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立华保健品骗局揭秘
朋友和金立华调理好了她的胃病,介绍给我,我是常年腰疼,喝了半年时间,腰疼好了,而且脸上气色好很多,
2、城市的老人容易被虚假保健品骗,为什么农村的老人就很少?
生活环境不同,城市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骗子。城市的老人容易被欺骗,但农村的老人不容易。事实上,我认为说农村地区的老人不容易被骗并不十分准确。因此,被骗事件大多发生在城市的老人身上。城市中的老年人通常手中有更多的储蓄,更有可能成为骗子的目标。事实上,老年人被欺骗的原因并不复杂。骗子主要掌握老年人的特定心理。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老年人希望过上健康长寿的生活。谁不想健康?老年人在家退休,不再像年轻人那样精力充沛。他们年轻时真的很怀念健康的自我。我妈妈也60多岁了。她在家里总是说,当她年轻的时候,她可以去她想去的任何地方。她全身强壮,腿和脚都很好。但是岁月不等人,每个人都会变老。
空巢老人心中寂寞。今天的年轻人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包括老人和年轻人。他们还必须照顾父母。许多年轻人为了生活一年到头都在努力工作。这导致城市里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住在城市里的老人不像住在农村的老人那样经常在邻居间走动。它也能减轻他们心中的孤独。城市邻居没有这么强烈的感情。
贪小便宜吃大亏。几年前,我刚听说这些老人经常在大城市被欺骗。然而,由于人们预防意识的不断提高,许多人实际上已经看穿了这些欺骗的手段。青岛的一位老人跳进海里自杀了,因为他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保健品上,最后发现自己被骗了。老人的妻子说因为她的爱人喜欢旅行,骗子说如果他们买药他们会免费旅行,因此老人逐渐被骗走了他的老年积蓄。
城市的老年人容易受骗。只能说骗子的眼睛主要盯着他们。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农村的老人不会被骗。近年来,许多假冒保健品已经开始进入农村。因此,老年人仍然需要睁大眼睛,不要盲目听骗子的虚假宣传。
3、现在保健品欺骗也延伸到农村,该如何劝说老人不要上当购买?
其实现如今保健品欺骗的这个问题在农村是比较普遍和常见的,因为那些卖保健品的人已经摸清了市场当中的套路,他们认为在城市里人们都是比较精明的,因为都是有眼光,见过大世面的人,所以即使在城市里面的老人也很少会上当受骗。
但是在农村却不一样,在农村可以卖出很高的收益。因为在农村的老人防骗意识是非专常差的。之所以他们会这么容易上当受骗,是因为他们天生就爱占小便宜,这是农村人的通病,他们认为只有便宜的,量多的才是最好的,所以不管多少钱他们都会买回家。而那些推销保健品的人正是抓住了老人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所以才会在农村大肆宣传。
想让老人不会上当购买,就要提高他们的防属骗意识,作为儿女的我们应该去多和老人进行沟通,告诉他们这些保健品销售都是一些骗人的东西。而且要时常的进行提醒,有些老人可能会很固执,不过当他们上当受骗过一次之后可能就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所以想要树立他们的防骗意识就要多和他们说一些骗子的骗局。而且最好恐吓一下他们,让他们知道这样做是非常不对的行为,只要他们经历了一次就会非常长记性了,因为老人们都是非常胆小怕事的,等他们吃了亏,就知道这一切都是骗局而已。
4、为什么不治病的保健品还能一再洗劫老人的钱包?
床上用品、鸡蛋、牙刷,全部送送送!近年来,一些所谓的保健品公司大打感情牌忽悠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多数老人被洗脑,更有老人明知被骗,却心甘情愿。
骗子究竟用了怎样的“花招”?老年人如何一步一步陷入保健品骗局的?这些伸向他们的黑手,又该怎样防范?
观察:老年人撑起保健品半壁江山
中国保健协会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
调查显示,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在保健品获得渠道中,老年人自己购买的比例达到了近40%。
在购买渠道中,有近66%的老年人因公司推销、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
揭秘:保健品骗局如何让老人一步步掏空钱包?
保健品忽悠老年人的手段有哪些?是什么让阅历丰富的老人丧失了判断力?一步一步陷入保健品骗局的?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会销”保健品。
“会销”保健品全部是套路
用开会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方法,被称作“会销”,他们多以公益健康讲座、免费体检、赠送礼品为噱头,在街头发放传单,邀请老年人参加。会议的前几天,年轻的业务员围着老人不停嘘寒问暖,几乎绝口不提与推销有关的内容。
在了解老人病情和财务状况后,选取可能花钱的老人,邀与主办方请来的“医疗专家”,进行一对一问诊。卖给老人高价保健品……
分析: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王健:时下的许多保健品,找准了目标人群和功能定位。老年人对健康本就十分在意,“专为中老年设计”的定位,紧紧锁住老年人的需求,深耕运营,谋求盈利。尤其是针对老年人腰腿疼、内分泌失调、睡眠不好等常见病症,保健品企业着眼小切口、大推广、强营销,往往吹得天花乱坠,让老人不知不觉落入陷阱,不能自拔。
亲情拉拢吹嘘“疗效”全是骗售
骗子们针对老年人一般是先打亲情牌,优惠牌,然后针对推销的产品大打疗效牌。当然他们所说的“疗效”,要打一个大大的引号。在精心设计的骗局面前,很多老人一步一步地交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宣称可以降血糖、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甘舒堂乐粉售价898元,但实际上并不具备降血糖等治疗功效,它的出厂价,只有150元。而所谓的医疗专家也是编造、虚构的,
分析: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王健:不少保健品企业,对于老年人生活的场景非常熟悉,“进社区”是他们常用的渠道手段。与此同时,营销人员进入社区,往往一口一个“大爷大妈”,嘴甜温柔,让孤独的老人倍感亲切。甚至有的老人坦言,这些营销人员比自己的儿女都孝顺。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向大爷大妈推销产品就变得很容易了。
“买保健品送旅游”老人花光积蓄
本月11号,有人在山东青岛的一处海滩,发现一位老人,已经身亡。在遗书中老人透露,之所以会选择跳海自杀,跟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有关。逝者的妻子卢大妈说,老伴儿很喜欢旅游,这家公司声称“买保健品送旅游”,才让老伴儿一步步落入陷阱。
分析: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王健:保健品诈骗已成公害,致无数家庭破裂,乃至家破人亡,其危害不逊于电信诈骗……该像打击电信诈骗一样打击保健品诈骗,通过联合执法、社会参与、家庭干预,围猎保健品诈骗,还老年人清静。
骗局蔓延农村成重灾区
类似陷阱更是在向着农村地区快速蔓延。很多拙劣的“养生保健”已经渗透到边远农村,打着“国家扶持”“实惠下乡”的名义,开始对农村老人进行新一轮洗劫。
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翼:不法分子在城里面难以施展自己的欺骗的伎俩的时候,逐渐把已被识破的骗局转移到农村,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农村与城市不同,老年人上当受骗,媒体的报道普遍比较滞后。等到一个村一个村去识别以后,传播开来,可能半年就过去,那些人大量骗钱骗到手,已经逃之夭夭了。这个时候再追究的时候,执法成本大,老百姓的损失特别的严重。
真相:所谓的保健品真的能治病吗?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保健品它的本质就是一种食品而已,它不可能治病的。
我国批准的保健品功能共有27个,包括辅助降血压、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脂等,产品在宣传中只能宣传在审批时通过的功能,超范围的宣传都属于虚假宣传。
维权:保健品市场乱象如何整治?
很多老年人即使发现被骗,也面临举证难、维权难的尴尬。目前保健品推销的手段多采取打“游击”的方式,“会销”现场没有任何产品的“身影”,都是现场下单付款,之后送货上门,没有交易凭据,以关爱老人的方式进行掩盖,难以做到“人赃并获”,即便消费者事后幡然大悟也很难让不法分子“现形”。此外,商家不遗余力地夸张虚假、具有明显欺诈倾向进行宣传,老年人却趋之若鹜,两种情况并行,常常令保健品行业维权监管陷入“黑洞”。
1月16日,山东滨州一位老人在保健品销售店门前维权
整治保健品市场乱象,必须多管齐下,严格执法。首先,对于保健品滥用绝对化语言命名、炒作概念、夸大宣传等行为,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顶格处罚,倒逼保健品命名和广告规范化、法制化。其次,对于不法商家的非法营销手段,则要通过进一步完善食药监管、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增加巡查频次和密度,畅通群众举报渠道。第三,必须加大处罚力度,不仅让生产者倾家荡产,更要追究生产者的刑事责任。只有多措并举,保健品市场的乱象,才可能做到标本兼治。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王健:仔细观察老年人上当受骗的经过,我们会发现很多共性特点。例如,老年人孤独,有人推心置腹地陪着说话,倾听老年人的心声,哪怕是推销产品,也会让老人觉得温暖。又例如,老年人注重健康和养生,然而时下社会上各种打着“科学”幌子的“伪科学”养生知识鱼龙混杂,让人难以分辨清楚。正因与此,老年人真假难辨,就很容易偏听偏信。
陕西咸阳:八旬老人花10余万买保健品堆满卧室图自视觉中国
中国已经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超过两亿老年人萌生了巨大的需求。然而,满足老年人养生需求的正规产品依然不多,究竟哪些渠道合理合法,老年人也并不清楚。巨大的需求,辽阔的真空,让骗子找到了土壤,也让老年人毫无防备地暴露在骗子的面前。从心入手,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这是杜绝“保健品大忽悠”最有效的手段。保健品忽悠老年人,之所以成功在于“攻心”。在这场争夺战中,只有我们温暖了老人的心,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关爱,打击骗子的战斗就离胜利不远了。
老年人成为保健品公司的“猎物”已是社会问题,问题既出在老人,又不全在老人。只有子女、家庭、社区、组织、政府各尽其责,才能真正把老人从保健品公司的营销陷阱中“拯救”回来。
5、保健品骗局怎么应对
问保健是指的什么?出了问题看百中医吃中药,费用也不会那么高,医院的挂号费+药费也就几百块,问题还没出来度就买保健品,滋补过量对身体也是不好的,问身体有什么问题没有定论,最好不买保健品,去医院检测一下,如果医答院有对应的中药,吃医院的中药,因为医院卖的药,内不行还方便和医院讨论,其他的保健品真实性药性等都没定论,乱花钱不好,吃出问题了那后悔都来不及了,那就只容能去住院治疗了
6、为什么传销骗局都愿意从农村人下手
中国现在的农村情况都是青壮年外出打工,所以留下老人孩子,老人的识别能力较低(大部分假药保健品都是这样)
贪图小便宜,去农村传销骗局都是送鸡蛋送油什么的,把人聚齐了,通过自己人的表演诱惑人上当受骗
农村的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及时了解外界信息
就算上当受骗也因为没有较好的维权意识而放弃追查
总体来说,就是因为农村好骗,所以愿意去农村
7、保健品都是骗人的吗
8、保健食品时真的还是骗人的?
随着保健食品各种骗局的曝光,很多人对保健食品充满了抵触情绪,认为保健食品都是骗人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保健食品到底是不是骗人的?
在我国,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是可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合格的保健食品,都是通过国家严格的保健食品安全性评价、保健功能评价和质量可控性评价的,所以保健食品并不是骗人的。
并且,我国将保健食品列入特殊食品实施监管,要求保健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要真实,且所有的保健食品都应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很多被称为“骗人”的保健食品,其实大都是超出功能范围、甚至宣扬“包治百病”的违法产品,并不算真正的保健食品。
所以,保健食品不是骗人的,但是想要身体健康,保健食品只能锦上添花,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才是根本。
保健食品并不可恨,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正确的使用正规的保健食品,对身体有好处。可恨的是一些从业者利用老年人向往健康的心理,用夸张、蒙蔽、欺骗的手段,向老年人兜售价格虚高的保健食品(有的甚至连保健食品都算不上),从而榨取老人们辛苦一辈子攒下的养老钱。
最后,衷心希望保健食品市场越来越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