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的保健品与中国的区别
1、分类不同
美国保健品属于“膳食补充剂”,在国内销售定位为QS食品范畴。我国保健品属于功能性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需要带“健”字批号。
2、消费环境不同
生产商与供应商信誉及政府监管力度和公平性,仍然令中国保健品消费者面对五花八门的保健品广告,人们仍然有茫然和不放心的现象。美国生产商,供应商信誉及政府监管严格透明,良性的信任体制和环境,决定了美国人消费放心,生活质量高。
3、消费者不同
中国只有部分人有了消费意识和习惯。其中老人孩子居多。大多数人仍然停留在能吃饱饭,不生病就行的健康质量上。美国消费意识强,已成习惯全家通吃,甚至各种类型成把地吃,如同中国人每天要吃青菜水果一样的正常。保健品消费占家庭开支较高比例。
(1)户会保健品扩展资料:
保健食品只适宜特定人群调节机体功能时食用,因此要对症选购。要详细查看产品标签和说明书,看看自己是不是该产品的“特定人群”,或者是不是“不适宜人群”。老年人、体弱多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儿童及青少年、孕妇要谨慎选择。因为产品剂量、添加物质和品牌的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如果您不需要更多的添加内容(如加钙等),那么选择功能少些、价格低些的保健食品就可以了。另外,不要相信任何百分比,比如吸收率、沉积率、使用率、有效率、治愈率等。
群中机体间的差异很大,不要相信广告里的绝对性用语,不要轻信张三、李四食用结果如何有效的证言。一些企业很愿意采用个别案例作为普遍现象广为宣传。不要轻信明星在广告里的宣传,不要轻信药店、商场、超市里“穿白大褂”的所谓专家的夸大宣传。卫生部《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界定了保健食品的定义:“保健食品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也就是说,保健品并不是“老少皆宜”,更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2、中国人平时都在吃什么保健品?
该报告综合了由数据检测公司、营养产业期刊等机构发表的相关数据,分地区、分类别对营养保健品全球市场发展进行了观察。 数据显示,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植物提取物等在内的营养保健品,在2006年形成的全球市场规模超过了520亿美元,而自2006年发展至今,该市场规模又增长了4%―6%。从单一国家及地区市场来看,美国的规模仍然最大,2006年的销售额达到156亿美元;第二大规模的是日本,销售额达到114亿美元;中国位居第三,销售额达到59亿美元。 在中国,最受欢迎的是钙类,2006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政府和企业都非常注重对补钙的宣传,加之中国人牛奶喝得又少,所以造就了今日家家户户老人小孩人手一瓶钙片的局面。蛋白粉次之,销售约为7亿美元。蛋白粉的“走俏”,主要是广告宣传的原因。其实蛋白粉主要适合大运动量及处于疾病恢复期的人,正常人并不太需要补充蛋白粉。复合维生素是第三大单一产品,销售额超过6亿美元。作为一种方便的综合性产品,复合维生素在全世界都非常受欢迎,在美国市场,复合维生素的销售量连年位居第一。老人儿童,或是工作忙碌的上班族等有特殊营养需求但又难以满足的人,都非常适合服用复合维生素。补药类和儿童用特定产品紧随其后,销售额略低于4亿美元。人参类的销售额超过3.5亿美元。鱼油类的销售额大约为1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其他矿物质类(除钙类)。 中国还有着规模庞大的其他类别产品,销售额超过15亿美元,包括灵芝类和阿胶类等。虽然进入这一市场的代价不菲,但面向中产阶级的商业机会是非常巨大的。 人口逐渐老龄化是推动保健品销售上升的一个主要因素。鱼油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产品,销售额增长了1.19亿美元。有人戏称:鱼油唯一无法做的事情就是在早晨发动你的汽车。辅酶Q10是增长速度第二快的补充剂产品,销售额增长了6700万美元。益生菌类的销售额增长了6400万美元,而眼保健品的销售额增长了1300万美元。其他发展前景被看好的产品还包括具有保护心血管功效的植物甾醇、白藜芦醇等,其中前者被美国心脏协会推荐以强化剂的形式加入了成百上千的食品中。
3、保健品和保健食品有什么区别?
保健品、保健食品、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配方、食用对象、食用目的和安全性的不同。
①保健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而保健品一般宣传是具有特定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具有调节机体功能。
②目标受众不同:保健食品适用于所有人 保健品有特定适用人群,也就是有针对性,针对某一类人群,有适用人群和不适用的人群之分,而食品一般没有针对性,适用与所有人群。
③有无食用量限制:保健品一般食用的时候有量的限制,而食品却没有。
但是有的普通食品又加入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质,食用量太大也有不妥。保健食品虽然是食品,但有的保健食品已不是传统食品的形态,制成胶囊、片剂和口服液的形式的产品也不在少数。
(3)户会保健品扩展资料:
保健品的概念:
按照我们国家1996年3月颁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的规定。从这个定义出发,应能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它属于食品,但不是普通食品。应符合中国食品法规定的“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第二,有适宜人群。有的学者把人群按健康状态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健康人,占10%,第二种是患各种疾病的人,占20%,第三种也称亚健康状态,占70%,是导致形形色色疾病的原因,如不进行调整,可持续几年乃至一生,这部分人群最需要保健食品的呵护,即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相应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
第三,是调节机体某种功能,而不是治疗疾病,这是应该明确的一个问题。要切记,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是调节功能,不是治疗用药。并且不是说吃了保健食品就能立刻见效,而要坚持一个阶段才能见到效果。
第四,是保健食品,不是治疗用药。在选择保健食品时,要仔细略读产品说明书和标签,看有无宣传疗效的内容。因为《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不得宣传疗效,如果有就会误导消费。
将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概念区分如下:
普通食品,按中国《食品卫生法》解释,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食物,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它是我们每天在食用的,具有食品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色、香、味、形,可不限量食用,并以补充人体生理需要的营养素为目的,不强调或不具有特殊的功能,一般无毒副作用,一般不经过审批。
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的物质。它有选择性、适应症、不适应症、禁忌症、毒副作用,有剂量、疗程及用药注意事项等限制,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品的目的是防治疾病、治病救人,适应对象是患者。药品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才能上市并用于患者。
参考资料:
保健_网络
4、个体工商户注册一家保健品店需要哪些手续
个体工商户注册一家保健品店需要个体开业登记申请书、从业人员证明、经营场地证明、家庭人员的关系证明、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应提交的有关专项证明。
一、申请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应提交的文件、证件:
(1)申请人签署的个来体开业登记申请书(填写个体户申请开业登记表);
(2)从业人员证明(本市人员经营的须提交户籍证明,含户口簿和身份证,以及离退休等各类无业人员的有关证明;外省市人员经营的须提交本人身份证、在本地暂住证、育龄妇女还须提交计划生育证明;相片一自张。
(3)经营场地证明;
(4)家庭经营的家庭人员的关系证明;
(5)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6) 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应提交的有关专项证明。
二、如经营农药、食品、危险化学品、餐饮、特种养殖、卷烟等前置项目,就要先注册名 称后办理这些前置许可证,再凭前置许可证复印件(需要查验原件)才能办理营业执照; 规模较大的经营场所,如商场、酒店还应提交消防意见书;县(区)外人员还应提交流动 人口计生证。
注:由于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具体规定以当地的规定为准。
5、关于GNC保健品!
是每瓶的,他的包装上会写lot#,后面标注的是份额,比如有多少片。是很容易被刮掉,用手内指不用指甲就可以抹掉。从美国买回来的不算很贵,三十袋综合维生素也就40刀。总之容国外的普通东西到了中国价格被普遍抬高了
6、保健品和营养品有什么区别?
1、适用人群不同。保健食品具有特定的功效,适用于特定人群。一般营养品不具备特定功能,无特定的人群食用范围。
2、所含成分不同。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机能。营养品没有功效成分,主要补充人体能量和需求。
3、概念范围不同。保健品不仅包括食品类,还包括化妆品、日用品,比如健身器、按摩器、磁水器、健香袋等。营养品主要是人吃的食品方面产品。
(6)户会保健品扩展资料
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效,适用于特定人群。一般食品不具备特定功能,无特定的人群食用范围。保健食品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它是人体机理调节剂、营养补充剂。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很多,例如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品一般都富含这些营养素,人人都适宜。例如牛奶富含蛋白质、脂肪和钙等物质,它的营养价值很高,人人都适宜喝。
而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只适宜特定人群的食品,它的营养价值并不一定很高。所以,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还是要从一日三餐中获得。当然保健品在一些方面比较好,保健品在固定的保健功能方面可以比营养品获得的更多,人身体的矿物质并不平衡,所以在某些方面保健品占更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