方法很多,丸散膏汤,凡有调理脾胃之功效的,均可选用。这里,特别介绍一种简便的药茶疗法。这种药茶疗法以“和胃代茶饮”为代表,早先是清宫御医用于病后调理的组方,后来成为清宫用药的一大特色。我们将此法运用于进补之前的调理,改进成几种针对不同病人的和胃茶,同样效果显著。 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山药15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共置小沙锅中,加水约300毫升,煮沸10~15分钟后取汁。再加水约150毫升煎煮,这样2~3次后,合并药液,过滤,将滤液代茶频饮。经过15~30天的和胃茶调理,食欲会增强,脾胃调和,即可开始进补。 2、经常腹胀、消化不良的人:山楂10克,陈皮10克,木香5克。共置小沙锅中,加水约300毫升,煮沸10~15分钟后取汁。这样2~3次后,合并药液,过滤,将滤液代茶频饮。同样,一般15~30天后,病人消化功能增强,脾胃健运,可以开始进补。 经过“底补”后的进补,不仅能避免虚不受补的情况发生,而且能使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补养作用。药茶疗法作用温和、简便有效,不失为“底补”的好办法。
3、在春天怎样保健????求指教
万物生发的春天,也是细菌病毒蠢蠢欲动的季节,如何加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哈啾!”清脆的喷嚏声音,敲开这季春天的序幕。
来不及赏灿烂春花,办公室里来势汹汹的感冒病毒,已经让人喊饶。
这是个考验身体抗病能力的绝佳季节。
不按牌理出牌的古怪天气,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一不小心,就成了细菌病毒的俘虏。
事实上,以中国传统医学而言,春天确实容易好发疾病,譬如流行性感冒、登革热等传染性病症。
外在环境气候多变,固然是致病因素,但内在体质虚弱,加上饮食及生活习惯不正常,才是导致病菌有机可乘的主因。
“固本最重要,”只要生活作息正常,保持好体力,再顽强的病毒细菌,都难以对人体造成威胁。
中医古籍《内经》就提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精,广义是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若冬天不注意保暖、疾病未治愈,或是熬夜、房事不节制、过度劳累等耗损身体的原因潜伏在体内,在春天便会因温热气候引发病征。
此外,现代小孩爱吃冰冷食物、不爱运动,“很多小朋友循环很差,常常会生病,”中医师吴建勋提到,冰冷食物会造成气管、毛细孔收缩,除了避免运动后立刻饮用,平时也应培养持续运动的习惯。
如何对付春天伺机而动的病毒细菌?
增强抵抗力,肠胃功能正常最重要
加强免疫系统功能,首重肠胃功能的强健。
中医提到“脾胃为后天之本”,肠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身体才有足够能力抵御外敌。
清代名中医叶天士,治病一定先问患者消化功能及食欲如何,他认为饮食可以调和气血顺畅,是身体运作之本。
爱护肠胃第一招,就是减少肠胃的负担。挥别冬季的油腻饮食,春天最适合清爽新鲜的绿色蔬菜及芽菜,中国传统医学会理事长黄碧松提到。
油炸及重口味的食品如鱿鱼丝、饼干等,容易刺激气管,使发炎情形恶化,并不适合食用。
孩子胃口不好时,将有香气的蔬菜,如香菜、紫苏、九层塔等,切碎放进汤里或菜里,不但可以开胃,香菜具有杀菌效果,可以预防感冒。
平时可饮用四神汤来调整肠胃机能。四神汤中的茯苓、山药等,可以帮助消化,对于预防感冒也有不错的效果。
热腾腾的粥,也是护胃良方。粥具有丰富营养,容易消化吸收,具有保护胃气、加速疾病复原的效果。
热粥洒上天然抗生素的葱丝,加上一点盐(可化痰),是吴建勋对抗感冒的食疗方。
《红楼梦》里讲究养生的贾母,最爱喝白粥,每回酒宴上必要厨子为她准备粥品。
身上总是飘着淡淡的香草味,芳香疗法老师陈秀丽习惯在孩子感冒时,泡一杯洋甘菊茶。具镇定舒缓作用的洋甘菊,可以安抚孩子因感冒引起的肠胃敏感症状。
通常一个茶袋泡一杯水(250cc),加盖20分钟后饮用,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幼儿园以下的小朋友一天半杯,小朋友则可饮用一杯,成人可加量至一天两杯。
强化肾脏功能的按摩法
此外,中医认为免疫功能与肾系统(与西医不同,包含肾脏及泌尿系统)息息相关,当肾系统功能偏弱时,抗病能力下降,自然无法把病毒细菌赶出体外。
如果发现自己这阵子常常打哈欠和打喷嚏,“这是肾气不足的现象,可能快要感冒了,”吴建勋提到,尤其是一回家就摊在沙发上看电视,一坐几个小时,刚好压迫到肾系统的循环。
此时可以利用肾系统的穴位按摩,强化肾系统功能。
首先搓热双手,用手掌轻轻地画圈按摩肚脐正后方左右两侧的命门穴。
下半身的运动如蹲马步或是半蹲的姿势,也可以作用到命门穴,达到活化肾脏功能效果。
对于经常出入公共场合,吴建勋个人有一套预防感染的方式。
每当孩子出门看电影前,他会随手让他们带包酸梅或紫苏梅,让他们在看电影或走路时可以含着梅子。
梅子具有生津及杀菌作用,可抑制细菌从口鼻出入,减少呼吸道感染。润喉生津的酸梅汤也有同样功效。
对抗病毒无他,心静而已,总是一张温和笑脸的黄碧松,相当注重个人的休养调息,心情平静是他个人增强免疫力的方式。
吃素二十多年,且坚持不熬夜,黄碧松诊间处处可见木雕佛像和字画,让人紧绷的心情全然放松。
你也可以带着孩子,多到绿色的山上、草原,做做运动,尽情吸收春阳的活力。因为,好心情才是最好的抗病良方。
mysuperstar 2004-04-10 19:22
万物生发的春天,也是细菌病毒蠢蠢欲动的季节,如何加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哈啾!”清脆的喷嚏声音,敲开这季春天的序幕。
来不及赏灿烂春花,办公室里来势汹汹的感冒病毒,已经让人喊饶。
这是个考验身体抗病能力的绝佳季节。
不按牌理出牌的古怪天气,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一不小心,就成了细菌病毒的俘虏。
事实上,以中国传统医学而言,春天确实容易好发疾病,譬如流行性感冒、登革热等传染性病症。
外在环境气候多变,固然是致病因素,但内在体质虚弱,加上饮食及生活习惯不正常,才是导致病菌有机可乘的主因。
“固本最重要,”只要生活作息正常,保持好体力,再顽强的病毒细菌,都难以对人体造成威胁。
中医古籍《内经》就提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精,广义是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若冬天不注意保暖、疾病未治愈,或是熬夜、房事不节制、过度劳累等耗损身体的原因潜伏在体内,在春天便会因温热气候引发病征。
此外,现代小孩爱吃冰冷食物、不爱运动,“很多小朋友循环很差,常常会生病,”中医师吴建勋提到,冰冷食物会造成气管、毛细孔收缩,除了避免运动后立刻饮用,平时也应培养持续运动的习惯。
如何对付春天伺机而动的病毒细菌?
增强抵抗力,肠胃功能正常最重要
加强免疫系统功能,首重肠胃功能的强健。
中医提到“脾胃为后天之本”,肠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身体才有足够能力抵御外敌。
清代名中医叶天士,治病一定先问患者消化功能及食欲如何,他认为饮食可以调和气血顺畅,是身体运作之本。
爱护肠胃第一招,就是减少肠胃的负担。挥别冬季的油腻饮食,春天最适合清爽新鲜的绿色蔬菜及芽菜,中国传统医学会理事长黄碧松提到。
油炸及重口味的食品如鱿鱼丝、饼干等,容易刺激气管,使发炎情形恶化,并不适合食用。
孩子胃口不好时,将有香气的蔬菜,如香菜、紫苏、九层塔等,切碎放进汤里或菜里,不但可以开胃,香菜具有杀菌效果,可以预防感冒。
平时可饮用四神汤来调整肠胃机能。四神汤中的茯苓、山药等,可以帮助消化,对于预防感冒也有不错的效果。
热腾腾的粥,也是护胃良方。粥具有丰富营养,容易消化吸收,具有保护胃气、加速疾病复原的效果。
热粥洒上天然抗生素的葱丝,加上一点盐(可化痰),是吴建勋对抗感冒的食疗方。
《红楼梦》里讲究养生的贾母,最爱喝白粥,每回酒宴上必要厨子为她准备粥品。
身上总是飘着淡淡的香草味,芳香疗法老师陈秀丽习惯在孩子感冒时,泡一杯洋甘菊茶。具镇定舒缓作用的洋甘菊,可以安抚孩子因感冒引起的肠胃敏感症状。
通常一个茶袋泡一杯水(250cc),加盖20分钟后饮用,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幼儿园以下的小朋友一天半杯,小朋友则可饮用一杯,成人可加量至一天两杯。
强化肾脏功能的按摩法
此外,中医认为免疫功能与肾系统(与西医不同,包含肾脏及泌尿系统)息息相关,当肾系统功能偏弱时,抗病能力下降,自然无法把病毒细菌赶出体外。
如果发现自己这阵子常常打哈欠和打喷嚏,“这是肾气不足的现象,可能快要感冒了,”吴建勋提到,尤其是一回家就摊在沙发上看电视,一坐几个小时,刚好压迫到肾系统的循环。
此时可以利用肾系统的穴位按摩,强化肾系统功能。
首先搓热双手,用手掌轻轻地画圈按摩肚脐正后方左右两侧的命门穴。
下半身的运动如蹲马步或是半蹲的姿势,也可以作用到命门穴,达到活化肾脏功能效果。
对于经常出入公共场合,吴建勋个人有一套预防感染的方式。
每当孩子出门看电影前,他会随手让他们带包酸梅或紫苏梅,让他们在看电影或走路时可以含着梅子。
梅子具有生津及杀菌作用,可抑制细菌从口鼻出入,减少呼吸道感染。润喉生津的酸梅汤也有同样功效。
对抗病毒无他,心静而已,总是一张温和笑脸的黄碧松,相当注重个人的休养调息,心情平静是他个人增强免疫力的方式。
吃素二十多年,且坚持不熬夜,黄碧松诊间处处可见木雕佛像和字画,让人紧绷的心情全然放松。
你也可以带着孩子,多到绿色的山上、草原,做做运动,尽情吸收春阳的活力。因为,好心情才是最好的抗病良方。
4、春季养生有哪些谚语?
1、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2、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
3、春寒防感冒,春暖防过敏。
4、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复计在于勤。
5、天上四时春为首,人间五福寿当先。
6、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
7、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4)天春保健扩展资料
谚语制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百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度力。
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来分,大体有以下几种:气象、农业、卫生、社会、学习。
5、春天有什么养生之道?
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捂”是春天的一条传统养生之道。
冬去春来,寒气刚开始减退,阳气刚刚升发,此时抄人们的肌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所以,这时不要过早的脱掉棉知衣。“春捂”的原则是不“捂”不行,“捂”过了头也不行,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
一年之计在于春,掌握好春季养生法,可以为道一年的健康打个好基础。
——以上内容摘自米莱童书《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
6、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养生的具体内容
春属木,生长生发,宜养肝,夏属火,生长发育,宜养心,秋属金,主收敛,宜养肺,冬属水,主封藏,宜养肾。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释义: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顺应四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从而达到健康养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春属木,生长生发,宜养肝
肝主春,肝喜绿色食物,春天要多吃一些绿色蔬菜。加强肝脏的保健,保持情绪乐观,不大悲大喜或暴怒。另外,春季也能使肝气过旺,内火上升,这对脾胃会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所以还要加强脾胃的调节与保养。
2、夏属火,生长发育,宜养心
心主夏,心喜红色食物如:山楂、红枣、枸杞等。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受到影响,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长夏季节气候潮湿、温暖,在人体则与“至阴”之脾与之相应,天气闷热首要的防湿补脾。
3、秋属金,主收敛,宜养肺
肺主秋,肺喜白色食物如:白萝卜等。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养肺之品为宜。另外酸味食物能收敛肺气,而辛辣食物则发散泻肺。所以,秋季常吃梨、番茄、柠檬、乌梅、葡萄、山楂、石榴、猕猴桃等酸味水果可养肺、润肺,还能达到止泻祛湿、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的作用。
4、冬属水,主封藏,宜养肾
肾主冬,肾喜黑色食物如:黑豆制品等。寒与肾相应,最易消耗肾的阳气,阳气一伤,人就容易发生腰膝酸软、易感风寒、夜尿频繁等症状,因此在冬天一定要注意养肾。多吃核桃、枸杞、羊肉等温性食物,用食物来补充自己的肾气。
(6)天春保健扩展资料:
《荀子 · 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也就是现代自然哲学所倡导的“师法自然”思想,告诫人们要正确处理好“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之关系,不要逆“天”而行。
汉代著名学者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道通三》提出了“天人感应”论,认为如果君主逆“天”,不施德政,就会激起天的震怒,引发水、火、虫、旱、地震等灾害。在这里即可窥见其重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的思想。
7、开春如何养生?
初春养生方法
春捂
捂好背、腹、脚。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就提前增添衣物。春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此外,有句俗语叫“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做好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养胃
少酸增甜多喝粥。中医养生学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故饮食最好少食酸辣,稍微偏甜较为合适,比如山药、百合、木耳等。而中医认为,粥类饮食最养脾胃,如果平时感觉胃脘隐痛,食欲不太好,容易口干咽燥,甚至形体消瘦、舌红少苔,那么不妨吃些山药百合大枣粥。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有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如果因心情不好而引发胃部不适,建议吃些木耳炒肉片。黑木耳益胃滋肾、调理中气,与猪瘦肉合用,可补益脾胃、调理中气。
护肝
晨起伸伸懒腰。春在五行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一定要重视护肝。除了远离烟酒,注意饮食之外,最简单的就是伸懒腰。人体困乏的时候,气血循环缓慢,这时若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的作用。伸懒腰后,血液循环加快,能激发肝脏机能,从而达到对肝脏的保健效果。
养肝护肝三大穴位
1、大敦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的位置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
这个穴位,可以使用指甲掐按,也可以用火柴头、牙签头点按,能够起到清肝明目的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2、行间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趾缝纹的上端。
它是肝经上的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3、太冲
寻找太冲穴的方法,可以顺着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骨头缝隙向上循按,两个骨头的交汇处,就是太冲穴啦。
太冲穴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向行间方向推揉,就可以有助于将肝火基本上发泄出去了。
春季养生吃的好
3.1、春季吃葱可补维C
葱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高10倍,比柑橘高2倍。葱还含有葱蒜辣素,有较强的杀菌之作用。
3.2、春季杀菌可吃大蒜
大蒜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据最新研究发现,大蒜还具有一定补脑作用,富含维生素B1能抵制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3.3、春季补铁吃莴笋
莴笋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以铁含量较丰富。莴笋叶的营养成分高于莴笋,其中胡萝卜素高100多倍,维生素C高15倍,因此,不宜抛弃哦。
3.4、健脾益气要吃山药
山药尤宜于春季食用,它营养丰富,具有健脾益气,可防止春天肝气旺伤脾;可以补肾益精,可增强人体抵抗力。
8、春天如何保健?
万物生发的春天,也是细菌病毒蠢蠢欲动的季节,如何加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哈啾!”清脆的喷嚏声音,敲开这季春天的序幕。
来不及赏灿烂春花,办公室里来势汹汹的感冒病毒,已经让人喊饶。
这是个考验身体抗病能力的绝佳季节。
不按牌理出牌的古怪天气,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一不小心,就成了细菌病毒的俘虏。
事实上,以中国传统医学而言,春天确实容易好发疾病,譬如流行性感冒、登革热等传染性病症。
外在环境气候多变,固然是致病因素,但内在体质虚弱,加上饮食及生活习惯不正常,才是导致病菌有机可乘的主因。
“固本最重要,”只要生活作息正常,保持好体力,再顽强的病毒细菌,都难以对人体造成威胁。
中医古籍《内经》就提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精,广义是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若冬天不注意保暖、疾病未治愈,或是熬夜、房事不节制、过度劳累等耗损身体的原因潜伏在体内,在春天便会因温热气候引发病征。
此外,现代小孩爱吃冰冷食物、不爱运动,“很多小朋友循环很差,常常会生病,”中医师吴建勋提到,冰冷食物会造成气管、毛细孔收缩,除了避免运动后立刻饮用,平时也应培养持续运动的习惯。
如何对付春天伺机而动的病毒细菌?
增强抵抗力,肠胃功能正常最重要
加强免疫系统功能,首重肠胃功能的强健。
中医提到“脾胃为后天之本”,肠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身体才有足够能力抵御外敌。
清代名中医叶天士,治病一定先问患者消化功能及食欲如何,他认为饮食可以调和气血顺畅,是身体运作之本。
爱护肠胃第一招,就是减少肠胃的负担。挥别冬季的油腻饮食,春天最适合清爽新鲜的绿色蔬菜及芽菜,中国传统医学会理事长黄碧松提到。
油炸及重口味的食品如鱿鱼丝、饼干等,容易刺激气管,使发炎情形恶化,并不适合食用。
孩子胃口不好时,将有香气的蔬菜,如香菜、紫苏、九层塔等,切碎放进汤里或菜里,不但可以开胃,香菜具有杀菌效果,可以预防感冒。
平时可饮用四神汤来调整肠胃机能。四神汤中的茯苓、山药等,可以帮助消化,对于预防感冒也有不错的效果。
热腾腾的粥,也是护胃良方。粥具有丰富营养,容易消化吸收,具有保护胃气、加速疾病复原的效果。
热粥洒上天然抗生素的葱丝,加上一点盐(可化痰),是吴建勋对抗感冒的食疗方。
《红楼梦》里讲究养生的贾母,最爱喝白粥,每回酒宴上必要厨子为她准备粥品。
身上总是飘着淡淡的香草味,芳香疗法老师陈秀丽习惯在孩子感冒时,泡一杯洋甘菊茶。具镇定舒缓作用的洋甘菊,可以安抚孩子因感冒引起的肠胃敏感症状。
通常一个茶袋泡一杯水(250cc),加盖20分钟后饮用,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幼儿园以下的小朋友一天半杯,小朋友则可饮用一杯,成人可加量至一天两杯。
强化肾脏功能的按摩法
此外,中医认为免疫功能与肾系统(与西医不同,包含肾脏及泌尿系统)息息相关,当肾系统功能偏弱时,抗病能力下降,自然无法把病毒细菌赶出体外。
如果发现自己这阵子常常打哈欠和打喷嚏,“这是肾气不足的现象,可能快要感冒了,”吴建勋提到,尤其是一回家就摊在沙发上看电视,一坐几个小时,刚好压迫到肾系统的循环。
此时可以利用肾系统的穴位按摩,强化肾系统功能。
首先搓热双手,用手掌轻轻地画圈按摩肚脐正后方左右两侧的命门穴。
下半身的运动如蹲马步或是半蹲的姿势,也可以作用到命门穴,达到活化肾脏功能效果。
对于经常出入公共场合,吴建勋个人有一套预防感染的方式。
每当孩子出门看电影前,他会随手让他们带包酸梅或紫苏梅,让他们在看电影或走路时可以含着梅子。
梅子具有生津及杀菌作用,可抑制细菌从口鼻出入,减少呼吸道感染。润喉生津的酸梅汤也有同样功效。
对抗病毒无他,心静而已,总是一张温和笑脸的黄碧松,相当注重个人的休养调息,心情平静是他个人增强免疫力的方式。
吃素二十多年,且坚持不熬夜,黄碧松诊间处处可见木雕佛像和字画,让人紧绷的心情全然放松。
你也可以带着孩子,多到绿色的山上、草原,做做运动,尽情吸收春阳的活力。因为,好心情才是最好的抗病良方。
mysuperstar 2004-04-10 19:22
万物生发的春天,也是细菌病毒蠢蠢欲动的季节,如何加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哈啾!”清脆的喷嚏声音,敲开这季春天的序幕。
来不及赏灿烂春花,办公室里来势汹汹的感冒病毒,已经让人喊饶。
这是个考验身体抗病能力的绝佳季节。
不按牌理出牌的古怪天气,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一不小心,就成了细菌病毒的俘虏。
事实上,以中国传统医学而言,春天确实容易好发疾病,譬如流行性感冒、登革热等传染性病症。
外在环境气候多变,固然是致病因素,但内在体质虚弱,加上饮食及生活习惯不正常,才是导致病菌有机可乘的主因。
“固本最重要,”只要生活作息正常,保持好体力,再顽强的病毒细菌,都难以对人体造成威胁。
中医古籍《内经》就提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精,广义是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若冬天不注意保暖、疾病未治愈,或是熬夜、房事不节制、过度劳累等耗损身体的原因潜伏在体内,在春天便会因温热气候引发病征。
此外,现代小孩爱吃冰冷食物、不爱运动,“很多小朋友循环很差,常常会生病,”中医师吴建勋提到,冰冷食物会造成气管、毛细孔收缩,除了避免运动后立刻饮用,平时也应培养持续运动的习惯。
如何对付春天伺机而动的病毒细菌?
增强抵抗力,肠胃功能正常最重要
加强免疫系统功能,首重肠胃功能的强健。
中医提到“脾胃为后天之本”,肠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身体才有足够能力抵御外敌。
清代名中医叶天士,治病一定先问患者消化功能及食欲如何,他认为饮食可以调和气血顺畅,是身体运作之本。
爱护肠胃第一招,就是减少肠胃的负担。挥别冬季的油腻饮食,春天最适合清爽新鲜的绿色蔬菜及芽菜,中国传统医学会理事长黄碧松提到。
油炸及重口味的食品如鱿鱼丝、饼干等,容易刺激气管,使发炎情形恶化,并不适合食用。
孩子胃口不好时,将有香气的蔬菜,如香菜、紫苏、九层塔等,切碎放进汤里或菜里,不但可以开胃,香菜具有杀菌效果,可以预防感冒。
平时可饮用四神汤来调整肠胃机能。四神汤中的茯苓、山药等,可以帮助消化,对于预防感冒也有不错的效果。
热腾腾的粥,也是护胃良方。粥具有丰富营养,容易消化吸收,具有保护胃气、加速疾病复原的效果。
热粥洒上天然抗生素的葱丝,加上一点盐(可化痰),是吴建勋对抗感冒的食疗方。
《红楼梦》里讲究养生的贾母,最爱喝白粥,每回酒宴上必要厨子为她准备粥品。
身上总是飘着淡淡的香草味,芳香疗法老师陈秀丽习惯在孩子感冒时,泡一杯洋甘菊茶。具镇定舒缓作用的洋甘菊,可以安抚孩子因感冒引起的肠胃敏感症状。
通常一个茶袋泡一杯水(250cc),加盖20分钟后饮用,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幼儿园以下的小朋友一天半杯,小朋友则可饮用一杯,成人可加量至一天两杯。
强化肾脏功能的按摩法
此外,中医认为免疫功能与肾系统(与西医不同,包含肾脏及泌尿系统)息息相关,当肾系统功能偏弱时,抗病能力下降,自然无法把病毒细菌赶出体外。
如果发现自己这阵子常常打哈欠和打喷嚏,“这是肾气不足的现象,可能快要感冒了,”吴建勋提到,尤其是一回家就摊在沙发上看电视,一坐几个小时,刚好压迫到肾系统的循环。
此时可以利用肾系统的穴位按摩,强化肾系统功能。
首先搓热双手,用手掌轻轻地画圈按摩肚脐正后方左右两侧的命门穴。
下半身的运动如蹲马步或是半蹲的姿势,也可以作用到命门穴,达到活化肾脏功能效果。
对于经常出入公共场合,吴建勋个人有一套预防感染的方式。
每当孩子出门看电影前,他会随手让他们带包酸梅或紫苏梅,让他们在看电影或走路时可以含着梅子。
梅子具有生津及杀菌作用,可抑制细菌从口鼻出入,减少呼吸道感染。润喉生津的酸梅汤也有同样功效。
对抗病毒无他,心静而已,总是一张温和笑脸的黄碧松,相当注重个人的休养调息,心情平静是他个人增强免疫力的方式。
吃素二十多年,且坚持不熬夜,黄碧松诊间处处可见木雕佛像和字画,让人紧绷的心情全然放松。
你也可以带着孩子,多到绿色的山上、草原,做做运动,尽情吸收春阳的活力。因为,好心情才是最好的抗病良方。
9、初春时分应该怎么养生?
一、着装适宜防受凉
春天乍寒乍暖,气候变化无常,加之人体皮肤腠理逐渐舒展,容易感受外邪,引起疾病。因此,天气稍热也不宜急于脱掉衣服,以防外邪侵袭,减少疾病的发生。
初春养生应适当“春捂”
保健专家认为,初春顺应自然规律,适当“春捂”,调整起居饮食并增加户外运动,少去公共场所,能起到很好的养生防病效果。
专家介绍,民间历来有“春捂”的说法,从中医理论讲,“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春捂”易让人忽视的是腿和脚,其实人体下半身的血液循环较差,易遭风寒侵袭,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儿童,受寒后伤肺,易引发感冒、哮喘等疾病。
二、万物复苏防瘟疫
冬去春来,阳气升发,往往会引起旧病复发和各种病毒、细菌的传播,如流感、流脑、百日咳、麻疹、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等。所以,要适应气候的变化,注意防寒和身体锻炼,以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要做到:
(1).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定时打开门窗换气。
(2).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并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注意个人营养和适当休息,增强免疫能力,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
(4).发现感冒、发烧、咳嗽等病状及时上医院看病。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只要注意预防、及时治疗,是可以得到很好控制的。
三、适当增加活动量
春天,鸟语花香,生气盎然。经过冬三月的收藏季节,人们应多做户外活动,到山清水秀的郊外春游,能使人心情舒畅,心胸开阔,对健康十分有利。专家提醒,春季锻炼要多去户外,但早春时节,身体各器官功能还处在较低水平,此时不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一些节奏较慢且运动量不大的户外活动更适于早春,如慢跑、步行、放风筝等。锻炼结束后要立即擦干汗液,以防着凉。
春季运动要有度
春天的运动和其他季节不同,需要走进大自然,从舒缓的运动开始,重在养护。
散步的时候最好选在日出之后或日落之时,不拘于形式,不要太快,顺其自然、不疲劳就好。边散步边做深呼吸,能振奋精神、兴奋大脑,使下肢矫健有力,特别适合体质比较好的中老年人和年轻人。
慢跑是春天最普遍而实用的运动,对于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体代谢能力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都有良好的作用。
四、饮食调养更重要
中医文献记载: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饮酒不可过多,以免伤脾胃。所以人们的饮食宜甘甜少酸。老人、小孩尤宜多吃易消化食品,以利健康。
专家建议多食韭菜和菠菜
春季是肝旺之时,要少食荤菜和牛羊肉等燥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此时应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如韭菜等。水果、食用菌、鱼、白菜、蜂蜜、大枣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也是春季应该常吃的食品。
五、春暖花开宜进补
春天,由于生机旺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也随之增多。特别是久病将愈,病后体弱,手术后气血太亏的人,此时,适当吃点补品补药,对身体大有裨益。
养生养肝护肝为先
(1)多喝水减少毒素损肝脏: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2)饮食平衡保障肝脏功能正常运转:不要暴饮暴食或常饥饿,这种饥、饱不匀的饮食习惯,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的失调。所以,春季饮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3)少饮酒利于肝脏阳气升发: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淤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要知道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饮会伤肝。据医学研究表明,体重60公斤的健康人,每天只能代谢60克酒精,若超过限量,就会影响肝脏健康,甚至造成酒精中毒,危及生命。乐观开朗———有利肝气生发顺调心情舒畅乐观使人健康。由于肝喜疏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要想肝脏强健,首先要学会制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如果违反这一自然规律,就会伤及肝气,久之,易导致肝病。
(4)适量运动促进肝脏气血通畅:春季是万物萌动的大好时节,也是体育锻炼的黄金季节。在春季开展适合时令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可以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之目的。
(5)服饰宽松利于肝脏气顺血畅:春阳生发,人体亦然。古人云:宽松衣带,披散头发,形体得以舒展,气血不致淤积。肝气血顺畅,身体必然强健。
六、早睡早起不恋床
春天宜早睡早起,不能恋床,以免久睡越发困倦。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春眠太久,容易加速脑血栓的形成。
初春睡好觉小妙招
(1)不要错过入眠时机人体到了夜晚,身体进入放松状态,一般理想的就寝时间是晚间11点时到12点左右,即使偶尔晚睡最好不要超过1点或2点。
(2)给自己选一个好枕头睡眠状态有周期性,最初的熟睡,枕头很重要。理想的枕头能维持颈部与头部之间的自然曲线,又不会对颈部造成压力。
(3)睡醒的时间带影响起床后精神人体由深睡进入浅睡的睡眠周期通常是90分钟,如选在浅睡时间带起床,精神较为焕发。因此将闹钟调在90分钟的倍数加上入眠所需时间便是理想的起床时间。
(4)起床后别忘了为大脑上发条起床后喝一杯冷开水,或淋热水浴、简单的体操,都有助大脑清醒。此外,吃点甜食,有助于让睡眠时下降的血糖上升,一样有振奋精神的效果。
七、房事控制不过度
当春季来临时,万物复苏、生长。对人来说,性欲和性爱能力也有增强的趋势,因此,切忌因兴奋而房事过度,否则,对身体健康不利。
八、笑口常开精神好
从中医角度来讲,春季属于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木,肝属木,木的物性是生发,肝脏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因此,从情绪上讲,以明朗的心境迎接明媚的春光是有利于肝脏的。
不过,人的精神活动必须顺应气候的变化,人体受季节影响最大的时候是季节更替期间,尤其是冬春之交。
九、果蔬帮你抵抗“春困”
春天,人体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适合清淡的饮食,最好选择味道甘甜、性温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以及酸的东西。
专家解释说,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具有收敛的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由于机体处于偏酸环境和维生素摄入不足很容易产生“春困”,所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既能中和酸性产物,又可补充维生素,对预防“春困”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