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型)肉鸭养殖(大概一千只),请问怎么预防瘟疫和治疗?料比是什么意思?谢谢!
一、免疫程序:目的是为了对一些难以治疗或严重影响养殖效益的疾病进行(疫苗)免疫预防。
一般如下:
1日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
7-10日龄,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
10日龄,鸭瘟弱毒疫苗;
25日龄,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可选);
此外,还有用鸭浆膜炎-大肠杆菌的二联苗(可选),当养殖厂高发病时可选用。
二、保健程序:对于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某几个阶段容易发生的疾病)进行药物(抗生素、微生态)控制或达到促生长等目的。例如:
1日龄:减少鸭苗因运输等原因造成的应激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机体补液,增强体力,提高成活率。如葡萄糖饮水,如少量抗生素预防肠道应激。
2~4日龄:机体净化,促进卵黄吸收,预防脐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病。
6~10日龄:大肠杆菌预防
13~15日龄为换料阶段,注意过渡,注意预防换料应激;
此后随时关注鸭群状态,重点预防鸭浆膜炎、大肠杆菌病等。另外,注意打疫苗前后的应激等等。
最后,料比即料肉比,即鸭子耗料量与鸭只体重的比值,料比越低,养殖效益越好!
2、产蛋鸭的防疫保健措施有哪些?
(1)坚持环境卫生消毒制度 保持环境清洁,执行定期消毒,能有效杀灭各种有害细菌、病毒,切断疫病传播途径,防止疫病的发生和蔓延。这是确保鸭群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技术措施。因此,应对鸭舍、饲养用具、车辆等进行定期全面清洗和消毒。
(2)按照免疫程序对鸭群进行预防接种,增强抗病能力 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能增强鸭群的特异性免疫力,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各种疫苗的保藏、免疫接种都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
免疫程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科学问题。即使有了品质良好的疫苗,如果免疫程序不合理,方法失当,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可以同时接种两种疫苗。但应充分考虑鸭体内的免疫应答程度,以及能否产生足够的免疫力。科学的免疫程序是根据地区性疫病流行特点、鸭场地理位置、鸭群健康水平、饲养方式、生产性能特点等制定的,对预防疫病发挥重要作用。
(3)搞好饲养管理,增强鸭群的抗病能力 为鸭群提供优质配合饲料,充分满足产蛋鸭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特别是在产蛋鸭配合饲料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鸭舍应通风良好,温度、湿度合适,饲养密度不能太大。不同品种和不同年龄的鸭群要分开饲养,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以免疫病交叉感染。搞好环境卫生,清除鸭舍周围的垃圾、杂物、粪便。搞好环境卫生是预防疫病发生的重要环节。
3、我现在养了一百只鸭子,现在要怎么防疫
防疫免疫如下:
一、免疫程序:目的是为了对一些难以治疗或严重影响养殖效益的疾病进行(疫苗)免疫预防。
一般如下:
1日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
7-10日龄,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
10日龄,鸭瘟弱毒疫苗;
25日龄,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可选);
此外,还有用鸭浆膜炎-大肠杆菌的二联苗(可选),当养殖厂高发病时可选用。
二、保健程序:对于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某几个阶段容易发生的疾病)进行药物(抗生素、微生态)控制或达到促生长等目的。例如:
1日龄:减少鸭苗因运输等原因造成的应激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机体补液,增强体力,提高成活率。如葡萄糖饮水,如少量抗生素预防肠道应激。
2~4日龄:机体净化,促进卵黄吸收,预防脐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病。
6~10日龄:大肠杆菌预防
13~15日龄为换料阶段,注意过渡,注意预防换料应激;
此后随时关注鸭群状态,重点预防鸭浆膜炎、大肠杆菌病等。另外,注意打疫苗前后的应激等等。
4、蛋鸡,蛋鸭,保健怎么做,投什么产品
蛋鸡,蛋鸭等蛋禽的养殖周期比较长,copy经过育雏,育成,产蛋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都是在不断的进行,种苗,管理,饲料,防疫保健等等各个方面的投入,只有在进入第三阶段产蛋期时,才会见到收益,而且前期这个养殖的回收很百慢,产蛋的质量和产量变得尤为重要。产蛋期的保健一定要做好了。
建议:在进入产蛋前两周时开始使用有机酸化剂,调节肠道酸碱环境,维护度和修复肠道的吸收消化功能,在进入产蛋前的一周内使用3天—5天的多维,保证机体拥有足够的充分准备。在产蛋率爬升阶段,一周用一次有机问酸化剂。两周用一答次多维,直到完全进入高峰期。之后,便可以将多维停下,把一周使用一次的有机酸化剂改为两周使用一次,持续使用下去。
5、有人说肉鸭养殖过程中不用防疫!对吗?该如何做防疫?
吃五谷杂粮的动物不需要防疫没有任何道理,当然是错了!防疫免疫如下:
一、免疫程序:目的是为了对一些难以治疗或严重影响养殖效益的疾病进行(疫苗)免疫预防。
一般如下:
1日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
7-10日龄,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
10日龄,鸭瘟弱毒疫苗;
25日龄,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可选);
此外,还有用鸭浆膜炎-大肠杆菌的二联苗(可选),当养殖厂高发病时可选用。
二、保健程序:对于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某几个阶段容易发生的疾病)进行药物(抗生素、微生态)控制或达到促生长等目的。例如:
1日龄:减少鸭苗因运输等原因造成的应激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机体补液,增强体力,提高成活率。如葡萄糖饮水,如少量抗生素预防肠道应激。
2~4日龄:机体净化,促进卵黄吸收,预防脐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病。
6~10日龄:大肠杆菌预防
13~15日龄为换料阶段,注意过渡,注意预防换料应激;
此后随时关注鸭群状态,重点预防鸭浆膜炎、大肠杆菌病等。另外,注意打疫苗前后的应激等等。
最后,料比即料肉比,即鸭子耗料量与鸭只体重的比值,料比越低,养殖效益越好!
6、为什么鸭病越来越多,鸭越来越难养?
为什么鸭病越来越多,鸭越来越难养。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对温度与通风的认识
特别是在冬季,大多数养殖户认过于注重保温而忽视了通风这一重要环节。在一养户现场,37天的鸭群,呼吸道严重,死亡鸭只腹水严重。进入其鸭舍时,发现湿度太大,鸭舍墙壁上有流水,顶棚上面竟然像下雨一样,不断有的水滴滴下,氨气味较浓,通风口量太少,门窗紧闭。询问为何不通风,回答是怕把鸭冻着。
其实养户对这一方面陷入了误区,在28天后的鸭只,羽毛已经丰满,自身也有的抗寒的能力。只要把温度控制在20-24度,不要出现忽高忽低,鸭只就会非常舒服。往往鸭群出现问题是因为温差较大,忽冷忽热造成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家庭散养鸭群,冬天在外散养鸭群,很少有呼吸道发生。所以,对温度与通风这一环节的控制,只要做到温度平稳,通风重于保温,鸭只很少会有呼吸道的发生。也可以说,呼吸道是闷出来的。
育雏的温度控制不均衡
这一问题主要是在标准化舍,鸭舍前后后温差太大。前面第一栏温度较好,而最后一栏温度达不到,出现的问题是一日龄小鸭在温度达不到时,扎推现象严重,影响开水与开食,对后期的生长形成隐患。
育雏关键是看鸭施温,根据鸭群的分布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温度。不要把温度放在某一数值上。其中一养殖场,在一日龄时出现问题时,养殖工人把舍内温湿度计放在了热风带口下面,从热风带出来的热风正好吹在温度计上,上面显示达到39度,工人在记录温度时,把此温度计上了,而外面温控器上面显示舍内温度36度,温度探头在第二栏前面。第三栏的鸭群出现扎推,明显温度不够。如果只把温度做为一个数据来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必须根据鸭群状况给予适宜的温度。
30天以后的鸭群发病的问题
30日龄以后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呼吸道,气囊炎,包心包肝。大多数兽医诊断为流感,或流感引起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病毒病。有一养户在35天出现上述问题,在到现场时发现,舍内氨气味太浓,湿度过大。建议先以通风为主,把前后两端的通风口开启,形成空气流通,不再投用复方类抗生素,使用强力原粉即可。由于此时死淘率高,前期药费投入近两元钱,养户信心已明显不足,就有一种“堵气”的心理,把鸭舍前端的塑料布也撤掉了,晚上也不关窗了,并有提前出栏的打算。结果是在40天时,鸭呼吸道也没了,也不死鸭了,料也增上来了。
通过这一例子,可以看出,鸭群后期的发病并不是什么流感,病毒,关键是通风与温度没有协调好,造成前期形成的隐患的爆发。前期鸭群的管理与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控制后期疾病的发生,要把工作放在前26天。
为什么冬季问题严重
不可否认是现在疫情是越来越严重,而冬季又是一个大问题。还是回归到一点,那就是温度与通风。由于冬季过多的注重保温,要么温度过低,鸭只感冒了,要么通风不良,氧气量不足。让鸭只天天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而当舍内的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时,正好时细菌,病毒生长的最佳环境。当通风不足时,这些细菌很通过空气流动带出鸭舍,长期定居于舍内,成为最大的隐患。正是这种环境,给细菌,病毒提供了繁殖,甚至变异的“温床”。
总结,现场的问题是许多病都是因饲养管理不善造成的。只要改善环境,病就会无药自除。所以说病是养出来,也得靠养来防治。
7、肉鸭如何养殖长的快
选好种苗购买鸭苗要选择生产管理水平高、卫生防疫制度严格、鸭的品种好、种鸭健康无病的鸭场,不要从发生过病毒性肝炎、鸭瘟等传染病的鸭场购买鸭苗,这种鸭场孵出的雏鸭往往会感染这些疾病。购进鸭苗时,要选择精神饱满、羽毛金黄色、脐部愈合好的健康个体,不能要弱残鸭苗。
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1、温度。3周龄之前的雏鸭,因自身体温调节机能差,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因此要提供适宜的温度。育雏最初2天,育雏室温度应达33℃~35℃,温度不能低于29℃,否则会影响鸭的成活率。3日龄后鸭舍温度应逐日下降,至15日龄时降至常温,一般保持在20℃左右为最好。
2、湿度。鸭舍湿度以50%~75%为宜,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都对鸭的生长不利。
3、通风换气。肉鸭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排泄的废物多。要特别注意鸭舍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新鲜,以保证鸭子的健康生长。
4、光照。光照可以促进鸭子的采食和运动,有利于鸭子的生长。大量的试验表明,采用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光照强度为10勒(灯距地面2~2、5米,每平方米应有3瓦照度),可取得较好的饲养效果。
适时调整密度一般1~7日龄地面平养20~25只/平方米,网上育雏25~30只/平方米;8~14日龄地面平养10~15只/平方米,网上育雏15~20只/平方米;15~21日龄地面平养7~10只/平方米,网上育雏10~15只/平方米。对于中成鸭地面平养2~3只/平方米,网上饲养3~5只/平方米为佳。
科学饲喂
1、饲料、饮水要符合质量要求。饲料要用符合肉鸭生长发育要求的全价颗粒料。饮水要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或深井水。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自来水、地表水、塘水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或有毒有害物质,对鸭的健康十分有害。
2、饮水器与饲料盘分布要均匀。两者之间的距离要在1米左右,以保证肉鸭随时能够采食、饮水。饮水器水盘的上边缘与鸭子背部的高度要一致,避免鸭子因戏水浸湿羽毛及垫草。
3、肉鸭从进场到出栏要始终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如果水源被中断,要立即移走饲料,防止肉鸭噎死。
4、鸭苗到场后,不要急于开食,应先让其饮水,初次饮水应加适量抗生素及保健药物。对残弱鸭苗或长途运输的鸭苗初次饮水应加5%~8%的葡萄糖或在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待2~3小时后再喂食,以便鸭苗清理肠胃,排除胎粪,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卵黄吸收。
5、饲料更换要平稳过渡。用2期料,在19~20日龄时,按日采食量在育雏料中加入1/3育肥料,21~22日龄时,育雏料和育肥料各占1/2,23日龄时,1/3育雏料加2/3育肥料,24日龄以后全部饲喂育肥料。用3期料饲喂也要用同样方式换料,突然换料会因口感改变造成应激反应,影响生长。
管理要程序化、制度化肉鸭反应灵敏、胆小易受惊,一旦环境发生变化或失去规律性的管理,就会出现应激反应,引起生长速度下降,抵抗力降低。因此,管理上要实行“五定”,即定人、定时、定饲料、设备定位、定行为规则。此外,还要经常观察鸭子的形态、行为、采食、饮水、粪便、呼吸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8、养鸭的成本与利润
随着消费者对畜禽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止需要数量足够,还得质量满意,大家提倡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营养均衡、安全保健的食品,而鸭产品恰恰符合了消费者的这种需求。因此,鸭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在逐渐增长。养鸭1000只成本和利润分析:
鸭苗成本:鸭苗一个1.5元,1000只成本:1.5*1000=1500元
鸭料成本:鸭料1.7元一斤,一个鸭子从进棚养45天,大概吃13斤料,一个鸭子饲料成本:1.7*13=22.1;1000只鸭子的饲料成本:22.1*1000=22100元
成本共计:1500+22100=23600元
效益:一只鸭子出栏大概6.5斤左右,每斤3.9元,一只鸭子能卖25.35元,共计:25.35*1000=25350元
利润=效益-成本=25350元-23600元 =1750元
(8)鸭养殖保健扩展资料
肉鸭养殖属于中等风险的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
一是肉鸭属于生长快的家禽,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出栏,管理上和销售上必须具有专业的技术和经验。
二是肉鸭的疫病比较多,如果防治不及时,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死亡。
三是肉鸭的销售渠道比较窄,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往往造成较大的损失。以上几种风险,农民在肉鸭养殖时要特别注意。
9、健康保健,养殖火鸭,火鸭销售
非常好的职业!
10、养鸡或养鸭应该怎么预防保健啊
对养场进行消毒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的好方法。只有制订和采取一整套严密的消毒措施,才能有效地消灭散播于鸡场的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从而使重新投放的鸡健康成长。现将其消毒方法介绍如下:
一、鸡鸭舍消毒。可用菌立消进行有效的消毒.
二、鸡鸭场消毒。鸡鸭场消毒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同样用菌立消.
三、工作人员消毒。鸡鸭场工作人员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穿上已消毒的工作服及胶鞋等。
四、鸡鸭饲养期消毒。在鸡饲养期间,每周用菌立消一片容于500公升水或10%的百毒杀,按1:200稀释或用0.1%的新洁尔灭消毒液带鸭鸡消毒一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