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善医疗保健的缺点有哪些
一、医疗器具大幅增长182.1%。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合理膳食是关键。但每个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必不可少。所以经常在家中必备一些医疗器具,包括血压计、体温计等,而这些器具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2004年,我市居民家庭人均用于购买医疗器具支出为
7.9元,同比增长182.1%。
二、保健器具增长112.5%。保健器具具有使用安全、效果好等特点,很多市民都逐渐的接受了它,并形成花钱健身的消费新主张,科学地运用保健器具健身。如太原市民大多使用一些健身球、按摩器、磁疗枕、护膝、护腰等。这些器材既能健身,又能治病,具有更多的个性化、专业化、科学化等。对于投入到这方面的费用,大家能够欣然接受,拥有保健器也一度成为一种时尚。2004年,我市居民人均用于保健器具支出为6.8元,同比增长
112.5%。
三、药品费增长5.5%。现在电视上的药品广告铺天盖地,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扰乱了市民们的视觉,得了病反而不会选择药品了,去药店买药,以前常用的一些药也退伍了,就只好用电视上明星做广告的药品,价格高不说,能不能治好还是一回事。虽然国家对药品的价格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市民盲目用药也造成药品费的增长。据抽样调查,2004年,我市居民人均用于药品费支出为241.7元,同比增长5.5%。
四、滋补保健品增长3.8%。由于滋补药品所含的成分不同,具有的作用也就不同,滋补对一些疾病有着调节作用,因而居民购买滋补保健品有所增长。但决不是人人皆宜,而滋补药品也非包治百病,人们应该分清彼此差别,在用滋补药品时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的药品,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否则便会适得其反。因此,在使用滋补药品时,一定要慎重。2004年,我市居民人均用于滋补保健药品支出为27.3元,同比增长3.8%。
五、医疗费支出增长51.9%。人们在治病的同时,各种服务性支出,包括挂号费、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等,价格不断上涨,根本原因在于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到医院后经过各种检查,专家诊断,加快疾病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对病人临床治愈起了一定的促进性作用。攒钱不如攒健康,所以在太原市民的心里,只要经济条件能承受,花钱买健康也是值得的。这使2004年我市居民在医药费增长的同时,医疗服务费人均支出达180.4元,同比增长51.9%。
六、其它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83.3%。人们在注重健康的同时,运用科学的锻炼,学点太极拳、气功等还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在预防或加强科学锻炼上多投点资也是应该的,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在家中经常准备点象胶布、纱布、药棉等医用品。2004年,我市居民除医疗器具、保健用品、药品费、滋补,医疗费以外的其他医疗保健支出年人均5.1元,同比增长183.3%。
望采纳谢谢
2、如何提升医疗保健质量
常用的方法有:
( 一) 传统医疗统计指标评价法。 这种评价法以数字为事实,制订相应的统计指标,对医疗质量和效率进行正确、及时和有效的评价,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更可靠的质量改进依据;同时在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格外注意了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显著性。其优点是医疗指标统一、固定、具体,项目 简单, 便于统计和分析, 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是一种比较实用易使大家接受的管理方法。 其缺点是事后的结果评价, 被动管理, 忽视人的作用和医疗活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二) 三级结构质量评价法。 其特点是建立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 质量分层评价, 针对性较强,效果比较可靠。 该评价法的优点是把质量管理和评价明确地分成了三个环节, 将质量管理责任进一步明确, 以便于监督检查;缺点是单靠医疗部门控制质量, 全员参与意识、服务意识淡薄,也不易制定有可比性的、 统一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在我国实际应用过程中, 只重视了基础质量和结果质量,而忽视了对环节质量的评价和管理。
( 三) 医院分级管理评价方法。 它是按医院功能、 规格、档次、定编、定标准、 定评价方法, 从而达到对医院全面管理的方法。 其优点是医院分级, 评价标准统一, 一个评价循环套一个循环,促进医院向正规化方向发展, 而且有利于跨区域性大规模检查,优胜劣汰;其缺点是实施、掌握评价方法的人员素质不同,很难在一个水平上评价, 同一级医院评审结果可能相差太大,有失医院评审评价的现实意义。
( 四) 病例评价法。 它是以病例( 患者) 的诊疗经过和结果作为评价医疗质量的依据,以病历和其他医疗记录作为资料,按诊疗过程和结果来进行判断,将实际的结果与预计的。
3、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是一个概念吗
不是,医疗质量是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果(投入产出关系)以及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医疗安全是指医院在实施医疗保健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4、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有什么区别?
医疗质量:
狭义角度,主要是指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又称诊疗质量; 广义角度,它不仅涵盖诊疗质量的内容,还强调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果(投入产出关系)以及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又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安全是指医院在实施医疗保健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其核心是医疗质量。 医疗安全与医疗效果是因果关系,医疗安全直接影响社会与经济效益。不安全医疗会导致患者病程延长和治疗方法复杂化等后果,不仅增加医疗成本和经济负担,有时还导致医疗事故引发纠纷,影响医院的社会信誉和形象。
5、医疗保健有几个特点
2004年我市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新特点
发布单位:太原市统计局 报送时间:2005年2月1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提高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提高自我防治意识,增强体质,增加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必不可少。据对太原市300户居民家庭抽样调查,2004年,我市居民家庭人均用于医疗和保健的药品、用品和服务费用支出为469.1元,同比增长22.8%。
一、医疗器具大幅增长182.1%。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合理膳食是关键。但每个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必不可少。所以经常在家中必备一些医疗器具,包括血压计、体温计等,而这些器具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2004年,我市居民家庭人均用于购买医疗器具支出为 7.9元,同比增长182.1%。
二、保健器具增长112.5%。保健器具具有使用安全、效果好等特点,很多市民都逐渐的接受了它,并形成花钱健身的消费新主张,科学地运用保健器具健身。如太原市民大多使用一些健身球、按摩器、磁疗枕、护膝、护腰等。这些器材既能健身,又能治病,具有更多的个性化、专业化、科学化等。对于投入到这方面的费用,大家能够欣然接受,拥有保健器也一度成为一种时尚。2004年,我市居民人均用于保健器具支出为6.8元,同比增长 112.5%。
三、药品费增长5.5%。现在电视上的药品广告铺天盖地,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扰乱了市民们的视觉,得了病反而不会选择药品了,去药店买药,以前常用的一些药也退伍了,就只好用电视上明星做广告的药品,价格高不说,能不能治好还是一回事。虽然国家对药品的价格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市民盲目用药也造成药品费的增长。据抽样调查,2004年,我市居民人均用于药品费支出为241.7元,同比增长5.5%。
四、滋补保健品增长3.8%。由于滋补药品所含的成分不同,具有的作用也就不同,滋补对一些疾病有着调节作用,因而居民购买滋补保健品有所增长。但决不是人人皆宜,而滋补药品也非包治百病,人们应该分清彼此差别,在用滋补药品时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的药品,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否则便会适得其反。因此,在使用滋补药品时,一定要慎重。2004年,我市居民人均用于滋补保健药品支出为27.3元,同比增长3.8%。
五、医疗费支出增长51.9%。人们在治病的同时,各种服务性支出,包括挂号费、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等,价格不断上涨,根本原因在于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到医院后经过各种检查,专家诊断,加快疾病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对病人临床治愈起了一定的促进性作用。攒钱不如攒健康,所以在太原市民的心里,只要经济条件能承受,花钱买健康也是值得的。这使2004年我市居民在医药费增长的同时,医疗服务费人均支出达180.4元,同比增长51.9%。
六、其它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83.3%。人们在注重健康的同时,运用科学的锻炼,学点太极拳、气功等还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在预防或加强科学锻炼上多投点资也是应该的,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在家中经常准备点象胶布、纱布、药棉等医用品。2004年,我市居民除医疗器具、保健用品、药品费、滋补,医疗费以外的其他医疗保健支出年人均5.1元,同比增长183.3%。
6、怎样评价医疗服务质量
常用的方法有:
( 一) 传统医疗统计指标评价法。 这种评价法以数字为事实,制订相应的统计指标,对医疗质量和效率进行正确、及时和有效的评价,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更可靠的质量改进依据;同时在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格外注意了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显著性。其优点是医疗指标统一、固定、具体,项目 简单, 便于统计和分析, 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是一种比较实用易使大家接受的管理方法。 其缺点是事后的结果评价, 被动管理, 忽视人的作用和医疗活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二) 三级结构质量评价法。 其特点是建立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 质量分层评价, 针对性较强,效果比较可靠。 该评价法的优点是把质量管理和评价明确地分成了三个环节, 将质量管理责任进一步明确, 以便于监督检查;缺点是单靠医疗部门控制质量, 全员参与意识、服务意识淡薄,也不易制定有可比性的、 统一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在我国实际应用过程中, 只重视了基础质量和结果质量,而忽视了对环节质量的评价和管理。
( 三) 医院分级管理评价方法。 它是按医院功能、 规格、档次、定编、定标准、 定评价方法, 从而达到对医院全面管理的方法。 其优点是医院分级, 评价标准统一, 一个评价循环套一个循环,促进医院向正规化方向发展, 而且有利于跨区域性大规模检查,优胜劣汰;其缺点是实施、掌握评价方法的人员素质不同,很难在一个水平上评价, 同一级医院评审结果可能相差太大,有失医院评审评价的现实意义。
( 四) 病例评价法。 它是以病例( 患者) 的诊疗经过和结果作为评价医疗质量的依据,以病历和其他医疗记录作为资料,按诊疗过程和结果来进行判断,将实际的结果与预计的。
7、怎么做才能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针对如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要点如下:
一.要明确自身服务质量的优劣
要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必须清楚医疗主体自身服务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发展的机会和威胁,以便有针对性地、因地制宜地提高服务质量。
二.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
提高医疗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建立考核、淘汰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内部监察和社会监察制度。
精神、着装、服饰、体态、语言无不息息相关。这样一来就要求加强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加强文明礼仪的学习,推广文明用语,大方得体的体态都能给人以爽心悦目的感觉。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微笑和一句关切的问候都会对病人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由此也可能产生“1=100”的效果。
管理的科学化,严谨化。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场所,是人生与死都密切相关的地方,它要求我们每一个医务人员必须严谨,不可有一丝的马虎和疏忽。同样,作为医疗行业的管理者,更应该从制度教育着手,狠抓行风和制度建设,推行首诊、首问负责制,积极倡导“多同病人说一句话、多问病人一声好、多给病人一个微笑”等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切实的把爱“病源”转变为爱“病员”,进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以此来建立更贴心的医疗运作体系,真正体现人间处处真情在的人文精神,把医院建设成百姓信赖、百姓放心、百姓赞誉的医院。
三.主要是改善医患关系
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医患双方的关系上出现了新的矛盾,医方受到患方的人身伤害时有发生。白衣天使的处境并不乐观,医患关系的紧张,不利于人民的健康幸福,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也会挫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医学事业的发展。因此,改善医患关系刻不容缓。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从医患沟通开始。医院是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最密切的地方。医疗工作直接体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医务人员的素质,医疗服务的质量,医疗设施的优劣等,都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患者到医院就诊,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得到更多的服务和尊重,因此,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应该从医患沟通开始。加强交流与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加强医患沟通,是塑造医院形象的需要,加强医患沟通是患者及家属的需要,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工作的需要,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医患沟通中存在的医患矛盾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医患双方的矛盾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它始终贯穿于医疗工作的全过程是不能回避和掩盖的,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医学科学的复杂性,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医疗体制和机制存在明显的不足 ,法律解决不了的纠纷。
保证医患沟通渠道的畅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沟通的前提,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讲究医患交往的技巧,注意医务人员的形象和礼仪等等。
四、 强化医院管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管理应是一个团队,而非个人,因此应注重领导班子的政治思想工作,建设一支具有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甘于奉献,能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在以往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基础上,针对当前实际,不断完善管理方式和方法,在具体工作中实践科学发展观,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落到实处。采取分工负责制,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坚持每周例会制度,落实上周的工作安排,布置下周的工作任务,对医院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综上,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医疗卫生环境下,医疗主体(医院)只有提高了自己的医疗服务质量,才能促进医院本身更全面、更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