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挑选保健品?什么牌子的保健品好?
中国保健品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2016 年保健品年消费额约为2000 亿元,老年人消费占50%以上。但有专家披露:实际上大部分保健品并不像商家宣传的那么神奇。更糟糕的是,很多打着保健品旗号的非法产品正在哄骗老年人钱财、坑害老年人健康。
很多保健品在宣传各种功效的时候,确实可以拿出相关研究文献,可问题就在于这些“研究结果”本身就不靠谱。
多数保健品实际功效尚不明确
针对某种保健品的某种功效,有时候会在零星的文献里看到“可能有效”的结果。“可能有效”不是明确有效,还须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去进一步验证,才有指导意义。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针对这部分“可能有效”的结论,却看不到后续研究的验证。在各路营销中,那个最开始“可能有效”的作用却一直被夸张地宣传为“科学研究发现它有某某功效”。
夸大其词的宣传往往是偷换概念
有一些保健品在宣传中会说“含有某某成分”,因此“具有某某功效”。但实际上,这种成分的作用本身就不明确,而且保健品中这种成分的含量也和“初步研究”中“可能有效”的含量相差很远。
作用不明确,剂量不达标,会有效吗?
添加了药物成分,还宣称“纯天然”
很多商家为了让消费者体验到保健品“确实有效”,不惜在其中加入药物成分,卖的时候又以“纯天然”作为营销噱头。这种情况在减肥、降血压、降血脂等保健品中比较常见,可以说是“挂着保健品的头,卖着药物的肉”。
这个时候,你可能就要问了:即便这些效果不确定,可吃了保健品也没啥坏处,万一有用呢?
通过保健品“治病”的三种结果
对于服用保健品“治病”的结果,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吃不好也吃不坏,花钱买安慰
这种情况对于“不差钱”的人来说,如果你就是想买个开心,也不是不可以。但对于很多辛辛苦苦攒钱的人来说,这些钱真的是白白浪费掉了。
添加药物成分,影响正常治疗
保健品的药物成分可以说是“偷偷加进去的”,消费者并不知情。
一方面,有些药物成分有副作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你的个人情况,选择那个副作用最小、治疗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案,可保健品不会。
另一方面,如果你还在接受治疗,自己平时也在吃药,再加上保健品中的药物成分,就可能导致药物过量。
寄希望于保健品,耽误正常治疗
很多人都想通过“补”来治病……关于这一点,国家食药监总局明确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主要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也就是说,保健品不能宣称有“治疗作用”,更不能替代药物。生病了该治就得治,身体是自己的,耽误不起。
国家食药监总局教你如何挑选保健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醒消费者:保健食品广告和宣传凡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一律不要购买。
消费者应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购买产品,特别要注意有无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通过网络、会议、电视、直销和电话等方式购买产品,也应先确认资质信息。
此外,消费者购买时应仔细查看外包装标签标识相关信息,做到“四不”:
☆不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
☆不购买标签上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的预包装食品;
☆不购买标签或说明书中提及可以预防疾病、有治疗功能的产品;
☆不购买标签上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声称是保健食品的产品。
2、最好的保健品是什么
最好的保健品是水,但是喝水也是很讲究的。
每天早上一定要喝上一杯水(纯净水、柠檬水、绿茶或熟普洱茶、蜂蜜水),再吃早餐。
【宜餐前空腹喝水 】
人体每天平均消耗的水分(经过呼吸道、大小便、皮肤等)约为2500毫升,除了体内物质代谢可氧化生水300毫升外,每天至少应从饮食中补充2200毫升,才能达到平衡。
这2200毫升的水应该怎样科学地补充到人体中去呢?
扼要地说就是:餐前空腹喝水,餐时有汤有水。
餐前空腹喝水,是说早、中、晚三餐之前约一小时,应该喝一定数量的水。因为,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来完成的。消化液(唾液、胃液、胆汁、胰腺液、肠液)每天分泌的总量达8000毫升左右。饭前空腹喝水,水在胃内只停留2至3分钟,便迅速进入小肠并被吸收进入血液,一小时左右可补充到全身组织细胞,供应体内对水的需要。
所以,餐前喝水就可以保证分泌必要的、足够的消化液,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同时又可以不影响组织细胞中的生理含水量。
也因此,饭前补充水分很重要。尤其是早餐前,因为睡了一夜,时间较长,人体损失水分较多,早上醒来,多饮些水是非常重要的。
【空腹宜喝温开水 】
空腹喝水宜用温开水,也可以用清淡的饮料如果汁、淡茶、菜汁等。牛奶、豆浆、鸡蛋等补充营养不应在空腹时食用,而应放在进餐时或进餐后再吃。天热多汗,应酌量增加喝水量;大量出汗后应补充一些极淡的盐水。
【进餐喝汤水 助溶解食物 】
浓茶和盐水不能代替空腹喝水,因为浓茶有利尿作用,影响人体水的平衡,会引起细胞脱水。盐即氯化钠,由于细胞内含钠量很低,当我们喝了盐水以后,盐水能进入血液和组织,却不能进入细胞,过浓时反而引起细胞脱水,这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
【为什么进餐时要有汤有水呢? 】
因为,进餐时喝一定数量的汤水,有助于溶解食物,以便胃蠕动时,将食物和胃液搅拌,进行初步的消化,并供应更多的水分,以有利于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作用。
如果餐前、餐时不补充适量的水分,当饭后胃液大量分泌时体液失水,势必引起口渴。这个时候再喝水,就会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还要因喝水过多而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每天8杯水,听起来很简单,但很难坚持。中国著名健康教育学家洪昭光教授为大家推荐了一个“喝水时间表”,帮您轻松达到“饮水指标”。
6:30 经过一夜睡眠,身体开始缺水,起床先喝250毫升水,可帮助肾脏及肝脏解毒。
8:30 清晨从起床到办公室的过程,身体无形中会出现脱水现象,所以到了办公室后,先给自己一杯至少250毫升的水。
11:00 在办公室里工作一段时间后,再给自己一天里的第三杯水,补充流失的水分,有助于放松紧张的工作情绪。
12:50 用完午餐半小时后,喝一些水,可以加强身体的消化功能。
15:00 喝一杯健康矿泉水提神醒脑。
17:30 下班离开办公室前,再喝一杯水,增加饱足感,吃晚餐时自然不会暴饮暴食。
22:00 睡前1至半小时再喝上一杯水,不过别一口气喝太多,以免晚上上洗手间影响睡眠质量。
喝水掌握五大原则
那么,应该喝什么样的水呢?曾有人提出“养生一日三杯水”的观点,即清晨一杯蜂蜜水,午休以后喝杯淡茶水,睡前喝杯白开水。
对于老年人和经常便秘的人来说,清晨空腹饮一杯蜂蜜水,能起到促进排便的作用;午休后如果还觉得困,喝一杯淡茶水能提神、醒脑;睡前喝少量白开水,则可以补充睡眠中因出汗而丧失的水分。
喝水应掌握五大原则:一口气喝完一杯水。指一口气将一整杯水(约200至250毫升)喝完,而不是随便喝两口,这样才可令身体真正吸收使用。
喝好水。尽量避免常饮蒸馏水,其水性太酸,容易伤害身体,对肾脏较弱的人士尤为不利,不妨选择优质的矿泉水。饮暖水。冰水对胃脏功能不利,喝暖开水则有助于身体吸收。
空腹喝水。水会直接从消化管道中流通,被身体吸收。能放能收。上班一族常常会因怕上洗手间而放弃喝水,长此下去,膀胱和肾都会受损害,容易引起腰酸背痛。
以上是在别的网站找的,但是喝水时最好的,比如吃过药多喝水可以减少药对肾脏的损害。希望对你有帮助。
3、保健品一般啥牌子好
现在保健品市场泛滥。首先要确定自己保养的需求,然后再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的品种里面选择。
保健品一般有针对性的保健、全面、复合性的保健。市面价格不一、良莠不齐。谨慎选择!
4、长期吃保健品好吗
不可以的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投资日益增加,经常服用保健品大有人在。然而,越来越多的临床病症已经证实,滥服保健品成为造成新疾病的根源之一,切不可掉以轻心。
氨基酸是现今比较时髦的营养药,对于不能进食的危重病人, 长期蛋白质缺乏,造成营养不良的人,大都需要氨基酸的帮助,以度危难。但不可随意使用,以防它所产生的有毒物质--氨来伤人。如有些肝肾功能不佳的病人,滥用氨基酸,可导致肝昏迷,尿毒症的发生。
维生素,是身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既是药,也是营养保健品。因此,一些人就以为维生素类药安全、多服有益无害,其实并非如此。
例如维生素A是防治夜盲症的良药,但长期大量服用,就会出现毛发枯干或脱落、食欲不振、四肢痛、头痛和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
维生素C是治疗坏血病的,也可用于预防感冒、老年保健等。但大剂量服用后,在肾脏易形成草酸盐结石;在胃肠道,能引起恶心及腹痛,在与许多其他药同用时,还会影响其他药的疗效。
就目前公认的有抗衰老作用的维生素E,大量服用也能引起血栓静脉炎和眼球晶状体损害;还能影响人体白细胞的杀菌能力,对内分泌、心血管、血糖都有--定的影响。
人参蜂皇浆为滋补养身之品。然而,服用人参蜂皇浆,如果只想强身健体,增智延年,而无疾病适应症,则属滥用,必将产生不良后果。例如,小孩服用本品后,除了换得一个假性性早熟外,并无其他收益。
5、好的保健品包括哪一些呀?
福施福算是比较好的保健品了,它是十大品牌之一,是非常正规的在。很多渠道都能买到。
6、口碑比较好的保健品有哪些?
保健品出名的就是安利的保健品了,要说国外的,但是我觉得没有太大的用处,平时保养身体还可以,要是用来治病就算了,还是要相信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