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保健品旅游骗局揭秘

保健品旅游骗局揭秘

发布时间:2020-06-25 23:31:22

1、求助法律人士!!家里老人被骗去免费旅游,签近2000元保健品合同,如何维权?!

我认为有一办法供你参考,家里留有年轻人,他们来取钱时对他讲,已经报案了,我们一起到派出所办手续。如数给你,,,,看他有无胆子。当否供参考

2、卖保健品送旅游这种骗局怎么举报

怎么就是骗局了,不就是偏强制购物么,你也就做你自己家人的工作,你要真那么确定人家违法,还用举报,直接报警就行了,举报多慢啊。

3、记者卧底揭保健品营销黑幕是怎么回事?

在某招聘网站,南都记者向“广东道山食品有限公司”投递了简历,应聘健康顾问岗位,很快记者接到了面试电话。在越秀区水荫路某大厦,隔着一张豪华办公桌,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总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公司的经营模式:前台是绿色食品超市,主要销售五谷杂粮等绿色农产品(11.510, 0.00, 0.00%);后台销售高端定制的医药保健品,如蜂胶。王总坦言,公司盈利主要靠后台运作,前台主要是依托绿色食品超市进行零售以吸纳会员。王总指着办公室的一瓶蜂胶称,这就是公司向中老年人出售的高端定制保健品,一套产品定价约2万元,一个疗程约一年半,可以改善睡眠,调理肠胃,起辅助治疗作用。

“我们的业务员提成可以达到10%。”王总说,员工待遇和业绩挂钩,公司销售冠军一个月可以做到30万元的业绩,“就是把握好那几个(重点)顾客,顾客自己用得好,会介绍身边的人用产品”。王总介绍,公司员工的底薪呈阶梯式分布,普通员工2000元、经理2500元、店长5000元;提成方面,员工拿销售业绩的10%,经理拿个人提成10%加上团队管理提成5%,店长的提成则是整个店面业绩的3%-5%,另还有股份分红。该公司旗下的绿色食品连锁超市中(据调查广州地区有18家门店)共有5家“百万店”(即月销售业绩过百万元),业绩最高的店一个月曾做到138万元。面试结束时,王总言语间对记者寄予“厚望”:“一个星期,我们可以从一个陌生的顾客,到有业绩,有成交。”再成长两三个月,就能胜任经理角色甚至带领团队。

上岗第一天的傍晚6时许,所在超市会议室内灯火通明,在外奔波的业务员都回来接受培训。记者了解到,次日一早一批业务员将陪同老人客户前往外地一个山庄开展两天一夜的旅游活动,这是公司业务上的“重头戏”,不容出错。

负责培训的林经理是个90后,因业绩突出曾获公司奖励一辆小车。他在白板上写下6位老人客户的姓名,让负责跟进的业务员逐一回答相关信息,供全体业务员讨论。针对每位老人客户,他都详细询问年龄、经济状况、身体疾病、经济自主权等。有业务员告诉记者,目标老人的经济状况越好,身体疾病越多,意味着出去旅游期间“出单”的可能性越大。

随后林经理要求全体业务员练习“赞美”,以防第二天见到老人客户后词穷。他随机让一名女业务员上台扮作客户,要求其他业务员在3秒内根据衣着服饰说一句赞美的话,不能重复,没完成者将接受体罚。“靓姨你很有气质!”“你的皮肤看起来好好啊!”“阿姨你的裤子好合身啊,在哪买的?我想给我妈妈买一条。”……业务员们纷纷给出赞美。有3名未能及时给出赞美话的业务员被罚做俯卧撑,并被要求次日早上每人补说出20句赞美的话。

街头搞优惠活动吸引老人办会员卡、派团购券;收集到老人信息后约老人到店内参加团购;团购现场赠送老人低价一日游机会;将报名参加一日游的老人集中带到郊区的山庄游玩、“预热”,临走分发一份礼品,增进感情,消除其戒备心……上班数日,记者逐渐摸清了该超市进行保健品会议营销的基本流程,其中最关键、最隐秘的一环,被业务员们称为“重头戏”的,是组织目标老人客户参加公司第二轮安排的山庄“两天一夜”旅游。其间,公司会安排“专家”接受老人问诊、让老人试用公司的保健产品,并开展“会议营销”,经理、店长齐上阵,对老人们轮番“洗脑”,从而兜售蜂胶等高价保健品。

4、旅游购物店卖保健品合法吗 有人知道吗

旅游购物店卖保健品多数都是骗人的,产品一般不起到什么作用,旅游的时候最好不要导游带去的购物店,一百个之中有九九个是骗子。

5、为什么不治病的保健品还能一再洗劫老人的钱包?

床上用品、鸡蛋、牙刷,全部送送送!近年来,一些所谓的保健品公司大打感情牌忽悠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多数老人被洗脑,更有老人明知被骗,却心甘情愿。

骗子究竟用了怎样的“花招”?老年人如何一步一步陷入保健品骗局的?这些伸向他们的黑手,又该怎样防范?

观察:老年人撑起保健品半壁江山

中国保健协会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

调查显示,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在保健品获得渠道中,老年人自己购买的比例达到了近40%。

在购买渠道中,有近66%的老年人因公司推销、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

揭秘:保健品骗局如何让老人一步步掏空钱包?

保健品忽悠老年人的手段有哪些?是什么让阅历丰富的老人丧失了判断力?一步一步陷入保健品骗局的?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会销”保健品。

“会销”保健品全部是套路

用开会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方法,被称作“会销”,他们多以公益健康讲座、免费体检、赠送礼品为噱头,在街头发放传单,邀请老年人参加。会议的前几天,年轻的业务员围着老人不停嘘寒问暖,几乎绝口不提与推销有关的内容。

在了解老人病情和财务状况后,选取可能花钱的老人,邀与主办方请来的“医疗专家”,进行一对一问诊。卖给老人高价保健品……

分析: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王健:时下的许多保健品,找准了目标人群和功能定位。老年人对健康本就十分在意,“专为中老年设计”的定位,紧紧锁住老年人的需求,深耕运营,谋求盈利。尤其是针对老年人腰腿疼、内分泌失调、睡眠不好等常见病症,保健品企业着眼小切口、大推广、强营销,往往吹得天花乱坠,让老人不知不觉落入陷阱,不能自拔。

亲情拉拢吹嘘“疗效”全是骗售

骗子们针对老年人一般是先打亲情牌,优惠牌,然后针对推销的产品大打疗效牌。当然他们所说的“疗效”,要打一个大大的引号。在精心设计的骗局面前,很多老人一步一步地交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宣称可以降血糖、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甘舒堂乐粉售价898元,但实际上并不具备降血糖等治疗功效,它的出厂价,只有150元。而所谓的医疗专家也是编造、虚构的,

分析: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王健:不少保健品企业,对于老年人生活的场景非常熟悉,“进社区”是他们常用的渠道手段。与此同时,营销人员进入社区,往往一口一个“大爷大妈”,嘴甜温柔,让孤独的老人倍感亲切。甚至有的老人坦言,这些营销人员比自己的儿女都孝顺。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向大爷大妈推销产品就变得很容易了。

“买保健品送旅游”老人花光积蓄

本月11号,有人在山东青岛的一处海滩,发现一位老人,已经身亡。在遗书中老人透露,之所以会选择跳海自杀,跟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有关。逝者的妻子卢大妈说,老伴儿很喜欢旅游,这家公司声称“买保健品送旅游”,才让老伴儿一步步落入陷阱。

分析: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王健:保健品诈骗已成公害,致无数家庭破裂,乃至家破人亡,其危害不逊于电信诈骗……该像打击电信诈骗一样打击保健品诈骗,通过联合执法、社会参与、家庭干预,围猎保健品诈骗,还老年人清静。

骗局蔓延农村成重灾区

类似陷阱更是在向着农村地区快速蔓延。很多拙劣的“养生保健”已经渗透到边远农村,打着“国家扶持”“实惠下乡”的名义,开始对农村老人进行新一轮洗劫。

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翼:不法分子在城里面难以施展自己的欺骗的伎俩的时候,逐渐把已被识破的骗局转移到农村,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农村与城市不同,老年人上当受骗,媒体的报道普遍比较滞后。等到一个村一个村去识别以后,传播开来,可能半年就过去,那些人大量骗钱骗到手,已经逃之夭夭了。这个时候再追究的时候,执法成本大,老百姓的损失特别的严重。

真相:所谓的保健品真的能治病吗?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保健品它的本质就是一种食品而已,它不可能治病的。

我国批准的保健品功能共有27个,包括辅助降血压、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脂等,产品在宣传中只能宣传在审批时通过的功能,超范围的宣传都属于虚假宣传。

维权:保健品市场乱象如何整治?

很多老年人即使发现被骗,也面临举证难、维权难的尴尬。目前保健品推销的手段多采取打“游击”的方式,“会销”现场没有任何产品的“身影”,都是现场下单付款,之后送货上门,没有交易凭据,以关爱老人的方式进行掩盖,难以做到“人赃并获”,即便消费者事后幡然大悟也很难让不法分子“现形”。此外,商家不遗余力地夸张虚假、具有明显欺诈倾向进行宣传,老年人却趋之若鹜,两种情况并行,常常令保健品行业维权监管陷入“黑洞”。

1月16日,山东滨州一位老人在保健品销售店门前维权

整治保健品市场乱象,必须多管齐下,严格执法。首先,对于保健品滥用绝对化语言命名、炒作概念、夸大宣传等行为,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顶格处罚,倒逼保健品命名和广告规范化、法制化。其次,对于不法商家的非法营销手段,则要通过进一步完善食药监管、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增加巡查频次和密度,畅通群众举报渠道。第三,必须加大处罚力度,不仅让生产者倾家荡产,更要追究生产者的刑事责任。只有多措并举,保健品市场的乱象,才可能做到标本兼治。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王健:仔细观察老年人上当受骗的经过,我们会发现很多共性特点。例如,老年人孤独,有人推心置腹地陪着说话,倾听老年人的心声,哪怕是推销产品,也会让老人觉得温暖。又例如,老年人注重健康和养生,然而时下社会上各种打着“科学”幌子的“伪科学”养生知识鱼龙混杂,让人难以分辨清楚。正因与此,老年人真假难辨,就很容易偏听偏信。

陕西咸阳:八旬老人花10余万买保健品堆满卧室图自视觉中国

中国已经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超过两亿老年人萌生了巨大的需求。然而,满足老年人养生需求的正规产品依然不多,究竟哪些渠道合理合法,老年人也并不清楚。巨大的需求,辽阔的真空,让骗子找到了土壤,也让老年人毫无防备地暴露在骗子的面前。从心入手,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这是杜绝“保健品大忽悠”最有效的手段。保健品忽悠老年人,之所以成功在于“攻心”。在这场争夺战中,只有我们温暖了老人的心,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关爱,打击骗子的战斗就离胜利不远了。

老年人成为保健品公司的“猎物”已是社会问题,问题既出在老人,又不全在老人。只有子女、家庭、社区、组织、政府各尽其责,才能真正把老人从保健品公司的营销陷阱中“拯救”回来。

6、利用旅游诱骗老年人买保健品如何维权

你那保健品更可能也是假的,不信就扫一下二维条码,如果是假的就好办了!

7、组织老年人旅游,买保健品骗人的吗

是的 我在电视上见过这个新闻的专骗老人 那些几十块的东西吹得跟神似的卖给老人家几千几万的老人拿回家发现没什么用结果哭笑不得 请采纳

8、保健品骗人流程。

保健品有些东西是骗人的,但有些东西只能做保健,没有医疗的一点效果,不过,这些销售的人员把它说得神乎其实的,所以对保健品有很多的成见,

9、境外旅游被导游忽悠买了保健品要怎么投诉

可以适当的保留依据和证据然后拨打12301进行投诉和维权

10、老人交200元跟团买万元保健品回家是怎么回事?

最近:昆明一养生会所借旅游之名搞产品推销,受骗者交200元跟团游后,却被忽悠买了上万元保健品回家。直到从网上看到“xx虫草精骗局”的相关报道,老人才意识到,这是借组织老年人旅游的名义,推销保健品。

事情经过:

在老同事的邀约下,昆明刘先生参加了“鹤年堂”组织的弥勒游。三天两夜,200元/人、300元/2人,从弥勒可邑小镇到温泉度假村,吃住行一条龙。

刘先生一开始觉得不对劲儿,去五华区巨龙大厦21楼报名登记时,他还特意问了工作人员:“你这成本怎么够?”对方称,有20家单位赞助,正在搞活动回馈老年人。

3月22日上午11点左右,老人们到达弥勒的可邑小镇。下午2点,回到弥勒郊外的温泉度假村,他们被集中到一个会场里。同行的工作人员宣布,四川xx公司董事长特意到弥勒来,组织这次见面会。

23日一早,工作人员带老人们参观完弥勒大佛,上午9点40分回到温泉度假村后又把大家集中起来,宣讲虫草精的制作方法以及功效。

此次活动,骗子人员先将100元以红包的形式返还给了老人,“这个时候,大家就觉得他很有诚信。”在这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将配方中涉及的药材都送给了老年人,有软膏、藏红花、血参、泡酒料等保健品。送东西的时候,工作人员借机要求老年人购买xx虫草精,原价3.8万元,以6380元的优惠价出售。

最终刘先生购买了两盒梅邦虫草精,花了1万多元。

主办方回应称,确实组织老年人去弥勒旅游,但购买保健品是老人的自愿行为。老人如有疑问,需自行与他联系,有工作人员负责解决售后问题。

目前,有很多资质不全的保健品公司,假借旅游名义,来推销商品,实属骗局。切莫贪小便宜吃大亏。

与保健品旅游骗局揭秘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