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健知识 > 脚趾的保健

脚趾的保健

发布时间:2020-06-23 23:22:35

1、怎样从看脚判断自己健康

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健康的,从脚也可以看出你是否存在健康隐患。那么做呢样从看脚判断自己的健康呢?其实方法是有很多的,如果想更多的了解一些健康信息,维持好自己的健康,那么就通过下文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其实不到十秒钟就可以从看脚判断自己健康,进行男性自测: 1、脚趾上和脚上无毛。其实这就是表示循环不通畅,常常的是由于血管疾病导致的,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心脏没有办法将足够的血液供到脚上,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 2、脚掌疼痛,长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表示你可能存在糖尿病,主要是因为升高的血糖浓度会导致脚部神经的破坏,表现为由压力或不小心的摩擦而引起的刮伤、切伤或刺激。糖尿病的其他表现还有经常口渴、尿频、易疲劳、视力模糊、易饥饿或体重减轻。 3、脚趾甲很厚,很黄,其实很多的男人都有这样的现象产生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由指甲下面的霉菌感染而引起的。但是这种感染很快会波及到全部的脚趾甲甚至手指甲,导致指甲发出难闻的味道,颜色变深。 4、大脚趾突然的增大,对于这样的情况可能是痛风,也是关节炎的一种,常常的是由于尿酸引起,尿酸通常存在于体温较低的身体部位,而全身体最凉快的地方莫过于离心脏最远的大脚趾。 5、双脚经常的麻木,其实双脚是没有知觉,主要就是因为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有很多原因,但是两个首要原因是糖尿病和滥用酒精。 6、脚趾甲有凹痕,这可能是牛皮癣的患者,常常的会表现为指甲有很多小洞,可深可浅。但是有3/4的牛皮癣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和皮肤都会受到影响,通常表现为不光滑的有痘痕的指甲。 上述就是对于“”的介绍,想必大家在看完了上文之后,对于判断健康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这也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对于脚部的健康我们要引起重视,做好保健,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去维持自身的健康,减少危害的产生。 推荐阅读:从唇色看健康的方法是什么

2、怎样让脚健康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脚背、脚底、脚趾间汇集了很多穴位;有的科学家还认为脚是人体第二心脏,脚掌上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连,是人体的保健“特区”,充分开发这个“特区”的保健潜能,对预防某些疾病有一定益处。脚部保健方法有以下几种。
浴足养生:浴足与通常的洗脚相似,但不尽相同。开始时水不宜过多,浸过脚趾即可,水温在40—50℃。浸泡一会儿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保持在60℃左右。同时两脚不停地活动或相互搓动,以促进水的流动。每次持续20—30分钟,以身上感到微热炎上。若用冷热水交替浴足,还可收到治疗头痛、失眠、心绞痛、鼻炎支气管炎、足扭痛等效果。
晒脚强体:早晨或傍晚脱掉鞋袜,将两脚心朝向太阳晒20—30分钟,专家称之为脚心日光浴。此法的妙处在于让阳光中的紫外线直射脚心,促进全身代谢,加快血液循环,提升内脏器官的活力,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此法对佝偻病、鼻炎、贫血、低血压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摩脚美容:面部皮肤疾患一部分是由病原微生物所致,如扁平疣、毛囊炎、疖疮等,其余大多与人体内环境的失调及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如痤疮、黄褐斑、湿疹等。研究表明,利用足反射的全足按摩美容法,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及局部器官、组织、细胞的自动调节,使机体内环境达到平衡,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具体做法是每次先将全足按摩3—5遍,再有针对性地按摩,如痤疮多按摩足外侧的孵巢(睾丸)反射区;黄褐斑可按摩右侧足底的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生殖腺等反射区:湿疹则按摩足背部的面部、胸部淋巴腺等反射区。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30—40分钟。
赤脚健美:在家中脱掉鞋袜赤脚行走,到少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好处:一是可锻炼脚心不着地的“部分”,而这部分又是人体平衡的重要支撑点,如果人体平衡功能不强,体内各部位负担不一,就会导致健康质量下降。二是打赤脚可使五个脚趾保持一定间隔自由运动,而不是像穿上鞋袜那样紧紧贴在一起。正是因为脚趾之间协调的动作,人的行走姿势才健美、自然,故赤脚锻炼不仅强身,而且健美形体。
动趾健胃:日本医学家最近研究发现,经常活动脚趾可以健胃。经络理论认为,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故脚的二趾、三趾粗壮有弹性。另外,胃肠功能强的人,站立时脚趾抓地也很牢固。
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练习用二趾和三趾夹东西,或在坐、卧时有意识地活动脚趾,持之以恒,胃肠功能就会逐渐增强。
捶脚健身:用一根捧捶轻轻捶击脚心,每次50―100下,使之产生酸、麻、热、胀的感觉,左右脚各做一遍。通过捶击来刺激脚底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可收到健身防病之效。
晃脚解乏:取仰卧位,两脚抬起悬空,然后摇晃两脚,最后像蹬自行车那样有节奏地转动,每次做5―6分钟。此法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解除疲乏感。
搓脚舒筋:脱掉鞋,把一个网球大小的球状物顶在脚心,来回滚动一两分钟,这样能够帮助你防止足弓抽筋或者过度疲劳。
暖脚防病:适当保暖“寒从足起”,冬天要特别注意。脚掌远离心脏,血流供应少,表面与上呼吸道,尤其鼻粘膜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所以忽视脚腿的保暖,易伤风感冒。秋冬时节,耐寒力差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修脚去病:趾甲趾甲只要略微与甲床脱离,那地方就可能受到真菌的感染,解决的办法就是勤剪趾甲,以免趾甲意外断裂。
另外,趾甲尖向内弯曲生长并戳到肉里,通常是由于剪趾甲不当造成的,所以剪趾甲不要留下一个尖,而且两个边角处不要剪得太短,否则趾甲就能穿破皮肤而向肉里生长。

3、怎样保养脚丫,让它不开裂?谢谢您!

脚气因症状“脚臭”是由于身体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细菌、霉菌分解下产生秽臭。出汗促使细菌容易繁殖,因此脚臭常与多汗症伴发。 自疗注意事项(1) 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脚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2) 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3) 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如脚汗、脚癣等。(4) 勿吃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5) 情绪宜恬静,激昂容易诱发多汗,加重脚臭。(6) 本症以外治法为主。 自治疗法(1) 将脚放在50-60℃的热水中多烫几次,每次15分钟,每日1-2次。(2) 用重物将丝瓜络压平做成鞋垫,可除去脚汗引起的脚臭。葛根15克、研成细末,加白酒15克、再加适量水,煎后洗脚,每日1次, 1周后,可除去脚汗引起的脚臭。洗脚时,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调匀后,将双脚浸泡15分钟左右, 每日1次,连续3-5天,脚臭即可消失。(5) 洗脚时,在热水中加50克白矾,浸泡10分钟左右,可除脚臭。 避免误诊患脚臭者,特别在夏季,由于热气及活动后脚汗增多,如常用冷水冲洗,可造成下肢静脉曲张

【简单版】:

通常说的脚气是足部真菌感染,不及时控制会波及其他部位,治疗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主要有达克宁、兰美抒、贵州神奇、华陀膏等多种,只要坚持使用,症状消失后继续使用一周维持通常可以治愈。同时需保持足部干燥、清洁,鞋子要透气性好。

【完全版】:

脚气(脚臭)是由于身体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细菌、霉菌分解下产生秽臭。出汗促使细菌容易繁殖,因此脚臭常与多汗症伴发。

自疗注意事项:
(1) 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脚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
(2) 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
(3) 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如脚汗、脚癣等。
(4) 勿吃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5) 情绪宜恬静,激昂容易诱发多汗,加重脚臭
(6) 本症以外治法为主。
自治疗法:
(1) 将脚放在50-60℃的热水中多烫几次,每次15分钟,每日1-2次。
(2) 用重物将丝瓜络压平做成鞋垫,可除去脚汗引起的脚臭。
(3) 葛根15克、研成细末,加白酒15克、再加适量水,煎后洗脚,每日1次,1周后,可除去脚汗引起的脚臭。
(4) 洗脚时,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调匀后,将双脚浸泡15分钟左右,每日1次,连续3-5天,脚臭即可消失。
(5) 洗脚时,在热水中加50克白矾,浸泡10分钟左右,可除脚臭。

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1.家庭用药

(1)糜烂型: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雷佛奴尔溶液浸泡,然后外涂龙胆紫或脚气粉,每日2次,待收干后再外搽脚气灵或癣敌药膏,每日2次。

(2)水疱型:每日用热水泡脚后外搽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一次。皮干后再搽脚气灵或癣敌膏。

(3)角化型: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剥脱。

(4)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足光粉治疗各型脚气,疗效显著,每晚泡脚一次,3次奏效。具体用法可见说明。

2.中药及偏方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3.脚气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激发感染。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

4.用药治疗的同时,对病人穿的鞋袜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日光曝晒或开水烫洗,最好用布块蘸10%福尔马林液塞入鞋中,装入塑料袋封存48小时,以达灭菌目的。

【预防】

1.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汗脚要治疗。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

2.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经常处理,用漂白粉或氯亚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传染脚气。

治疗脚气九法

1、脚上患有脚气、脚癣,连续用生大蒜擦磨,便可治愈。
2、用食醋将雪花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随配随用,轻者1次,重者2~3次可愈。
3、用茄子根和盐煮的水洗脚,即可治好脚气病。
4、夏天脚癣犯了,可先将患脚洗净,揩干,再用风油精洽搽患处,每天1~2次,一般次数便可见
效。
5、取得烟灰撒在脚趾湿痒处,可治脚趾间水泡瘙痒。
6、犯有多年的脚气,可用牙膏涂搽,效果十分灵验。
7、绿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对治疗香港脚的丝状菌有特效。
8、取麦饭石1000克,加开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脚气或痤疮、湿疹、痱子等疾患
处,有显著疗效。
9、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匀,晚上将脚冼净擦干后,用药干搽患处。一般3在左右可见效。

脚气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见病。一旦发病,病人往往感到奇痒难忍,脚趾间出现红斑、脱屑,症状严重的患者整个脚底都会发红、脱皮。脚气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还极易传染给他人。然而,因患脚气而就诊的病人并不多。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主任赵俊英说,大多数脚气患者都是在症状比较严重的时候才来医院看病,而在发病的初期、症状较轻的时候,通常是利用一些民间土方进行自我治疗。

家住北京宣武区的张先生是一位“老”脚气患者了,为医治顽疾,多年来,他用了许多偏方:往患处抹大蒜,用花椒水洗脚,将脚浸泡在浓醋里,甚至往脚上涂蜂胶……方法用尽,可是脚气病不仅不见好,而且病情越来越严重。当张先生不得不到医院看病时,脚底已经整个溃烂,走路也不利索了。

赵主任指出,用土方法治疗脚气,有时虽能起到止痒的效果,但绝对去不了根。而且有些土方法由于刺激性较大,还会造成过敏反应。如往患处抹大蒜,反而会使患处出现红肿甚至流水的症状,导致病情加重。因此,赵主任提醒脚气病患者,一旦出现脚气症状,应该尽早接受治疗。早期治疗,不仅用药少,而且有利于痊愈,而一旦病情加重,治疗也就更加困难。

从临床表现来看,脚气可分为三型,治疗方法也因型而异。当患者足部出现脱皮、裂口子的症状时,属于角化干燥型,对于此类患者,用药应以霜剂、膏剂为主;如果是水泡靡烂型的患者,即患处渗水,对这类患者就不能像角化干燥型患者那样,使用刺激性过强或软膏等药物,而应先将患处处理得干一点,然后再用粉剂药物进行治疗;还有一类患者属于间插型,即有的部位干燥、脱皮,有的部位靡烂流水,此时就应根据具体情况用药。除了辨型用药,患者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足疗程用药。许多脚气患者只注重在急性期坚持用药,一旦症状减轻便停止用药,殊不知,脚气是一种极易复发的疾病,无论患者使用哪种药物进行治疗,都要坚持到足够的疗程才能彻底清除脚气。

除了药物以外,日常的足部保健对治疗脚气也非常重要。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李若瑜教授介绍,脚气是由一种皮肤癣菌引起的疾病,而这种癣菌在比较潮湿、高温的环境下更容易滋生。因此,人们应注意保持足部干燥,选择比较吸汗的线袜和透气、宽松的鞋子;每天坚持洗脚,并擦干脚和脚趾缝。

【脚臭自我治疗小妙方】

1.经常洗脚
2.在脚上使用爽身粉
3.使用止汗剂
4.经常更换袜子
5.穿通风的鞋子
6.睡前以酒精擦拭脚部,再撒些除臭粉,然后用塑胶袋套脚,以诱发流汗,次日清洗脚 部,再予以擦乾,连续如此一周,接著再每周一至两次
7.经常泡脚
8.以茶包煮水,再用脚浸入二十至三十分钟,擦乾后撒爽身粉,可防止脚臭复发
9.也可以粗盐溶於水泡水
10.醋酸铝、重碳酸钠及醋溶於水泡脚,都有除臭的作用
11.冷热交替的泡脚,有助减少流汗,防止脚臭
12.保持平静
13.注意饮食
14.勿过度劳动足部

脚气(脚臭)是由于身体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细菌、霉菌分解下产生秽臭。出汗促使细菌容易繁殖,因此脚臭常与多汗症伴发。

自疗注意事项:
(1) 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脚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
(2) 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
(3) 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如脚汗、脚癣等。
(4) 勿吃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5) 情绪宜恬静,激昂容易诱发多汗,加重脚臭。(6) 本症以外治法为主。

自治疗法:
(1) 将脚放在50-60℃的热水中多烫几次,每次15分钟,每日1-2次。
(2) 用重物将丝瓜络压平做成鞋垫,可除去脚汗引起的脚臭。
(3)葛根15克、研成细末,加白酒15克、再加适量水,煎后洗脚,每日1次,1周后,可除去脚汗引起的脚臭。
(4)洗脚时,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调匀后,将双脚浸泡15分钟左右,每日1次,连续3-5天,脚臭即可消失。
(5) 洗脚时,在热水中加50克白矾,浸泡10分钟左右,可除脚臭。

治疗脚气九法

1、脚上患有脚气、脚癣,连续用生大蒜擦磨,便可治愈。
2、用食醋将雪花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随配随用,轻者1次,重者2~3次可愈。
3、用茄子根和盐煮的水洗脚,即可治好脚气病。
4、夏天脚癣犯了,可先将患脚洗净,揩干,再用风油精洽搽患处,每天1~2次,一般次数便可见效。
5、取得烟灰撒在脚趾湿痒处,可治脚趾间水泡瘙痒。
6、犯有多年的脚气,可用牙膏涂搽,效果十分灵验。
7、绿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对治疗香港脚的丝状菌有特效。
8、取麦饭石1000克,加开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脚气或痤疮、湿疹、痱子等疾患处,有显著疗效。
9、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匀,晚上将脚冼净擦干后,用药干搽患处。一般3在左右可见效。

4、按摩脚趾的好处有哪些

按摩的优点很多,容易学习。操作简便,经济实用,还可代替药物。比如有些病人使用按摩后,可使精神振奋,起到兴奋剂的作用,也可使患者安静下来,起到镇静剂的作用。

由于按摩有利于循环系统和新陈代谢,对于一般慢性病或身体过度虚弱的患者,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对于不便吃药的孩子,按摩可增强小儿体质,起到预防保健作用。

对于某些复杂疾病,还可配合针灸、药物治疗。但是,对于一些急性的或高烧的传染病,或脏器有病变,如伤寒、肺炎、肺结核等,按摩只能起配合作用。如果患有肿瘤,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肠穿孔、胆道蛔虫引起的胆囊炎等,发病凶急,应速去医院急诊。

(4)脚趾的保健扩展资料:

按摩脚趾的方法:

1、扣拳法

单食指扣拳法是指施术者一手扶持受术者的足,另一手半握拳,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1、2指间关节屈曲,以食指中节近第1指间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背侧为施力点,作定点顶压。此法适用于肾上腺、肾、小脑和脑干、大脑、心、脾、胃、胰、小肠、大肠、生殖腺等足底反射区。

2、双指钳法

要领:操作者的无名指、小指第1、2指关节各屈曲90度紧扣于掌心,中指微屈后插入到被按摩足趾与另一足趾之间作为衬托,食指第1指关节屈曲90度,第2指关节的尺侧面(靠小指侧) 放在要准备按摩的反射区上,拇指指腹紧按在食指第2指关节的桡侧面上,借拇指指关节的屈伸动作按压食指第2指关节刺激反射区。

发力点:靠拇指指关节的屈伸动作带动食指对反射区发力。中指不发力只辅助衬托作用。适用范围:颈推反射区、甲状旁腺反射区。

3、拇指腹按压法

拇指按压法是指以拇指指腹为着力点进行按压。此法适用于内肋骨、外肋骨、气管、腹股沟等反射区。

4、钩掌法

要领:操作者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1、2指关节屈曲90度紧扣于掌心,食指第1指关节屈曲,第2指关节屈曲45度,食指末节指腹指向掌心,拇指指关节微屈,虎口开大,形成与食指对持的架式,形似一镰刀状。

发力点:食指第1指关节屈曲90度后顶点的桡侧(靠拇指侧) 或食指末节指腹的桡侧或食指第2指关节屈曲45度后的顶点。

适用范围:足底反射区、足内侧反射区、足外侧反射区。

5、拇指推掌法

要领:操作者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1、2指关节微屈,拇指指腹与其它4指对掌,虎口开大。

发力点:拇指指腹的桡侧。

适用范围:足内侧反射区、足外侧反射区、足背反射区。

5、怎样正确按摩脚趾头

一、前言
每个人都知道有个简便的健康法是脚底按摩,但大部份人会去花钱找人按摩脚底,又受苦痛,又解决不了真的病痛问题。其实不只脚底,连手掌都与身体五脏六腑有关,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手脚上都有其相对应的穴位。而脚趾与五脏六腑有关系者,足三阳经脉─(1)足阳明胃经、(2)足少阳胆经、(3)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脉─(1)足太阴脾经(土)、(2)足厥阴肝经(木)、(3)足少阴肾经(水)。足三阳、足三阴互为表里,(1)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土)是一对,(2)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木)是一对,(3)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水)是一对。

所以从上述知道,光是如法地按摩脚趾头,就能够使胃脾、胆肝、膀胱肾等脏腑获得健康。人的第二和第三个脚趾是与肠胃有关,因此,经常按摩它们可以达到健胃的目的。人的大拇趾是与脾、肝有关,因此,经常按摩它们可以达到健肝脾的目的。人的第四和第五个脚趾与胆、膀胱、肾有关,因此,经常按摩它们可以达到健肝胆、强肾脏、利膀胱的目的。
当我们还年轻时,不会觉得身体有何不好,按摩手脚有何意义,手脚只是用来走路、拿东西之功能而已。当您年纪大了,七老八十了,脚就走不动了,但手倒还可以动一动。若知道上述经络穴道之关系,您应该知道脚趾头按摩的重要性了,一切健康或慢性病都与此有关。最近用象数疗法后,似对于耳鸣、听力有点帮助,但还是偶尔会再发生,诸法真是无常。
为了「打坐初级班」开新班之前,要让学员能先学习到如何能顺利双盘打坐,且能坐得姿势正确,又能做到打坐时间长久,而且脚也不痛,于是首次开了「瑜伽师前加行课程」,此课程是从脚趾按摩讲起,也因为开了「瑜伽师前加行课程」,让我体会到脚趾按摩真的是好处很多,对于自己而言,起码几十年的耳鸣、听力低落,似有很大的帮助,也已能久久不闻其鸣,有鸣也是短暂就好了,更是想将此法介绍给有缘的大众。
所以现在特地要将此脚趾头正确按摩法,推荐给没来上课的人或远在天边的网友们,为您自己的健康或预防自己的疾病到来,应该要好好按摩自己的脚趾头了。家里有老年家的人,就可以不要让他们天天跑医院、看医生,除劳民伤财,又花费时间。若是属于慢性病、老年人行动不便症,不如好好地为他们按按摩,来慢慢改善他们的病痛。
二、经络学之理论基础
经络学理论基础这部份以前已提过了,人体正经十二脉与身体五脏六腑都有关系的,且都是相连结的,其走向如下:
手三阴脉从胸走到手指末端─手太阴肺经(金)、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火);
手三阳脉从双手走到头部─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从头部走到足趾端─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脉从足秩端走到腹部─足太阴脾经(土)、足厥阴肝经(木)、足少阴肾经(水)。三转脉轮如下:
第一轮
手太阴肺经(金)─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土)

第二轮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木)

第三轮
手少阴心经(火)─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水)

三、用指头按压脚趾头方法
平时无病的年轻人或年老的人,若光是为要保养身体,此保养法可找家人帮忙来按压。被按压者可以躺着,但先要放松心情,双腿脚也要放松,平躺时心念无我、空寂。帮忙按压者要先调气,然后放松心情,好来运气生力,并提升力气开始按压脚趾。按压之时间在三分钟以上,不要大于五、六分钟,若是为老人家按压,要视老年家之身体承受状况,与按压者之体力而定。方法依次如下:
(1) 以双手之大拇指及尾小指,同时按住对方双脚的尾小趾头。因是用到一大指、─尾指,所以其两指压力之力道不会很大,应是适当的力道。
(2) 双手的拇指及无名指按住双脚的第四趾;
(3) 双手的拇指及中指按住双脚的第三趾(中趾);
(4) 双手的拇指及食指按住双脚的第二趾;
(5) 双手的拇指、食指、中指等三指合按住双脚的大拇趾。
按压功法做了以后,被按压者会有各种不同的反应,依人而异,首先因胃脾经络穴道受刺激,先会有饥饿感发起,想吃东西了。继之,肾、膀胱经络穴道被刺激,又会有热、口渴之现象产生。再继续下去,可能肝、胆经络穴道受刺激,肝脏中仅存些许的肝糖会被马上用完,所以就会造成寒冷、颤栗的感觉。…,一天做一次就可以了。
若是做到第二次以后,可能依各别身体状况,又会出现饿、冷、渴之外,还会再加上双脚颤抖。以后再经数次按压,可能会有双脚颤栗、抖动得更厉害的现象,但是不用太惊吓。若是被按压者发生此等状况,要告诉他这么做:心里要提醒自己放松、放松、放松,要能更加体会,有这身体是痛苦的,此五蕴身(色受想行识)都是痛苦的。有时按压后反应太大时,可能会扩及反应到手三阴与手三阳脉经络,此时可能就会有心脏、肺部之反应。若是发生于肺部,可能会造成咳嗽或惊恐、哭闹等情事,这是肺部不健康,魂魄不安稳所致。若是心跳加速,是因肾脏穴道被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开始,刺激后造成心跳加速度地跳动,这时还是要告诉他:心里要提醒自己放松、放松、放松身心,等待时间的过去,痛苦的过去。若是老人家真受不了时,就要适当的缩短按压的时间了。至于按压者自己指头功力也要加强,不然自己也按压得无力气了,双手又酸又会有无力感耶!
四、脚趾正确按摩法
欲学打坐或治病者,就要进行此脚趾正确按摩法。一切病痛都是因果所造成的,不是今生不重保养之因,就是前世造恶所带来病痛之因,或是今生身口意三业造恶无量,所以造成身体病痛。佛教的因果道理,系指原因与结果,亦即指因果律。此是佛教教义体系中,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之基本理论。盖佛陀说一切诸法之形成,「因」为能生,「果」为所生;亦即能引生结果者为因,由因而生者为果。以时间之因果关系而言,因在前,果在后,此称为因果异时;但若就空间而言,则如束芦之相倚相依之情形,称为因果同时。

四圣谛法(苦集灭道)中,以苦谛为先,佛陀说:未知苦,当知苦;已知苦,当证苦;已证苦,当断苦。既然五蕴身皆是苦,我们的色身疼痛也是苦,您要去找出苦痛处,去证知苦痛位置与程度;已证到何处痛、如何痛、其痛程度如何,就要来断其苦;一日不断,二日断,二日不断,一周断,一周不断,一月断,…,总之,就是先要灭此苦痛之苦。有这种知见者,就是已学到佛法之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有这样知见的人,可以说是具正知见。用此理念来修心养性,也是一样得道理也。

继之,思惟集谛之道理,未知集之因,当知何因之集,造成苦痛之果。已知集因,当证其因集,已知不善保养色身,或好吃美食、厚味之因,造成身体之病痛。已证集因时,当知要断,断此集因,除不再继续造业外,还要灭其因与所现之果,不除脚趾头痛,就不能灭其苦,身体不能得到健康,所以要好好体会此道理,处理此脚趾头之疼痛。

五、按摩脚趾头正确方法

现今身肢疼痛用八支法:(1)按(2)扳(3)折(4)压(5)拉(6)转(7)捏(8)扳压等,要有智慧利用此八法,互相以二、三、四法并用之。若是都不痛应是仙人、圣人,不要自我认定脚趾已不痛。试试不同角度、弯度、折度、压力、扯力、拉力、捏力等等够不够大,若不够大就会说已不痛。除此外,根本上还要断语业四(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身业三(杀、盗、淫)等,前者为正语道,后者为正业道。如此才能断宿世恶集之因缘,也断今世之苦与未来世之苦源。
●怎么按摩脚趾头养胃?
中医认为,脚趾按摩,对人体保健养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脾胃虚弱的人经常活动或按摩脚趾,可使体内气血通畅,阴阳平衡、扶正祛邪。如果特别注意对脚趾的保健,就能起到调养脾胃的养生功效。
人体的各脚趾都与脏腑相通。肺、大肠属金,对应大趾,脾、胃属土,对应二趾,心、小肠属火,对应三趾,肝、胆属木,对应四趾,肾、膀胱属水,对应五趾。脚趾位于人体的末端,远离心脏,足尖部的血液循环较差。足趾产生病理的改变会通过经络反馈到相应的脏腑器官,产生多种症状。
脚趾按摩养生方法有:用脚趾抓地,抓鞋底,一次抓五分钟左右,两只脚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一天2~3次。也可按捏脚趾,按摩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左右,睡前进行最为方便。对于缺乏运动的人来说,尤其具有积极的作用。
经络理论认为,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胃肠功能好的人,第二、三脚趾往往粗壮而有弹性,站立时抓地牢固;胃肠功能差的,这两个脚趾多干瘪而无弹性,站立时往往抓地不牢。
活动脚趾的方法非常简单,最常见又有效的有以下几种:
脚趾抓地站立或坐姿,将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连续做脚趾抓地动作60~90次。做此动作时,可赤脚或穿柔软平底鞋,每日可重复多次。
脚趾取物每天洗脚时可在盆里放一些椭圆形、大小适中的鹅卵石或其他物体,在泡脚的同时练习用第二、三脚趾反复夹取。温水泡脚有利于疏通经络,脚趾夹取鹅卵石或其他物体可刺激局部胃经的穴位,坚持练习对胃病患者大有裨益。
扳脚趾反复将脚趾往上扳或往下扳,同时配合按摩第二、三脚趾趾缝间。对消化不良及有口臭、便秘的患者,宜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以达到泻胃火的目的;对于脾胃虚弱、腹泻者,可逆着脚趾的方向按摩。
揉捏法:揉捏法的揉,以拇指指腹在肌肉或皮肤表面做单项旋转式的运动摩擦;捏为拇指于食指所构成一个捏的动作。可舒缓肌肉组织,松弛与柔软脚底肌肉,和神经组织等,以及肌肉细胞有充分的养分。
运动法:运动式足部各关节的运动,垂直牵引各关节和活动关节,按摩脚趾头与脚骨关节,并揉捏脚后韧带,可消除紧张,松弛脚部各关节与韧带紧度。

人站立或坐着时,血液容易蓄积下肢,循环不畅,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乏力、肿痛等症状。尤其是中老年,腿脚乏力会导致平衡能力减退。每天逆向按摩腿部可疏通整个腿脚的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有效增强腿力和关节韧带柔韧性,使四肢协调能力增强,减少老人跌伤的几率。

6、保健-脚趾甲

有没有患过脚气?有可能是灰指甲的开始,真菌感染。如果是一层一层,指甲壳增厚变灰,而且中间有很小的空洞,揭掉一层后又会再长出来,那就是了。用抗真菌药,比如达克宁,涂抹在揭掉后的甲面,坚持一段时间会有效果。
如果是变薄脆,有竖着的突出的棱,指甲尖容易撕裂、分层,是甲营养不良的表现,也可能是因为扁平苔癣等皮肤病。补充维生素AE钙铁四物合剂是常规选择。
要是没办法确定到底是哪一种问题引起的,就需要做真菌直接镜检及真菌培养与甲癣辨别了。最好的办法一定是针对根源的,所以,千万别随便用药哦!

7、眼保健操为什么要脚趾抓地?

没听过额

与脚趾的保健相关的内容