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人六十岁大寿,送什么礼物合适?
事实上,现在的老人也喜欢打扮的,送穿戴的东西最合适。衣服、鞋帽什么的,这些他穿出去也可以和那些吹牛的老头老太太杠一下,说我孙女孙子可孝顺啦巴拉巴拉巴拉的。老人就这点消遣了。另一方面,老人普遍不方便自己上街买穿戴用品,或买不到价钱和款式合适的,他们还是渴望有一套很适合在正式场合穿的衣裳的。除此以外,你就只能买补品啊、操作简单的按摩器械啊,不过这些东西用不了几次就会被老人束之高阁的。补品呢,肯定是所有人都送这个的。综上所述,一套合心意的穿戴装备最是合适哟。
2、请问如果碰到卖保健品的欺骗老头老太太的行为算诈骗吗?我可以去哪里告他们
可以报警处理
3、如果碰到卖保健品的欺骗老头老太太的行为算诈骗吗
首先你得确定这个保健品是假的。
4、儿子去世老伴得癌她却忙"开会"为什么老太陷保健品漩涡 ?
2016年,青岛市民李先生突发心脏病猝死,而他70多岁的老母亲,听到这个噩耗后的表现,让所有人难以理解。她表情木然,更不用说哭天抹泪。同年,她的老伴查出食道癌晚期,但老人平时连句关心的话都没有,更不用说在身边照顾了。不过,老人并没有闲着,平时最忙的就是去开各种保健品会议。老人接触保健品营销有五六年时间,最初只是去看看,后来发展到近乎疯狂的程度。家人介绍,老人每天特别忙,从早到晚地开会。住在市北区错埠岭小区,有时在西镇开会,她都会早上六七点出门,坐二十几站公交车参会。
更加神秘的是,老人在参与保健品营销的交际中,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心理世界。“我们都不知道老人心里在想什么,她从不跟我们交流,每天就知道去参加会议。这么多年,竟然一件产品都没有往家带过。谁也不知道老人去开会都干些什么,谁也不知道老人存折上的钱是如何消费的。老人的家人这样描述她的现状。家人希望走进她的世界,却被拒之门外,反而保健品营销群体成了她的精神寄托。
这位青岛老太太并非深陷保健品营销的个例。济南市民周女士的婆婆是另一种表现。周女士的婆婆是一位大学教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她的婆婆日常生活很丰富,加之性格活跃,又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并不缺乏社交和娱乐,但退休后却被保健品营销死死套牢,最多的一次花了5万元购买保健品。
健品营销手段不乏三类:会议营销、体验营销和旅游营销。
会议营销就是通过多种渠道联系老人,把老人请到会场听课,通过赠送小礼品的方式,让老人感觉占了便宜,然后给老人上保健的讲座,给老人洗脑,让他们心甘情愿购买。当然,他们会让老人交一定“保证金”,避免老人报了名不参加。一开始交的都是小钱,都给老人退了,等到最后收网的时候,就会忽悠老人心甘情愿交足全款。而且,这种会一般间隔一两个月举行,其实就是放水养鱼的意味,但是在这期间,他们要不断跟老人维系感情,成为老人情感上的伴侣。
体验营销,就是安装按摩椅、按摩槌甚至小到梳子、理疗仪等,让老人免费来体验。很多老人平时无聊,就到店里按摩,心理上感觉占了小便宜。但这只是“鱼饵”,过程中营销人员会热情地跟老人聊天,套取老人的家庭信息和身体健康信息,从而分析出老人的财力状况和购买欲望,以此为依据,向老人推销各类产品。
旅游营销手法类似,他们以免费旅游的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加深对老年人的了解,同时建立起一种类似儿女亲情式的感情。
当一个孤独的老人突然遇到了一个非常关心,还会哄自己开心的人,心情会变好,随之身体也就清爽,有利于老年人疾病好转。当然,老年人也愿意去购买一些保健品。吃完后,不少老人也会感觉身体变好,而且认为是吃保健品起作用了。这就让老年人深陷其中,难以抽身。如何让老年人心理上不再寂寞,也是每一个子女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